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临床观察论文_丁银林

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临床观察论文_丁银林

丁银林 (上海市浦东新区惠南社区 201300)

【摘要】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方法 对40例颈动脉斑块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1次/晚,连服6个月。每3个月检查血脂水平,6个月作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观察患者颈动脉斑块大小及内膜中层膜厚度的变化。结果 阿托伐他汀治疗6个月后,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均下降(p<0.05),颈动脉内膜无明显变化斑块面积有缩小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具有改善血脂,稳定斑块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 颈动脉粥样硬化 血脂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9-0158-02

动脉粥样硬化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主要死亡原因。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人口老龄化,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硬化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特别是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血管的关系,已引起临床医学研究的广泛重视,通过各种药物和介人治疗的开展,有望减少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血管的发病率。本文就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从2012年3月至2013年8月期间,在我中心门诊就诊,经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确诊,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患者40例。其中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龄(63.4±6.3)岁。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在基础药物(降压药或降糖药等)治疗的的基础上给予口服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1次/晚,连服6个月。对伴发疾病给予对症治疗,过程中检查血常规、血脂、血糖、肝肾功能、高敏C-反应蛋白等。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治疗开始、治疗3个月、6个月进行随访,观察血脂、颈动脉内膜及斑块等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PS1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x-±s)表示。采用t检验。

2.结果

2.1 治疗前后血脂的水平的变化:

治疗3个月后,TC及LDL-C均有明显降低(P<0.05);HDL-C无变化,TG轻度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治疗6个月后,TC及LDL-C的下降更加明显(P<0.01),HDL-C的上升与TG的下降程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

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

  时间 TC LDL-C TG HDL-C 治疗前 5.65±1.43 3.41±0.98 2.31±1.93 1.36±0.42 治疗3个月 4.86±1.03* 2.96±0.42* 2.01±1.1 1.42±0.41 治疗6个月 4.52±1.40** 2.71±0.88** 1.86±0.49* 1.45±0.29*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1

2.2 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的变化:治疗6个月后,两侧颈动脉内膜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斑块面积有所缩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良反应:

仅有2例患者血清转氨每轻度升高,但未超过正常高值3倍,未出现过敏、肌痛等严重不良反应。

3.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性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其特征是在动脉血管壁上逐渐发生的脂质沉积及斑块的形成。近年来大量国内外研究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脑血管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判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因素。冠状动脉与颈动脉在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上密切相关,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可做为冠心病病变程度的预测指标[1],可间接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和范围[2],并成为观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及消退提供重要信息。

颈动脉是动脉硬化的好发部位,特别是在颈内、外动脉分叉水平受血流切应力的影响,容易出现内膜的损伤,形成斑块,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的重要原因。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但有研究表明[3],脂类代谢异常、平滑肌细胞增殖和炎症因子刺激相互作用和影响是引起颈动脉粥样硬化各种病理改变的重要机制。有关研究指出[4],高血压、糖尿病、胆固醇增高及吸烟等多种应激因素也对内皮细胞产生不良影响,而引起不同程度损伤后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血管内皮变化。颈动脉血管超声简单易行,应用其观察颈动脉斑块的变化是一种简便而有价值的方法。

阿托伐他汀是3-羟基-3-甲基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的合成,从而抑制体内胆固醇的合成。通过增加肝细胞表面LDL-C受体的RNA的表达,增加LDL-C受体数量,从而增加血浆LDL-C清除,使血浆LDL-C浓度下降,同时还能抑制TG生成,升高HDL-C浓度,达到降脂作用,这种作用已被所有临床试验所证实。阿托伐他汀还具有降低斑块脂质中氧化LDL,降低胶原酶活性,改善内皮细胞功能,拮抗炎症反应,影响血管平滑肌增殖,干扰血小板聚集,凝血,纤溶过程等调脂外作用,从而促使粥样斑块稳定及体积缩小。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可降低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的血清白介素-18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5]。同时也能减少心肌桥患者粘附因子水平。临床研究发现,颈动脉氧化的发生与人体内胆固醇代谢障碍及相关炎症介质损伤有关,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能减缓老年颈动脉硬化进展,阿托伐他汀能改善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本研究结果表明,阿托伐他汀可以有效的降低血清TC和LDL-C值,这种降低趋势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更加明显;同时也能降低TG值及升高HDL-C值。患者治疗6个月后随访时颈动脉内膜无明显变化,6个月后斑块面积大小有所缩小。提示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动脉粥样硬化需坚持长期用药原则。阿托伐他汀对于有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患者,在降低TC、LDL-C、TG,升高HDL-C的同时,还具有稳定和(或)缩减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作用,对临床心血管事件的防治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于敏,张晶晶,仲维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0);2287-2288

[2] 范晓红,王春.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与相关分析[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2):174-175

[3] 韩召展,董会文.氧化应急产物、炎症因子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18(2):244-245

[4] 傅英杰,崔燕.长期应用比索洛尔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0,12(1):38-39

[5] 李海苗,袁明远,吴朝晖.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抗炎作用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09,7(7):697-698

论文作者:丁银林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9

标签:;  ;  ;  ;  ;  ;  ;  ;  

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临床观察论文_丁银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