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世纪共青团的活动看我国青年工作的专业发展_社会工作专业论文

从新世纪共青团的活动看我国青年工作的专业发展_社会工作专业论文

从新世纪共青团活动看中国青年工作专业化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共青团论文,国青论文,世纪论文,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4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919(2002)02-0005-05

作为中国青年最大的社会组织,也是中国青年工作最主要力量的中国共青团,同中国所有的社会机构一样,在中国走向世界,社会激烈变革的进程中,一方面不断总结、反思过去众多成功或不成功的经验;一方面不断研究、吸纳世界上形形色色的新理论和工作模式,积极推进国际化和本土化的融合。进入新世纪,中国共青团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其突出的表现是对于青年和社会两方面的影响力日渐扩大,这中间,动员青年、建设社会的有多方面效益的活动是最重要的因素。越来越多与国际接轨、符合中国实际的青年活动的普遍开展,正是共青团组织和中国青年工作者积极探索、创新发展的写照。所以,从近几年中国共青团在社会上推出的有影响力的活动角度,去分析认识中国青年工作专业化发展,不仅是中国青年工作迎接WTO挑战,建立既与国际接轨,又具有中国特色的青年工作理论体系的需要,也是共青团干部和青年工作者适应形势,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实现共青团工作创新的需要。

什么是专业?一项对众多社会学家的调查表明,在社会学家的研究中,专业特质共有六项:以理论知识为基础的技术,有训练和教育的设施,对成员能力的测验,组织,遵守一套专业行为准则,利他的服务[1]。在这六项要素中,有一些略带有物质建设的含义,如训练设施、组织等等;另外一些则是涵盖专业本质特征的要素,这就是建立在理论基础上的技术、专业伦理和独有的、影响社会的服务。

我们以这样一个理论框架为基础来分析中国青年工作专业化的发展,从专业技术、专业伦理和专业服务三个方面来透视近年来共青团的社会性活动,相信会对中国青年工作的国际化和本土化提供些许有益的启迪。

传统的青年工作基本上是归纳在思想政治工作范畴里的,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作模式。这些模式主要有:政治教育、文化教育、文体活动、法律服务、经济活动、个人辅导、社团活动、义务工作、帮教工作、沟通与政府的联系等等[2]。它集合了我党群众工作的经验,吸纳了社会主义时期公民教育的精华,对我国青年一代的成长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运用组织的优势做青年工作是我们的传统,也是过去青年易于接受的形式。从方法上说,以往我们较多强调组织对青年人的约束力量,强调运用系统性、行政性的整合机制;在具体的设计上,则较多地运用大规模的社会性运动的方式,运用正面教育、正面灌输的方法;工作的介入点一般是以政治要求为主,以社会性规范的制约为目标。而且,以共青团干部为主体的青年工作者从事青年工作是有时限的,他们大多数人未来从事的是党政和行政工作。所以,从总体上看,过去中国青年工作在方法、技能上具有较多的行政色彩,青年工作在社会实际运行和人们的意识形态中都还不是一个成熟完整的专业。

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青年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特别是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急剧增加,青年问题的社会性特征越来越突出,青年工作专业化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成为青年自身社会性发展的必然诉求。随着快速发展的社会总体建设和青年干部学历水平的提高,青年工作专业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专业技能日渐成型。一般说来,在协调社会与个人的关系,促进个人对社会积极适应的社会工作具体方法上,有三个渠道:个案、小组(团体)、社区。以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共青团开展的活动为例,在社会工作专业技能上述三个主要领域,中国青年工作都有着显著的进展。

第一,在利用团体和组织对青年进行工作的方式上,突出了对青年个人、青年组织和社会系统之间的开放和互动。从社会工作工具理论来说,小组(团体)工作有三大基本模式。一是社会目标模式(social goal model),其理论来源于系统论和社会学观点,以关注社会整合和个人参与社会的责任感为重点;二是预防与康复治疗模式(preventive & rehabilitative model),理论来源于社会化理论和修正理论,是一种治疗、矫正个人问题行为或态度的手段;三是互动模式(reciprocal model),理论基础是系统理论和场论,通过个人、团体和社会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增强个人和社会的功能。[3](p116-117)与过去传统的共青团活动相比,近期的几项代表性的活动,如青年志愿者活动、青年文明号活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等等,无论是在总体设计上,还是在具体操作上,都特别强调了青年个人、青年组织和社会之间的开放与互动,强调个人参与与社会整合。以青年志愿者活动为例,和过去主要是要求青年受约束、做贡献的很多运动不一样,它表现在运作方式上的特征,如,完全意义上的自愿、业务技能要求、招募制度、地方性管理条例等,处处体现着对于今天青年人自我实现、自我发展需求的满足,体现着对于新时期个体与社会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互动关系的重视与设计,这实质上是在专业理念指导下的专业技能要求。最近有不少青年活动达到了双赢,甚至多赢的效果,不仅造福了社会,而且使青年获得了发展,还扩大了共青团组织的社会影响,这恰恰体现了对于青年个人、青年组织、社会三者之间的准确定位,体现了在基础理论指导下青年工作专业技能的优势。

第二,在发扬重视团体工作的优良传统基础上,强调和加强了对于弱势青年的个案性工作。共青团历来比较关注先进青年的问题,对于问题青年,过去也是较多地关注于政治上落后的青年。近20年来,青年中的弱势群体,包括个别青年的问题越来越被重视起来。社会工作的理论家之一高登(Gordon.Hamilton)认为,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的,所有个体社会适应不良问题都是“心理——社会”即内部与外部共同作用的结果,做人的工作的过程就是一种有意识地调整个人与社会环境关系的过程[4](p77-78)。随着社会的发展,共青团工作领域里以帮助西部贫困青年发展致富为目标的“东西部互助”活动、以援助失学儿童为目的的“希望工程”等,最大限度地调动了社会资源,为处于困难境地的青少年提供了帮助;以法律援助、咨询热线服务为代表的对弱势青年及个别青年的工作日益发展起来,促使更多的青少年去积极适应社会。这种工作领域和方式需要能够对青年问题进行深层次的社会性分析,需要对形成弱势青年困难境地的社会、个人心理、人际关系等有充分的认识,需要相关的社会学、心理学理论作为基础,需要掌握介入、分析危机,沟通与回应,调动自我等多种技巧和能力,这无疑是一种较高的专业化需求。不少共青团干部具有较高的学历水平,有较扎实的社会科学功底,这是中国青年工作专业化的基础,也是近年来实际工作向专业化方向发展的必然性因素。

第三,介入社区发展,在社会建设中实现青年对社会的积极适应,推动青年工作社会化。社区建设和发展是近年来中国政府配合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的社会建设,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性建设。青年是社区生活也是社区建设的主力,共青团组织作为青少年的社会组织,是社区居民团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工作作为一种社会建设的模式,有一些基本的元素,如多元化的工作对象,集体行动,采用多种方法,以解决社会发展问题为目标,发动社区居民,民主法制理念,专业工作者的协助等等。就一个社区组织来说,要发挥作用,达到满足社区内的社会需要和消除社会问题的目的,其基本工作程序,如:决定社区最重要的需要以及它们的优先顺序,安排详细的计划以满足社区需要,协调并有效地动员社区力量以实现社区目标,组织社区居民积极参加社区计划变迁过程等等,都要求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3](p133-143)。共青团组织积极介入社区建设,一方面组织社区青年参与社区居民自助,为周围群众服务;另一方面整合社区资源,为青年成长成才服务。其中很多具体的工作内容,都是运用原有方法无法解决的。一个家庭暴力问题,过去可以通过事主的单位,通过思想教育顺利解决,今天就可能需要解决事主生活经济来源、家庭生活和谐,甚至酒精依赖等精神病患问题。这对于社区工作者来说,无疑是一种专业挑战。在这方面,从共青团在社区建设中积极介入的状态,我们已经可以看到专业化的发展趋势。

任何一个国家的青年工作专业化,都必须回答两个问题:国际化和本土化。中国共青团已有80年的历史,积累了大量经验,也有自己较为成型的理论。在工作技能上,认真总结、归纳原有经验,进行理论阐述,同时积极吸纳国际先进理论和方法,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青年工作模式,是未来中国共青团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著名的社会学者高登斯坦(H.Goldstein)在论述价值与社会工作的关系时,曾明确指出:“价值被认为是社会工作定义的基础,它们同时被看作是它的惟一基础或不可缺少的基础之一。它们还被认为是社会工作技术的源泉,是对某些人进入某种职业的动机和社会工作者与案主关系之间的特征、关系的解释。总之,在社会工作的结构中,价值被置于重要的战略地位。”

青年工作是一种社会性工作。在国际上,青年政策一般被界定为福利政策范畴,尽管作为统治者的所有政党在青年问题上都不会不把政治放在第一位,但把青年工作定位于社会工作,将其视为社会工作的一个方面,是大部分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的惯例。在我国,青年工作是以党的青年组织——中国共青团为整合协调力量,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社会性事务。和世界上所有国家的青年工作一样,青年工作中有一种被我们称之为指导思想的东西,它涵盖了青年工作所有的方面,是青年工作基本理论和操作性理论的核心。从专业定位的角度,所谓专业伦理,是指专业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操守,它由专业价值所决定,是社会价值和专业价值的具体体现。任何一种被称为专业的职业,其区别于其他职业的核心特征是它的专业价值,而一项社会性的工作,其专业化进程的最突出的标志就是专业伦理,即是否形成了有特别规定性的职业道德伦理。一般来说,社会工作者的职业操守包括几个层面的内容,如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规定的社会工作伦理法典包括六个层面的内容:社会工作者的行为举止、社会工作者对当事人的伦理责任、社会工作者对同事的伦理责任、社会工作者对雇主和雇用组织的伦理责任、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责任、社会工作者对社会的伦理责任等等[4](p55-56)。

以共青团活动为主要载体的中国青年工作,在长期的积累中形成了自己的指导理念,其核心的内容,是围绕着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共产主义的接班人这一中心内容,团结教育青少年。在这一思想原则的统领下,青年工作者形成了“充分信任、严格要求、积极引导”、“一要爱、二要严”等一系列工作方针,也是一种非强制性的职业伦理要求。这是与当时社会发展状况高度适应的工作理念和伦理要求,青年工作者以这样的职业操守,为那一时期青年的成长提供了有效的服务。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随着党的工作重心转移,随着青年群体时代特征的演变,中国青年工作的指导思想、伦理价值正在发生着具有重要意义的变化。在青年工作者自身的职业伦理方面,这种变化同样显而易见。

首先,从基本价值方面,共青团是共产党领导下的青年组织,以实现共产主义,建立人类最美好的社会为奋斗目标,共产主义思想体系不仅是共青团组织的宗旨,也是我国青年工作者工作的终极价值;在社会主义的中国,社会主义是全社会共同遵守的制度价值,这里面包括集体主义、社会公正与平等、人道主义等等;同时中国的文化传统价值作为社会文化价值观的一部分,也势必成为青年工作者伦理价值的内容,如礼貌、信誉、勤奋等等。这是中国青年工作者职业操守的基础,也是区别于西方国家青年工作的特别之处。和过去相比,这中间的内涵更为丰富,也更切合中国的传统和现实。

其次是青年工作者角色潜移默化的变化。在基本理念上,我国的青年工作历来被认为是党的工作的一部分,是一种政治工作。这种认识在保证青年工作方向性的同时,也带来了青年工作者角色的混淆。在社会定位上,青年工作者往往偏重于干部的角色,在职业形象上行政色彩较浓,个别人甚至以“青年官员”自居,沾染了“官气”、“霸气”。但我们从近年一些活动中,却可以看到,青年工作者的形象正在发生着变化。一是逐步明确为青年服务是青年工作者的义务。作为一种职业,青年工作者必须确立为青年服务的义务观念,在“希望工程”、“手拉手”互助活动中,这种对于青少年强烈的责任、义务感表现非常突出,少先队组织也把“竭诚为少年儿童服务”作为组织的重要指导原则;二是更加强调学问和研究,强调对于青年问题和青年工作理论和实践的研讨。共青团中央每年在全国共青团组织中开展“五个一”评选活动,每年在机关进行论文和调研报告的评选,涌现出一大批紧密结合工作实际、针对具体项目、既有理论阐述又有情况分析的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三是从中央到地方,共青团干部大都具有政治、法律、社会学、管理学等社会科学专业的较高学历,不少人是某一学科方面的专家、学者,从工作的总体布局上,从具体安排和执行上,共青团工作的学术色彩正在悄悄地增加。

第三是对青年群体及青年工作者与青年之间关系的界定,这是青年工作者职业伦理的核心内容,反映了青年工作者对于青年及青年工作的伦理责任。在传统的青少年工作中,我们较多地强调灌输和教育,青少年往往被认作是被动的,是处于青年工作对面的。改革开放以后,包括青年工作在内的思想政治工作遭遇的困境和挑战,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对于工作对象及关系的错位。在已经不具备一元化意识形态的思想控制、形式上的组织约束已经相对薄弱的情况下,近期一些共青团活动能够在青年群体中获得响应,清楚地表明了中国青年工作者在专业伦理上的发展。在共青团一系列决定、文件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些基本伦理,如正确看待青年,真正把青年人作为能动的、具有发展性的主体来给予应有的尊重,把每一个青年人都看作是惟一的、不同的实体,应该受到不同的对待;接纳,即对青年的理论、相信,从理解出发积极面对青年;尊重,即在工作过程中尊重青年自我选择和自我决定的权利等等。这些工作伦理的逐渐形成,以及与过去中国青年工作重视对社会的责任,重视对组织负责等传统职业伦理的逐渐融合,不仅是建立在当代青年发展需求上的中国青年工作伦理自身的演变,也是贯彻执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人为本”的社会理念在青年工作上的体现。

从某种意义上说,专业伦理是一个随社会演变而不断发展的过程,它的明确界定,标志着一个专业的成熟。处在发展中的中国青年工作伦理,面临着的不仅是吸纳、创新,而且还有总结、归纳。

香港学者周永新在阐述社会工作在香港社会中的意义时指出,社会工作作为政府之外的社会性行为,对于社会的发展进步有三个方面的意义:填补家庭制度之不足,调和社会矛盾和不均,促进个人才能的发展[3](p64-66)。其实,社会建设作为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很多方面的工作,具有上述三种作用的因素同样很多。我们根据什么来确立一个专业呢?事实上,专业活动实质是指服务对象、服务领域、服务内容的独有性。社会上任何一种工作,如果不具备不可替代性,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也就不可能形成专业。我们看到,在专业服务领域方面,中国青年工作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不可替代性正在通过近期的共青团活动日益清晰地表现出来。

首先是工作对象的特定意义。青年工作以特定的社会群体——青年为服务对象,而青年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社会群体。一方面,青年群体是社会生产的生力军和后备力量,青年的概念具有基础性和未来性;另一方面,青年对社会的参与要受到群体特征的限制,进而形成群体性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心理。一方面,青年亚文化与社会主体文化具有趋同、矛盾甚至对抗等多种关系,在一定时期表现出新奇、怪异等特征,有时具有破坏性;另一方面,青年对新文化、新观念、新技术有着天然的敏感性,会表现出进步性和创新性。同时,在社会总体人群划分上,青年是一个社会弱势群体,需要成人社会、政府、社会团体予以特殊的保护;从人的发展阶段性角度看,青年是未成熟的人、正在发展中的人、需要特别帮助的人。青年的成长需要有人帮助和辅导,特别是需要有专业性的帮助和辅导。青年工作在对象上的确定性及不可替代性是无可置疑的。最近几年,共青团活动紧紧围绕青年群体的社会性特征,不断创新,“青年志愿者”、“希望工程”、“手拉手互助”活动等,立足于青年,辐射到社会,表现出在工作对象问题上的一种科学态度。

其次是工作内容的独有性。早在20世纪80年代,黄志坚教授就在《青年学》一书中界定了青年工作的内容范畴,在生理发展、心理发展、社会性发展,包括重要的价值观发展的基础上,青年在智力开发与成才、劳动就业、生活方式选择、婚姻恋爱以及犯罪及矫治等方面都面临着繁重的发展任务[5],也同时需要有人为他们提供大量的、及时的、有成效的、他们乐于接受的帮助和辅导。这种意义上的辅导无可争辩地一定是专业性的,是需要有一整套理论支撑、有完整的技能体系、有专门的机构和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员。事实上,青年问题从来都是非常突出的社会问题,青年不仅是社会上最敏感的群体,也是最易受到各种思潮和流行风影响的群体,青年的状态直接关系着家庭的和谐与社会的稳定。如果说,过去的青年工作较多关注的是社会对青年的要求是什么,青年能否符合社会要求的话,那么今天青年工作的着眼点逐步转向了青年的发展,转向了如何帮助青年去积极适应社会。近几年取得很大成效的“青年文明岗(号)”等项活动,尽管对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其着力点是青年价值的社会实现,这项活动所树立的青年典型,具备了今天青年人的很多共性,如重视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在为社会做贡献中实现自我价值、无论是团体还是个体形象都有张有弛、从容自如等等,它所起到的示范作用对青年自身和社会总体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再次是在社会总体运行机制中的特定位置。从专业的角度看,在社会总体运行机制中,一种工作只有具备了其他职业不能代替的位置,才可以称之为一种专业。青年的成长是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家庭、学校、社会团体和个人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社会问题的复杂化,青年工作的专业化必然成为一种社会需求。就如护士这一职业,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是无法胜任的,但它同样经历了从人人都可以做到需要专业人员来做的过程,而这一过程的推进,正是科学和社会不断进步的结果。青年工作就其本质而言,是对于青年成长、发展的辅导。从远古时期起,这种对于青年一代的工作就已经存在,但那时,主要是以教育和训练的形式出现的。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经济运行状态的不断变革,极大地调动了人内在的积极性、主动性;人对于社会的适应也由较为单纯的技能、知识上的要求转化为更多方面的、差异性的要求,这就不断地改变着青年工作的内涵。今天的青年工作,即对于青年成长发展的全面辅导,既区别于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也区别于以生活照料为主的家庭抚育,更区别于以广泛影响为特征的社会培育,这种对于青年成长具有的不可替代性的作用决定了在社会运行机制里,青年工作独有的、重要的位置。从近几年共青团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它对于青年人自身的影响,对于社会舆论、社会思潮、意识形态的影响,对于整个社会发展运行的推动作用中,我们可以深刻地感觉到青年工作独特的社会意义。

在青年工作中有一个提法,叫做“齐抓共管”,说的是青年工作需要举全社会之力,它与青年工作的专业化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阐明一个社会事物的。前者是对青年工作重要地位的说明,后者则是对青年工作准确社会定位的说明。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中国青年工作专业化的进程必将加快步伐,走出一条既具国际水平,又具本土化特征的专业之路。

收稿日期:2002-02-05

标签:;  ;  ;  ;  ;  ;  ;  

从新世纪共青团的活动看我国青年工作的专业发展_社会工作专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