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技术论文_卢汉华,李亚栋

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技术论文_卢汉华,李亚栋

青岛海防工程局 山东青岛 266300

摘要: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沉降是公路工程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对桥梁沉降段路基的不同病害采取不同的施工措施,使路基沉陷得到控制;在路面施工过程中,制定了防止沉降的办法,使路面的沉陷得到保证;指出对于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必须严格管理,规范的施工,从而有效的提高工程质量。

关键词:道路桥梁;路基;路面;沉降段施工

1 路桥沉降段病害分析

路桥建设过程中,桥台和路堤的施工材料在刚度上存在很大差异,其中,桥台属于刚性体,并且基础处理深度往往很深,不会产生太大的沉降,但路堤属于柔性体,具有柔性。在车辆通过后,受车辆荷载及其自重影响,路堤填料与地基都会出现压缩变形。与路堤相比,桥台产生的沉降则很小,这就会产生差异沉降。如果要从根本上消除这种差异,要动用极大的成本,不仅经济性差,而且该没有太大的必要,仅对两者变形进行协调与控制,就能有效减弱或者从根本上消除差异沉降,进而解决桥头跳车,确保行车安全

2 桥梁沉降段路基沉降的技术研究

2.1 桥梁沉降段路基沉降的技术控制

2.1.1 施工过程中路基检查与处置

在设计的过程中,复核土的类别与设计图纸是否相符,地质情况有无变化,有变化时及时联系设计单位进行变更处理。施工过程中保持路基土的填筑厚度是控制的关键环节,建立填筑速率与路基沉降的关系图,便于施工过程中的分析与处理。某条高速公路不同填筑速率与沉降的统计关系表。从以上数据可以分析得出路基的填筑厚度控制在30cm之内对沉降控制是有效的。填筑厚度30cm~50cm之间时,施工3个月的沉降变化发生突变。因此控制施工阶段填筑速率是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施工的过程中可以借鉴以往相似曲线关系图进行施工控制。

2.1.2 通车以后路基检查与处置

发现路基段出现的工后沉降大于40mm,并且路基顶端出现纵向较长的裂缝,同时弯沉大于设计值的2倍时。检查原施工路基的基础处置情况,分析是由于软基造成的还是路基滑移造成的。当基础为软基础时,采取挖除施工路基,清理到原地面位置,观察有无地基处理不彻底的位置,确定合理的施工范围,对原地面进行换填碎石,再重新铺筑路基。如果是路基滑移造成的,须进行必要的加固或者开挖处理。针对以上问题分析路基沉降的问题,路基沉降大多是地基处理不彻底,在后期的通车过程中,由于重力的作用,地基基础发生形变,导致路基整体下沉,铺筑的路面出现纵向裂缝。对后期路面的通车安全影响较大,因此加强路基的处理是一项重要的措施[1]。对于路基出现的沉降地基基础的承载力小于100kPa以下的时候,必须对软弱地基进行处理,采用软基换填的方式或者采用软基处理的方式进行。

2.2 桥梁沉降段路基沉降的技术要求

路基沉降要求:路基施工规范要求沉降差为2mm,修筑路基的过程中规范要求定期进行沉降观察,在路基顶施工完毕,检查路基的弯沉,弯沉的数值不大于设计值。工后沉降设计规范中提到小于40mm。因此重点对路面基层施工前对沉陷大于40mm的位置进行重点调查分析。对于不合格的路段进行挖补或者补强处理。处理的地基必须进行承载力实验,依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的处理,保证路基的施工质量。地基基础的承载力大于100kPa以上或者达到设计地基承载力的要求时,出现路基沉降,一般是施工因素影响较大,分析抢工期是否是主要因素,施工厚度符合规范,碾压是否到位,土质变化是否大等原因。

2.3 桥梁沉降段路基沉降的处置方式

(1)桥头回填采取水泥稳定碎石填筑,然后分级碾压成型,可以有效的保证路基的沉陷,水泥稳定碎石的无侧限强度大于2MPa,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2)采取一些密实性较高,透水性强,易于压实的材料进行换填处理,采用高质量的材料替代填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3)现在也出现了专门的桥头回填的液压夯实设备进行补强处理,填筑效果良好。在路基回填的过程中,一次补强的深度不超过1.7m,不能按照设备的说明书去执行补强深度,夯实的过程离结构边部等重要部位的距离小于30cm,夯实的注意事项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补强的过程采用梅花桩套打型式进行补强,保证补强的密实性,如果补强的过程中一次下沉厚度大于10cm,应该密切关注路基的压实度,夯实的标准下沉深度不超过5mm认为合格。在施工过程中我们推荐此种施工方法作为沉降段质量检测的快速补充手段[2]。施工成本高一些,但是施工工期明显缩短,确定桥头回填的时候应该综合考虑质量与成本的关系。(4)对于按照正常程序施工的过程中严格控制填筑材料的厚度,碾压的设备可以适当增大一些,增加路基的压实度。

3 桥梁沉降段路面沉降的技术研究

3.1 路面基层施工前外观检查

检查路面表面有无明显的沉降。对于路基表面出现明显下沉的位置,进行路基顶弯沉观测。弯沉较大的位置采用碎石桩等技术进行加固,桥梁接头部位采用粉喷桩加固,避免通车以后出现桥头下沉的现象。如果位置较浅,可以采用水泥稳定碎石进行换填处理。路面基层施工完毕检查路面的沉陷状况,路基的沉陷反映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上一般是纵向裂缝或者坑槽。出现坑槽时采取挖补的方式处理病害位置。对于纵向裂缝的出现一般是先采取热沥青灌封处理,然后再采取玻纤格栅进行处理[3]。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每千米纵向裂缝的数量判断路基填筑质量的好坏。路基填筑的质量好,路基出现的纵向裂缝基本为零,质量较差的时候每千米200m左右,每条公路的施工质量不一样,出现的长度也不一样,可以采取同地区以往的经验数据进行比较,得到客观的评价,从而确定有效的处理方案。

3.2 面层施工的处置

路面面层施工的过程中,通道和小桥的桥头搭板设计过程中,下面层顶面标高与桥面的顶标高一致,下面层施工的过程中桥头搭板都采用沥青下面层铺筑平顺的坡道,随着重载车辆的行驶,路基也得到追密,从而消除桥头局部沉陷。

3.3 通车以后的处置

一般公路在通车2年内,桥梁的沉降基本暴露出来,桥梁桥头处沉陷,必须采用注水泥浆的方式进行加固处理。严重的地方进行开挖,搭设钢筋混凝土,再铺设路面。

4 路桥路基路面沉降段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的控制

强化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将通车以后出现的工后沉降造成的影响作为质量的首要因素。加强过程控制的记录,落实施工段落质量责任人的界限,将压力传达到每个人,将责任落实到每个人。加强“三检制度”,落实“挂牌制度”。在施工过程中控制好施工质量的每一个环节[4]。保证每道工序的质量,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按照规范的要求保质保量的进行施工是该病害消除的前提。

结束语

本文对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沉陷病害进行初步分析,桥梁沉降段路基沉降的技术控制从沉降差、沉降、弯沉等指标进行控制,结合以往的施工经验合理的确定方案。对沉降的实施进行几种说明,重点推荐液压夯实机进行补强处理。在工期要求紧张的情况下,可以采用高等级的路面材料进行填筑。在路面基层和面层施工的过程中采取常规的手段进行修补处理,必要时采用挖补和喷射水泥浆进行加固处理,最后从加强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出发,提高工程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赵鹏飞.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要点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30):139-140.

[2]熊卫明.简论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J].山东工业技术,2017(09):104.

[3]丁洋.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关键技术研究论述[J].甘肃科技纵横,2017,46(02):26-28.

[4]沈义.道路桥梁工程项目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技术浅述[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5(03):101-103.

论文作者:卢汉华,李亚栋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4

标签:;  ;  ;  ;  ;  ;  ;  ;  

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技术论文_卢汉华,李亚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