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审计中固有风险的分析与规避_离任审计论文

离职审计中固有风险的分析与规避_离任审计论文

离任审计中固有风险的分析与规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有风险论文,中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离任审计中固有风险的一般表现

一、离任领导的升迁对审计工作的影响。一是审计人员对已升迁的领导(如从处级已升到副局)审计时往往会产生一些顾虑,在确认所做工作(业绩)和评价时容易偏高;二是审计人员同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座谈时,他们往往多说好话,不愿说或不敢说被审计领导的缺点和问题;三是交换审计意见时,被审计领导提出的不同意见或请求给审计组的压力也较大。

二、接任领导同离任领导有矛盾对审计工作的影响。同在一个地区的领导干部过去或现在有矛盾或隔阂,在干部调整时形成了接任和离任的关系,审计时接任领导往往会对原领导工作中的不足或问题揪住不放,要求审计组深查,也有的对离任领导取得的成绩找理由不予认同。同时财务部门的配合也经常受到这种关系的影响,增加审计人员的工作量和压力,影响审计人员的判断和评价。

三、离任领导对审计不理解对审计工作的影响。审计人员在了解情况时,经常遭到离任领导的误解,致使审计工作开展不顺利。

四、领导离任时财务交接工作不细或不规范,给审计工作造成一些障碍。

五、有些领导在离任前获得一些消息或自己有所感觉(如年龄等),在离任前一个时期出现大额资金的调动,如大额的还款、借款或列支等。

六、有的领导为体现工作业绩,接任当年有意压低经济指标,而在来年或离任前则虚增经济指标,造成会计信息不实。

七、财务人员的更换对审计工作的影响。目前多数离任审计都是领导干部离任一段时间以后才进行的,而一些接任领导由于各种原因更换主要财务人员,新接任的财务人员不了解该单位过去的情况,配合审计有困难。

八、离任审计中的专项资金检查,固有风险表现有所不同。如山区困难乡镇的领导易出现挪用专项资金补充经费等问题;平原地区乡镇又易出现占用农民土地收益搞项目等问题。

九、被审计单位财务管理基础差、核算不规范对审计工作的影响。很多被审计对象下属单位多、层次多,财务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导致核算不规范,账目记载不清、不全、账账不符、账表不符、账实不符等现象比较普遍。往往会耗费审计人员大量精力和时间,影响审计进度。

十、离任审计种类多,核算形式多样,对审计工作的影响。如对某些经济较发达镇党委书记的离任审计,不但要求审计人员懂财政财务、税收知识,还要懂得房地产开发、农业专项,甚至涉及资本经营等方面的知识。如果知识准备不足,容易使审计人员力难从心,形成风险。

十一、在一个地区同时开展一批离任审计时,每一个审计项目都是由不同的审计组完成,由不同的领导分管,很容易形成对同一类型的事情或问题的反映角度和定性处理宽严有别;对审计事项被审计干部常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沟通,上级领导也可能把几个离任审计报告进行比较,从而隐含着较大的审计风险。

十二、审计人员对从原来重点审计财务转到评价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还有些不适应,从思想意识和工作方法上都准备不足。尤其离任审计作为一项新的监督形式,相关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评价标准不规范,对新问题的定性准确性低,在责任的确认、客观的评价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风险。

应对固有风险的主要措施

一、审计机关应积极争取本地区党委、政府领导的支持,成立由党委主要领导牵头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以便协调离任审计中的一些关系,解决相关问题。因为离任审计遇到的一些问题和情况,只靠审计机关领导协调难度很大。

二、在本地区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化的基础上,审计机关应加大宣传经济责任审计力度,包括向上级领导宣传,向相关单位宣传,向被审计领导干部宣传。宣传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如对地方处级干部培训或新提拔干部培训时,安排审计局领导讲课就非常有效。

三、加强对审计人员的教育,要求审计人员不卑不亢,以平常心对待离任审计。不论被审计领导是升迁、降职还是退居“二线”或退休,尽量做到“对事不对人”,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四、要认真做好审前调查。了解情况要尽可能全面,如离任、接任领导情况,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财务人员和财务管理状况,以前年度审计情况,领导、纪检、财税部门有无情况反映等。同时,要有针对性地合理配备审计人员并做好相关业务知识的培训。

五、审计实施方案要细致,审计要严格按照工作程序进行。审计内容的确定、调整,甚至需要找什么人谈话、由谁谈、谈什么、怎么谈都应细致研究和准备。

六、审计中要特别注意听取有关人员包括被审计领导干部对相关事项的陈述和解释,认真进行分析。因为领导干部在任中对经济事项的决策都有当时的背景环境,切不可以现在的环境、规定或个人想象去推断事项。

七、注意离任审计同其他审计项目的区别,善于抓重点。离任领导所做的工作很多,涉及的资金量大、所属单位多。这就要求审计人员要参考离任领导的述职,明确该领导履行经济责任的内容和主要事项及指标,特别是该领导直接“拍板”的、主持决策的和亲历亲为的经济事项,都应列为审计重点。

八、克服“查死账”和“死查账”现象。应从两个方面注意,一方面,审计从财务入手,在主要审查财务资料的同时,更应重视其他资料的收集和审阅,如统计资料、专项总结、会议记录、各项制度、工作指标等,还要掌握各种“活”情况;另一方面,对重点事项要深查细。对一些非重点事项(或基层单位)的乱账,审计不能大包大揽,而应限定时间要求财务人员找数对账,必要时可将财务核算的混乱(涉及领导管理责任)状况在审计报告中反映。

九、尽量借助“外力”协助审计。一是利用社会中介组织的力量,二是多同相关部门、专业部门研究或咨询,甚至可以在加强协作的基础上尝试建立专家库,使其成为审计的可持续资源。

十、在审计报告和评价中应避免几种现象。一是避免“虚多实少”,在涉及离任领导所做的工作(业绩)时,容易过多借用该单位总结或该领导述职报告的内容,而实实在在的证实资料较少,两者难以呼应。二是重财务核算问题而忽视管理责任,两者不衔接。评价往往用较大篇幅叙述各种财务核算不合规现象,离任领导却认为那是财务部门和主管副职的事,不应归人离任审计报告。三是没有划分责任或划分责任不清。凡审计结果中的重要问题和情况,都应尽可能确定出离任领导的责任,但应注意区分直接责任、间接责任和领导责任。

十一、同时(或间隔时间不久)进行多个离任审计项目时,审计机关的主要领导对不同项目中的同类问题及事项的把握和处理应特别考虑一致性问题,以规避审计风险。

标签:;  ;  ;  ;  ;  ;  

离职审计中固有风险的分析与规避_离任审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