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与螺旋CT在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论文_廖政良

廖政良

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影像科 湖南衡阳 421001

摘要:目的:分析MRI与螺旋CT在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64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2例患者接受MRI检查,另外32例患者接受螺旋CT检查,将患者手术治疗之后的病理结果与两种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MRI与螺旋CT在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T分期检查,MRI检查准确率93.8%(30/32)高于CT检查的准确率75%(24/32),(为4.2667,P为0.0388)差异显著(P<0.05),N分期检查,MRI检查准确率87.5%(28/32)高于CT检查的准确率62.5%(20/32),(为5.3333,P为0.0209)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直肠癌患者T1~T3分期采用MRI进行检测诊断,诊断结果的准确性较螺旋CT更高。将两种检查方式结合起来对直肠癌患者进行全面的诊断,效果更好,可以为手术治疗提供良好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MRI;螺旋CT;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应用价值

直肠癌是发病率以及死亡率仅次于肺癌、胃癌等肿瘤疾病的常见恶性肿瘤,属于胃肠道疾病。根据临床多年研究,认为直肠癌的发生主要与饮食、环境、压力以及遗传等因素有关[1-3]。据调查显示,近年来,直肠癌的发病率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成为了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疾病。手术方式对患者肿瘤进行切除是治疗直肠癌的主要方法,而能够对患者疾病分期进行正确的诊断,是手术方案合理与否的主要依据。本研究以64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了MRI与螺旋CT在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64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2例患者接受MRI检查,另外32例患者接受螺旋CT检查,其中,64例患者中男性患者为35例,女性患者为29例,年龄最小者为44岁,年龄最大者为79岁,患者平均年龄为(61.23±1.34)岁。患者纳入及排除本次研究标准:(1)患者均经术后病理检查被确诊为直肠癌;(2)患者手术治疗前未接受化疗、放疗等其他治疗;(3)患者自愿同意参与本研究,与我院签订了知情同意书;(4)排除不可自主与人交流者;(5)排除合并其他重大疾病的患者。本组研究中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可比性良好。

1.2 检查方法

64例直肠癌患者分别在术前接受MRI与螺旋CT检查,(1)MRI检查方法:准备好核磁共振扫描仪,指导患者在检查前做好饮食控制工作,实施检查时,要求患者对胃肠道进行排空,确保胃肠道中无其他充盈物。患者饮水500毫升左右,以使膀胱充盈,便于成像。行检前15分钟,向患者进行肌注山莨胆碱,规格为10毫克。检查时,患者保持卧位体位,从患者肛门处进行注气处理,当患者出现不适感时停止注气[4-5]。对检查部位进行多面的扫描,包括横断面、矢状面以及冠状面。扫描检查期间的参数设置规格为:层厚7毫米,层间距2毫米。(2)螺旋CT检查方法:检查前,要求患者保持空腹状态六小时及以上,开始检查前15分钟,患者饮一升温水以对胃肠道进行充盈。CT扫描仪设备的基本扫描参数为:电压为120kV,厚层为6毫米,电流为580mA。造影剂为碘海醇,规格为每千克1.5毫升,采用高压注射剂向患者静脉部位进行注射。

1.3 观察指标

根据所有患者的影像图片,有专业医生对其进行评判,对直肠癌患者的肿瘤T(原发肿瘤)N(淋巴结转移)分期情况进行准确的判断。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Epidata3.0软件录入所有的数据,采用SPSS20.0的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的观察指标进行统计,计数资料,采用平均数n,%表示,检验,两组间的数据具有明显的差异,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T分期诊断情况

T分期检查,MRI检查准确率93.8%(30/32)高于CT检查的准确率75%(24/32),(为4.2667,P为0.0388)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直肠癌的发病率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生活节奏等的改变而逐渐出现了增高的趋势,成为了继胃肠、肝癌之后,给我国人们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的又一大恶性肿瘤疾病。直肠癌患者早期症状不显著,因此大多数患者前来诊断时多已经发展到了中晚期,此时,就需要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通过对患者体内肿瘤的切除,来控制肿瘤细胞的进一步扩散。但是在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时候,存在治疗效果不佳,复发率高,患者预后效果差等缺点[6]。为了提高对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效率,通过影像检查技术对患者的肿瘤分期进行正确的判断,从而能够为之后手术治疗以及辅助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

MRI和螺旋CT都是诊断直肠癌的主要方法,但是由于螺旋CT成像质量较低,主要依靠患者组织密度的差异来对病情进行分析和确认,在使用CT图像对疾病判断时,容易产生种种误差。而MRI与CT成像不同,其图像质量较高,且其诊断不再依靠组织密度差异,因此也就降低了误诊的概率。由于直肠位于人体的盆腔部位,结构相对较稳定,蠕动功能较弱,因此出现伪影的概率也较低,这都为准确诊断疾病分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综上,MRI应用于直肠癌术诊断,可以对T、N分期进行更准确的判断,因此应用价值更大。

参考文献:

[1]王安武,潘卫星,李欠云.MRI和多层螺旋CT在直肠癌术前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比较[J].中国肛肠病杂志,2013,28(3):9-11.

[2]卢荣增,刘建山,雷星,等.影像学检查在结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应用[J].国际肿瘤学杂志,2017,37(8):622-625.

[3]秦云鹏,秦怀国,王翠莲.CT影像诊断对直肠癌临床术前分期价值[J].养生保健指南,2018,28(6):58-58.

[4]施洪,刘吴瑕,高显华,等.直肠内超声检查与磁共振成像对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价值的对比[J].中国临床医学,2017,12(4):545-547.

[5]梁玉安.多层螺旋CT在结直肠癌术前TNM分期诊断中的应用[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7,11(2):279-283.

[6]刘玉森.经直肠常规超声与实时组织弹性成像在直肠癌鉴别诊断及术前分期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7,53(11):109-112.

论文作者:廖政良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7

标签:;  ;  ;  ;  ;  ;  ;  ;  

MRI与螺旋CT在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论文_廖政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