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首都营造稳定的舆论环境_舆论监督论文

为首都营造稳定的舆论环境_舆论监督论文

为首都创造稳定的舆论环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舆论论文,首都论文,稳定论文,环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为首都创造稳定的舆论环境,是北京市委机关报——北京日报宣传报道的重要内容,也是义不容辞的职责。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北京无小事;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北京多大事。多年来,北京日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和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具体要求,努力为首都北京的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特别是政治稳定、社会安定,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一、及时全面地贯彻党中央精神,是创造稳定舆论环境的重要前提。

据邮政部门介绍,北京日报社所属的北京日报和北京晚报的发行量,占北京地区百余种报纸发行总量的70%以上,覆盖面比较大。我们坚持及时转发新华社有关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活动以及国家大事的通稿,还有人民日报的重要言论,版面上给予突出处理,让北京的干部和群众及时全面了解中央精神,有利于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和党中央保持一致。我们在“突出中央”的同时,根据市委的要求,结合北京的实际,认真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重大舆论一律,社会稳定有序。

二、力争正确舆论先行,是创造稳定舆论环境的关键之一。

舆论,即众人的议论,是公众对社会上有争议问题大体相同的言论。客观反映实际又符合人民利益的议论,即正确舆论。党报可以得风气之先,让正确舆论先行应该也是我们的政治优势。一般人的认识往往存在先入为主的偏差,因此正确舆论要先声夺人。特别是出现突发事件,还有敏感问题,要积极争取党和政府及其主管部门的支持,让正确舆论先行,起主导作用,尽可能缩小消极舆论或错误舆论的影响,直至使其失去市场。这方面正反事例都有。1994年9月20日晨6时40分左右,北京建国门立交桥附近突发枪声,很快成为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从早到晚沸沸扬扬,其中不乏无中生有的想象和添枝加叶的佐料。可是第二天一早,人们看了中央授权北京日报发表在9月21日该报右下角二栏题122个字的《一持枪歹徒开枪行凶被击毙》的短讯后,正确舆论遍及全城,“危言大波”很快消失。我们的绝大多数读者是相信党报的权威性的,一旦他们知道了事件的基本事实,心情就会平静下来,就不会听信谣传。

也有这样一种情况,即敏感事件突发十天半月后,人们仍不明真相,正确舆论难以形成,海外传言乘虚而入,且不胫而走,致使一些人浮躁不安。待事件真相大白,虽然证明那些传言是蛊惑人心的鬼话,但要纠正少数人因错误舆论先入为主形成的偏见却很困难。

当然,正确舆论何时行?怎么行?都要以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定。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一般情况下,正确舆论先行有利于统一人们的思想,团结大多数人。做好正确舆论先行,既要高层总揽全局,把握导向,及时指导,又要基层深入调查,适时适度,主动配合。这是一个政治水平和宣传艺术相结合及上下默契的难题,有待大家共同努力,认真探索,力求解决得好一点,更好地创造稳定的舆论环境。

三、正确开展舆论监督,是创造稳定舆论环境的有效途径。

我们的报纸应该在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着力反映社会生活中光明的、积极的、健康的本质和主流,鼓舞人们奋发向上的同时,正确开展舆论监督,在政府和人民之间架起理解的桥梁,促进政府和人民关心的问题尽快解决,旗帜鲜明地扶正祛邪,弘扬正气。这样做,可以有效地创造稳定的舆论环境。

从政治上提高对正确开展舆论监督的认识,是当前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以免盲目闯关或畏难不前。“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这是毛主席半个世纪前回答如何跳出“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历史周期率讲的一段话。顾名思义,“人民起来监督政府”,应该包括舆论监督。我们的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的组成部分,为了党和政府的肌体青春常驻,应该大力提倡发扬党的三大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三大作风是有机联系的,不敢于或不正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就会脱离群众,更谈不上理论联系实际。正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搞好舆论监督,不松懈地为人民服务,切切实实地为群众办实事,当前尤为必要。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和全国一样,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许多和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状况与实际需要很不适应,诸如电、气、水和住房、交通、电讯、供暖等发展中的问题,解决起来有个过程。而这些行业存在的官僚主义等不正之风,又增加了问题的解决难度。现在老百姓(包括多数离退休干部)办一件事很不容易,人们特别对不给钱不办事,没路子办不成事的怪现象,深恶痛绝。只是下一个通知或发一个简报,又解决不了问题,这就势必影响政府和群众的关系,而衡量政府工作的好坏,惟一的尺度是人民满意不满意。为使人民满意,在政府改进工作的同时,开展正确的舆论监督,促进一些问题早些解决,能起到团结稳定的作用。近一年多来, 北京日报搞的几组舆论监督报道, 社会效果都比较好。1994年,入夏不久,头版发表了批评宣武区天宁寺东区18号楼前脏乱差的报道,结果使“两年的大坑四天平”;仲夏时节,头版发表了批评“西北郊有这样一个无法无天的市场”的报道,市、区政府立即抓紧解决了问题,外地果农满意了;刚入冬,头版发表了批评西城区钟声胡同一号楼因有关部门扯皮让居民挨冻的报道,当天晚上几百家房地产开发公司和房管部门的工作人员纷纷下到全城各个角落,检查供暖情况,问题很快解决,“百姓感谢”;1995年2月8日至3月11日, 头版连续六次批评报道“左安路西段成为‘垃圾街’”,引起市、区政府的重视,很快拨款抢修,十年“垃圾街”两个月便整治如初。实践证明,只要密切配合政府工作,严格遵守有关规定,正确开展舆论监督,可以有效地促进群众关心的问题的解决,有利于社会稳定,振奋人心。

腐败不得人心,还会丧失人心。在前几年那个触目惊心的事件中,“没有反对改革开放的口号,口号比较集中的是反对腐败”。虽然“反对腐败”在某些人来说是个陪衬,是用来蛊感人心。但是对我们来说“不惩治腐败,特别是党内的高层的腐败现象,确实有失败的危险。”我们要反对腐败,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以实际行动使我们的人民坚信:中国共产党能够消灭丑恶的东西,包括腐败。我们的干部应该自觉地接受党和群众的监督,包括高级干部也不例外。因为,掌握权力而不受监督,不受约束,是会导致腐败的。掌握的权力越大,监督的力度应随之增大。当然,我们的干部大多数是好的,是廉洁奉公、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的。但是也确有一些干部包括个别高级干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经不起灯红酒绿的考验,甚至走上腐化堕落的道路。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加强和拓宽党内外的监督渠道,建立和完善可操作的约束和监督机制,包括及时而有效的舆论监督,以使我们的干部包括高级干部不敢以权谋私、不敢松懈为人民服务,以使不稳定的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保证社会长治久安。我们应该不停地探索,不断地解决,不懈地前进。

四、不断增强党报工作者的“稳定意识”,是创造稳定的舆论环境的必要保证。

邓小平同志曾经决断地指出:“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是需要稳定。”那么,首都北京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更是需要稳定。我们都很清楚,西方总有一些人不希望中国稳定进而强大起来,并且总是想搞乱进而搞垮社会主义中国。为了搞垮中国,他们又总是先从搞乱中国首都下手,这从前几年那个触目惊心的事件就不难看出。他们的努力是决不会因为碰了壁而罢休的。当然,他们的所作所为也教育了我们:为了祖国的早日繁荣富强,必须确保首都的稳定。同时,我们也看到,在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新形势下,各种矛盾错综复杂,稍微处理不好,都有可能激化而影响稳定。北京要发展,要发展就要改革;发展也好,改革也好,前提都是稳定。没有稳定什么也干不成,“文革”就是个典型实例,动乱十年,社会倒退了二三十年。为了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为了北京的继续发展,就要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正确处理好这三者关系,为首都创造稳定的舆论环境,已成为北京日报社全体工作者的基础共识。

为使这一共识变成自觉行动,并努力贯穿于落实江泽民同志关于“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全过程,就需要把不断增强“稳定意识”作为党报队伍建设的必修课,常抓不懈。一是,采取切实可行措施,严格党的宣传纪律。我们把中央、市委及其主管部门有关宣传方面的规定,特别是打招呼不宜公开宣传的要求,编辑成“备忘录”、“编辑参考”,发至各采编部门,要求大家必须令行禁止;二是,坚持“新精神传达不过夜”。凡是中央、市委及其主管部门的有关宣传方面的“新精神”,不论是谁也不论从什么渠道得到,都必须迅速传达到总编室,由编辑按“新精神”把关,不允许“新精神”在任何人手中过夜。这一严谨的工作作风,现已成为本报创刊四十多年来逐步形成并坚持至今的一个防止重大差错的优良传统;三是,高度重视,谨慎处理敏感领域的宣传报道。多年实践证明,民族、宗教、统战、外交等敏感领域,宣传中有不少的“雷区”,极易发生不稳定事件,且授权有限。我们经常结合新闻界的正反典型事例,教育全体采编人员,报道中要多请示汇报,要加倍小心,切勿“踩雷”,不允许发表任何有悖于党和国家有关这方面政策的言论及新闻;四是,从政治上强化“稳定意识”,旗帜鲜明,坚定不移地抓稳定。北京日报社的编委会、编前会及采编部门研究宣传报道的同时,认真研究宣传报道如何确保稳定;充分宣传报道改革和发展的同时,认真宣传报道稳定工作。大家从选题采访到立意写作,从版面安排到标题制作,首先考虑的总是首都的稳定。不利于稳定的报道坚决不搞,不利于稳定的言论坚决不讲,特别是谨防从深层次、隐蔽处冒出来的可能诱发不稳定的新闻及言论。新闻要求新,是在确保稳定的前提下,努力求新。新闻是事实,稳定是政治,是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首都的大局。无产阶级新闻的党性原则要求我们,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新闻必须服从稳定。有的新闻,晚发表、不发表有利于稳定,就坚决压下来;有的新闻早发表、快发表有利于稳定,就抓紧抢出来。所以,新闻、旧闻,早闻、晚闻,多闻、少闻,有闻、无闻,都要服从稳定。为首都创造稳定的舆论环境,首先着眼于政治,才能旗帜鲜明,坚定不移。

标签:;  ;  ;  

为首都营造稳定的舆论环境_舆论监督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