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读写结合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实践_英语论文

基于读写结合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实践_英语论文

读写结合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实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实践论文,英语写作论文,初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写作的过程即是模拟读者阅读的过程,阅读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模拟写作的过程。阅读可以为写作提供丰富的语言材料,扩大视野,更新观念,通过阅读可以学习他人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反过来,写作能帮助学生提高逻辑思维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对阅读材料篇章结构和主题的理解。因此,教师如果能够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在加强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技巧培养的同时进行写作能力的培养,以读促写,学以致用,对学生这两方面能力的提高都会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写作一直是初中英语教学的薄弱环节,长期以来形成了对待英语写作“学生发憷、教师犯难”的现象。在对近年笔者所在地区中考书面表达成绩进行调研时,笔者发现,考生的英语表达中存在表达不得体、词汇贫乏、语法错误多、词序颠倒、句与句之间缺乏逻辑性、句式单一、惯用中国式表达等现象。笔者认为,这些问题的存在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教师对写作教学不够重视。初中阶段没有开设专门的写作课程,教师对学生进行的写作训练也比较少,大部分是在初三时进行突击。这种“临时抱佛脚”的训练方法违背了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二,教师阅读教学方法不当,缺少对文章结构的分析和对一些与文章主题相关的词汇和句型的输入。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在教学中采用了读写结合的模式,并以一堂课堂教学为例,尝试利用读写结合的方式实现有效的写作教学。

二、读写结合的理论依据

Krashen(1985)的输入假设认为,大量的可理解语言输入是语言习得的重要条件,且以输入语言材料的难度略高于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为最佳。而Swain(1985)指出,仅仅依赖可理解输入还不能使二语学习者准确而流利地使用语言,成功的二语学习者既需要接触大量的可理解输入,又需要产出可理解输出。输入和输出是语言习得中不可分割的两个重要环节。输入仅仅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学习者在输入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内化相应的语言结构才能完成习得的全过程。阅读是输入的核心方面,写作是输出的重要环节,读写结合是输入与输出结合的方式之一。

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是在信息加工理论指导下的一种写作教学模式,它将阅读与写作教学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既强调信息的输入,也强调对输入信息的选择、组织、存储和运用,不仅强化了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以及语言知识的积累,还为学生创造了在写作中运用语言的机会,是阅读的有效延伸。

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了阅读教学课。在阅读导入阶段,教师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到将要学习的阅读文章中;在阅读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利用与信息处理相关的阅读技巧和阅读策略来阅读该文章;在信息处理阶段,教师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提取与文章相关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在讨论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对话题进行讨论;在写作阶段,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进行相关话题的写作(周莉,2011)。

三、读写结合的教学案例

(一)教材内容介绍与构思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外研版教材《英语(新标准)》初中二年级上册Module 4 Unit 2 Project Hope has built many schools(陈琳、Simon Greenall,2005)。本模块的中心话题是希望工程,笔者设计的是一节阅读与写作结合的课,希望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贫困学生所面临的困难,唤起学生对贫困地区儿童的同情,教育学生在别人处于困难时积极伸出援助之手。

在对教材的处理上,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关于希望工程的文章,为每个环节设置不同的任务,除了在阅读技巧和方法上多指导学生,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理解文章后能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总结、归纳出与希望工程相关的内容。不断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等方式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案例描述

第一,在阅读导入阶段,笔者在大屏幕上给出两张图片,通过两幅图片的对比,请学生预测将要谈及的话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了解本课要谈论的话题的愿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同时,在学生描述图片的过程中,唤起他们对贫困地区儿童的关爱,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为下一步的教学打下话题基础。

第二,在阅读阶段,笔者给出三个可能在课文中出现的话题:

1.Helping poor children go to school

2.Talking about education

3.Describing life of poor families

笔者引导学生通过快速阅读对所要阅读的文章大意进行猜测,学会从阅读材料中提取有用信息,强化训练略读技巧,初步从总体上把握文章大意。阅读中教师把阅读课文作为整体来处理,引导学生熟悉文章内容,获取有效信息。在本节课中,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笔者引导学生通过看标题对所要阅读的文章大意进行猜测。

第三,在信息处理阶段,笔者重在培养学生阅读细节的能力,通过寻读和细读课文,全面了解文章的深层涵义。此环节笔者设计了三步:

1.阅读第一、二段,补全关键信息;

2.阅读第三段,至少说出三件为希望工程所做的事情;

3.阅读第四、五段,回答三个问题。

笔者设计的问题由浅入深,有助于引导学生逐步进入深度思维。同时,笔者还设计了一系列产出性理解活动,在订正答案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对文章中的细节信息进行理解、记忆和强化。由于一节课要完成阅读和写作两个任务,因此必须合理安排和利用时间,对课文的处理主要是提取有效信息。

第四,在讨论阶段,首先采用分层复述课文的形式请学生练习使用本课有关希望工程的词汇和句型,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含义。通过小组讨论,对希望工程这一话题进行深入讨论,同时为后面的写作做好铺垫。阅读后的讨论部分是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实施的难点。教师可安排学生分组讨论,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语篇,与同伴分享观点,协同完成写作任务。

第五,在写作阶段,结合本课所学内容,笔者设计了一个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主动参与“倡议书”写作的任务。由于学生在合作之前已经阅读了有关希望工程的文章,并针对其进行了讨论,所以学生在写作的时候难度就降低了。同时,在小组合作写作中,有一个组长,一个记录员,还有两名同学负责提供思路和帮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互相倾听,互相帮助,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也有助于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分析能力。

在本案例中,笔者分析了教材内容,运用任务型教学法、交际教学法和信息技术,将读写结合策略巧妙地运用到教学中,先让学生阅读文章,在快速阅读文章后获取信息并吸收其他学生在讨论时的观点和意见,最后小组合作完成写作。

四、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思考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如何促进读写活动的结合,利用主课文的内容和篇章结构进行写作训练,使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进而在写作活动中有效输出信息,这是许多教师在读写课教学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笔者根据有效教学的理念、二语习得理论和合作学习理论,通过实践和研究发现了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有以下优势:

第一,通过写前活动加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对所学语言的运用,形成“任务—激活—交流—再现”的认知过程,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将阅读策略与写作技巧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了以读带写,以写带读的目的。

第二,在该模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指导写作,既有学生个体阅读,又有小组写作活动,学生学会了在活动中合作,学会了倾听和判断,不知不觉中在考虑问题能力、思维广度、文章结构的分析和语言方面都得到了提高。写作对他们而言不再是枯燥艰难的个人行为。

第三,在该模式下,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先输入,再输出,设计了合理的教学活动,确保学生内化所学知识,把写作训练延伸到课外,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教师想要合理地使用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应根据阅读文章的特点和学生现有英语水平把握教材内容。在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中,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教师设计的写作任务应与阅读文章的类型相似,以帮助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了解不同风格文章的写作规范。

第二,研究学生知识背景和认知结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设计的话题要与学生的实际相关,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第三,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要善于讲解和归纳有利于学生写作的知识点、词组、句型等,从而为后面的写作奠定基础。

第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组织者、督促者和帮助者发挥其指导作用。例如:在阅读与信息处理阶段,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并捕捉文章信息;在讨论和写作环节,教师充当组织者,组织学生小组活动,督促学生完成写作任务。教师要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敢于下笔、乐于实践并获得成就感,使学生真正成为整个写作过程的主人。

标签:;  ;  ;  ;  ;  

基于读写结合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实践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