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内排列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可行性评价论文_陈伦元1 赵顺伟2

陈伦元1 赵顺伟2

(四川省彭州市中医医院611930)

【摘要】目的:评价分析小肠内排列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双盲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80例广泛粘连性肠梗阻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肠粘连松解术治疗,观察组实施小肠内排列术治疗,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没有差异(P>005),而观察组患者术后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的成功率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33%(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而对照组为1667%,两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肠内排列术在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中应用效果显著,可行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广泛粘连性肠梗阻;小肠内排列术;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7-0434-02

广泛性粘连性肠梗阻属于临床上较为严重的一种疾病,同时此种肠梗阻很容易出现绞窄的现象,传统的肠梗阻松解术虽然能够去除肠梗阻,疏通患者肠道,但是此种手术方式很容易因为腹内粘连紧密广泛而分离困难,同时也很容易损伤肠壁,术后并发症相对也较多,另外术后复发率也较多[1]。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小肠内排列术被称为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最佳的治疗方法。本研究为了进一步分析小肠内排列术在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治疗的效果,特选取2012年8月到2014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我院2012年8月到2014年8月收治的80例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其中男性43例,女性37例,年龄22~58岁,平均年龄为(3456±423)岁,所有患者发病时间为术后10d~8年,平均发病时间为(23±04)年,均证实为广泛粘连性肠梗阻。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22例,女性20例,年龄22~58岁,平均年龄为(3456±423)岁,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龄22~57岁,平均年龄为(3384±223)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基本资料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良好的可比性。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观察组实施小肠内排列术治疗:在手术入腹后全面进行检查,然后在肠梗阻的近端进行小肠减压,同时将粘连充分分离,直到将所有的小肠全部分离,在分离操作中避免用手盲目钝性分离,以防止肠浆基层撕脱而发生肠破裂的现象。对于难分离的肠管应采用肠吻合术和肠切除术。在本组30例患者手术操作中,首先常规切除阑尾后在残端开口处或者对于已经切除阑尾处残株开口处逆行插入双腔带气囊内固定管(M-A管),接着在回盲瓣逆行插入空肠上端距离屈氏韧带15~30cm处,将所有小肠均行每段15~20cm的折叠排列,将阑尾残端结扎处理,并做荷包缝合固定,并将气囊缓慢拖到回肠末端,将气囊中空气抽出,最后在空肠起始段管桩缝合固定在左上腹壁,手术后2周将固定管拔除。

对照组实施肠粘连松解术:传统肠粘连松解术实施的原则为尽可能减少对肠壁浆膜层和腹膜的再破坏,不能盲目分离粘连现象。在手术操作中,首先常规进入腹腔中,并找到肠梗阻的部位(膨胀肠管和瘪缩肠管的交界处),然后对于没有血运障碍的患者仅需将引起梗阻粘连带进行松解就行;而对于出现坏死肠管者或者有血运障碍的患者,应适时肠切除肠吻合术进行治疗,对于粘连成团状的患者,应实施局部切除做对端吻合术,对于不易切除的梗阻部位,应在梗阻的上下肠襻间做侧吻合捷径手术。

两组患者手术实施完成后,应采用抗生素进行防治感染发生,同时还应该维持术后患者水、电解质平衡,给予患者营养支持治疗。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主要采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主要采用标准差(x±s)和百分数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比较分析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没有差异(P>005),而观察组患者术后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详细数据如下表1所示。

3 讨论

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是临床外科常见的一种急腹症,同时也是临床上反复发作的一种疾病,肠粘连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腹部手术后损伤的修复,积血和渗出吸收后纤维蛋白的黏附,特别是腹部严重激发腹膜炎治疗康复后腹腔形成的粘连[2]。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肠排列术的诞生及不断的完善,目前此种手术方式被认为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最有效的一种手术方式,其不仅能够有效解除肠梗阻病因,同时其也能够将无法控制的肠粘连变为可控制的肠粘连,另外通过人为进行排列并固定小肠的位置,对降低术后再次发生粘连性肠梗阻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3]。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没有差异(P>005),而观察组患者术后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的成功率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33%(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而对照组为1667%,两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实施肠内排列术,不仅能够提供手术成功率、降低术后复发率,同时对缩短患者术后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贾会文,张磊,刘向业选择性小肠造影联合肠梗阻导管内排列术治疗反复发作粘连性肠梗阻[J].中国医学工程,2014,(10):30.

[2] 周树良.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疗效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2015,(03):148-150.

[3] 李鹏,童仕伦.小肠内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26例疗效分析[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11,(04):290-292.

论文作者:陈伦元1 赵顺伟2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4月第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25

标签:;  ;  ;  ;  ;  ;  ;  ;  

小肠内排列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可行性评价论文_陈伦元1 赵顺伟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