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常规管理的活水源论文_李虹霞

幼儿园常规管理的活水源论文_李虹霞

众所周知,良好的常规习惯可以使教学活动有序开展,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和学习质量;良好的常规习惯有利于促进幼儿今后良好习惯的养成,使幼儿终身受益。下面我结合自身工作的实际,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幼儿园在常规培养中的几点做法:

一、加强常规管理,科学安排一日活动。

过去,我们对常规教育没有足够的认识,抓常规教育也是单纯为了稳定幼儿情绪,形成有秩序的集体环境,不注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不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及生活自理能力,更忽视了坚持常规训练能够对幼儿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幼儿园里经常会出现这几种现象:一种是抓常规即抓班级纪律,班里出现了洗手排队、上厕所排队、游戏活动也排队,幼儿在教室内只要老“安静”一声令下,顿时悄然无声。幼儿生性活泼好动,然而被这种“常规”约束,长期压抑会使幼儿心理受到摧残。每当到班上看到老师板着脸,瞪着眼,再看幼儿那种没有微笑冷漠的表情,小心翼翼走路的姿态,对老师这种做法我感到很气愤与不满,特别同情与理解孩子。另一种则是在教学活动时对幼儿要求严,在室外活动便自由放任。幼儿没有任何纪律约束,行为规范,幼儿之间的攻击行为告状事故时有发生。一天下来老师喊哑了嗓子,跑累了腿,家长还埋怨没带好孩子。幼儿园里出现此类现象我也深深感到自责内疚,于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感由然而生,增强了我加强幼儿园工作科学管理的信心。

幼儿园要加强常规管理,把常规管理纳入教学议程,首先要详细制定常规管理细则,其次要科学安排活动时间和作息时间,然后教师在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这样让孩子们预知一日生活的活动安排,从而使幼儿形成秩序感。

二、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循序渐进地进行教育。

常规要求应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出发,分阶段提出。首先,孩子刚入园,可要求孩子在教师的示范提示下初步学习按老师的指令,如:铃声、口哨声、手势等进出活动室,收放玩具。告诉幼儿活动要开始了,赶快回到自己的位子上去。另外,在成人的帮助下能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其次,要求幼儿在儿歌故事游戏中学习常规。让孩子习惯于听口哨声做事情;把掉在地上玩具捡起来;例如:为了让孩子有序地归放玩具和解决只丢不拣的现象,设计 “玩具回家”这个故事,让他们了解每一种积木都有自己的家,它们不喜欢住在别人家里,爸爸妈妈找不到宝宝会着急。让孩子练习几次后,小朋友都能把相同的积木归放在一起,见到地上的积木会捡起来说“我送积木娃娃回家”。有了这种琅琅上口的儿歌和生动有趣的故事,不用刻板地说教,这些规则便印在每一位孩子的

脑海里,在孩子的心里扎根,潜移默化地教育着孩子。离开活动室时会把自己的小椅子轻轻摆放到自己的位子上等等。最后要求幼儿理解并执行一日活动各环节的转换指令,养成好习惯,如进出活动室慢慢走、不奔跑、不互相追逐;与教师一起收拾玩具,与同伴愉快地游戏等等。每一项规则,一点一滴,由少到多,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边教边帮到逐步学会独立完成。

三、家园共育,促进幼儿良好习惯养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幼儿园每一项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家庭,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仅在幼儿园培养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首先,通过多种形式取得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如:发放家长问卷调查表。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幼儿在家的行为表现,同时了解家长的一些想法及做法,更好的促进家长与教师的教育,提高家长对孩子行为习惯培养的教育方法;召开家长会,互通幼儿在家在园的表现,帮助家长明确家园合力培养幼儿行为习惯的意义,向家长讲解在培养幼儿习惯方面的内容和要求等;设计了行为习惯的评比表。为了让家长从中了解到孩子的点滴进步和不足,使家长有目的地进行配合教育,我们设计了“好孩子真棒”评比栏,力图改变家长的一些传统的观念和不适宜的方法,注意从正面对孩子加以鼓励、赞扬、引导。孩子的变化让家长非常欣慰。久而久之,帮助家长们建立正确的教养观念,要求家长密切配合幼儿园,达成共识坚持不懈的抓好幼儿行为习惯,使在幼儿园形成的行为习惯在家里得以巩固和发展。

四、反复强化训练,让孩子逐步内化。

生活在集体中的孩子,他的一天由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和集体教学活动所组成。其中包括饮食、睡眠、盥洗、游戏、学习和交往等内容,从而获得“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该如何做,不该如何做”的认知、体验和经验,逐步形成一系列正确的行为方式,同时,教师必须天天坚持,常抓不懈,并在反复的实践中得到强化,进而逐步使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幼儿园常规。

五、及时评价激励幼儿。

每天抽出一点时间对孩子一天的活动进行总结,对于一日活动中遵守常规的孩子要及时给与肯定评价,一颗五角星、一面小红旗、一朵小红花都会让孩子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对于在活动中没有遵守规则的孩子要给与提示,哪里做的不够好,哪方面还需要努力。我们在和幼儿交往的时候,应该懂得要巧妙地运用身体语言去鼓励他们。孩子离开他的第一社会关系―家庭,来到了他的第二社会关系―学校中,一开始表现出来的可能是排斥,拒绝。作为老师跟幼儿点点头,笑一笑,蹲下来和他们说话,抱抱他,摸摸他们的头,反复运用这些使人亲近的肢体语言,使幼儿接受幼儿园这个新环境,活动中氛围热烈,幼儿的参与度高,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动机,促进了幼儿动作的发展。语言激励法针对不同的幼儿运用不同的欣赏性和鼓励性评价语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你这个动作完成得太好了,我可能难以做到呢!”“老师相信你有能力把这个动作做好。”“有进步,祝贺你。”“我非常欣赏你刚才的动作。”“看,你这样的本领,老师还可能不会呢!”……这样更容易让幼儿产生满足和自豪感。就这样通过多种方法不断地给幼儿无声地鞭策,激励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实践证明榜样示范与行为练习相结合是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好办法。

总之,幼儿园常规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从点滴开始,周而复始、循序渐进的进行培养。不怕烦,有耐心,多与孩子交流,你会从孩子身上看到许多闪光的东西,孩子们也因此就会不断地成长进步,因为我始终相信这样一句话: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为了孩子明天的幸福,慧心引导,从日常的行为习惯入手,将是幼儿园常规管理的活水源。

论文作者:李虹霞

论文发表刊物:《青年生活》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6

标签:;  ;  ;  ;  ;  ;  ;  ;  

幼儿园常规管理的活水源论文_李虹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