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沿街立面改造方法研究论文_钟静,叶华

小城镇沿街立面改造方法研究论文_钟静,叶华

杭州仕高建筑景观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沿街景观是小城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既能够显现小城镇的经济发展实际状况,又可以突显出小城镇的区域特色风貌与人文风貌。而在小城镇发展过程中,随着老建筑物的损坏与新建物的出现,小城镇的沿镇景观变得十分混乱。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及时对小城镇沿街立面进行科学改造,以塑造小城镇的良好形象,展现出小城镇独具一格的人文特色。本文概述了小城镇沿街立面存在的问题,全面分析小城镇沿街立面改造的要点,并提出了小城镇沿街立面改造的具体方法,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城镇;沿街立面;问题;要点;具体方法

目前,我国许多小城镇在发展过程中盲目追随大城市,过度模仿大城市建筑外观,从而使得沿街建筑物缺乏鲜明地域风格,难以体现出小城镇的人文精神,不能满足居民的建筑审美需求。这就需要相关人员科学改造小城镇沿街立面,重塑小城镇的特色形象,以推动小城镇的长远持续发展。

一、小城镇沿街立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小城镇沿街立面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第一,沿街建筑立面风格混乱。目前我国许多小城镇的沿建筑物建成年代不一,建筑造型各异,建筑色彩混乱,既有破损严重的古代建筑,也有色彩鲜艳的现代建筑。这就使得沿街建筑整体风格不统一,看上去杂乱无章,有碍街道美观。第二,沿街建筑立面细部缺乏规范设计。一般建筑物的阳台、窗户、栏杆以及遮阳板等一些细节元素都是沿街建筑立面的重要构成部分,直接显现着小城镇的沿街建筑立面形象。但是目前许多小城镇的沿街建筑在这些细节元素方面都没有进行相对规范的设计,大都存在着门窗型态不一,色彩突兀,与建筑物整体色彩不协调,雨篷、遮阳板等随意安置的问题,从而使得整个沿街建筑立面杂乱无章,缺乏视觉形态美。第三,沿街商户的广告招牌形态不统一。现阶段,我国许多小城镇的沿街店铺的广告招牌在大小、形态方面都不统一,且许多商铺的广告牌所放位置过于向外,严重侵占了街道公共空间,这样既就给人一种视觉上的混乱无序感,又容易引起人们的烦感心理[1]。

二、小城镇沿街立面改造的要点

(一)正确进行街道定位

依据小城镇实际经济状况与街道背景环境,正确进行街道定位是进行小城镇沿街立面改造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对小城镇街道进行实地调研,深入分析其存在发展状况,正确进行街道定位后,才能依据街道定位确立小城镇沿街立面形象改造的方向与目标。

(二)科学确定沿街建筑风格

小城镇的沿街建筑风格能够直接体现出小城镇居民的生活习惯、历史传统与人文风俗等。所以相关设计人员在进行沿街立面改造时,必须充分考虑小城镇街道的历史状况与街道周边环境,遵循历史原则,依据街道的原始功能布局与建筑材料构造以及建筑色彩规划等,科学确定小城镇沿街建筑风格,使建筑风格有助于渲染小城镇的历史气息与人文气息。对于那些缺乏浓厚历史气息与人文气息的街道,相关部门可依据街道的具体功能与实际环境科学确定合适的建筑风格,以确保新建建筑与老建筑物风格相协调,增强小城镇沿街立面形象的艺术美感[2]。

(三)科学控制沿街立面色彩

小城镇沿街立面色彩是小城镇环境的基本构成元素之一,它直接冲击着城镇居民与外来旅游人员的视觉,能够很好地展现出小城镇的地理特色、历史气息以及人文精神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进行小城镇沿街立面改造时,相关设计人员应该努力促使小城镇沿街立面色彩能够有机融入到小城镇的整体环境中,能与小城镇整体环境和谐统一。同时又要在主色调一致的基础上,对建筑物单体色彩进行稍许的调整与变化,以丰富小城镇沿街立面的色彩层次。此外,设计人员还要注意对沿街门面房的广告招牌色彩、雨篷、遮阳板色彩等进行规范控制,避免它们影响沿街立面的色彩整体统一感,降低小城镇沿街立面形象的美观。

三、小城镇沿街立面改造的具体方法

对小城镇的沿街立面改造,有助于美化小城镇的街道环境,突显小城镇的区域特色与人文气息。在具体的改造过程中,相关人员必须充分到街道的地形条件、建筑色彩、立面空间结构等,将其放在街道环境与城镇环境的大背景下,进行科学分析改造,以使改造后的沿街立面形态能与小城镇的整体环境相协调,能为小城镇的街道环境与整体环境增光添彩。

(一)梳理沿街建筑形体

沿街建筑的形体直接影响着沿街建筑立面的外观形象。在进行沿街立面改造时,工作人员必须通过专业的建筑设计方法,科学地调整沿街建筑形体。第一,对于那些大尺度的建筑形体,工作人员要从色彩上对这类建筑进行有针对性的建筑立面区分,目的是将他们重塑成尺度合适、外形美观的沿街建筑,增强沿街立面的形象美感。第二,对于沿街商铺随意安置的广告招牌,相关部门必须对其形态进行规范调整,使广告招牌形态能与建筑物自身形态相协调,以增强整个建筑的艺术美感。第三,重新划分那些有失协调的建筑体量。在改造此类建筑立面时,工作人员要通过对现有建筑各类元素的针对性提取,重构建筑体量要素,明确划分深色墙体与浅色阳台,从而塑造出穿插建筑体量。同时科学调整建筑墙体、建筑窗套与空调格栅等的比例尺度,使建筑立面虚实分明,主次突出。第四,拆除沿街违规建筑形体。在小城镇的沿街立面改造中,工作人员对于那些私自搭建的棚、小附房、杂物台等要彻底的整治清除,防止这些违规建筑占用街道公共空间,并在拆除后的边角地区种植花草,美化街道环境[3]。

(二)丰富建筑立面构造材料

在进行小城镇建筑立面构造时,工作人员要注意运用不同的建筑立面构造材料,来丰富建筑立面的视觉形象,提升建筑立面的艺术美感。一方面,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建筑外墙贴砖、建筑外墙涂料的方式来更新建筑外墙形像,这样既不会损坏建筑外墙结构,又可以快速获得墙面美观的效果,提升建筑外墙的艺术审美性能。另一方面,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外包立面的方式来调整建筑自身尺度,丰富建筑立面的层次感。所谓外包立面就是在建筑立面的整个外层或部分重新添加一层新的立面,以使建筑立面看上去更加的凸凹有致,富于韵律与节奏美感。

(三)重构建筑立面色彩

建筑色彩是人们对建筑的直接感知要素之一,它不但能够修饰建筑立面形象,还能够增强建筑的人文历史内涵。所以在小城镇沿街立面改造时,工作人员也应该重构沿街建筑立面色彩,通过合适的建筑立面色彩,成功渲染小城镇沿街建筑的历史人文气息,打破统一沉闷的建筑造型格局,丰富沿街建筑的视觉形象。在具体的色彩重构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色彩对比、色彩组合等方式,重构沿街建筑立面色彩,使小城镇沿街建筑在色相、明度、韵律等方面的对比更加的鲜明突出,最终增强小城镇沿街建筑立面的情感表现力[4]。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许多小城镇的沿街立面都存在建筑风格混乱、建筑立面细部设计不规范、门面房广告招牌形态不统一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小城镇沿街立面形象。这就需要相关部门积极进行沿街立面改造,通过梳理沿街建筑立面形体、丰富沿街建筑立面构造材料,重构沿街建筑立面色彩等方式,重塑小城镇的沿街立面形象,美化小城镇的环境,进而促进小城镇的长远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段翔,张琳,刘涵等.小城镇建筑与环境整治工程设计研究——以武汉黄陂区木兰大道为例[J].华中建筑,2014,(1):133-136.

[2]郑国活.传统街巷空间改造设计研究——以芳桥老街改造为例[D].南京大学,2014.

[3]韩娅芳.小城镇街道景观改造设计研究——以眉县金渠镇街道景观改造设计为例[D].长安大学,2014.

[4]张爱梅.小城镇传统商业街建筑立面改造方案设想[J].城市建筑,2015,(18):169.

论文作者:钟静,叶华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31

标签:;  ;  ;  ;  ;  ;  ;  ;  

小城镇沿街立面改造方法研究论文_钟静,叶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