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教育艺术,促进学生发展论文_李贵平

善用教育艺术,促进学生发展论文_李贵平

——做好高中班主任工作例谈

李贵平 甘肃省兰州市第二十八中学 730060

俗话说:“十个指头伸出有长短。”因此,作为一名教师、一名班主任,首先应该是爱孩子。对全班学生,均应一视同仁,爱得公正,爱得让学生信服。班主任对他们不仅应施以爱心、施以细心,更应施以耐心。“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

一、案例描述

高一新生报到的那天,我第一个见到的学生就是张龙。很快我发现他工作积极热情,不怕吃苦,大夏天主动承担收取军训费用、分发书本等又热又累的活。我看在眼里,暗暗认为这是个小干部的人选,在民意选举班委会时,他也顺利地当选为班干部。

谁知开学没多久我发现张龙在学习上缺少毅力,浮躁马虎,成绩也处于班级下游,我按照常规方法和他交谈了一次,对其学习成绩提出了要求。但接下来的两次大考,他的成绩始终垫底,他在班级活跃的身影也逐渐消失了,对此我并没有太多关注。谁知期中考试后,张龙开始逃学,甚至在校抽烟、通宵上网,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我把他请到办公室,准备用严厉的批评作为谈话的开始,谁知他立马摆出一副“无所畏惧”的姿态,冲口说出“平哥,你虚伪!”我吃了一惊,火上来了又被我压了下去——听听他的陈诉也好,“开学时你很喜欢我,但看到我成绩下降时,你就不喜欢我了,你和同学们都瞧不起我!”哦!原来这是个心灵过于敏感的学生,他的情绪影响了他的表现,以致于“破罐子破摔”。

我又好气又好笑,尽量用温和的语气说:“我从没有因为成绩差不喜欢某个学生,只会为学生的行为品行差而生气。而且我一直都很欣赏你,你热情,有能力,是老师的好助手。”只这一句话就让张龙低下头,眼角湿润。接着我坦诚地说:“的确,在开学一段时间里,我对你的成绩是比较失望的,因而也有所忽视。”我没有遮遮掩掩的表达出乎张龙的意料,他的态度情绪也不知不觉放松了。我话锋一转,“作为一个高中生,成绩是你进入高一级学校最重要的砝码,没有好的成绩,你的雄心壮志将难以顺利实现。”“每个人在集体中都是重要的一分子,我们班每一位同学都在为班级的荣誉做出自己的努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你公然违反校纪校规,更不是一名班干部应有的表现!”此时的张龙感觉到了不安,经过我们师生坦诚的交流,离开办公室时他说:“我保证不会再出现这种问题,决不!”

这次谈话以后,我给各科任老师建议,只要张龙有一点进步,就给他一点鼓励,同时,我给他分配一些班级任务,我又给予适当的表扬,只要他的学习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慢慢地,他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他,信赖他。他也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看到了自身的力量,获得了成功的喜悦与自信。

二、案例分析

我认为,转化问题学生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交融、心理相容、双向交流、相互尊重和信任的过程,案例中的张龙,这样的问题学生平时多遭老师的冷漠,自卑有余,信心不足,对老师也没有好感。如果班主任像对待其他学生一样尊重他的人格,尊重他的权利和义务,与他心心相通,以诚相待,给他创造一种和谐的氛围,这对于激发他们的自我转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很有效果的。

三、案例反思

分析本类案例,结合自己的学习、成长经历、高中时自己的心理状态以及11年的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谈几点反思与心得:

首先,真诚地用心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每一位学生。高中生比初中生更需要理解,更需要关心,他们在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中,更希望的是一位无话不谈、用心换心的朋友,而不是一名虽知识渊博但高高居上、遥不可及的“管教者”,他们一方面表现得较成熟、自信、顽强、独立等,但毕竟是孩子,另一方面又比较脆弱、孤独,遇到困难容易放弃、退却,这就需要老师的关爱、理解与帮助,尤其是一些有小缺点、小毛病、坏习惯的学生,他们平时听到较多的都是指责和批评,极缺乏的就是理解与关心。

其次,站在学生的角度批评教育学生,对学生有足够的耐心。高中生本来就有高考这个重担压着,他们也会时不时地反省自己,它们的很多行为、错误其实并不是自己有意犯下的,所以我觉得在批评学生前,一定要先了解事情的全部过程,倾听不同人的阐述,综合分析后再提出批评教育,否则往往会因误会而使学生口服心不服。不管学生基础如何差,习惯如何不好,毕竟这是改变不了的现实。这就是自己的学生,必须要面对,而且还必须有所改变。

最后,同样的问题,不同的教育语言,就会产生不同的教育结果。在教育实践中,我们经常见到一些班主任遇到问题后,教育学生的语言娓娓动听,自然而流畅,准确而精炼,几句话就说得问题学生茅塞顿开,心悦诚服,很快就稳定情绪,端正接受教育的态度。这说明这些班主任已掌握了一定的处理问题学生的语言艺术,班级工作一定是非常顺利的。相反的,一些班主任遇到问题后,不冷静思考,只顾发泄自己的情绪,追求急功近利,立马就想把问题搁平。怀着这样的心理,方法自然就简单粗暴,教育的对象自然就变成了出气筒,于是口不择言,恶语伤人。教育的结果当然是学生口服心不服,道理明白而情感对立,更严重的是造成师生尖锐对立,彼此伤害,双方都下不了台。

尊重是爱的具体表现形式,是适应师生感情的基础。我想只要我们以满腔热忱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爱去教育、用心去聆听,每位教师都会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

论文作者:李贵平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8月总第25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4

标签:;  ;  ;  ;  ;  ;  ;  ;  

善用教育艺术,促进学生发展论文_李贵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