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研究论文_王辉鳌

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研究论文_王辉鳌

株洲北雅医院 湖南株洲 412000

【摘 要】目的:对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效果的分析与探讨。方法:自2014年10月至2015年11月,从我院所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选取60例参与研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针灸治疗,观察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胃粘膜病变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灸治疗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有良好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针灸治疗;西药治疗;萎缩性胃炎;效果对比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常见的胃部疾病,是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数目减少,胃黏膜变薄,黏膜基层增厚,或伴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或有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通常是由于患者饮食、作息不规律所引起,导致患者胃粘膜出现萎缩现象,主要的临床症状有腹胀、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1]。为了控制患者病情,寻找有效的治疗方式,本次选取60例患者参与研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自2014年10月至2015年11月,从我院所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选取60例参与研究,在研究开始前均获得患者同意,并签署同意协议书。将所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有30例患者。在对照组的30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范围在35~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3.5)岁,患病时间在2.5~16.7年,平均患病时间为(8±2.1)年。在实验组的30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范围在34~6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3.3)岁,患病时间在2.8~16.2年,平均患病时间为(7.8±1.9)年。以排除同时患有严重基础代谢疾病及肝、肾疾病患者,避免干扰研究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中没有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方法 对对照组的30例患者采用西药治疗法,具体的治疗方法为: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发展,可以给予患者阿莫西林、甲硝唑片、叶酸、奥美拉挫镁肠溶片药物进行治疗,均采用口服方法,其中,阿莫西林每日口服2次,剂量为0.5g;甲硝唑片每日口服两次,剂量为0.4g;叶酸每日2次,剂量为50mg;奥美拉挫镁肠溶片每日1次,剂量为20mg,坚持服用56d,观察治疗效果。

1.2.2实验组方法 对实验组的30例患者采用针灸治疗法,具体的治疗方法为:使用毫针进行针灸,在足三里穴、血海穴、气海穴、膈俞穴以及关元穴进行针灸,毫针长度控制在16~39mm,进行针刺治疗。在对膈俞穴进行针刺治疗时,可以采用气后行平补平泻针刺法进行治疗,针刺深度在19mm,针刺时间在3min。针刺完成后,让患者呈现仰卧姿势接受针灸治疗,在对气海穴、关元穴进行针刺时,针刺深度同样控制在19mm左右,在对足三里穴针刺时,应当将针刺深度控制在39mm左右。在三个穴位针刺得气以后,采用行捻转补法再次刺入,本次刺入时间应控制在1min内。所有针刺工作完成后,需要在患者的穴位上点艾条,进行熏烤,利用艾条燃烧的热度将热量传送到患者穴位之中。在完成艾条熏烤后,再采用气后行平补平泻方法将毫针刺入患者的血海穴,毫针刺入深度控制在24mm,刺入时间控制在29min。毫针针刺血海穴需要每天针刺一次,坚持针灸治疗56d,观察治疗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治疗评判标准

1.3.1治疗效果评判 在经过治疗后,若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如腹胀、腹痛、恶心等症状,且检查出幽门螺杆菌呈现阴性,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则治疗效果评判为治疗有效;若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且幽门螺杆菌呈阴性,基本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则治疗效果评判为治疗一般有效;若患者的病情有所加重,且幽门螺杆菌呈现阳性,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则治疗效果评判为无效[2]。最终治疗总有效率等于治疗有效率与治疗一般有效率之和。

1.3.2胃粘膜病变程度评判标准

经过治疗后,采用胃镜检查法对患者进行检查,观察患者胃粘膜的病变程度。若患者的胃粘膜完全正常,则评判患者胃粘膜病变程度为无病变,若患者的胃粘膜呈现细颗粒状态,且可以观察到单灰色肠上皮化生结节,则评判患者胃粘膜病变程度为轻度;若患者的胃粘膜呈现粗大颗粒状,且皱襞完全消失,灰色弥漫肠上皮化生结节,则评判患者胃粘膜病变程度为重度。最终,患者胃粘膜病变程度率等于轻度率与重度率之和。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的分析与研究,所得的数据均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及资料进行整理,计数资料用χ2进行检验,结果以百分率表示,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

经过本次研究发现,在对照组的30例患者中,有10例患者的治疗效果评判为有效,有11例患者的治疗效果评判为一般有效,有9例患者的治疗效果评判为无效,最终治疗总有效率为70%;在实验组的30例患者中,有15例患者的治疗效果评判为有效,有14例患者的治疗效果评判为一般有效,有1例患者的治疗效果评判为无效,最终治疗总有效率为96.7%。因此,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胃粘膜病变程度观察

经过本次研究发现,在对照组的30例患者中,有18例患者的病变程度评判为轻度,有4例患者的病变程度评判为重度,有8例患者的病变程度评判为无病变,最终患者的胃粘膜病变率为73.3%;在实验组的30例患者中,有12例患者的病变程度评判为轻度,有3例患者的病变程度评判为重度,有15例患者的病变程度评判为无病变,最终患者的胃粘膜病变率为50%。因此,实验组患者的胃粘膜病变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当患者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疾病时,若不能获得及时救治,有可能造成胃溃疡、穿孔等严重并发症[3]。通常患者会出现腹部剧痛、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会对患者的正常饮食与生活产生极大负面影响。本次研究发现,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的胃粘膜病变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用针灸治疗法具有显著疗效,能够减轻患者痛苦,是一种优质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大力推广与应用[4]。

参考文献:

[1]钟国新,李素荷.基于CONSORT和STRICTA评价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报告的质量[J].时珍国医国药,2013,04(22):983-986.

[2]蒋文杰,吴璐一,陆嫄,施征,李璟.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实验及临床研究进展[J].上海针灸杂志,2013,03(17):229-232.

[3]廖纬琳,陈国忠,胡辉,夏李明.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Meta分析[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4,02(20):233-238.

[4]杨家象.用针灸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解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17(16):33.

论文作者:王辉鳌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9

标签:;  ;  ;  ;  ;  ;  ;  ;  

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研究论文_王辉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