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例急性心肌梗死突发室颤患者的治疗护理体会论文_蔡秀菊 刘筱丽 王传玲

6例急性心肌梗死突发室颤患者的治疗护理体会论文_蔡秀菊 刘筱丽 王传玲

蔡秀菊 刘筱丽 王传玲 (山东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医院 264205)

【摘要】 总结6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通过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使患者心肺复苏成功,通过有效合理的治疗与护理,提高了患者生存与生活质量,使患者最终康复出院。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室颤 溶栓 急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2-0215-01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因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达20~30分钟以上,导致心肌坏死,属急性冠脉综合症的严重类型[1]。由于现代生活节奏的增快,社会生活压力的增加和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冠心病的发病日趋年轻化,AMI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心室颤动又称室颤,是心室肌发生极不规则的快速而又不协调的颤动,心电图表现为QRS波群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颤动波,频率为200~400次/分,是AMI的致命并发症之一,但只要能及时发现,积极救治,仍能挽救患者生命[2]。我院自2011年4月至2013年7月收治AMI患者56例,其中符合溶栓条件并发心室颤动者有6例。下面将我们对AMI并发心室颤动患者的救治与护理总结如下 。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1年4月至2013年7月收治AMI并发室颤者有6例,其中男5例,女1例,年龄35~79岁,平均年龄57岁;梗死部位为广泛前壁4例,前间壁1例,下壁加正后壁1例;室颤发生时间在发病后12小时内5例(其中2例在溶栓前发生),24小时内1例;室颤发生次数1次5例,2次1例。全部患者均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和特征性心电图改变。

1.2方法

AMI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心电监护,吸氧5L/分(24小时后改为3L/分),氢氯吡格雷300mg顿服(以后改为每天75mg口服),拜阿司匹灵300 mg嚼服(以后改为每天100mg口服),均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1ml每12小时皮下注射,疗程7天。至少开通两条静脉通路。患者胸痛时均给予吗啡3~5mg静脉注射止痛。发生室颤后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静脉注射肾上腺素1mg,胺碘酮0.3g静脉注射30分钟后维持,与此同时立即准备除颤仪给予电除颤复律(2分钟内完成,能量首次选择200J)。给予硝酸甘油持续静脉泵入,根据血压情况调节硝酸甘油泵入速度,患者血压低者,给予多巴胺升压。均在家属知情同意后给予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瑞通立)静脉注射溶栓治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治疗结果

经医护人员共同救治,均抢救成功。6例患者中住院20天出院的2例,14天出院的2例,30天出院的1例,1例抢救成功病情平稳后当天转院。

2 护理措施与体会

2.1准确的判断能力和急救意识

作为心内科的一名护理人员,对心肌梗死的患者一定要有准确的判断能力和急救意识,当接到心肌梗死患者住院通知后,或患者出现病情变化时,要及时作出准确判断,通知医生,在医生到达之前,备好抢救药品及器械装置,如抢救车,心电监护仪,吸氧装置,电除颤仪,心电图机等,抢救过程要分秒必争,井然有序,分工明确,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医嘱要准确无误。

2.2快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

静脉通路是急症病人的救命通道,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要求第一时间至少开通两条静脉通路,一条作为常规用药,一条作为溶栓通道(溶栓结束后还可作为胺碘酮等药物的专用通道)。一般要求选择粗直、充盈、弹性好、长度适宜的上肢静脉,避开关节、静脉瓣、肢体受伤部位,尤其是溶栓通路,一般不选择下肢静脉。采用Y型静脉留置针,3M透明敷贴妥善固定,并标注留置日期。静脉留置针的好处是静脉给药及翻身活动搬运时不易脱出和外渗,减少了静脉穿刺次数,减轻了患者痛苦,保护了静脉,提高了护理人员工作效率。

2.3熟知抢救药品的位置及应用,熟练使用各种仪器设备

护理人员要熟知抢救车中药品的位置及作用,以便抢救过程快速准确取药,以免延误时间,影响抢救,熟练使用各种仪器设备,尤其是心电监护仪,电除颤仪,心电图机等仪器,及时准确的操作,对观察病情,挽救生命提供了保障。

2.4及时与病人及家属沟通,交待病情及注意事项,取得信任与合作

病情交待要严肃认真,根据病情提供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案,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风险交待清楚,避免因沟通不到位而引起纠纷。同时家属在面临病情危重的患者时心理紧张、焦虑,向其说明配合抢救的重要性,使家属情绪得到安抚、稳定,才能顺利配合抢救。

2.5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颤要专人看护,早期卧床休息、监测、吸氧

急性心肌梗死出现室颤,随时可能发生心跳骤停,专人看护,持续心电监护,进行心电图,血压和呼吸的监测,除颤仪应随时处于备用状态。终止室颤最有效的方法是电除颤,时间是治疗室颤的关键,每延迟除颤1分钟,复苏成功率下降7%~10%[3]。发病12小时内应绝对卧床休息,若无并发症,24小时内可在床上肢体活动,3天后可在病房内走动[1];吸氧可增加心肌氧的供应,减轻缺血和疼痛。

2.6饮食护理

12小时内禁食,12小时后流质饮食,以减轻胃扩张,随后过渡到低盐、低脂、低胆固醇清淡饮食,提倡少量多餐。[1]

2.7保持二便通畅

心肌梗死的患者排便困难,会加重心脏负担,诱发心力衰竭甚至是室颤猝死,所以卧床期间要给患者导尿并留置尿管,大便避免用力,常规给予通便药物,避免排便困难。

2.8心理护理

抢救患者时可允许一名家属守在患者身边,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增加安全感,疼痛发作时应有专人陪伴,允许病人表达内心感受,给与心理支持,鼓励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简明扼要的解释疾病的过程与治疗配合,说明不良情绪会增加心肌耗氧量而不利于疾病的控制,医护人员工作应紧张有序,避免忙乱而带给病人不信任感和不安全感,将监护仪的报警声尽量调低,以免影响病人休息,增加病人心理负担,烦躁不安者可应用镇静药物如地西泮,阿普唑仑等。

3 小结

通过对6例AMI突发室颤患者的救治与护理,提示我们,准备齐全的抢救药品与设备,熟练的操作技能,准确的判断能力与急救意识,高度的责任心,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沟通能力可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的机会,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尤黎明,吴瑛主编. 内科护理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11~221.

[2]周秀华.急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64.

[3]陆再英,钟南山主编.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32.

论文作者:蔡秀菊 刘筱丽 王传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7

标签:;  ;  ;  ;  ;  ;  ;  ;  

6例急性心肌梗死突发室颤患者的治疗护理体会论文_蔡秀菊 刘筱丽 王传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