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数学作业中得到个性的绽放论文_高国利

让学生在数学作业中得到个性的绽放论文_高国利

高国利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柯灵小学斗门校区 312000

一、当前练习中存在的几种现象

现象一:练习目标不明确。一位教师在执教三年级“数学广角”排列与组合时,创设了一系列的情境:六一儿童节到了,请同学们帮一个小朋友来选衣裤、选早餐、选游玩的节目等来展开教学。教师精心设计,学生也积极做题,但在快下课时,教师出示了最后一题:六一结束时三个小朋友站一排合照,有几种方法时,绝大多数学生坚定地说9种。在练习中渗透排列与组合的数学思想方法都应是本节课的练习目标,而教师几乎把整堂课都花在强化有关组合的练习上,排列的练习很少涉及,因此教师目标的不明确,导致学生最后在做题时出现了混淆的现象。

现象二:练习组织不科学。在教学完“三角形三边关系”第一课时后,教师立即出示了一题智慧大挑战练习:一个三角形两条边长分别为3厘米,4厘米,求这个三角形周长最大的是几,最小是几。学生们纷纷拿出纸笔,很快算了起来,但最终挑战失败,全班就个别同学做了出来。练习设计时,我们应该合理地组织安排学生练习的顺序。这个案例中,学生才刚刚学习了三角形三边关系,教师就出示了一道综合题,对学生来说这个较为困难,过难的习题不仅不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而且还会减弱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现象三:练习层次不清晰。在学习完口算乘法后,为了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口算能力,教师随即出示了一系列的“开小火车”口算,抢答口算等活动,直至课堂结束。这节课中,学生的气氛是很热闹,但是教师设计的练习缺乏层次性,每个练习都停留在同一个口算练习上,学生获得的知识与拓展的能力却是很少的。

现象四:练习形式不适宜。一位教师花了半节课的时间教授完新课“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后,为了巩固学生的笔算计算能力,再接下来的半节课中就让学生机械地计算一题题的笔算题,直至下课。练习的形式应是多样的,这个案例中,教师把剩下的半节课时间都花在了机械的笔算练习上,不仅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也不利于不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上,适当利用情境与变式将有助于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二、建议

数学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一定量的基础性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而适宜的发展性练习,则可以让学生发展能力,开发智力,进而在练习中积累数学经验,感悟数学思想,练习题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高低。因此,笔者认为练习是必要的,那么如何合理设计练习,我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紧扣目标,使练习具有针对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练习设计上,教师往往根据以往的经验设计一些练习,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受缚于教材,因此在教法上教师有时会采取一定的拓展或是对教材前后内容的串联和糅合,然而在练习设计上则很少体现这样的目的性,造成练习和课堂教学不配套。

为了使练习更具针对性,我们得先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这样在设计练习的时候能把握练习的难度。其次教师应该对教学内容有深刻的理解,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练习。教学内容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而教学目标的设计又应紧紧围绕新课程标准的规定和要求,并落实到每一堂课的课堂教学中。所以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这样明确目的,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内练习变为学生自觉的活动,把学生引入最佳的认知状态,再稍加点拨、引导,则水到渠成,从而提高练习的效果。

2.因材施教,使练习具有层次性。《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应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在我们的练习中应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练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3.有趣亲和,使练习具有情趣性。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发展。练习本来是一种操作,不限于书面练习 ,它还可以是一项活动,也可以是意见制作。我们的作业设计应该还其本来面目。如学习“数的整除”单元后,我用这一单元的知识设计一道让学生猜老师家的电话号码是多少的作业,猜出后,拨个电话。

4.适度开放,使练习具有探究性。练习不仅仅是一个操练的过程,更是一个解决问题,探索、研究、创新的过程。好的练习应该具有一定的探索性、挑战性,让学生体验到努力后取得成功的快乐。因此,我们的练习应该既包括传统的习题,也应该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适度开放,为学生留有广阔的空间,引领学生主动建构。设计练习时,我们可以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条件不足、多余的,或者答案不唯一的开放题,让学生在开放性练习的引导下,学会分析、思考、筛选,选择有用信息,排除无关的信息,最终解决问题。

5.联系生活,使练习具有实践性。“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学生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才能感悟出数学的真谛,才能逐渐养成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勇于创新的习惯,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生在课堂上、书本里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只有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变得鲜活起来;只有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才能变得丰满、深刻。因此,学生的练习应该活动化、具有实践性,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感受、探索、应用所学知识,自主完善知识建构,做到“寓做作业于实践中”。

总之,作为教师,我们要想方设法地设计好练习,在联系生活的基础上,切实做到使练习紧扣目标,分层设计、有趣亲和,适度开放,以求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在数学学习中绽放出每个学生特有的一面,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论文作者:高国利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5年9月总第8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30

标签:;  ;  ;  ;  ;  ;  ;  ;  

让学生在数学作业中得到个性的绽放论文_高国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