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计划”视域下高职院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建设策略研究论文_熊芬

“双高计划”视域下高职院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建设策略研究论文_熊芬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6)

本文为“2018年湖南省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辅导员名师工作室”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8MS29

摘要:“双高计划”的出台对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提出了新要求,名师工作室建设是当前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逻辑起点。“双高计划”背景下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建设的核心在于把握目标、队伍、制度的实质内涵。高职院校应通过打造团队、解决瓶颈、建立保障机制来推进辅导员名师工作室的建设。

关键词:双高计划;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建设;策略

2018年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职教20条”,2019年4月,教育部、财政部出台《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国家已经从顶层设计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进行了新一轮重组,并且出台了具体的战略规划。“双高计划”就是落实这种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的一项重大举措,是推动高职院校由内向外发力实现内涵提升的一次大行动。“双高计划”中对师资队伍建设有更多具体要求,辅导员作为职业院校中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新形势下顺应时代要求、完成时代使命,是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名师工作室建设是“双高计划”背景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逻辑起点

“双高计划”的出台,国家宏观层面的职业教育政策、基本理论、基本方略不断变化调整,高校立德树人具体工作中所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对辅导员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重点由单纯日常事务管理向宣传贯彻国家大政方针政策、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与落实“职教20条”精神并重。辅导员如何在应对繁杂日常事务的同时加强理论学习、提升内涵;学校如何在新要求下打造自己的辅导员队伍品牌、适应“双高计划”下对教师队伍的要求,急需破题。组建名师工作室形成示范、学习、研究共同体,是解决辅导员队伍建设根本问题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一)增强辅导员工作实效性的有效载体

“职教20条”出台、“双高计划”实施、扩招政策落地,使高职院校在入口端要多层次面向应届生源、有社会工作经历的退伍军人、下岗工作和农民工群体,在出口端要应对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入口端复杂、出口端要求高,这意味着高职教育在资源分配、培养方式、培养体系上都需要变革。社会要求越来越高、学生结构日趋复杂,学生日益增强的全方位、多层次健康成长成才需求与辅导员工作沉迷于日常工作、依赖经验管理,示范引领和教育引导不够、解决学生深层次问题的能力不足。在新常态下,通过提高辅导员队伍素质来提升学生工作水平,通过辅导员的人格魅力来起好示范作用,亟待高职院校在实践中破题,而名师工作室建设就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载体。

(二)提升辅导员内涵的重要平台

政策新、文件多、要求高、任务重,是新时代辅导员面临的共同问题。在理论上,只有少数辅导员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背景,缺乏对国家宏观政策、职业教育理论以及思想政治理论的系统化学习;在实践中,有针对性地提供新政策解读、新思想引领、深层次咨询的能力有限。建设辅导员名师工作室,搭建辅导员内涵提升平台,通过辅导员名师示范、内部交流、研讨学习等形式,既提高工作水平又促进内涵提升。

(三)培育辅导员名师团队的必然选择

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既是“双高计划”建设的重要改革发展任务,更是“双高计划”建设的“第一资源”。[1]而高水平的双师队伍归根到底就囊括了高职院校的各支队伍,如教学团队、管理团队、辅导员团队。通过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培育名师团队,是推动学校优化人才资源配置、促进辅导员队伍协调发展、落实“双高计划”的有效途径。

二、“双高计划”背景下辅导员名师工作室的属性特征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是我国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持续深化,也是时代发展赋予高职院校的崭新使命。[2]要厘清“双高计划”背景下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建设的目标与路径,必须先明晰这种背景下辅导员名师工作室的属性特征。

(一)目标: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建设的起点

实施“双高计划”,其本质就是高职教育通过自身高水平高质量的内涵建设对外在社会诉求的有力回应。[3]基于辅导员在引导成才成人过程中不可或缺作用,目标引领应成为“双高计划”背景下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建设的首要属性特征。

首先,名师工作室应成为优秀辅导员职业成长的平台。“双高计划”背景下,辅导员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学校的竞争力。而名师工作室是一个以课题研究、学术研讨、理论学习、名师论坛、现场指导等形式对内聚集、带动教师成长,向外辐射、示范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团队组织。[4]通过名师工作室运行,促进辅导员职业成长与提升辅导员队伍内涵质量,是名师工作室的实然要求。

其次,名师工作室应成为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与发展的智囊团。“双高计划”中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是硬性要求,而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其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当前,辅导员队伍正在经历一个不断调整、不断优化的过程,在调速和优化过程中,辅导员面临的一些共性的问题,应由名师工作室组织团队成员共同研究,提出解决措施,成为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与发展的智囊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再次,名师工作室应成为科学研究与实践的窗口。工作室成员要以科研成果或社会服务效益体现自己的特色,形成一批以讲座或理论宣讲、论文、课题、教材、学术专著等成果,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破解思想政治教育中难题的方法,把名师工作室深化成思想政治教育技术服务的基地。

(二)队伍: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建设的关键

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人才技能人才,离不开辅导员的教育与引导,可以说没有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就很难有高水平的职业教育。

首先,要打造名师团队。辅导员的职责包括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党团和班级建设等九个方面。辅导员要想在九个方面都有所建树,单靠个体的努力很难做到。名师工作室就可以针对九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分工,从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党团和班级建设、学风建设、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思政、危机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理论与实践研究等九个方面切入,使团队成员力争成为某一专题的名师。

其次,输送优秀辅导员。通过名师工作室建设和运作,既引导辅导员掌握应知、应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与国家职业教育政策,提升处理各种日常事务的能力,又为各类竞赛、各种活动培养与输送优秀辅导员。

再次,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工作室成员通过培养具备担任思想道修、形势政策课程教学的能力,具备对党和国家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进行理论宣讲的能力,具备指导非工作室成员的辅导员开展理论研究的能力、具备针对性帮助其他辅导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能主讲培训课程和专题讲座的能力。

(三)制度: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建设的基石

名师工作室建设要想在“双高计划”背景下成为解决辅导员队伍发展难题的载体,制度建设具有至关重要性。

首先,政府应制定指导性意见。近几年,在全国大多数省份均立项了省级辅导员名师工作室,以引领区域内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只立项无验收、重立项轻建设、有立项无效果的问题。归根到底,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辅导员名师工作室缺乏制度性要求,各工作自己摸索建设。只有政府制定指导性意见,工作室才能朝着指挥棒向前推进。

其次,学校应有规范性要求。学校更重视专业教学团队名师打造,对辅导员名师培养缺乏有力举措。在办公场所、经费支持、人员安排、激励措施等方面,较少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学校应出台规范性文件,在保持学校文化底蕴特色的基础上,支持、鼓励、规范辅导员名师工作室的建设。

再次,工作室内部应有规章制度。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内部应制订内部运行制度、内部管理制度、内部奖惩制度等,只有规范运作模式,并按规定执行,才能激发工作室建设的内生动力。

三、“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建设策略

(一)打造团队

工作室成员,根据各自的专业优势与擅长领域,形成核心-骨干-后备的三级梯队模式。工作室负责人为核心,负责工作室的日常运行与业务开展,并培养成员;长期担任辅导员,在某一职业职责内有独到经验,或承担过专项课题的成员为骨干,就“双高计划”等国家重大决策部置中的某一专题进行专门研究,形成可推广的成果;获得过职业能力竞赛奖项、有志于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的成员为后备的可持续发展梯队。

(二)解决瓶颈

工作内容繁杂、外部要求高、心理压力大、个人提升慢已成为阻碍辅导员队伍提升的瓶颈问题。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应针对这些瓶颈问题,结合“双高计划”背景以及职业教育面临的热点、难点,1-2人研究一个专题、聚焦一个方向,力争在解决问题上取得突破。同时,积极引入校外优秀资源,开展“一对一”或“一对多”培训,打造“专家化”名师,支撑工作室建设。

(三)建立保障机制

一是“成长档案制”。建立成员个人成长档案,根据专长设计个人攻关方向,不同成员要求不同的成果呈现形式,重在工作室建设过程中团队成员的成长记录及辅射的示范影响大小。二是“定期分享制”。针对“双高计划”下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定期分享、定期讨论、定期总结等方式,让各种观点互相碰撞、交锋、补充,促进成员改变理念、更新知识、提升内涵水平。三是“外出学习制”。组织成员外出学习、培训、观摩。四是“成果引领制”。成员以论文、专著、新闻报道、讲座、报告会、研讨会、观摩考察等形式将工作室的实践和科研成果在全校乃至全省范围内推广。

参考文献

[1]郭天平,陈友力.“双高计划”建设视域下高水平教师队伍分类管理培育机制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9(8):66.

[2]梁克东,成军.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逻辑、特征与行动方略[J].教育与职业,2019(7):10.

[3]刘斌.“双高计划”多维提升高职教育发展质量[J].现代教育管理,2019(6):4.

[4]孙建波,孙健.职教名师工作室建设及运行改进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30):105.

作者简介:熊芬(1979-),女,湖南双峰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论文作者:熊芬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  ;  ;  ;  ;  ;  ;  ;  

“双高计划”视域下高职院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建设策略研究论文_熊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