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天路桥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15
摘要:我国安全生产管理从“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为了生产”,到以人为本,坚持安全发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经历了四个发展过程。充分显示党的执政理念从为人民服务升华到关爱生命、关注安全。充分表明了党的执政水平在逐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正迈向规范化、科学化、正规化。
关键词:安全生产管理;执政理念;以人为本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就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当时我国以农业生产为主,工业生产处于起步阶段,交通运输业占国民经济比例很小,危险性较大的化工企业更是几乎是空白,对安全管理国家当时就提出“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为了生产”也能够基本适应当时的环境。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民经济迅猛发展,整个国家也从农业国迅速转变为工业国,新兴产业迅猛发展,各种诸如像化工企业等危险性较大企业纷纷投产,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如雨后春笋迅速崛起,各种各样安全生产事故层出不穷,安全管理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及时提出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与此同时江泽民总书记语重心长的告诫:“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这个告诫能够给人以深刻的教育和启示。这一论述,充满了唯物辩证法,揭示了安全生产的客观规律,对我们改进和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江泽民同志把安全生产提到“责任重于泰山”的高度,充分表达了他对安全生产的高度重视。安全工作之所以“责任重于泰山”,是因为“人命关天”。在安全生产面前,每个生产人员、指挥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都必须牢固树立责任感,把确保安全生产作为自己的天职。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沿海制造业突飞猛进、媒体传播手段迅猛发展、重特大安全事故频频曝光,安全管理工作法制化、规范化提到了具体日程,于是国家颁布了《安全生产法》,它是全面加强我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的具体体现。首次以法的形式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依法规范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为各级人民政府加强对安全生产领导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实现了安全管理有法可依,有利于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有关部门依法行政,加强监督管理。对于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增强全体公民的安全法律意识、制裁各种安全违法行为提供法律保障。为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1999年设立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明确了专职管理机构。为达到全社会都来关注安全生产,广泛深入的开展安全生产活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与2002年开始启动了一年一度的“安全生产月”“安全万里行”活动,形成了全民参与安全管理的氛围。
当时的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强调,高度重视和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关注安全,关爱生命,进一步认识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坚持不懈地把安全生产工作抓细抓实抓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还明确了安全生产"五要素"是指
安全文化——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要紧紧围绕“一个中心”(突出“以人为本”这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安全理念渗透和安全行为养成),内化思想,外化行为,不断提高广大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把安全第一变为每个员工的自觉行为。由于安全理念决定安全意识,安全意识决定安全行为。因此必须在抓好员工安全理念渗透和安全行为养成上下功夫。要使广大员工不仅对安全理念熟读、熟记,入脑入心,全员认知,而且要内化到心灵深处,转化为安全行为,升华为员工的自觉行动。企业可以通过搞好站场班组安全文化建设来实施,如根据各时期安全工作特点,悬挂安全横幅、张贴标语、宣传画、制作宣传墙报、出版通讯、发放宣传资料、播放宣传片、广播安全知识,在班组园地和各科室张贴安全职责、操作规程,还可在班组安全学习会上,不断向员工灌输安全知识,将安全文化变成员工的自觉行动。
安全法制——要建立企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必须坚持“以法治安”,用法律法规来规范企业领导和员工的安全行为,使安全生产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建立安全生产法制秩序。坚持“以法治安”,必须“立法”、“懂法”、“守法”、“执法”。“立法”,一方面要组织员工学习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条例;另一方面,要建立、修订、完善企业安全管理相关的规定、办法、细则等,为强化安全管理提供法律依据。“懂法”,要实现安全生产法制化,“立法”是前提,“懂法”是基础。只有使全体干部、员工学法、懂法、知法,才能为“以法治安”打好基础。“守法”,要把以法治安落实到安全管理全过程,必须把各项安全规章制度落实到生产管理全过程。全体干部、员工都必须自觉守法,以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为目标,才能避免和减少事故发生。“执法”,要坚持“以法治安”,离不开监督检查和严格执法。为此,要依法进行安全检查、安全监督,维护安全法规的权威性。
安全责任——必须层级落实安全责任。企业应逐级签定安全生产责任书。责任书要有具体的责任、措施、奖罚办法。对完成责任书各项考核指标、考核内容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予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对没有完成考核指标或考核内容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处罚;对于安全工作做得好的单位,应对该单位领导和安全工作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
安全投入——安全投入是安全生产的基本保障。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才投入,二是资金投入。对于安全生产所需的设备、设施、宣传等资金投入必须充足。同时,企业应创造机会让安全工作人员参加专业培训,组织安全工作人员到安全工作搞得好的单位参观、学习、取经;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招聘安全管理专业人才,提高公司安全管理队伍的素质,为实现公司安全和谐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安全科技——要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必须加大安全科技投入,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来监控安全生产全过程。如安装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消防喷淋系统、x射线安全检查机、卫星定位仪(GPS)、行车记录仪等,把现代化、自动化、信息化全部应用到安全生产管理中。通过将“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理念根植于人们的意识、观念之中,并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行为表现,来解决法制、管理、技术、经济手段等所无法解决的“人因错误”问题,因而它的作用也是长期而稳固的为安全生产管理指明了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安全管理工作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对安全管理习总书记提出了“六大要点”1、强化红线意识;2、抓紧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3、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4、加快安全监管方面改革创新;5、全面构建长效机制;6、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
结束语
安全是人的身心免受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存在状态及其保障条件,是人的第一需要,每个人都是在满足自己生存需求和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一下再去追求物质的富余和精神的享受。因此,人只有在自身健康、安全的情况下才能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施展聪明才智,为社会服务,为生活创造财富。要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就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严格执行各项安全规程,规范一切安全生产行为,结合实际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做到有组织、有措施、有考核,把关心人、理解人、爱护人、尊重人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出发点,运用各种方式教育人、启发人、引导人、提高人、约束人和激励人,相信就一定能把安全管理工作抓的更好,从而实现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孙润民.引入企业文化和人本管理思想的探索.2007,(05).
[2]王巍,王利军.企业安全管理的思考[J].安全,2001,(06).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年修订)】
[4]【百度文库——安全生产管理】
论文作者:刘涛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6
标签:安全生产论文; 安全管理论文; 员工论文; 责任论文; 安全生产工作论文; 理念论文; 企业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