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覆花的炮制与临床应用探析论文_吕洋

旋覆花的炮制与临床应用探析论文_吕洋

安徽省亳州市华佗中医院 236800

摘 要: 目的: 了解古今医家对旋覆花炮制、药性、功效的认识与运用。方法: 从旋覆花的产地、炮制及药用历史入手, 概述旋覆花的炮制与应用情况。结论: 旋覆花作为传统中药之一, 疗效确切,中医临床应用普遍,现代科学手段研究成果颇丰,但某些地方也存在争议,应当引起中医临床的重视。

关键词: 旋覆花;产地;炮制;功效;应用

前言

旋覆花,本品为菊科植物旋覆花Inula japonica Thunb.或欧亚旋覆花Inula britannica的干燥头状花序。[1]多年生草本植物。性味咸,温。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位列下品。具有降气,消痰,行水,止呕等功效。用于风寒咳嗽,痰饮蓄结,胸膈痞满,喘咳痰多,呕吐噫气,心下痞硬等病症的治疗。《中华本草》中对旋覆花功效记载为“消痰,下气,软坚,行水。治胸中痰结,胁下胀满,咳喘,呃逆,唾如胶漆,心下痞鞕,噫气不除,大腹水肿。”现代研究表明旋覆花含槲皮素、异槲皮素、咖啡酸、绿原酸、菊糖及蒲公英甾醇等多种甾醇。具有平喘、镇咳,抑菌、抗炎,杀虫等作用。[2]为此,笔者根据查阅古今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多年实践经验,对旋覆花炮制历史检索及各代医家应用进行分析,从而为旋覆花炮制科学化及临床中医师合理有效用药提供参考。

1 历史产地记载

《神农本草经》:“一名金沸草,一名盛椹。生川谷。”《名医别录》曰:“一名戴椹,生平泽”《救荒本草》:“一名戴椹,一名金沸草,一名盛椹。上党田野人呼为金钱花。《尔雅》云复盗庚。出随州。生平泽川谷,今处处有之。”《本草经集注》:“五月采花,日干,二十日成。出近道下湿地,似菊花而大。又别有旋葍根,乃出河南来,北国亦有,形似川芎,惟合旋葍膏用之,余无所入,非此旋覆花根也。”《嘉祐本草》:“掌禹锡等谨按蜀本图经云∶旋覆花,叶似水苏,花黄如菊。今所在皆有,六月至九月采花。”《本草图经》∶“旋覆花,生平泽川谷,今所在有之。”

纵观古代本草,可见旋覆花自古至今产地历史沿革变化不大,产地分布地区较广,现主产于河南、江苏、河北,浙江等省。以江苏、浙江产者质量最佳。[3]

2 炮制的历史沿革与炮制作用

旋覆花的炮制始载于宋代的《伤寒总病论》,后因临床的需要,又有许多的炮制方法诞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主要炮制法如下:

2.1 净制

去梗(宋·《伤寒总病论》)。洗尘令净(宋·《类证本草》)。去萼(宋·《圣济总录》)。

净择去茎叶(宋·《圣济总录》)。去枝根(宋·《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去皮,根(宋·《济生方》)。去蒂(宋·《疮疡经验全书》)。

2.2 切制

洗尘令净,捣末(宋·《类证本草》)。

2.3 炮炙

2.3.1 炒制 净择令去叶微炒(宋·《圣济总录》)。取旋覆花置药锅内,用文火炒制具焦斑(清·《古今图书集成》)。

2.3.2 蒸制 采的花,去蕊并壳皮及蒂子,蒸之,从已至午,晒干用(南北朝·《雷公炮炙论》)。凡使,须蒸过入药用(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去梗叶蒸熟晒干,入煎药,用绢滤过(明·《医学入门》)。修事,去蕊并壳皮,及蒂子,蒸之,从巳至午,熬干用(明清·《本草乘雅半偈》)。蒸用,煎剂绢包(清·《医家四要》)。蒸晒干用(清·《本草害利》)。2.3.3 焙制 去蒂,焙(明·《医宗必读》)。去皮及蒂洗净微焙(明·《本草通玄》)。

2.3.4 烧制 烧过研细(明·《本草纲目》)。

2.4 现代典籍有关旋覆花的炮制要求

蜜炙:取净旋覆花,加炼熟蜂蜜与开水少许,拌匀,稍炯,用文火炒至黄色、不粘手为度,取出凉透。(每旋覆花100斤,用炼熟蜂蜜25斤)[4]。此外,《中国药典》2010年版、《中华本草》、《安徽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5]、《上海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旋覆花炮制项下也皆收载了蜜炙品。

3 炮制与功效

古代医家在使用旋覆花时,并不仅仅使用生品,而是根据具体的情况,适当选用炮制品。药材经炮制后,由于炮制方法的不同,可使药材性味发生变化,从而改变其功效。旋覆花净制是为了除去杂质, 保证药材的纯度和质量。 经微炒后稍去升散、宣发作用,更专于沉降。 蒸制、焙制更适合于内补。因蜂蜜甘平补润,有补中缓急、润肺止咳的功效,所以旋覆花经蜜炙后,一能增强润肺止咳功效,多用于咳嗽痰喘而兼呕恶者;二能增加补中益气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因脾胃气虚、痰湿上逆所致的呕吐噫气、心下痞满之证。这也正合乎《本经》 所载“补中”之意。而烧制则多外用。

4讨论

古人对旋覆花药用虽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但由于条件所限, 多属经验范峙。科学研究表明旋覆花素具有抗炎、镇咳、祛痰等药理作用[22]。这也为旋覆花所具有的降气化痰,降逆止呕的功效提供了药理学基础。因此, 要借用现代科学手段加以研究,阐明其机制药效,为旋覆花的正确及合理利用提供严谨的科学依据。另外,旋覆花的花蕾有许多微绒毛,容易刺激咽喉,引起咳嗽,故应用时要包煎。此观点古已有之,在《本草从新》、《本草备要》、《得配本草》、《医家四要》等著作中都有提到。但也有持不同意见者,有待广大医药工作者商榷。

参考文献

[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0:305-305.

[ 2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 3 ] 王竹鑫,张廼荣.中药快速鉴别手册[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260.

[ 4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6: 2218.

[ 5 ]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安徽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S]. 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417.

论文作者:吕洋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第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2

标签:;  ;  ;  ;  ;  ;  ;  ;  

旋覆花的炮制与临床应用探析论文_吕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