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及世界经济形势的改变,矿业企业的盈利空间被无形压缩下来。为维持稳定发展,还需从企业管理入手,通过成本管控拉升整体经济效益。本文以此为背景,就矿业企业的节流开源,不断提升整体经济效益加以阐述。
关键词:矿山;企业效益;管理;方法
1、矿山企业存在的常见问题分析
1.1安全投入不足
非煤矿山多从特体开采发展而来,因此多数矿山企业具有:数量多、规模小、产量低,且安全费用提取少等缺陷。多数矿主立足于投资风险,往往追求采矿期内产量的最大化,却忽视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1.2缺乏专业技术人才
由于人才问题造成安全管理水平低下。同时,矿山不仅具有高危的特点,还因位置偏僻、条件恶劣而无法吸引专业技术人才。大多数矿山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较低,且缺乏必要的转接技能。父子、兄弟齐上阵的家庭模式已成为矿山安全管理的瓶颈。
1.3缺乏培训力度
企业自身安全培训教育力度不足,从业人员安全意识薄弱。通过加强监管,企业安全培训工作得到加强,但效果并不理想,新职工上岗前教育培训未能真正结合矿山实际情况,未对矿山现场及操作技能作出理性分析,造成安全和技术管理水平低,推广先进管理经验和新技术新设备能力不足,工人掌握的安全知识较少且相关技能水平较低,安全意识薄弱。
1.4资源及环境破坏严重
浪费矿产资源,破坏生态环境。部分矿山回采工艺落后,资源回采率不高,且往往追求短期效益,采富弃贫,造成资源浪费。一些矿山企业甚至缺乏社会责任意识,只注重经济效益,不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只开采,不治理,往往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破坏,容易引发地质灾害,不仅会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由此引起的地貌变异和环境问题将影响到社会的长久发展。
2、提升矿山整体经济效益的方法分析
2.1增加投入水平
规模化发展是由传统低水平生产向现代化专业模式转变的过程。非煤矿山要适应行业的发展,必须从传统、封闭、落后的经营管理走出来,通过加大安全投入,完善安全设施,培养从业人员需要的安全管理知识,安全生产技能,从源头上消除各类可能造成事故的不安全因素和隐患,提高企业矿山灾害的综合治理、提高企业重大危险源的辨识、监控,从根本上改变矿山生产、生活环境,保护人员的安全健康,保障企业正常投入产出。
2.2推动新技术与新设备的应用
规模化发展能促进企业使用新技术、新设备,提高企业生产的本质安全。推广使用新技术、先进工艺和设备,是推动安全生产发展的原动力,是提高生产本质安全的重要途径。非煤矿山企业要向高产能、高效率、低成本、低费用的规模化发展迈进,就必须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装备,推广使用中深孔爆破,机械铲装、液压锤二次破碎,视频监控系统,尾矿综合再利用等科技含量高、安全性能可靠的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新技术、新设备的使用将能有效提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基础,实现企业本质安全的良性循环。
2.3整合资源,提升竞争能力
规模化发展是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经受风险冲击的重要途径。非煤矿山企业要实施规模化发展就需对现有规模小,生产能力低的企业进行优化整合,这就为一部分优势企业成为龙头、组建大企业集团提供了机遇。培育和组建的大企业集团将形成新的优势,能有效提升资源的合理配置,使资源跨区流动、避免恶性竞争,降低企业成本、费用,实现收益水平的提高,还能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其他方法措施分析
3.1完善成本管理体系
企业成本制度管理的关键环节是企业成本管理,矿山管理需根据企业的管理经验,就企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对管理体系不断完善。从生产环节和原材料环节来看,需做好精细化预算管理工作,结合市场发展现状完善内部市场体系的构建。此外,结合企业其他管理制度,还需构建完善的内部考核评审制度,按照定期与不定期两种模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责、权、利与企业成本、物料等考核标准对应,以精准化考核提升企业整体成本管理水平。
3.2针对预算组织结构加以优化
预算是成本管理的起点,也是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推动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针对预算组织结构加以优化,应保证其合理化与科学化。构建科学的预算管理机构,是推行物资消耗科学管理的基础,也是合理性与科学性的必要保障。针对预算组织结构优化,应保证每个预算环节都有专人负责,同时强调监督、控制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此外,辅以相应的考核评价体系,也是完善预算管理体系的必要条件。
3.3加强矿山设备管理
设备是矿山生产的必要生产资料,也决定了企业的正常运转和经济效益水平。为此,企业应根据生产进度合理安排设备更换、日常保养及故障检测工作。最大限度的保证设备在良好的条件下正常运转,为此还需提升相关维修保养人员的维修意识,并积极引入计算机等相关检测维修和管理方法。
3.4有效管控企业物资消耗总量
物资消耗是矿山企业成本中的重要构成部分,也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水平。为此,我们有必要积极开展如下方面的管控:首先,以科学的绩效考核确定相应的定额标准,针对水、电等主要能源消耗做好考核工作,避免不必要的浪费而增加企业支出成本;其次,通过科学管理达到错峰生产的目标,以此降低用电成本;最后,提升全员成本管理意识。从每位员工入手,确保物资消耗控制在最小范围之内,从而提升企业经济收益水平。
3.5强化矿山绩效考核制度
绩效考核已成为企业成本重要管理方法。制定考核制度时,需以企业实际生产状况为前提,通过全面预算保证考核的执行有据可查,科学衡量收入、产量及利润之间的关系,保证企业生产计划的有序开展。此外,矿山考核需有效、科学,且考核结果必须与每位员工相结合,并做到结果的公开化。
3.6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矿山企业的竞争的核心是人的因素。因此,加强专业人士的选聘至关重要,为此我们应围绕如下几点加以推进:首先,选聘人才时需遵循“任人唯贤”的原则。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无论生产还是管理岗位,都需竞争上岗;其次,加强青年职工的使用与培养。为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矿山企业还需以安全生产为前提,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将安全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进而提升企业的整体经济水平。
结语
总之,矿山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从管理入手,通过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拉动企业的经济收益水平。在实际运行中,每位员工都需具备科学的岗位管理意识,主动自觉地参与到成本管控之中。本文简要阐述了现有矿山企业管理与经济效益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应举措来提升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武丽明.试论以企业管理提升煤矿经济效益[J].中国集体经济,2017(12).
[2]路遥.资源管理对煤矿经济效益的促进作用分析[J].金融经济,2018(02).
[3]魏鹏杰.提升煤矿经济效益的管理八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05).
论文作者:白娥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
标签:企业论文; 矿山论文; 经济效益论文; 成本论文; 预算论文; 煤矿论文; 设备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