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正错误19养育孩子的常识_育儿论文

纠正错误19养育孩子的常识_育儿论文

纠错!19个育儿常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常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老一辈人的古语、上一代人的经验、大众媒体的介绍……新妈妈们获得了许多育儿知识。孰不知,其中有一些知识是没有科学根据的,如果不加以纠正,反而会给宝宝带来更大的麻烦。为此,小儿专家们从饮食、护理、疾病三个方面对妈咪们最常见的错误育儿常识进行了纠正。

PART1 饮食误区

宝宝错误的饮食习惯长大后很难纠正过来,而且,婴幼儿时期如果饮食不当还会产生过敏反应,使得宝宝一生吃尽苦头,为此,新妈妈们应关注宝宝的饮食健康!

误解1喝凉牛奶能使肠胃更健康

专家分析:喝凉牛奶能使肠胃更健康,这是毫无医学根据的。特别是对于不足2—3个月的婴儿而言,喝凉牛奶易导致体温低下且易引起消化不良。牛奶的温度最好与新生儿体温差不多。还有,用生水、绿茶、大麦茶等冲泡奶粉都是危险的,会对新生儿产生不良影响,奶粉用清水煮沸冷却后再冲泡是最适宜的。此外,冲泡奶粉不宜过浓。如果所冲泡的奶粉过浓,会给新生儿的肾脏造成负担,导致脱水症的发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误解2辅食可以加入适量的盐

专家分析:如果宝宝从一开始就适应了刺激性的味道,那他一生的生活习惯就固定了,无益于健康。为此,做辅食时不能放盐。有些家长会给4 个月左右的宝宝喂食一些成人吃的食品,这都是不正确的,因为其中含盐分较多。

误解3辅食可以果汁开始

专家分析:果汁容易引起腹泻和消化不良,有的妈咪最早用果汁作为辅食,这是不好的。果汁不仅容易引起过敏,而且对于胃肠功能不成熟的新生儿而言还容易引起腹泻和消化不良。果汁最好在宝宝出生6个月后再开始饮用。婴儿最早饮用的果汁以苹果、梨、桃、杏为宜;桔子和橙子至少在宝宝9个月后吃; 草莓和西红柿应等到宝宝周岁后再吃,如果宝宝有过敏症状,则至少要拖至两岁后再吃;香蕉由于其果皮较软,易受农药污染最好不吃。

误解4宝宝吃大量水果没有问题

专家分析:给宝宝吃过量的水果会导致营养不均衡,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包括大脑的发育。为此,父母应根据宝宝的月龄定量进食水果。6—7个月的宝宝每天吃50cc(约1/4个苹果)、至周岁前每天吃120cc(约1/2个苹果)、1—3 岁时每天吃120—180cc(约1个苹果)最为适当。

误解5便秘时,给宝宝吃蜂蜜

专家分析:蜂蜜容易受肉毒梭菌的污染,如果宝宝喝了这种受到污染的蜂蜜,严重时易导致呼吸困难乃至死亡,因此未满周岁的宝宝最好不要喝蜂蜜。

PART2 护理误区

呵护宝宝的身体是妈妈们的例行公事,然而,费尽心思却不知照看宝宝的过程中居然存在很多误区……

误解6宝宝发烧时,捂被子让他发汗

专家分析:发烧时,捂被子提高温度容易导致宝宝脱水甚至高热惊厥。宝宝患麻疹发烧时,妈咪们常给宝宝盖紧被子,让其发汗退烧。正是由于这一错误的做法,使得许多患麻疹的宝宝不幸由于脱水而失去小生命。如果宝宝发烧严重时,父母应给宝宝服用退烧药,并脱掉过多的衣物,以便散热。如果持续高烧,可用温水毛巾轻轻地擦拭宝宝的四肢,使其降温。

误解7春秋两季服用驱虫药

专家分析:在过去,人们常用人粪施肥,再吃土地上生长出的蔬菜,寄生虫很容易侵入人体。而现在大都不使用人粪施肥了,特别是城市的孩子患寄生虫较少见了,因此宝宝一般没有必要定期服用驱虫药。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父母可以完全放心了,蛲虫多出现于游戏房、幼儿园等群体生活的环境,也应给予一定的关注。如果宝宝突然感到肛门发痒,可能体内有蛲虫,应到医院接受诊治。

误解8宝宝出汗疹时多搽爽身粉

专家分析:多搽爽身粉会阻塞汗腺,使汗疹进一步恶化。汗疹是由于汗液的过量分泌使汗腺阻塞而导致的。清除掉阻塞汗腺的废物,营造一个少出汗的生活环境是预防汗疹的最好方法。出了汗疹后如果涂过多爽身粉,开始会感觉皮肤干燥了,过后爽身粉阻塞了汗腺,反而会使汗疹进一步恶化。如果宝宝是遗传性过敏体质或皮肤由于出汗而变得脆弱时,涂粉质物会进一步刺激皮肤,使过敏加重。为此使用爽身粉要适量,不宜过多。

误解9步行器有助于宝宝学步

专家分析:使用步行器可能会导致宝宝行走能力发育迟缓。宝宝想到达一个地方时会运用全身的肌肉爬过去,这种动作对于宝宝的成长发育是必需的。如果此时使用步行器,宝宝能轻松地移动到想要去的地方,反而会影响宝宝的发育。此外,利用步行器宝宝会很容易到达家庭的角角落落,很容易引发碰撞危险,因此我们不鼓励给宝宝使用步行器。如果因家务繁忙,没有人手照看宝宝而必须使用步行器时至少要等到宝宝7个月以后,而且使用时间控制在每天1小时以内。

误解10趴着睡觉能增强心脏和肺的功能

专家分析:趴着睡觉是婴幼儿猝死综合征的发病原因之一,会给宝宝的心脏和呼吸器官造成负担。趴着睡觉能增强心脏和肺的功能,这是毫无医学根据的。对于内脏器官还没有完全归位的未满6个月的婴儿而言,趴着睡觉是极其危险的。此外,婴幼儿皮肤组织很软,又有很多间隙,趴着睡觉会使脸部的皮下水分向下积聚,导致宝宝脸部浮肿。

误解11预防接种后不能洗澡

专家分析:实际上,预防接种后两至三天不能洗澡的理由,不是怕浸水而是怕宝宝有剧烈的活动。接种部位浸水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要避免剧烈的活动。

误解12宝宝出汗多,要吃补药

专家分析:出汗是调节体温、排出体内废物的一种生理现象。很多妈咪错误地认为宝宝出汗多是体虚的表现,就给宝宝进补。当然,如果宝宝出现持续低烧出汗的现象;如果宝宝看上去很痛苦,还出现大量流汗、气喘、消瘦等异常现象;如宝宝晚上有盗汗及夜惊等现象时,还是要到医院接受专家的诊治。

PART3 疾病误区

妈妈一看到宝宝痛苦的样子,经常会惊慌失措,常根据自己所掌握的育儿常识给宝宝喂药或使用一些偏方。事实上,对于脆弱的宝宝而言,盲目喂药是极其危险的。

误解13给受惊的宝宝吃小儿清心丸

专家分析:宝宝受惊是神经系统正常的一种信号。产后2—3个月时,宝宝熟睡时经常出现受惊症状或被周围的声音吓哭。这种反应是因为宝宝神经没有发育成熟,受到外界声音的刺激而出现的敏锐反应,没有必要担忧。宝宝受惊说明他的神经系统是正常的,反而能促进其神经系统的发育。相反,如果宝宝对外界的刺激没有反应,其神经系统却可能有问题,应到医院接受诊治。看到宝宝受惊就给宝宝吃清心丸是不妥当的。

误解14宝宝出疹子就认为患了荨麻疹

专家分析:宝宝患麻疹、风疹、猩红热时也会出疹子。宝宝的疾病多种多样,其中发疹就与成人有明显差异。有皮肤问题造成的发疹,但更多是由皮肤之外的原因造成的发疹,这是全身性疾病的一个表现。因此,不能简单地把发疹视为荨麻疹而在家中任意地涂药膏或调整饮食。宝宝出疹子时应找专家接受诊治。

误解15接受流感疫苗注射会导致感冒

专家分析: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既经济又有效的措施。疫苗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减毒活疫苗,一类是灭活疫苗。流感疫苗全部是灭活疫苗。注射流感疫苗时,妈咪常担心宝宝会因此而生病,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因为灭活疫苗中的病毒株的活性成分已经被“杀死”,不会引发疾病。

误解16手脚发凉是因为“滞气”,应从手脚处“放血”

专家分析:宝宝的体温调节功能不那么发达,其手脚有时会出现发凉的现象。特别是宝宝在发高烧时,手脚会由于其中的血管收缩而发凉。有的妈妈认为宝宝“滞气”,用针刺破手或脚放出黑色的血后,“滞气”就消失了。这种方法不仅使宝宝痛苦不堪,而且毫无意义。黑色的血是因为静脉血本身偏暗,不是因为有“滞气”而发黑。如果发烧时手脚发凉,等退烧后血管会重新扩张,使手脚变得温暖。从手脚上放血不仅无助于退烧,还有可能拖延诊治时机,导致宝宝热抽风。此外,如果使用未经消毒的针,容易导致宝宝伤口细菌感染。

误解17盲目地擦鼻涕和咳痰

专家分析:最好让宝宝的鼻涕和痰自然地消失。宝宝鼻塞时盲目地擦鼻涕会使鼻黏膜发干,鼻黏膜会补充分泌更多的鼻涕,导致鼻塞现象更加严重。再加上鼻涕中有益成分的流失,使得宝宝自我痊愈的能力下降。此外,患感冒时,宝宝痰量增多,会感到气闷,咽喉有异物感等症状。这时有的妈妈会固执地让宝宝咳出痰来,这种做法也是不对的。宝宝吞咽唾液时,痰也可以进入食道并最终通过排便排出体外,因此没有必要固执地让宝宝咳痰。

误解18不能吃抗生素及类固醇类药物

专家分析:可以根据小儿科医生的处方放心地服用。众所周知,抗生素有耐药性,类固醇有副作用。有时即使医生给宝宝开出了这类药的处方,有的妈妈仍不想让宝宝服用,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尽管盲目地服用抗生素使耐药性增大,会对宝宝产生不良影响,但适当地使用抗生素会起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如果宝宝出现细菌感染一定要服用抗生素。类固醇制剂如果在适当的时间适量使用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当然抗生素和类固醇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误解19宝宝喉咙肿痛时吃冰淇淋

专家分析:如果宝宝喉咙出现肿痛时应接受消炎治疗。看到宝宝口腔溃烂或吞咽唾液有刺痛感时,许多妈妈认为给宝宝吃点冰块或冰淇淋等能稳定病情。事实上这种做法只会使炎症加重。咽喉肿痛一般是由于扁桃体及其周边发炎造成的,一旦炎症治愈了,肿痛自然就会消失。

标签:;  ;  ;  

纠正错误19养育孩子的常识_育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