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因素_科技论文

影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因素_科技论文

影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因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成果转化论文,因素论文,高校论文,科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十年来,高校科技工作迅速发展,科技成果层出不穷。但由于种种原因,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仍不尽人意。本文就人们关注的成果转化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与大家一起磋商,以探索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途径。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制约因素很多。如:科技队伍素质、技术成熟度、研究与开发方式、立项与鉴定准则、产权关系、投资方式、组织与管理、利益分配、政策法规等等。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技队伍素质与研究项目选题

我国经济发展迅速,高校技术投入市场转化为流通商品已是当务之急。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作为一名从事科学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应有雄厚的知识,经过不断地探索和研究,发挥智慧和才能,形成高层次的新技术。目前,科技发展迫切需要高层次的科技人才。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高校40~50岁年龄段成就突出的科技人员为数不多,出现学术带头人青黄不接的现状。“七五”到“八五”期间尤为突出。学术带头人奇缺,青年科技人员缺少传、帮、带,科技信息流通不畅。在项目选题时,难以找准具有较高水平及实用价值的研究课题。如:往往在我国或省内多家同时选择同一或相近的研究课题,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浪费。省属高等工科院校普遍将希望寄托在近几年来毕业的研究生(博士)身上。如:《青年科学基金管理办法》、《硕士(博士)毕业生回访导师使用办法》等等。鼓励他们积极投身于科学技术研究,逐步形成自己的研究方向,在某一学科担负起学术带头人的重任。因此,研究项目的选题渐渐趋向合理,具有一定的难度、深度,敢于向该学科的前沿冲刺。

二、成果鉴定准则

自1978年“国家科学技术管理条例”颁布以来,一项科学技术研究结束后,聘请专家组成鉴定委员会,对该项研究给以技术水平评价。评价结论层次不一,如:国际首创、国际先进国内首创、国内先进等等。对科技人员所从事的某项科学研究进行评价,至关重要的是,它能激发科技人员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研制出更多的科技成果为社会服务。但是,在实际的科研管理操作中,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定论偏差的问题。造成这种偏差主要是人为因素起作用。本文认为,其一是鉴定委员的组成。通常对某项研究课题的鉴定,要根据研究课题的学科聘请专家。但在聘请专家时,往往尽可能找同行的熟人,这样鉴定会容易通过,评价水平往往偏高。自1995年1月1日实施新颁布的《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办法》以来,情况有所好转。但仍需进一步健全科学技术专家库、正常运行和严格操作,方可彻底杜绝不良现象。其二,检索机构提供的查新报告。由于科技情报部门信息储备有限,当提供的关键词有偏差时,尽管检索的相关文献不少,经过分析对比,也难以有完全相同的研究报道。虽然该项科研成果鉴定水平较高,一旦企业进行市场调研,同类或相近研究成果比较,鉴定水平仍难以作为成果转让的依据。

三、技术成熟度

高校承担省科委、省教委的纵向课题,在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上,趋向应用型研究。然而研制成功的纵向课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技术成熟度不高的问题。主要原因是投入经费不足。申报一项省级项目,课题经费多则十几万元,少则几万元。通常经费仅能维持完成实验室研究,通过科研鉴定。生产应用的成果都要求成熟、可靠,不允许以生产设备进行技术试验。实验室研究和小试成功的科技成果到生产实际应用还有一定距离。科技成果的转化过程,就是经过后续试验开发,使之不断成熟,以适应生产要求的过程。实验室成果和小规模试验,试制成功的成果一般都要经过中试试验、批量试制以及工业性试验,使技术工程化、系统化和集成配套,以完善设计和工艺。达到工艺先进、设计合理、质量稳定、成本节省、安全可靠等的要求,才能过渡到生产应用。据统计:我国研究、开发、生产的投入比为1:5:8,而国外研究、开发、生产的投入比为1:8:100。就是说,后续试验和工程化开发所需的资金,比实验室研究和小试的经费高出许多倍。科技管理部门应多渠道、多层次解决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的投入,制定对科技成果后续试验的扶持优惠政策。科技成果转化成功所出现的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会给企业、研制人员和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这是科学技术进步的本质属性。

四、研究与开发方式

高校科技研究大体分为二种形式:其一是科技人员根据自身的研究能力及社会科技信息,经过市场调研、立项,进行实验室研究,实现项目要求功能,通过科技鉴定、研究终止。由于经费不足,研究成果技术成熟度较低。技术配套水平不高,需再投入经费,进行中试,待设计新工艺、检测试验,达到要求指标。工艺流程、专用调备完善了,方可成为物化产品。其二是项目来自企业,自调研立项开始,企业作为伙伴单位,经费来源有二部分:政府部门投拨经费;合作厂家投入经费。在研制的同时,将技术应用到生产中,有针对性的解决生产中的难题。这种技术成果在研究中不断成熟,优势互补,就地转化,联合推广。

研究与开发方式是影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因素。目前,“产学结合”是高校成果转化的必由之路。科技管理部门应及时调整科技政策,使科技人员走出校门与企业联合,解决生产实际问题。高校纵向课题的申请和研究工作,应尽量有企业作为合作伙伴。高校自选项目经费,可以周转金的形式只支持已与企业签订合同,并由企业提供部分经费的项目。给那些与生产实际联系不足的项目断奶,促使科技人员走向社会,与企业联合。这样,方能弥补高校教师对市场、生产工艺、生产成本、材料供应了解不足的缺陷。科研人员要充分认识到服务于社会是科研工作的动力及目的所在。仅仅局限于翻书本、搞设计、做试验是不会搞出受社会欢迎的研究成果来的。要树立包括市场调研、方案设计、试验验证、生产试制、宣传推广、培训服务等诸环节在内的“大研究”、“大开发”的观念。要把是否产生了社会经济效益作为衡量研究是否成功的标准,使自己的研究工作从社会中来,到社会中去。

五、产业化环境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途径可分为两部分:其一,自身坚持“科研——开发——生产——经营”一体化发展。因高校没有足够的兴办经济实体的能力及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这仅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一部分。其二,面向企业,产学结合。成果转化需要有一定的环境作为支撑。其中资金和信息的沟通,国家为企业提供优惠政策和法律保证尤为重要。科技成果转化的目的是要形成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发展新产业,均不能离开企业。企业在吸纳科技成果的数量、质量上,在增加科技投入上,都应体现出主体地位。目前,国有大中型企业多数仍在转变机制的过程中,市场竞争意识不强烈,科技投入比例过低。据统计:全国R&D(研究与发展)经费企业投入部分仅为21.8%;成果转化经费企业开支部分占到49%。由于成果转化资金仅相当于R&D经费的1.1倍,转化资金总规模仍然很小。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企业必须建立现代制度,形成企业技术创新制度。由于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周期长、风险较大,对企业增加科技转化资金给予优惠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措施,国外已有成功的经验。比如韩国《技术开发促进法》规定,对企业投入技术开发资金“按照租税减免规制法的规定减免一部分租税”。国家应在技术发展的不同时期,制定配套的政策法律和不同的优惠政策。韩国的技术发展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六、组织与管理

管理是一门科学。尤其体现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中,管理方式具有它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高校科技成果管理的管理方式对科技成果转化起重要作用。目前,技术转让各方的信息沟通不应仅仅局限于成果展览、技术市场洽谈会,而必须进行一系列有计划的组织管理活动。一方面:高校科技管理推广人员应积极组织项目,研究人员与若干相关的企业组成松散的合作关系,相互交流技术信息,使技术转让各方在技术价值及实现的可能性、市场需求、未来经济效益等方面形成共识,达到企业吸纳科技成果的目的。另一方面,以系、部为组织单位,以各研究室、所为学科群体,建立一支懂经营、善管理的科技企业家队伍。目前人才匮乏是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一大限制因素。包括:科技人才、科技管理人才。各系、部可以在科技人员中挑选一定数量的人员直接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这部分人应由素质很高的人员组成,他们不仅要有专业技术知识,还要有一定的经济学、管理学、市场学、公共关系学、法律政策等知识,同时还要有强烈的质量意识、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可以说科技企业家是一种全新的复合型人才。他们在企业和研究室、所之间搭桥牵线,把来自企业的需求,经过研究人员的研制,返回到企业中去。把高校的科技成果信息及时地与企业沟通,不断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

科技成果转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且相互制约。在科技成果推广活动中,排除以上影响因素,采取有效措施,是推动高校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形成产业化的重要课题。自身坚持“科研——开发——生产——经营”一体化发展是良性循环的成功路子,它毕竟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一部分。高校科技管理人员要面向社会,面向企业,去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更为行之有效的新路子。

标签:;  ;  ;  

影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因素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