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望推理在长期记忆中的表示_长时记忆论文

预期推理在长时记忆中的表征形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表征论文,形式论文,记忆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8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84(2011)05-0403-06

1 前言

文本阅读过程实质上就是读者在头脑中建构起关于文本内容、层次及主题的表征系统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包括对词句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要将当前加工的信息与文本先前的、已不在读者当前工作记忆中的背景信息相整合,以形成局部与整体都连贯的心理表征[1-3]。阅读理解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形成连贯的心理表征的过程,而要形成连贯的心理表征仅仅依靠文本信息是不够的。在一篇文章中,作者不会也不可能把所有想表达的内容都明确表述出来,因此读者要完整地理解一篇文章,就必须根据上下文的信息结合自己的背景知识进行各种推理,将当前阅读的信息与推理的信息相整合,形成完整的心理表征,从而使阅读能够顺利进行下去,因此推理对于完整地理解文章是必要的。一般来说,读者在阅读文章的时候会根据需要进行许多不同的推理,阅读过程中的推理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划分。根据推理对理解文章的需要,可以分为必要推理(necessary inference)和精加工推理(elaborative inference)[4]。必要推理是维持文章连贯必须进行的,也称为连贯推理,如代词的回指推理等;精加工推理不是理解文章所必须进行的,但有利于对文章的理解。预期推理是根据当前阅读的信息对文章将要发生的事件进行一种猜测或期望,属于精加工推理的一种。预期推理的产生使得读者能预知即将获得的信息或即将发生的事件,可以对后续相关信息的加工产生促进作用,因此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文章。前人对预期推理进行了大量研究,主要探讨了预期推理产生的条件,预期推理能否表征进入长时记忆,以及预期推理结果在长时记忆中的表征形式等。

许多研究已经证实阅读过程中能产生预期推理[4-11]。预期推理发生的条件包括:文本引发语境与充分的文本信息的支持[4,12,13],可预期的事件必须在读者的阅读焦点内[14,15]以及良好的阅读能力[16]、工作记忆的容量[12,17-20]、预期语境与预期事件之间的强因果关系[21]等。

关于预期推理的另一个研究焦点是预期推理能否编码进长时记忆中。先前有研究认为,预期推理在阅读过程中可以被激发,但是这种预期产生的结果很快就消退,不会整合到文本的长时记忆表征中[22]。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和证据表明,预期推理的结果是可以编码进长时记忆中的。一些研究在引发预期推理的句子之后插入若干无关句子,使推理的结果不在当前工作记忆中,然后用有关推理结果的句子进行探测,结果发现读者在对探测句进行判断时仍会受到预期推理结果的影响,这说明预期推理的确可以编码进读者的长时记忆中[14,23]。

还有研究进一步提出,预期推理虽然可以被编码进长时记忆中,但也只是在最低程度上被编码的,与明确信息在长时记忆中的编码不同[24]。Campion 2004年所进行的一项研究对预期推理在长时记忆中的表征形式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实验中要求被试阅读一些短文,每篇短文包含两种版本:明确版本和预期推理版本。实验任务是要求被试阅读后根据文本内容判断探测句是否真实。探测句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确定信息探测句,陈述一个确定的结果,如“船沉了”(在推理版本和明确版本中都呈现);另一种是假定信息探测句,陈述一种不确定的结果如“船可能沉了”(仅在推理版本呈现)。实验结果表明,推理版本下对假定信息探测句的判断时间要显著短于对确定信息探测句的判断时间。据此,Campion提出,预期推理在长时记忆的表征形式与文本中的明确信息在长时记忆的表征形式不同。明确信息在长时记忆中以确定形式表征(譬如“船沉了”),而预期推理在长时记忆中是以“……可能发生”的假定形式(譬如“船可能沉了”)进行表征[23]。

前人关于预期推理的研究是很有意义的,尤其是Campion所进行的预期推理结果在长时记忆中的表征形式的研究,富有启发性。然而,作为对预期推理结果在文本长时记忆的表征形式的研究,应该考虑到文本产生预期推理的竞争性。根据以往研究结果,一般来说,只要有高预期的引发语境,预期推理就会产生,但是同样是高预期语境的情况下,所引发的预期推理也有可能不同。一种情况是低竞争条件下的预期推理,在这种情况下高预期语境只可能引发一种预期推理结果,或者虽然可能有两种或多种预期推理结果,但是只有一种是高概率的,其他的预期结果概率都比较低。例如当读到一个人从14楼掉下去,读者会预期这个人很有可能摔死了,虽然也有可能幸存下来,但这种结果出现的概率远远小于摔死的可能性;还有一种情况是高竞争条件下的预期推理,在这种情况下的高预期语境可能引发两个或两个以上都是高概率的预期结果,也就是说,两种或多种预期结果出现的可能性都很高,其概率比较接近。例如,如果读到一个人是从四楼摔下来的,一般来说读者会预期这个人既有可能摔死,也有可能没有摔死,两种结果都很有可能发生。由此可以认为,这两种不同确定程度的预期推理在长时记忆中的表征情况可能是不同的,先前对预期推理表征形式的研究没有充分考虑这两种不同的预期推理确定度,从而导致对预期推理在长时记忆中表征形式的研究结论可能是不准确的。

基于这种考虑,在Campion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控制预期推理的确定度,分别探讨在低竞争(高确定度)与高竞争(低确定度)条件下,预期推理结果在长时记忆中的表征形式。研究假设,在低竞争条件下,被试的预期推理在长时记忆中以确定形式表征;在高竞争条件下,预期推理的结果会以假定形式表征。

2 实验一

2.1 研究目的

探讨在低竞争条件下预期推理结果在长时记忆中的表征形式。

2.2 研究方法

2.2.1 被试

30名大学本科生参加实验。裸视或矫正视力正常。母语为汉语,无阅读障碍,实验后获得少量报酬。

2.2.2 实验材料

根据Campion研究的实验材料,编写了30篇主题不同的记叙文,经过评定实验,选出12篇低竞争预期推理的记叙文作为正式实验材料。实验材料与Campion的实验材料结构相同,每篇文章的字数为150左右,文章前5句是事件背景句,第6句是引发预期推理的语境句(预期版本)或明确的信息句(明确版本),最后是4~5句起屏蔽作用的结束句,以确保将推理版本引发的推理结果信息或明确版本的信息句推到长时记忆中去。然后向被试呈现探测句,要求被试根据文章的内容尽快判断该句是否正确。实验材料的例文如下:

警察正在追捕一个通缉犯,

警察包围了罪犯藏身的大厦。

罪犯逃到了楼顶上,

警察追了上去并逐渐向他逼近。

罪犯后退时突然一脚踩空,

明确版本:从14层楼的楼顶掉了下去,摔得粉身碎骨。

推理版本:从14层楼的楼顶掉了下去。

这名罪犯在近两年的时间连续在几个省流窜作案,

公安部早就通缉他了,

但是一直没有线索。

这次在广州作案时被群众发现,

并向当地的公安机关举报了。

探测句

确定信息探测句:罪犯已摔死了。(在明确和推理版本下呈现)

假定信息探测句:罪犯可能死了。(在推理版本件下呈现)

探测句有两种类型:确定信息探测句与假定信息探测句,确定信息探测句分别在明确和预期推理版本中出现,假定信息探测句只在推理版本中出现。要求被试根据文章的内容来判断探测句的正误。除了12篇正式实验材料文章以外还有12篇填充文章。填充文章的长短基本与正式文章相同,但是不具有正式文章的上述特征。

2.2.3 设计与程序

单因素被试内设计。自变量是不同类型的实验任务,分为三种水平:明确版本-确定信息判断任务(明确-确定),推理版本-确定信息判断任务(推理-确定),推理版本-假定信息判断任务(推理-假定)。因变量是对探测句的判断时间。

12篇正式材料,每一篇都有3种版本(明确-确定、推理-确定、推理-假定)。将12篇正式实验材料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四篇文章。用A组材料的第一种版本,B组材料的第二种版本,C组材料的第三种版本,组成第一套阅读材料A1B2C3;依次类推,第二套材料是A2B3C1,第三套材料是A3B1C2。30名被试随机分为三组,每组被试被随机指定阅读其中一套材料,每套阅读材料还包括12篇填充材料,因此每个被试总共阅读24篇文章。

采用移动窗口技术呈现实验材料,每套材料的24篇文章按随机顺序呈现,由被试根据自己正常的阅读速度,按空格键逐句进行阅读,每次按键都会使当前句消失,下一句出现。每篇文章阅读完后出现一系列红色的“?”号,接着呈现探测句,要求被试按键盘上的“是”、“否”键进行反应(为方便被试按键,预先规定“J”为“是”键,“F”为“否”键,并在键盘上贴标签标出)。为使被试熟悉实验程序,在正式实验之前有两篇练习材料,如果被试做完练习材料已经理解了实验程序,那么就可以进行正式实验,填充材料中对探测句的判断时间不记录。为确保反应时的可靠性,要求被试在每一篇材料的阅读过程中不能休息,完整地读完一篇文章之后才可以休息。

2.3 评定实验

评定实验的目的是选出“高预期+低竞争”的文本:高预期就是保证文本可以高概率地引发某种预期结果;“低竞争”是保证文本只能高概率地引发一种最有可能的预期结果,称为“优势的预期结果”,而引发的其他预期结果的概率较低,无法与优势预期结果形成竞争。

评定实验以纸笔的形式进行,选取了30名不参加正式实验的大学生进行评定实验,向被试提供30篇评定文章,每篇文章最后一句是引发预期推理的语境句,要求被试根据文章写出2~3个最可能发生的结果,每个结果只用一句话表述,评定材料例文如下:“罪犯逃到了楼顶上,警察追了上去并逐渐向他逼近。罪犯后退时突然一脚踩空,从14层楼的楼顶径直掉到了地面上。”文章后面提问:“你预期会有什么事情发生?”要求被试写出事件的2~3种最可能结果,并对每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进行5级评定。根据对被试反应的统计结果,选取12篇“高预期+低竞争”的文章作为正式实验材料,这些文章第一预期结果达到80%以上,第二预期结果在30%以下;同时,第一预期结果的平均评定分数为4.27,第二预期结果为2.18,差异非常显著:=16.36,p<0.001。

2.4 结果与分析

被试对探测句判断的正确率达到98%以上。统计被试对探测句的判断时间,删除平均判断时间在3个标准差之外的极端数据,据此删掉了约4%的数据。用SPSS11.0对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被试在三种条件下判断时间见表1。

按照实验逻辑,如果被试没有进行预期推理或者推理结果没有进入文本长时记忆,那么,“明确-确定”条件下被试对探测句的反应时就会显著短于“推理-确定”与“推理-假定”两种条件下的反应时;如果预期推理结果进入文本长时记忆,并以确定性的形式表征,那么,“推理-确定”条件下被试对探测句的反应时就会显著短于“推理-假定”条件下的反应时,并且与“明确-确定”条件下被试对探测句的反应时差异不显著;如果预期推理结果进入文本长时记忆,并以假定的形式表征,那么,“推理-假定”条件下被试对探测句的反应时就会显著短于“推理-确定”条件下的反应时,并且与“明确-确定”条件下被试对探测句的反应时差异不显著。

实验结果符合研究设想,即在低竞争条件下,预期推理的结果以确定的形式在长时记忆中进行表征。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是因为在低竞争条件下读者只会出现一个预期推理的结果,或者出现一个最强烈的预期结果,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读者的预期结果就倾向于以确定性命题的方式进入长时记忆表征。但是,如果在高竞争的条件下,读者可能会出现两个或多个预期推理的结果的情况下,预期结果是否还会以确定性的方式在长时记忆中表征?实验二将要探讨在高竞争情况下预期推理的长时记忆的表征形式。

3 实验二

3.1 研究目的

探讨在高竞争条件下预期推理结果在长时记忆中的表征形式。

3.2 研究方法

3.2.1 被试

30名大学本科生参加实验。裸视或矫正视力正常。母语为汉语,无阅读障碍,实验后获得少量报酬。

3.2.2 实验材料

根据Campion研究的实验材料范式,编写了30篇主题不同的记叙文,经过评定实验,选出10篇高竞争预期推理的记叙文作为正式实验材料。实验材料构成与实验一基本相同,但实验二只探讨在预期推理情况下两种类型探测句的判断时间,因此文章只有预期版本,没有确定信息版本。实验材料的例文如下:

警察正在追捕一个通缉犯,

警察包围了罪犯藏身的大厦。

罪犯逃到了楼顶上,

警察追了上去并逐渐向他逼近。

引发预期语境句:罪犯后退时突然一脚踩空,

从4层楼的楼顶掉了下去。

这名罪犯在近两年的时间连续在几个省流窜作案,

公安部早就通缉他了,

但是一直没有线索。

这次在广州作案时被群众发现,

并向当地的公安机关举报了。

探测句

确定信息探测句:罪犯已摔死了。

假定信息探测句:罪犯可能死了。

探测句有两种类型:确定信息探测句与假定信息探测句,要求被试根据文章的内容来判断探测句子的正误。除了10篇正式实验材料文章以外,还有10篇填充文章。填充文章的长短基本与正式文章相同,但是不具有正式文章的上述特征。

3.2.3 设计与程序

单因素被试内设计。自变量是不同类型的实验任务,分为两种水平:推理版本-确定信息判断任务(推理-确定),推理版本-假定信息判断任务(推理-假定)。因变量是判断句子的时间。

10篇正式材料,每一篇分为两种版本(推理-确定,推理-假定),然后将10篇正式实验材料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5篇文章。用A组材料的第一种版本,B组材料的第二种版本,组成第一套阅读材料A1B2;然后用A组材料的第二种版本,B组材料的第一种版本,组成第二套阅读材料:A2B1。30名被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被试随机指定阅读一套材料,每套材料另有10篇填充材料,因此每个被试总共阅读20篇材料。

具体实验操作程序与实验一相同。

3.3 评定实验

评定实验的目的是选出“高预期+高竞争”的文本:高预期就是保证文本可以高概率地引发某种预期结果;“高竞争”是保证可以高概率地引发两种或两种以上比较可能的预期结果,除了具有最高概率的预期结果之外,其他预期结果的概率也很高并且也可能发生,与第一预期结果形成竞争。

评定实验以纸笔的形式进行,选取了不参加正式实验的30名大学生进行评定实验,具体做法与实验一相同。根据对被试反应的统计结果,选取10篇“高预期+高竞争”的文本,这些文本第一预期结果都在80%以上,第二预期结果也在60%以上;同时,第一预期结果的平均评定分数为3.91,第二预期结果为3.80,两者差异不显著:=0.17,p=0.9。

3.4 结果与分析

被试对探测句判断的正确率达到96%以上。统计被试对探测句判断时间,删除平均判断时间在3个标准差之外的极端数据,据此删掉了3.6%的数据。用SPSS11.0对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被试在两种条件下的判断时间见表2。

对“推理-确定”与“推理-假定”两种条件下的探测句判断时间进行t检验,结果表明,被试在“推理-假定”条件下对探测句的判断时间显著短于“推理-确定”条件,被试检验差异显著:=4.93,p=0.036<0.05;项目检验差异也达到边缘显著水平:=1.83,p=0.08。实验二的结果表明,在预期推理有多种可能结果出现的条件下,被试会倾向于将预期结果以假定的形式表征到长时记忆中。

4 讨论

Campion关于预期推理在长时记忆中的表征形式的研究,得出了预期推理在长时记忆中被表征为假定事件的结论,这项研究有很重要的意义,拓展了关于预期推理研究的领域,并且为该领域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范式。

然而,Campion的研究没有充分考虑预期推理的竞争性对预期结果表征形式的影响。根据以往的研究,文本阅读过程中,高制约的预期语境可以引发预期推理[4,12,13]。然而,高制约预期语境只表明在这种语境中会很可能或高概率地产生某种预期推理。实际上,高制约语境对预期推理的产生有两种情况:第一种高制约语境是“低竞争预期语境”,在这种语境中只会高概率地产生一种预期,称为“优势预期”,另外的预期产生的概率都很低,无法与优势预期竞争;另外一种高制约语境是“高竞争预期语境”,在这种语境中不仅会高概率地引发一种优势预期,而且也会高概率地引发另外的一种或多种预期,优势预期与次优势预期的概率差距不大。根据这个分析,研究假设,在预期推理不同的引发语境条件下,推理结果产生情况及其对读者的影响也不同,可能会造成推理结果在长时记忆中的表征形式也不同。因此,研究设计了两个实验探讨不同的竞争语境对预期推理在长时记忆中的表征形式的影响。

实验结果证明了研究设想。实验一的结果表明,在低竞争语境中,“预期-确定”条件下对探测句的反应时显著短于“预期-假定”条件下的反应时,说明在这种情况下预期推理结果是以确定的形式储存在长时记忆表征中;实验二的结果则表明,在高竞争语境中“预期-确定”条件下对探测句的反应时显著长于“预期-假定”条件下的反应时,说明在这种条件下预期推理结果是以假定的形式储存在长时记忆表征中。而Campion的研究得出预期推理在长时记忆中是以假定的形式表征的结论,可能是由于在他们的研究材料中没有控制预期推理的语境,这样,一旦材料中很多故事是属于高竞争语境,那么读者在阅读时就会同时产生多个很大可能发生的预期而非一个最具优势性的预期,就会导致出现预期推理结果是以假定形式在长时记忆中表征的结果。在两个实验中控制了不同预期的语境竞争强度,发现在不同的语境竞争条件下预期推理会以不同的表征形式存储于记忆表征中。因此,Campion研究所得出的预期推理结果以假定形式在长时记忆中表征的结论应该予以修正。

根据以上分析,研究者认为,之所以在不同竞争语境下,预期结果在长时记忆中的表征形式不同,是因为在高竞争语境条件下,由于读者引发了多种预期,两种或者多种预期结果同时出现在工作记忆中,除了优势预期的结果给读者深刻的影响之外,次优势预期结果也会使读者产生深刻影响,这样就会导致读者的预期结果不是优势预期的确定形式,而是受到次优势预期结果的影响,预期结果以优势预期的假定形式保存在长时记忆中。而在低竞争语境条件下,由于读者只产生了一种优势的预期,其他的预期出现的概率低、可能性小,不会对读者产生深刻影响,也就无法对优势预期的结果产生冲击,因此读者的预期结果以优势预期的确定形式保存在长时记忆中。

然而,目前的研究仅仅是对于不同竞争条件下预期推理结果的表征形式的变化机制进行的初步推断,如果要深入研究这个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讨两个重要问题:第一,当文本的高竞争语境引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预期结果时,优势的预期结果与次优势的预期结果同时被引发还是相继被引发?第二,当高竞争语境引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预期结果时,读者是如何对这些不同的推理结果进行整合从而形成非确定性的表征保存在长时记忆中?需要进一步探讨这些问题,才能对不同竞争条件下预期推理结果的表征形式的变化机制问题得出比较明确的解答。

从更高的层面分析研究的结果,可以认为,不同竞争条件下预期推理结果在长时记忆的表征不同这个结果,支持了文本阅读信息加工过程的建构主义观点。因为,预期推理作为一种精加工推理,它在阅读过程中发生并且对不同的预期结果进行整合,而这种整合的结果进入了长时记忆,被带到后续的阅读过程中。这正是建构主义的核心观点。建构主义就是认为阅读中读者会主动激活背景知识并与当前文本信息相整合形成连贯的心理表征。并且,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会即时地不断建构和更新表征并带入到接下来的阅读理解中。因此,研究结果符合文本阅读的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

5 结论

预期推理在长时记忆中的表征形式依赖于文本中预期推理的引发语境。在不同竞争性的预期语境中,预期推理的结果在长时记忆中会以不同的形式进行表征。在低竞争条件下,预期推理的结果在长时记忆中以确定的形式表征;在高竞争条件下,预期推理的结果在长时记忆中以假定的形式表征。

标签:;  ;  ;  

期望推理在长期记忆中的表示_长时记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