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应用产后康复治疗仪对产褥期妇女康复的效果论文_张杰

云南仁爱医院 650000

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产后康复治疗仪促进产褥期妇女康复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产科2015.6~2016.6收治的产妇68例,依据产褥期护理模式分组,对照组(n=34)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n=34)基于对照组加用产后康复治疗仪,比较两组妇女康复效果。结果 观察组乳量足为82.4%,母乳喂养率为94.1%,高于对照组64.7%与73.5%,对比P<0.05;观察组子宫底高度为(12.6±3.1)cm,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P<0.05。结论 早期应用产后康复治疗仪可促进产褥期妇女康复,值得推广。

关键词:产后康复治疗仪;产褥期妇女;康复效果

产褥期即妇女分娩后身体器官逐渐恢复的阶段,对于女性而言为重要时期,亦密切关联于新生儿健康成长。产褥期母体有较大变化,虽为正常生理现象,但临床若未及时给予有效保健护理会导致诸多健康问题。研究称[1]产褥期妇女最常见的问题与子宫复旧不全与纯母乳喂养率低。对于新生儿而言母乳为最理想的喂养方式,而其喂养率密切关联于产后乳汁分泌量。为促使产褥期妇女泌乳,加快子宫复旧与提升母乳喂养率,临床逐渐应用产后康复治疗仪。为具体探讨其对产褥期妇女的康复效果,现将产妇68例纳入本研究,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产科2015.6~2016.6收治的产妇68例,均为初产妇与单胎妊娠。依据产褥期护理模式分组,对照组(n=34)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n=34)基于对照组加用产后康复治疗仪。对照组年龄为21~39岁,平均(27.4±4.6)岁;观察组年龄为22~40岁,平均(28.2±5.1)岁。两组产妇在年龄上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均衡性。

1.2 一般方法

对照组于产褥期早期开展常规护理,并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加用产后康复治疗仪,内容如下:①行康复治疗前护士将康复治疗仪的应用方法与作用向患者介绍,使其了解相关注意事项与配合技巧,做好心理准备,在治疗中更加配合。②治疗时产妇仰卧,操作者清洁产妇局部皮肤后在电极片安置处皮肤均匀涂上耦合剂,将黑色硅胶电极固定,分别在双侧骶尾处与乳房处,确保电极片充分接触于产妇皮肤,对体穴能量传输予以利用,起催乳、子宫复旧治疗之效。③将康复治疗仪启动,并选择相应程序,调节两条通道的能量强度,治疗时密切观察,多与产妇沟通交流,若产妇出现麻木感使其了解为正常反应,避免担忧或紧张;增加能量强度幅度应以产妇耐受为宜。产后第1d为治疗开始时间,每次25min,每天1次,疗程为3d。

1.3 观察指标[2]

①产后3d泌乳量:产妇明显乳胀,按压乳窦时喷出乳汁,量为30~50ml,婴儿吮吸后安静入睡为乳量组;乳房有胀感,按压乳窦后流出乳汁,量为10~15ml为乳量中;乳房软,按压乳窦未点滴或无乳汁为乳量少。②子宫复旧标准:塑料软尺对子宫底高度予以测量,即从耻骨联合到宫底,每次测量前对子宫予以按摩促进收缩,软尺将宫底高度测量出来,专人测量后记录。③母乳喂养率。

1.4 统计学方法

处理上述数据用软件SPSS20.0,计数资料用n(%)表示,开展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标准差()以及均数(±)表示,开展t检验,以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泌乳情况及喂养率对比 见表1。

2.2 两组子宫复旧情况对比 对照组子宫底高度为(9.3±1.5)cm,观察组为(12.6±3.1)cm,对比P<0.05,t=3.49。

3 讨论

孕妇分娩后生理变化明显,因多数产妇分娩过程漫长,特别是分娩后几天,受到会阴切口疼痛或体力消耗等因素影响,产妇心理变化较多,主要表现为焦虑、紧张等,影响生理功能协调性,导致子宫复旧不量或乳汁分泌缺乏等,对产妇康复及新生儿母乳喂养产生严重影响。基于此,临床对产褥期妇女早期应用产后康复治疗仪治疗,效果优良。

产后康复治疗仪主要是经由电极低频脉冲刺激妇女乳房,使乳房内部出现旋转作用,效果等同于婴儿吸吮,但相较于新生儿吸吮力其刺激性强度高出5~10倍,作用于乳房后运动乳房结缔组织,带动乳头后对神经放射机能予以调整,可对催乳素、泌乳素分泌予以反射性促进,进而对局部微循环予以改善,通畅乳腺管后分泌乳汁,将乳汁淤积减少,提升母乳喂养率[3]。同时产后康复治疗仪还可对产妇骶尾部产生作用,规律运动盆腔筋膜与肌肉,收缩肌肉后增加筋膜张力,带动子宫韧带运动,加快盆腔血液循环,将盆腔瘀血缓解或消除,快速排出恶露,促进子宫复旧,进而加快产妇康复速度,将住院时间缩短后相应减少医疗费用。因产后康复治疗仪通过电极低频脉冲刺激人体特定部位,对局部产生物理作用且对机体内环境予以调节,将局部器官组织血液循环改善后促进体力恢复。加之治疗时操作简单,效果较好,且无副作用,安全性高等,故而广受分娩产妇青睐。本组观察组乳量足为82.4%,母乳喂养率为94.1%,高于对照组64.7%与73.5%,对比P<0.05;观察组子宫底高度为(12.6±3.1)cm,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P<0.05,与报道相近[4]。

综上所述,早期应用产后康复治疗仪可促进产褥期妇女康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徐嘉,朱文英,徐峰等.早期应用产后康复治疗仪促进产褥期妇女康复的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3):43-44.

[2]张蓉梅,徐嘉,徐峰等.早期护理干预在产褥期妇女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4,(1):97-98,99.

[3]林丽群,盛克苍.早期应用产后康复治疗仪对产褥期妇女康复的效果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9):2000-2001.

[4]刘芬琴,吴雪文,郑敏亚等.产后康复治疗仪对产妇康复的效果评价[J].浙江预防医学,2014,(6):620-621.

作者简介:张杰、1974年12月19日、籍惯, 江苏 ,沛县 ,民族 ,汉族、职称 中职、学历,本科、主要从事工作:妇产科临床工作

论文作者:张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8

标签:;  ;  ;  ;  ;  ;  ;  ;  

早期应用产后康复治疗仪对产褥期妇女康复的效果论文_张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