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治疗晕动症研究进展论文_饶思远,赖凤飞

穴位治疗晕动症研究进展论文_饶思远,赖凤飞

饶思远 赖凤飞

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东广州 510405

摘要:本文查阅近年中医治疗晕动症的相关文献,从穴位治疗综述中医治疗晕动症的研究进展,其疗效值得肯定,副作用小,操作简单,值得临床的广泛运用和推广。

关键词:晕动症;穴位治疗

晕动症见于晕动病(motion sickness),即晕车病、晕船病、晕机病和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摇摆、颠簸、旋转、加速运动等所致疾病的统称。临床治疗以西药治疗为主,其常见副作用有困倦、口干、头晕、食欲不振,易影响疗效。穴位治疗作为中医治疗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提高疗效、减轻晕动症的反复发作及药物副作用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穴位治疗

1.1耳穴治疗

张雪莹[1]运用姜片敷脐配合耳穴贴压治疗晕动症疗效观察,选取40例晕动症病人,实验组采用姜片敷脐配合耳穴贴压(耳穴取胃、肾、神门、内耳),对照组口服乘晕宁1粒(即荼苯海明片50mg)防治晕动症。结果显示,实验组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75%,实验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丁敏[2]等以耳穴(取胃、脑点(枕)、神门、交感)配合内关贴磁治疗晕动症102例,显效59例,有效3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2.2%。结果显示,轻、中度患者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口服药物茶苯海明),重度患者疗效无差别。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5)。许萍[3]采用耳穴(神门、胃、枕)贴压中药王不留行籽,对5l例晕动症患者进行防治,51例中显效32例,有效1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4%。

1.2穴位按压

季加丰等[4]采用点按百会穴治疗6例车辆运行中晕车不适者,取穴:百会(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患者取坐位,嘱其微闭双目,全身放松。医者立位,拇指或中指点按患者的百会穴,力度中等,时间约3~5min。治疗效果: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冷汗淋漓症状完全消失,面色红润如常1例;症状基本消失,面色基本如常4例;症状有所改善,尚有部分不适1例。总有效率达100.0%。姜丽芳[5]提出在乘坐交通工具前按揉板门穴或乘坐时用拇指指腹交替按揉板门穴,以有酸胀感为度可有效缓解晕车症状。

1.3穴位贴敷

景鸣等[6]应用生姜片贴腕横纹中点(大陵穴)防治晕车120例,用生姜片贴在腕横纹中点,然后借邦迪黏性固定。在乘车前15~20min运用,效果明显。吴焕荣等[7]观察“麝香止痛膏联合生姜贴脐”防治晕车的疗效,随机选取某大学护理专业符合晕车标准的学生32人进行应用“生姜贴脐”、“麝香止痛膏贴脐”及其联合应用进行防治晕车的试验,根据其晕车症状程度积分做自身前后对照,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结果:应用麝香止痛膏联合生姜贴脐”防治晕车的试验结果中t值为15.1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麝香止痛膏联合生姜贴脐”有防治晕车的作用。李忠华等[8]观察穴位磁疗防治晕动症的临床研究,将晕动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内关和神阙穴贴磁疗法,对照组口服茶苯海明。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0%,对照组为76.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困倦、头晕、口干口渴等副作用较多,而治疗组较少。结论穴位磁疗防治晕动症疗效显著,副作用少,值得推广应用。

1.4针刺治疗

秦升等[9]观察晕痛针法治疗、预防晕动病的临床疗效,将60例晕动病随机分为晕痛针法组(取穴:四神针,印堂、太阳)与西医抗晕动镇静治疗组(氢溴酸东莨菪碱或茶苯海明,甲氧氯普胺、地西泮酌情使用)各30例,每个疗程治疗7d,治疗4个疗程后进行临床疗效统计。晕痛针法组30例,痊愈24例,显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西药组30例,痊愈12例,显效9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0%。晕痛针法治疗、预防晕动病的临床疗效优于西药组。康凤龙[10]采用眼针治疗晕车症165例患者,眼针取眼上焦区、心区、肝区(双眼均取),0.30mm×13mm毫针沿眼眶缘2分许直刺,至得气。首次晕车者60例,经常晕车者105例,经上述治疗均1-3次治愈。林永青等[11]采用耳穴艾灸埋针结合治疗一例晕车严重患者,用清艾条回旋灸右侧整个耳廓20下揉按一次耳穴,为1壮,共灸5壮。灸后用无菌揿针埋入耳穴胃、枕、缘中、神门、皮质下、风溪、肝。埋针后每穴按压60下。嘱患者回家后每天按压3次,每穴按压100下。按压半小时后尝试坐公交车1h未见晕车。

2 问题与展望

穴位治疗晕动症,其疗效值得肯定,副作用小,操作简单,经济,为患者出行减少不便,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具有很高的临床实用和推广价值。但临床上穴位治疗存在取穴不规范等问题,因此,临床应规范针灸操作,加强无菌观念,进一步提高穴位治疗晕动症的疗效。

参考文献:

[1]张雪莹.姜片敷脐配合耳穴贴压治疗晕动症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2014,(z2):171.

[2]丁敏,赵亚萍,李梅,等.耳穴配合内关贴磁防治晕动症102例[J].中国针灸,2006,26(5):325-327.

[3]许萍.耳穴贴压防治晕动症[J].中国中医药杂志,2006,4(8):284-285.

[4]季加丰,雷军慧.点按百会穴治疗晕车[J].中国针灸,2013,33(11):1047.

[5]姜丽芳,廖品东.按揉板门穴防治晕动病的体会[J].按摩与导引,2008,24(11):23.

[6]景鸣,杨仕林.生姜片贴腕横纹中点防治晕车验方[J].中国民间法,2014,9:97.

[7]吴焕荣,杨丹丹.麝香止痛膏联合生姜贴脐防治晕车的疗效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7(14):185.

[8]李忠华,段金凤,张沛森,等.穴位磁疗防治晕动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8):2518-2519.

[9]秦升,宁德春.晕痛针法防治晕动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24):34.

[10]康凤龙.眼针治疗晕车症[J].上海针灸杂志,2004,23(8):43.

[11]林永青,郑明常,赵百孝.耳穴艾灸埋针结合治验三则[J].中国针灸,2013,06:571-572.

作者简介:姓名:饶思远(1992-),性别:男。

论文作者:饶思远,赖凤飞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20

标签:;  ;  ;  ;  ;  ;  ;  ;  

穴位治疗晕动症研究进展论文_饶思远,赖凤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