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北京乡村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论文

乡村振兴战略下北京乡村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论文

乡村振兴战略下北京乡村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康 杰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北京100093)

【摘 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而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精神支柱,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但是,伴随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文化建设中也存在着资金投入不足、传统文化受到冲击、取代、重经济、轻文化等各种问题。文章提出加大投入乡村文化建设资金、搭建乡村文化建设平台、挖掘乡村文化内涵和构建乡村文化人才培养机制等路径选择,建议大力建设和提升乡村文化,以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关键词】 乡村振兴;北京;乡村文化建设;路径选择

一、引言

“三农”问题是关系到我国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战略是我国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指导性纲领。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繁荣兴盛农村文化,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1]。乡村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悠久的农耕文化和丰富的思想内容,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乡村的文化在村民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科学知识、文化修养、行为操守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乡村要振兴,要求乡村文化振兴先行,这不仅是乡风文明的体现,也是乡村整体的精神风貌、文化传承的重要呈现,是实现乡风文明的核心内容。因此,这建设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是保障乡村发展的持续源泉,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步骤。近些年来,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上,北京乡村建设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和丰富的成果,但建设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如乡村文化建设的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农村的文化人才匮乏、文化建设的形式较为单一、乡村文化受城市文化的冲击等。在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机遇下,通过何种路径更快更好更健康地开展北京乡村文化建设,进而提升乡村经济实力,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与研究价值。

某一负摩擦桩现场试桩工程,地基为淤泥质软黏土,土层厚度达43 m,地下水位埋深为2.5 m。上部土层厚度达22 m,土体的密度为ρ=1.75 g/mm3,土的固结系数为Cv=9.318×10-6m2/s;下层土体厚21 m,密度为ρ=1.87 g/mm3,固结系数Cv=5.9832×10-6m2/s。工程采用φ609×11,长50 m的钢管桩,弹性模量Ep=210 000 MPa。场地土承受100 kPa的均布荷载,堆载的面积为45 m×45 m,堆载的历时为295 d。

二、乡村振兴与乡村文化建设的内涵及关系

(一)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是以农村经济发展为基础,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对农村文化、治理、民生、生态等在内的乡村发展水平的整体性提升。旨在把依托乡村的产业作为源动力,推动农林牧渔业发展以及相应农产品的加工转型,同时促进农业产业链的拓宽延伸,并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达到繁荣升级农村经济的目的;通过对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以保留乡村的原风原貌、保护乡村的生态环境,同时治理环境污染,以此减轻乡村生态方面的压力,实现对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通过乡风文明的建设,既要传承乡村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与新时代的现代文化相融合,创新出新型农民所需所喜爱的文化形式与内容,实现乡风文明的与时俱进;通过有效的治理加强农村的基层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并依据农民生活的富裕状况来评价乡村振兴的成果。

(二)乡村文化建设

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是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与环节,优秀的乡村文化不仅能够振奋农民的精神与动力,更能增强农民自身的凝聚力,培育好风尚的环境氛围,对建设农业现代化都具有重要意义。乡村文化是指乡村中独特的自然环境、农作物及其生产方式、风俗习惯、生活状态或是民居的古建筑等丰富的乡村文化资源,是乡村社会的认知方式、思维模式、价值观念、社会心理、行为方式的集中体现。由于这些都是乡村文化建设的根与基,能够彰显出乡村独特的文化形态,因此,在城乡融合的发展过程中,可以让乡村传统的文化价值与现代文化相碰撞,重新焕发乡村的文化价值与活力,来传承发展乡村的农耕文化,走乡村文化的发展之路,并借此不断满足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和文化的需要,切实增强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

表演时绝对要根据规定情境来进行的,不能随心所欲。在规定的情境中交流,这是许多业余演员很容易疏忽的环节。交流有很多种:与对手的直接交流;与观众的间接交流;与一个不存在的对象交流;自己和自己交流。这些都是作为一名演员必需掌握的基本技能。交流的对象可以是物;可以是人;可以是自言自语。

(三)乡村振兴与乡村文化建设的关系

《晋八王故事》曰:“陆机为成都王所诛,顾左右而叹曰:‘今日欲闻华亭鹤唳,不可复得。’华亭,吴国拳县郊外之野,机素游之所。”[注] (唐)欧阳询撰、汪绍楹校《艺文类聚》卷九十《鸟部上·鹤》,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2版,2015年第5刷,第1563页。按本段文字末句《世说新语》刘孝标注引作:“华亭,吴由拳县郊外墅也,有清泉茂林。吴平后,陆机兄弟共游于此十余年。”见《世说新语笺疏》,第1050页。

三、乡村文化建设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一)乡村文化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

乡村中的农民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主力军,他们文化修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和决定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成果。一方面,乡村的农民是文化建设的主体,他们本身具有的文化素养是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关键力量。而乡村农民因为所受教育的局限,需要通过乡村文化建设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科技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把他们培养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另一方面,通过乡村文化建设,让村民实实在在地认识并理解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方针、科学内涵和具体措施,也认识到未来的发展前景,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励农民生产生活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成为有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大的中坚力量。

(二)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精神支撑

乡村文化是乡村精神文明的重要体现,是乡村振兴的精神支撑。一个乡村的文化建设,首先要对乡村本土的优秀文化核心部分进行充分挖掘和展示,重新构建属于乡村本土的文化特色与文化自信,赋予传统文化新的表现形式与内涵,展现传统文化的新活力;其次,通过乡村文化建设可以孕育一系列的新时代文化,借助新时代文化传播的载体,来教育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提升农民文化生活的质量,进而发展成为农民强大的精神支撑,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因此,乡村文化建设是实现乡风文明的核心理念,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步骤。

(三)乡村文化建设促进乡村振兴的产业融合发展

一方面,在乡村文化建设中,乡村文明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如质朴的家风、家训、村规民约、道德示范等等,这些文化都具有道德的教化作用,能够潜移默化地引导村民在生产中乐观向上向善,在亲情生活中孝老爱亲、勤俭持家,使整个乡村社会都充满活力、安定,为乡村振兴提供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乡村文化建设可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诚实守信的建设,通过不断内化村民的社会责任意识和规则意识,为乡村振兴塑造一个良好的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

(四)乡村文化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环境保障

文化本身具有强渗透、强关联的特殊效应。在乡村的文化建设中,人们能够以“文化产业”为中间纽带,大力推进文化与乡村的主导产业——农业的深度交融与发展。通过对乡村文化资源的深入挖掘与创新,为农产品赋予新的乡村文化内涵,提高农产品的文化品位,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可以借助文化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对文化资源进行深度的开发或创新,将本土的特色文化发展为独具魅力的乡村旅游产业,在乡村旅游中充分完整地展现出乡村文化的内涵与价值,从而提升整个乡村自身的人文综合实力,推动与繁荣乡村经济。

四、北京乡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北京乡村文化建设的现状

1.乡村文化建设的基础设施薄弱,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振兴的精神支柱。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乡村文化建设的支持与保障,乡村振兴为乡村文化建设提供了发展的政策支持与环境条件。

其中顺义南彩镇河北村的民俗文化体验园,园区内分为民俗文化展馆和农耕农事体验园区,不仅推出以民俗文化、农耕文化为主题的宣传活动,而且通过体验园来凸现农耕的文化精神,推进整个乡村文明建设;还有平谷区刘家店、村的诚信文化建设,通过诚信大讨论、诚信报告会和诚信故事宣讲会,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诚信文化创建活动;也有依托北京农村的传统历史文化,成立陈列室或博物馆,开展军事文化、历史事件和文物建筑等多方面的文化传承,变乡村为文化的传承地和青少年的教育基地。

乡村文化建设的载体是基础设施,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是各种乡村文化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条件。从我国农村发展的历史来看,国家通常作为资金投入主体来推动乡村文化建设和发展,但仅靠国家单一的力量既要进行农村的经济建设,还要从事文化建设,必然会面临资金不足的困境,最终导致乡村文化基础设施的薄弱。另外,在乡村建设中,人们经常是重经济、轻文化,甚至部分基层干部也认为,乡村发展的第一要务是经济,文化建设无关紧要,只要经济发展得好,农村生活富裕了,其它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这就造成了文化建设资金的不足。

(二)北京乡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建设主体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农村文化人才匮乏

乡村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源地,是我国悠久的礼仪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北京是我国“四大古都”之一,拥有两千多年的优秀传统文化。近年来随着首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乡村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北京许多乡村都利用本土的乡村文化资源,开展了观光旅游、文化体验、特色餐饮、休闲度假、科普教育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文化活动,弘扬和传承了北京乡村的优秀传统文化。

每到春节、中秋、端午等重大的传统节日,北京农村都会举办各类的庆典活动,如特色农业节庆:梨花节、樱桃节、西瓜节等;也有非物质文化及民俗文化活动:如大兴的晋南移民文化庙会、潭柘寺庙会等;另外还有香山红叶节、湿地文化节等生态文化节庆活动,这些活动既弘扬了乡村的民族文化,丰富了村民的文化和精神生活,又传播了新时期先进的文化思想内涵,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和手段。

在互联网金融时代,电子货币的出现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如学校的“一卡通”,实现了校园内的无纸币化),而数字货币的发展则为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发行及相关政策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伴随着新农村与城镇化的建设与推进,乡村文化建设也遇到一些问题:乡村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传统乡村文化受到城市文化的冲击、取代;乡村中重经济建设,轻文化建设的思想认知依然大量存在;城镇化、市场化的发展使得大批的农民涌入城市生活就业,给当地的乡村文化建设也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3]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乡村文化建设的主体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和技能,并能够利用自身优势,将文化资源融合到其它资源中,促进乡村的发展和进步。乡村相对落后的教育质量,在宣传乡村文化及鼓舞士气方面都有阻碍作用,这样就难以促进乡村文化的建设。另外,乡村中多数有文化的人才和大量的劳动力在城镇化建设中纷纷涌入城市就业或定居,在农村中居住的大多为儿童和老人,这样从整体上加剧了乡村文化建设主体的素质偏低,人才匮乏。

第五步:利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资源保护状况评价的综合得分进行排序,见图1。子系统A、B和C的排序,见图2、图3和图4。

3.现代文化对乡村文化的冲击和影响

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城市的建设抽走了大量的乡村劳动力并占用了乡村土地,民间文化的载体正在逐渐弱化、消失,尽管城镇化建设带动和促进了乡村的经济发展,但同样也给乡村的文化带来了一定的破坏,造成了农村传统文化的消失、伦理方面的衰落和农民在精神观念上的退步。特别是面对强势的“现代文化理念”,农民抛弃了祖辈留下的传统乡村文化,完全迎合或是吸收新时代城市的文化内容,致使在乡村文化建设中面临着传统优秀文化的断代和消失。

五、乡村振兴战略下北京乡村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即是弘扬我国乡村文化的重大举措,也是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战略。乡村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乡村的文化和农耕文明是中华民族得以延续的重要精神支撑,因此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在乡村振兴战略下,首都北京的乡村文化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重点发展。

(一)增加多方资金投入,加强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乡村文化建设的前提与基础是乡村文化的基础设施。首先,政府要对乡村文化的建设设立对应的专项建设资金,以此来确保乡村文化建设资金的投入和支出,保证乡村文化产品的供给;其次,要建立资金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吸收社会和民间的力量投入乡村文化建设,另外也鼓励村民自筹资金,组织当地村民的演出队伍或是兴办农家书屋等,使村民也成为投资主体的一部分,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要加大乡村文化宣传的力度,可以采取文化结对帮扶、企业或是个人进行出资捐助等多种方式,集合社会各方的力量更好地为乡村文化建设提供支持。

(二)构建乡村文化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

目前,从实际情况来看,乡村文化建设急需的是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村人才,但由于城镇化的推进,农村劳动力流失比较严重,原本就稀缺的农村文化专业人才、农村基层文化管理人才显得异常匮乏。人才是建设的根本和关键,目前的困境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建立对应的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建立乡村人才培养长效机制,首先要加强当地文化管理干部的队伍培养与建设,为乡村文化建设配备文化管理的人才,指导和协助在乡村组织开展文化活动;其次,要多渠道地对乡村文化管理与工作人员进行专项内容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充实到乡村文化干部队伍中[4];再次,各乡村应充分调动与发挥民间艺人在传统民间艺术传承中的作用,要一手抓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一手巩固好乡村文化之根,结合新时代文化发展的需要,鼓励民间艺人积极开拓和创新民间艺术的形式与内容,开展一系列健康、阳光的文化活动,以此保障乡村文化建设的人才需求。

程健南(1990—),男,辽宁本溪人,博士生,研究方向为港口管理。E-mail:277516782@qq.com

(三)以文化为纽带,联结产业、城乡的融合发展

乡村传统的文化底蕴极其丰厚,凸显在中华民族文化、农耕文化、红色文化、山水及田园风光中,这些都为发展乡村文化休闲旅游提供了便利的条件,通过充分挖掘乡村文化的潜力,依托当地的乡村文化为桥梁纽带,我们可以将乡村相关产业相融合,开发新领域,拓展新市场。如利用当地的农耕文化,进行创意,将文化创意与农业串联起来,一二三产业相融合,形成创意农业产业链;或是以文化产业为核心带动周边相关的配套产业的发展;也可以建设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博物馆、智能农业体验馆或是文化艺术馆等等,这样不但拓宽了产业链,也激发了乡村的文化活力,带动解决了农民就业的问题。同时,也需注重城乡间的文化交织相融,实现城乡优质文化良性互动、相互融合、共建双赢[5]

(四)开展乡村文化的主题活动,建设乡村文化品牌

乡村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拥有与众不同的自然环境、作物植被、生产方式、社会组织、风俗习惯、村落格局、民居建筑等传统文化资源。在乡村文化的活动中,以本地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活动的主题,不仅可以让村民以愉悦的心情接受文化的熏陶,又能提升当地农民对家乡文化的保护意识。从文化建设的内部来说,文化活动必须要有文化载体才能有效地开展,乡村应当利用自身的优秀文化,开展符合当地特色的传统民俗节目,如书画展、歌舞大赛、村民健身大会等群众文化活动,也可以挖掘当地的历史典故或是红色革命事件,通过建立村史、陈列室等方式,提炼和凝聚乡村的人文精神,使乡村文明的创建更加深入人心,提升乡村的文化内涵转变[6]。从文化建设的外部来说,应该有效培育地方独特的乡村文化品牌,有针对性地将乡村的民俗文化、文化遗产进行发掘保护,并规划设计,打造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文化品牌。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EB/OL].[2018-01-02].http://www.gov.cn/zhengce/2018-02/04/content_5263807.htm.

[2]刑鹏昌.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文化建设的研究[J].管理纵横,2018(5):15-16.

[3]欧阳雪梅. 振兴乡村文化面临的挑战及实践路径[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8(5):30-36.

[4]李梅.北京乡村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模式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7(7):3775-3778.

[5]巩前文.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与基本路径[J].理论经纬,2018(4):25-30.

[6]马俊哲,王怡宁,武忠池,等.北京郊区农村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7(5):48-56.

The Development Path Selection of Rural Cultural Construction in Beijing Under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KANG Jie
(Beij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 Beijing 100093, China)

Abstract: The Report of the Nineteen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learly points out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Obviously, the rural culture is the key topic of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which is an important basis and guarantee for implemen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Along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countryside and urbanization, there are also some rural cultural problems.For example, the investment is insufficient; the traditional rural culture may be impacted seriously, even substituted by modern culture; economy development is emphasized, however the cultural construction is neglected, etc. It is proposed to increase the investments on the rural cultural infrastructures, to establish a plat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culture, to carry forward the spirit of rural culture and to build a training system for farmers. We should vigorously promote rural culture and implement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Beijing; rural cultural construction; path selection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7252(2019)02-0064-05

【收稿日期】 2018-12-10

【作者简介】 康杰(1977— ),女,河北新乐人,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主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农村经济。

(责任编辑 杨建青)

标签:;  ;  ;  ;  ;  

乡村振兴战略下北京乡村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