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课程小组合作式学习教学改革有效性研究论文

项目管理课程小组合作式学习教学改革有效性研究论文

项目管理课程小组合作式学习教学改革有效性研究

石休令

(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通信工程学院,浙江 绍兴)

摘 要: 本文从高职项目管理课程为出发点,对课程项目案例进行小组合作式学习的有效性进行研究。本文论述了项目管理课程小组合作式学习教学改革的意义及项目管理课程小组合作式学习教学设计,项目管理课程小组合作式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有效性提升方案。研究指出在小组合作式学习中,教师的参与度是决定项目小组合作有效实施的关键,因此,在采用小组合作式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前要按照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成绩等进行均匀分组,在课中有效地进行课程引导,课后健全评价机制,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关键词: 小组合作;项目管理;教学改革

一 项目管理课程小组合作式学习的意义

项目管理是一门综合能力融合较强的课程,项目的沟通管理要求学生通过课程而掌握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建设能力,为未来学生进入社会融入职场而奠定基础。

同时,随着“翻转课堂”、“项目化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的产生,小组合作式得学习方式也渐渐被众多高职院校教师所采用,与普通课堂“一对多,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不同,小组合作式学习模式强调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和自主能力,这种学习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团体合作精神和沟通交际能力,因而在大学教育中越来越受重视。

实例 2:‘But,my dear Elizabeth,’she added,‘what sort of girl is Miss King?I should be sorry to think our friend mercenary.’

(2) some—类不定代词一般用于肯定句,也可用于表示希望得到肯定回答的疑问句中;any—类不定代词常用于否定句、疑问句或条件句中。如:

结合项目管理课程应用的特点,教师通过采用小组合作式学习的模式来培养和改进学生之间沟通能力,增加团队知识。那么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之间合作式学习是项目管理课程中一个重要的难题。

二 项目管理课程小组合作式学习教学设计

在小组合作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有的小组侃侃而谈高谈阔论; 而有的小组却寂静无声沉默是金;甚至有的小组干脆借此机会开始聊与课程无关的事情。本来设置性格外向与内向的同学、学习成绩优异和学习成绩偏弱的同学、学习主动性强和学习主动性弱的同学相互配合为一组,是为了促进小组间成员的合作,成绩优异的同学穿插在各小组之内, 是为了相互带动和影响小组整体学习,但是如果小组内没有一个明确的分工,在这种情况之下,往往小组中的优等生包揽大局,这些优秀学生的意见往往代替了其他成员的意见,而成绩差的同学则在一边不发表任何意见, 把整个小组需要完成的所有任务都寄托给组长即项目经理身上,导致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不能全面开展,效果大打折扣,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学生在汇报的时候仅仅将讨论结果进行一个总结,不能对整个项目进行过程进行展示。

三 项目管理课程小组合作式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如果她孕前体重为50千克,BMI为18.4,建议孕期增重12.5~18千克。她可以用72-50=22(千克),即孕期增重22千克,但这是理论上的数值,基于不超过18千克的最高限,如果她年龄超过24岁的话建议孕期增重16千克,即66千克是她的分娩时的建议体重。

(一)注重形式,缺乏实效

很多教师在课程设置中直接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某个课题内容,然后便任由学生自由发挥,而教师自己则站在一边等待时间截止,而时间截止后无论学生进行到了哪一步进度开展如何,便按照顺序由每组学生派代表阐述自己组讨论的结果,往往所获得的结果达不到教师预期要求,仅仅只是在课堂中呈现一幅热闹非凡的交流现象,整个小组合作过程只走了一个沟通讨论的形式,而忽略了完成课程项目要求的实质。

在课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可以发现,小组合作式学习经常会存在两个常见的问题。

针对项目管理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三个有效提升方案。

(二)关注结果,忽略过程

布置学习任务:课前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规模为6到7人,每组推选出项目经理即小组长,由学生按照自己的专长自主分配组内任务,根据具体的项目情况,设计项目组织结构自主学习,并在课中向全班同学进行PPT演讲展示项目成果,在课后要求学生列出团队建设情况,成员具体工作任务分工,并根据参与度给自己和组员相互进行打分,提高每位同学参与得积极性。

四 项目管理课程小组合作式学习有效性提升方案

根据奥斯本检核表法,可从能否他用、能否借用、能否改变、能否扩大、能否缩小、能否代用、能否调整、能否颠倒、能否组合9个方面对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现有的实验方案进行检核,提出新的实验思路和方案。

(一)共同发展,善用差异

有效的小组合作式学习中教师应该是促进者,教师必须把控好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式学习的时间和进度,设计和选择适合学生的项目案例,在课程开始之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知道小组合作学习项目案例主要任务是什么,利用课前时间提前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和思考项目该如何去完成,有意识地将学生引导进入课程发展的方向。教师在分组的时候要注意组与组之间水平安排要相当,不能出现一组过于强势,而另一组水平普遍较低的现象,因此,这要求教师在开展分组之前已对授课学生有一定的了解或已能指定出每组的项目经理即小组长,在开展小组合作式学习的课前就按照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成绩、学习主动性等进行均匀分组。由于课堂上时间的限制,大多教师在课堂只能在学生完成汇报后做最后总结点评的工作内容,对小组过程学习缺乏有效管理,因此,设立好称职和负责的项目经理即组长对整个小组学习的成功与效果起到关键的作用。

(二)利益一致,责任明确

小组合作式学习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如何正确、合理地引导学生是提高课程有效性的关键所在,所以在设置组内成员分工时,既要防止成绩好的学生侃侃而谈,同时也要防止成绩差的学生神游在外, 因此,小组合作一般设置以6到7人为益,人数不易过多,并且小组里每位成员都要有明确的分工,如谁负责将有效讨论内容记录下来, 谁负责将查询的各项资料进行整合,谁在课堂上做最后主要总结发言等。同时,小组内部要以组为单位同发展,共进退,目标一致,在项目分配下来后共同完成教师安排的教学任务。在课堂开展前组内成员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利用组内每位同学的特长进行合理分工,相互彼此协作完成项目任务。

(三)公平竞争,奖励集体

建立评价机制,成员分工要时常轮换,让小组中每位成员都进行轮岗,担任项目中不同的分工内容,明白各个项目之间的联系,需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杜绝在小组中出现无效的人员,激发小组内的竞争意识,在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应该从小组合作执行情况、小组间协作能力入手打分,课后每位成员需要对自己所负责的环节进行描述并相互打分。让学生有针对性得调整自己在小组合作项目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程度。从而增强小组间的合作,互相带动,互相进步。在交流结束之后,教师要将成果进行点评,并按照整体小组的项目完成程度、成果展现度、查阅资料、引用文献情况、是否符合所选择项目,围绕主题展开等进行打分,指出小组中不足指出,并对相关知识点进行补充,对进行项目实施结果、演讲质量进行肯定,同时对下一个项目任务入手点进行引导,增加学生的荣誉感,督促学生的课后反思检查得能动性和参与度。

五 结束

项目管理课程着重完成“三管三控一协调”的教学目标,其中“一协调”即沟通与交流的开展,学生在课前领取项目任务做好前期准备,通过小组合作式学习,在课中进行实践项目总结汇报,课后进行反思检查,高效地完成项目任务。在素养上,培养学生较强的交流沟通能力、学习能力、职业道德。同时,教师也应该积极得参与进小组合作式学习中去,而不是作为一名旁观者,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在课前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程度有一定的了解,提前准备好与学生贴近能引起学生共鸣的项目案例。在课中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式学习的时候进行有效地监督和指导,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杜绝无效人员,提高小组合作式学习的效率,在课后健全评价机制,继续挖掘学生潜力,引导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 邓启兵.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运用[J].新西部,2010(22):222.

[2] 黄平.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改革[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02):15-18.

[3] 武晓伟,牛宇.小组合作学习在大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以Z大学为例[J].社科纵横,2018(10):118-123.

[4] 郑玉华.“项目管理”研讨式教学模式探讨与实践[J].项目管理技术,2017(15):62-66.

[5] 邬伟娥.《项目管理》课程合作学习式教学模式改革效果分析[J].新西部,2010(22):222.

[6] 施谊.基于项目管理理念的合作学习模式在会展实务课程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09(03):89-92.

[7] 程贵兰,蔡智军,王振龙.高职学生合作式学习的实践与探讨[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9):46-48.

本文引用格式: 石休令.项目管理课程小组合作式学习教学改革有效性研究[J]. 教育现代化,2019,6(42):74-75.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42.025

作者简介: 石休令,女,浙江绍兴人,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标签:;  ;  ;  ;  

项目管理课程小组合作式学习教学改革有效性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