浅谈建筑工程渗漏问题的主要原因及防治措施论文_林琳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 325000

摘要:渗漏、开裂等问题是建筑工程的质量通病,直接影响建设单位的正常使用。“两防”(即防渗漏和防裂缝)问题成为了建筑人所要认真面对的课题。本文中,笔者将根据工作经历着重谈谈建筑工程中产生渗漏问题的主要原因及防治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渗漏问题;防治措施

1.建筑工程中渗漏的主要原因

1.1材质不合格导致质量问题

众所周知,任何建筑材料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相关标准,在使用之前还应对其相关性能进行抽样复检。如用在防水工程的沥青、防水涂料和防水卷材,按照验收规范规定,除了对外观质量进行检验外,还应对例如耐热度、拉伸粘结性能、柔性、不透水性等物理性能进行抽样复检,检验合格后方能用在实际工程上,但往往有的施工单位,实际使用的材料与取样送检的并不一致,真正用在防水工程中却是劣质的材料,极易产生渗漏隐患。

1.2设计不合理导致质量问题

在建筑工程设计阶段,设计单位对防渗环节考虑的不够周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没有做到因地制宜。设计时未考虑当地的气象情况及地理环境,采用的是通用的设计方法而缺乏针对性;二是专业设计技术不过关。对保温屋面没有设计合适的排气口,使得由于保温层的水分蒸发而对防水层造成破坏,导致防水层失去防水功能;三是采用的施工材料及建筑做法较为单一。在防水工程中,应实行“刚柔结合,多道互防”的设计理念,结合工程所处环境,正确采用砼工程的抗渗等级,重点突出防水构造和节点的设计要求。

1.3施工不规范导致质量问题

施工技术水平是决定防水工程质量优劣的最主要因素。一些施工队伍在施工过程中未认真按照施工方案及相关技术标准进行施工,特别是一些节点的处理方法不是很到位,主要表现在:(1)排水坡度不够或未进行放坡。例如屋面落水口及卫生间地漏周边等部位应按照规范要求放坡。(2)翻口高度不足或未设置翻口。例如卫生间除洞口以外四周及出屋面门槛等部位均应按照规范要求设置高度不低于20cm的砼翻口。(3)接缝部位密封处理不到位。例如门窗框与墙体间的缝隙宜采用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或发泡聚氨酯填充密实;穿外墙或屋面板的管道口应预埋套管,套管周边均应做防水密封处理。(4)檐口及变形缝等部位的防水构造不符合设计要求。例如女儿墙部位的泛水构造,当材料为砖墙时,防水卷材收头可压入砖墙凹槽内固定密封,凹槽距离屋面找平层应不小于250mm,且凹槽上部的墙体应做防水处理。但在实际监管过程中,往往发现凹槽的预留高度偏低,且凹槽上部未进做防水处理。(5)砼结构本身存在质量缺陷。例如地下室结构在施工时,操作工人缺乏防水意识,外墙穿墙螺栓止水板焊接部严密,砼振捣不密实,出现蜂窝、孔洞等质量缺陷,导致刚性防水局部失效,造成渗漏。(6)防水施工后未按有关规定及时进行检验。按照规定,在雨后或持续淋水2h后,应对屋面有无渗漏、积水和排水系统是否畅通进行检查,卫生间等有水房间及有可能作为蓄水检验的屋面还需进行蓄水试验。但据调查,有些施工单位未按要求进行相关试验,造成工程投入使用后才逐渐显现出渗漏等问题,影响了建设单位的正常使用。

1.4监理不到位导致质量问题

工程质量问题与现场监理管理是否到位有一定的关系。我国自1996年在建筑行业推行建筑工程监理制度以来,取得了相当的效果与成就,但监理队伍素质及专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再加上现在建筑市场监理取费普遍较低,监理企业之间形成恶意压价而产生不正当竞争,为了减少人员费用支出,监理企业派驻施工现场的监理人员严重缺位,专业技术水平低下,缺乏责任意识,这也是产生质量问题不可忽视的原因。

2.建筑工程渗漏问题防治措施

2.1把好建筑材料进场关

凡是用在工程上的防水材料均应具备原材质量证明文件,施工及监理单位对进场的材料从厂家到经销商以及经销商到施工现场的整个流通过程均应在质保单上体现出来,并应经过每个流通环节相关单位签证确认。防水材料进场时,施工单位质检员及监理人员应对材料的外观质量进行检查,并做好材料进场台账。进场后应严格按照规范有关要求进行见证取样检测,经检测合格后方可用于防水工程,且整个取样及使用过程,业主及监理单位应加强监管。

2.2 提高建筑人员的综合素质

建筑工程渗漏问题在很多情况下是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施工队伍及监理单位的专业水平及质量意识是工程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加强建筑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强化施工前技术交底等措施是相当有必要的。

2.3完善建筑工程防水设计

防水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参建主体的密切配合,其中提高设计水平是质量保证的前提。一要合理确定防水等级。在设计前要根据工程的重要程度、气候条件、水文情况、使用功能要求等确定合理的防水设计等级。二要重视细部构造的防水设计。设计人员在参考设计原则与标准大样的同时应结合实际情况而设计,不宜套用统一的标准图。三要充分考虑施工条件采用合理的防水做法和材料。例如在地下防水工程中,与传统的SBS改性沥青卷材作为防水层做法相比,使用水泥基渗透型涂料防水施工虽然材料价格较高,但因工期缩短而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是不容忽视的。

3.实际案例分析

3.1工程概况

某企业新建厂区专家楼,钢筋砼框架结构,层数6层,竣工验收前二次装修。

3.2卫生间渗漏

①穿楼板管根部渗漏

(1)现象:楼面的积水通过厨房、卫生间楼板与管道的接缝处渗漏。

(2)原因分析:穿管周围砼不密实,穿管根部未设密封槽,使管边产生缝隙。

(3)防治措施:穿管周围的砼填充前要清除酥松的砂、石,并刷洗干净,浇捣密实,预留10mm×10mm(深×宽)的密封槽(如图),未预留密封槽时,应重新剔槽,用柔性密封胶嵌填。

②地面渗漏

(1)现象:厨房、卫生间地面渗漏。

(2)原因分析:现浇板浇捣不密实,出现蜂窝、孔、缝,饰面层铺贴不密实,有空鼓,末做防水层。

(3)防治措施:浇筑砼时应用平板振动器振实,有水房间除洞口以外四周均应按照验收规范要求现浇高度不低于200mm的素砼翻口。卫生间露面防水层施工前后均应进行蓄水试验,检验结构层及防水做法后的防水情况。

③地漏安装问题

(1)现象:地漏偏高,地面积水不能排除;地漏周围渗漏。

(2)原因分析:安装地漏时,地坪标高掌握不准确;地漏安装后的周围空隙未用细石砼灌实严密;地漏周边未进行找坡。

(3)防治措施:a.剔除地漏周围漏水的水泥,支好托板,用水冲洗孔隙,再用细石砼灌入地漏周围孔隙中,并仔细捣实b.确定合理标高,使地漏蓖子顶部低于地漏周围地面5mm。c.按照设计要求对地漏周边进行找坡。e.地漏安装后,用水平尺找平地漏上沿,临时稳固好地漏,在地漏和楼板下支设托板,并用细石砼均匀灌入周围孔隙并捣实,再做好地面防水层。

4.结语

总之,“渗漏”是建筑工程较为普遍的问题,直接影响业主的正常使用,各参加主体应密切配合,切实增强质量意识,加强过程监管,不断提高工程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钱恺.房屋建筑工程防渗漏施工技术初探[J].科技致富向导,2013(11):107-108.

[2]董建忠.房屋建筑施工中的渗漏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探讨[J].企业导报,2012,(09).

论文作者:林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7

标签:;  ;  ;  ;  ;  ;  ;  ;  

浅谈建筑工程渗漏问题的主要原因及防治措施论文_林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