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农田水利工程规划及灌溉技术管理论文_李永奇

基层农田水利工程规划及灌溉技术管理论文_李永奇

太和县三堂镇农业综合服务站 安徽省阜阳市

摘要:农业作为我国第一大经济产业体系,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我国农业种植中,平原是主要的农田聚集地,平原基层农田的农业种植活动开展中,水利工程规划以及灌溉技术管理落实具有重要意义,是提升平原农田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重要保障。本文就平原地区基层农田水利工程规划机灌溉技术管理的重要性展开分析,分别研究基层农田水利工程规划及灌溉技术管理的要点及策略,以推动我国平原地区农业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平原;农田水利工程规划;灌溉技术管理;农业

农业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所在,在现代农业经济发展中,水利工程规划建设以及农业灌溉技术管理工作的全面落实对于我国农业经济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在平原农业产业地区,更需要通过农田水利工程的科学化规划与建设为农业灌溉技术管理的开展奠定前提基础,以保证农业生产过程中充足的水源供应,来提升农业种植的产量。

一、基层农田水利工程规划及灌溉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我国现代基层农业经济发展中,平原地区是主要的农田聚集地,如东北地区的三江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平原以及皖北准北大平原等等,都是我国农田的主要聚集地。而在平原地带的农田产业种植发展中,就离不开水利工程规划建设以及灌溉技术管理工作的支持,只有科学化的水利工程规划建设才能够为平原基层农田的农业生产工作开展进行水源储备,保证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具有充分的灌溉水供应。而灌溉技术管理工作的合理化落实,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农作物的产量,避免农作物生长过程中旱涝情况的发生,还能够通过对农业灌溉工作的科学化开展,实现对农作物品质的提升,进而推动平原地区基层农田产业的发展与进步[1]。尤其是随着新时期我国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再加之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农田农作物的品质要求不断上升,在基层农田的农业生产中,就需要通过水利工程规划及灌溉技术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开展,来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现代化发展,为我国整体国民经济建设发展以及国家发展奠定农业基础,这已经成为了农业产业经济体系现代化发展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新时期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程建设保障及农业技术保障。

二、基层农田水利工程规划研究

农田水利工程就是为了农业生产中实现灌溉、排水,调节地区水清,改善农业生产过程中农田水分状况的民生工程建设项目。农田水利工程不仅具有防治旱涝的功能,更能够降低农田盐、碱灾害的发生概率,是现代化农业经济发展中实现农业稳产、高产的综合性工程建设项目[2]。在基层农田的水利工程规划建设过程中,涉及到了水力学、土木工程学、农业科学、地质科学以及水文、气象、气候等多方面的相关科学内容,因此基层农田水利工程规划的科学性极为重要,是发挥基层农田水利工程功能的基础所在。现阶段平原地区农田水利工程规划的重点内容主要包含两个方面:

第一,基层农田水利工程规划标准。针对于我国平原地区季风性气候影响下的农业发展情况,在对基层农田进行水利工程规划时,必须结合工程建设区域雨季情况下河流径流量的变化情况,以保证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功能发挥及工程安全性。在现代农田水利工程规划的标准要求中,农田水利工程规划需要在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其一,对农业灌溉用水充足及稳定的思考。农田水利工程的功能发挥是以水源为基础的,尤其是在农业灌溉过程中,更要充分保证水利工程建设规划中对灌溉用水的全面思考,既要保障其充足性,又要保证工程灌溉用水的稳定性。其二,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要结合实际种植情况的思考。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本身是服务于农田种植的,因此在其工程建设规划设计中,就必须要结合平原地区本身农田种植区域的实际情况,以保证水利工程规划建设满足农业灌溉的实际需求。其三,要结合对平原地区地理因素的思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平原地区的河流径流量状况是取决于区域雨季情况的,在进行农田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时,就要根据不同平原地区雨季河流径流量的不同情况进行实际思考与分析,以保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安全性。

第二,基层农田水利工程规划的取水方式。农田水利工程作为服务于农业生产的民生工程,在其规划设计过程中,在考虑水源问题的同时,也必须注重对水利工程取水方式的充分思考,以保证水利工程灌溉工作的顺利开展。目前阶段我国平原地区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中,灌溉工作的取水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自流取水灌溉;二是提水取水灌溉。因此在农田水利工程的取水方式规划设计中,就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选择科学性的取水方式。在自流取水灌溉中,分为有坝取水和无坝取水两种,分别具有不同的优势。有坝取水能够实现对平原地区河流径流量的有效控制与调节,能够保证农田得到科学化的灌溉。而无坝取水则能够通过在河水上修建堤坝,实现对水位的提升,进而为灌溉工作的开展提供充分的河流水位保障。

三、基层农田灌溉技术管理研究

农田水利工程是为农业生产提供灌溉服务的,在水利工程的灌溉功能发挥中,对于灌溉技术的科学化管理也是提升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平原地区基层农田的水利工程灌溉技术管理中,提升农业管理技术的措施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加强现代灌溉技术与灌溉设备的推广。随着我国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在农业灌溉中,节水灌溉技术收到了社会各界人士越来越多的关注[3]。因此想要实现对基层农田灌溉技术的高质量管理,就必须结合新时期的农业科技与发展要求,提升农业种植户灌溉过程中的节水意识,加大力度推广新型灌溉技术以及先进化的灌溉设备,使农业种植户提升对节水灌溉的重视程度,实现农业种植中的可持续发展。例如,当地政府职能部门可以建立节水灌溉示范田,使更多的农业种植户直观的感受现代新型节水灌溉技术及设备的优势,进而推动种植户落实新型灌溉技术及灌溉设备。

第二,建立培训机制,提升种植户的灌溉技术能力。农田灌溉作为一项水利工程利用及农业生产技术的综合性技术体系,其本身具有较高的技术复杂性。目前阶段,我国平原地区大部分的农田种植户都是根据自身的种植经验进行灌溉,还存在着灌溉技术使用不合理的现实问题。针对于此,当地政府农业扶持部门就要成立培训小组,深入到农业种植户的种植实际中,给予农业种植户专业化、科学化的农田灌溉技术指导与培训,全面提升农业种植户的农田灌溉能力,进而推动我国农田灌溉技术的科学化应用发展。

第三,遵循因地制宜的灌溉原则。不同区域的气候条件、水文状况是具有差异性,例如东北三江平原以及华北平原雨季降水量相较于皖北准北大平原就相对较少,因此在农田灌溉技术管理工作开展中,必须根据农田所处平原位置因地制宜的开展灌溉管理工作,结合降水量情况,对农田灌溉的频率、灌溉量等进行全面控制,保证农作物生长中水分的科学化供应,避免旱涝情况的发生,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及品质,给农业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四、结束语

农田水利工程规划及灌溉技术管理对于平原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是提升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基础保障。在农田水利工程规划中,必须结合其规划标准要求,全面思考其取水方式及农业灌溉的便利性。在灌溉技术管理中,也必须注重节水灌溉理念的落实,遵循因地制宜的灌溉原则,充分保证灌溉技术管理工作的高质量开展,推动我国平原农业经济的科学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志超.探析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J].科学技术创新,2017(7):224-224.

[2]顾雪.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浅谈[J].山东工业技术,2017(3):275-275.

[3]邱新强.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17(2):288-288.

论文作者:李永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6

标签:;  ;  ;  ;  ;  ;  ;  ;  

基层农田水利工程规划及灌溉技术管理论文_李永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