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影印报刊”的学术成果评价探讨--以2012年新闻传播学学术创新为例_传播学论文

基于“复印报刊资料”的学术成果评价探索——以2012年度新闻传播学学术创新力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术论文,传播学论文,报刊论文,成果论文,力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编辑出版的“复印报刊资料”系列学术期刊自创办至今已有50年的历史,每年从国内公开出版的近4000种报刊上精选近2万篇文献精华,按学科门类进行分类、编辑、出版,内容覆盖了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所有一级学科和大部分二级学科。它是目前我国规模化、专业化程度很高的二次文献学术期刊群,其转载量(率)被学术界和期刊界普遍视为人文社科期刊领域中一个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

一、“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排名的发展与创新

自2001年始,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每年在权威媒体上发布上一年度的“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排名。13年来,这一排名在统计方法、分类体系、研究成果和发布方式等方面都进行了较大的创新与变革,沿着“评价专业化、指标体系化”的发展方向,不断拓展深度和广度,由最初的十余张表扩展到166张表的较为完整的排名发布体系,进入了更为成熟和稳定的阶段。

1.细化分类体系

“复印报刊资料”综合性报刊转载排名最初仅分为期刊、报纸和学报三类分别发布,2002年该排名细化为“一个综合+三大系统”,包括“综合期刊总排名”“高等院校主办学报排名”“党校行政学院主办期刊排名”“社科院(联)综合性期刊排名”共四大类;报刊分类排名也细分为哲学宗教类、社科总论类、法律类、政治类、教育科学类、经济类、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类、历史地理类、文化科学体育类共九大类。2007年,分类排名又扩大到12个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宗教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文学、艺术学、史学、图书馆学情报学。2010年,为充分体现“分类排名,同类比较”的原则,参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与教育部联合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将分类排名进一步细化为21个学科,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社会学和民族学等学科分别独立发布转载排名。

2007年,转载排名体系中增加了“作者单位排名”,最初只是按作者单位转载量占总转载量的比例进行排序。2009年,作者单位排名首次分为“三大系统排名”“高等院校分学科排名”和“高等院校二级院所分学科排名”三类。这是“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排名发布十年来首次全面系统地发布作者单位转载排名,奠定了作者单位转载排名发布的基本体系。

2.完善排名维度

初创阶段的“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排名以“全文转载量”指标为主,所发布的人文社科报刊排名和机构排名均以转载量的多少为基本依据。2002年,增加了转载量名次并列时按索引数量分出先后名次的统计规则。2007年,三大系统的综合期刊排名首次尝试发布转载率排名,发布内容包括转载数、发文数、转载率和名次。2008年,所有期刊的排名表均同时发布转载量排名和转载率排名,发布名称也由“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量排名”改为“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量(率)排名”。

2010年,“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排名再次创新排名指标,提出“综合指数”概念,推出“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学术论文综合指数排名”。“综合指数”是将期刊的转载量、转载率和转载论文的平均评估分值,分别按各自的权重加权平均后的归一化值。“综合指数”的提出和应用是一个历史性飞跃,标志着“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排名从分指标评价向综合评价的转变,进一步提高了这一排名的科学性。

随着转载排名体系的不断发展,“复印报刊资料”已从创立之初单纯的学术信息资料功能演变为出版规模庞大、覆盖学科齐全兼具学术成果评价功能的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群。在当今信息冗余庞杂、学术垃圾堆积的时代,其由“精选”而产生的人文社科学术成果评价功能越发得到凸显。

二、基于精选的学术成果评价指标体系

2008年,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研究中心成立后,依据同行评议的理念,凝练“复印报刊资料”选文标准,借鉴已有的优秀人文社科评价体系,研制出“人文社会科学论文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及实施方案”。这是一个通过对人文社科论文质量评估所涉及的复杂变量因素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并对现有指标体系进行剖析、改造和创新,针对当前学术评价现状与现实需求而构建的学术成果质量评估体系。

该体系的设计理念为强调创新、质量和服务导向。由于当前量化评估在学术成果评价中的主导地位,使得学术环境恶化,学术论文数量激增的同时质量下降,因此“人文社会科学论文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倡导“质量为本”的评估导向,将直接反映质量的定性指标作为主要依据,将间接反映质量的定量指标作为辅助和补充。

在本评价体系中,同行评议的指标体系分为主要指标和辅助指标。主要指标有四项:(1)学术创新程度,即衡量论文提供的新知识对学术发展的促进程度。包括提出新的或修正完善已有的学说、理论、观点、问题等,提出新的或改进运用已有的方法、视角等,发现新的资料、史料、证据、数据等,及对已有成果作出新的概括、评析等。“创新性”是学术发展的灵魂,评价体系强调评估对人文社科成果创新的引导作用,把论文的学术创新程度作为评估论文的首要指标,在综合评价体系中占有较大比重。(2)论证完备程度,即衡量论文的研究规范程度和严谨程度,包括研究方法的有效性、论据的可靠性、论证逻辑性。(3)社会价值,即论文对社会和经济发展进步可能产生的推动作用,以及对人类思想进步的促进程度。(4)难易程度,即衡量论文研究投入劳动的多少,比如论题的复杂程度和资料搜集处理难度。

这一指标体系具有以下三个突出特色:第一,以学术论文为直接评估对象,强调对内容质量的评估,有效规避了“以刊评文”带来的弊端。同行评议和文献计量指标体系的设计,都强调了对论文内容质量的评估,把“有效反映论文质量”作为遴选指标的必要条件,主要表现在:以直接反映论文内容质量的定性指标为主,如学术创新程度、论证完备程度、社会价值、难易程度;以间接反映论文质量的指标为辅,如课题立项、发表载体;以定量性较强的文献计量指标为补充,如WEB下载频次、被引频次等。

第二,坚持同行评议的主体地位,兼顾文献计量评估的优势。当前,我国各学科论文水平评估中,文献计量评估占据主导地位,符合人文社科研究规律的同行评议方法长期以来在学术评价中发挥的作用还比较有限。针对人文社科的研究特点和发展规律,同行评议是更为科学有效的评估方法,同时兼顾文献计量则利于弥补同行评议随意性的不足。

第三,区分论文学科、题材差异、分类评估、同类比较。评价体系的指标通用,同时为使该指标能较合理地体现出不同学科和类型论文的特质,针对其各自的差异,形成不同的指标权重分配方案。如,人文学科论文的学术创新程度、论证完备程度、难易程度三项指标的权重都高于社会科学论文,而社会科学论文的社会价值指标高于人文学科论文,同样是“社会价值”这一指标,哲学学科所占权重仅为“18%”,而工商管理学科达到“30%”。

教育部2011年颁发的《关于进一步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的意见》明确指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要坚持以研究成果为主要评价对象,完善以同行评议为主的评价机制,建立健全符合各学科特点的分类评价标准体系,等等。而《人文社会科学论文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正符合了这一文件的精神。

三、2012年度新闻传播学转载排名概析

以新闻传播学学科为例,依据上述《人文社会科学论文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以“复印报刊资料”2012年度转载排名数据作样本,可以对我国新闻传播学学科论文、期刊和科研机构的创新力进行重点分析。

分析主要依据的数据来源和计算办法如下:(1)论文同行评议得分: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每年依据《人文社会科学论文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含学术创新程度、论证完备程度、社会价值和难易程度四项基本指标),精选优质论文在“复印报刊资料”(《新闻与传播》和《出版业》)全文转载;每篇被转载论文各指标的同行评议得分和总分,均通过统计方法调整为[0,1]之间的归一值,即标准分,以便在统一量纲下进行比较分析。(2)期刊创新指数=0.4×转载量+0.3×转载率+0.3×创新指标篇均得分归一值。(3)机构创新指数=0.6×转载量+0.4×创新指标篇均得分归一值。

2012年度,“复印报刊资料”共转载新闻传播学论文350篇(含报纸论文),平均每篇论文的学术创新程度得分为0.874891。

本年度转载的新闻传播学论文涉及113种期刊(不含报纸),占“复印报刊资料”年度转载期刊总数(1450种,下同)的7.8%,平均每种期刊创新指数为0.356499。在“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期刊中,该领域专业期刊创新力(0.868044)稍高于综合期刊(0.860232)。2012年度新闻传播学创新指数最高的期刊是《国际新闻界》,为0.870179;其次是《现代出版》《新闻与传播研究》《中国出版》《出版科学》和《出版发行研究》五种期刊,其创新指数位于0.7~0.8之间。创新指数前15名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现代传播》和《河南大学学报》两种在综合性期刊中表现较好,创新指数处于0.4~0.6之间。

本年度转载的新闻传播学论文作者来自171家机构,平均每家机构的创新指数为0.472442。其中高等院校作者共被转载260篇,占该领域转载论文总量的74.3%;新闻传播学实力较强的综合性重点院校,以及传媒类重点院校,是高校新闻传播学创新的主要力量。在高等院校中,中国人民大学与2011年度相比,进步最为突出,以创新指数0.973333位居第1名;武汉大学、河南大学和厦门大学在综合类院校中表现较好,比去年有所提升,创新指数处于高校新闻传播学创新前10名。非高校机构虽然总体创新力不及高等院校,但个别机构表现优异,如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创新力排名均位列机构前30强。

四、新技术的发展应用拓展新闻传播学研究新视野

通过对2012年度“复印报刊资料”新闻传播学精选论文评价指标的深入分析,结合同行专家评审,“大数据”和“云出版”成为2012年度新闻传播学学术创新突出亮点,科技发展新技术新成果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广泛应用,也在不断拓宽相关学术研究的视野。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云计算”从概念走向应用,以前只在IT界使用的“大数据(BigData)”一词在2012年得到广泛关注,也开始成为新闻传播学研究者探讨的新课题。而基于“云计算”技术的“云出版”研究日益深化,研究内容得到新的拓展,“云出版”的商业模式等进入研究视线。

1.“大数据”:新闻传播学研究的新课题

2012年,“大数据”概念在中国得到普及,人们从谈论“云计算”转而谈论“大数据”。而随着各种数字新媒体的飞速发展,新闻传播学界也开始关注这一新课题。“大数据时代”究竟对新闻出版行业产生什么影响?带来哪些机遇与挑战?一些学者对此进行了思考和分析。有学者认为“今天的时代已经被称为‘大数据时代’”,新闻传播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技术冲击:数据将成为新闻的核心资源,媒体更加注重对数据的挖掘,并将其应用于内容的优化和产品的营销;新闻生产模式和各个生产环节也日益受到大数据技术的影响与制约;信息图表在媒体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使新闻人对数据的分析和解读能力受到极大挑战,这也是新闻教育改革要面对的新问题。“复印报刊资料”在2012年度共转载了关于“大数据”的论文2篇,这两篇论文学术创新程度平均分为0.95,比同年转载的新闻传播学论文的平均水平高9.6%,其中《社会化媒体、移动终端、大数据:影响新闻生产的新技术因素》(彭兰.载《新闻界》2012年第16期)一文的学术创新程度得分名列前茅,创新力处于领先地位。

目前,这一课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与研究,他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探讨:大数据时代新闻传媒业在内容产品、从业人员、媒体特性等不同角度受到的冲击与震荡;大数据时代给传媒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传媒如何挖掘和运用数据;大数据时代新闻业务发展趋势等。新闻传播学界对“大数据”的研究方兴未艾,并将不断发展和深化。

2.“云出版”:商业模式进入研究视野

“云出版”是近两年随着“云计算”技术走入出版业而兴起的研究话题,2012年,学界的研究视野有了新的拓展,对于“云出版”的商业模式、市场竞争策略以及“云出版”平台建设与发展中的问题与应对等主题进行较为深入的论述。“复印报刊资料”在2012年度共转载了关于云出版的论文2篇,这两篇论文学术创新程度平均分为0.925,比同年转载的新闻传播学论文的平均水平高6.7%,创新力表现较为突出。

“云出版”这种新型出版模式正值“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发展阶段,商业模式处于不断变化和演进之中,研究者首先厘清与分析了“云出版”商业模式的定义和构成要素,并将其划分为“售卖模式、租赁模式、混合模式”三种类型,每种类型辅以典型实例进行说明。有学者认为,完整的“云出版”应包含“出版内容云、出版技术云、出版渠道云、出版服务云”,研究者据此分析,传统出版社涉足云出版时应从内容云、渠道云、服务云三方面入手,通过出版内容挖掘整合、发行渠道拓展创新、针对用户按需服务等市场策略,寻求“云出版”时代新的赢利模式。

此外,研究者对于“云计算”在出版业的应用前景也作了预测,认为在加强出版管理、提升工作效率、提高选题策划水平、及时了解市场数据、实现在线数字阅读等方面为出版工作带来诸多好处。从我国数字出版发展状况来看,研究者认为,云计算必将推动出版行业的巨大发展,特别是“云出版”可以很好地解决我国出版行业存在的“内容资源分散、应用层次低、内容复用困难”等问题。但是在“云计算”平台的建设中也显现出各种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国家与企业信息安全问题、产业标准问题、数据开放问题、资源基础问题、版权问题以及相关单位人、财、物的配置、业务结构和组织结构调整等,成为我国“云出版”平台发展道路上的障碍。而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政府、云出版平台服务商、出版单位三个层面入手采取各项应对策略,克服不利因素,推动产业健康发展。

五、结语

从“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排名”到“人文社会科学论文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以“复印报刊资料”精选学术论文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学术成果评价体系正在逐步走向严谨、科学和完善。通过上述以新闻传播学学科为例的学术创新力分析可以看出,“人文社会科学论文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以学术论文为评估对象,以论文质量定性评价为主、量化指标为辅,既避免了“量化评估为主”和“以刊评文”的不足,又规避了评价中的主观随意性,实现了同行评议的定性指标与文献计量的定量指标科学结合,倡导“质量为本”,突出“学术创新”,评价结果反映了当年度该学科学术研究新问题和新方向。我们相信,经过进一步完善与发展,基于“复印报刊资料”精选论文的人文社科学术成果评价将会更加准确地反映学术研究新趋势,在人文社科学术创新方面发挥更好的引领作用。

附件:

2012年度“复印报刊资料”新闻传播学转载学术论文指数排名

1.新闻传播学期刊排名

本学科涉及全文被转载的期刊数量为113种,转载全文总量为343篇,约占“复印报刊资料”学术刊全文转载总量(12487篇)的2.8%,其中,转载量排在前15名的期刊共被转载197篇,约占“复印报刊资料”学术刊全文转载总量的1.6%。

表1 全文转载量排名

表2 全文转载率排名

表3 综合指数排名

2.新闻传播学高等院校排名

本学科高等院校转载全文260篇,约占本学科转载总数(350篇)的74.3%,涉及高等院校99所,约占本学科涉及作者机构总数(151个)的65.5%。本次对3篇之上进行转载量和综合指数计算并选取前10名进行排序。

表4 转载量排名

表5 综合指数排名

3.新闻传播学高等院校二级院所排名

本学科高等院校转载全文260篇,约占本学科转载总数(350篇)的74.3%,本次对3篇之上进行转载量和综合指数计算并选取前10名进行排序。

表6 转载量排名

表7 综合指数排名

标签:;  ;  ;  ;  

基于“影印报刊”的学术成果评价探讨--以2012年新闻传播学学术创新为例_传播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