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未来发展的几个问题_城市经济论文

赣州未来发展的几个问题_城市经济论文

关于赣州未来的几个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赣州论文,几个问题论文,未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九九九年五月十八日 录音整理)

赣州是中国革命的发源地之一,地广人勤,资源丰富。高级研讨会为我们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学习和调研机会。王昭悠市长代表市委、市政府作的赣州跨世纪经济发展战略报告,思路清晰,分析科学,目标明确,措施有力,是一份经过认真研究,很有份量的报告。对报告中的思路和提法,我表示赞成。在此基础上,我补充几点意见:

一、在新形势下,研究赣州的经济发展战略,非常重要、非常必要

改革开放以来,赣州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赣州撤地设市,要从一个农业为主的传统地区转向以工业、三产为主的城市化现代地区,这不是形式上的变化,而是一个质的飞跃。因此,召开这次面向二十一世纪赣州经济发展高级研讨会,非常有必要,这个事情做好了,对赣州发展非常有益。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战略、做规划就是对未来提供科学的预测意见,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当前,国际、国内都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既给赣州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也带来了许多新的机遇。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的新情况要求赣州重新审视自己过去的发展规划,制订新的发展规划,以加快发展,为国家的强盛做出更大的贡献。

从国际上看,一个方面是经济全球化,经济知识化,步伐加快。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如加入WTO,我们在这样的潮流下, 要努力化解不利因素,争取有利空间,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中,在开放中吸收新鲜的养份,不断壮大自己。另一方面是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世界的主流、是总的趋势,但这个总的趋势受到严重干扰,美国要一极坐大、独霸世界,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狂轰滥炸主权国家南斯拉夫联盟,而且丧心病狂地、有预谋地轰炸我驻南使馆,伤我人员,犯我主权,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其本质没有改变。这不仅受到全中国人民的愤怒声讨,也受到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的严正谴责。

在这样的形势下,不管是经济全球化,经济知识化,还是国际政治军事领域中出现的新情况来看,都要求我们的人民发奋图强,发展自己,壮大自己,提高中华民族的国际竞争力。但国家的强盛依赖于其组成部分的发展,而赣州是我们国家非常特殊、非常重要的地区,人口、面积都比海南还要多、还要大,而且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地理位置又十分重要。赣州的崛起,赣州的发展对全国的发展是一个有利的支持。

从国内的情况来看,也很需要重新审视发展战略。1993年开始加强宏观调控,经济实行了“软着陆”,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软着陆”基础上,经济继续快速发展,1997年取得了8.8%的增长率。1998 年亚洲国家和地区绝大部分是负增长,我们国家在亚洲金融风暴加深和历史罕见的特大洪灾影响下,保持了7.8%的增长率,是很不容易的。 今年1—4月份的经济发展速度也很不错,效益有所提高。改革在继续推进,各项措施得到落实。当然,国民经济也遇到很多困难,最主要的是需求不足,一个是外需不足,出口不旺。因为世界经济正在衰退,世界的产业大都供大于求,出口困难,商品价格在下降,特别是初级产品、农产品和矿产品,而这正好是我们赣州的优势。去年世界贸易初级产品价格比前年下降了16%,价格的普遍下降,说明是供大于求。再加上我们国家为了帮助其他国家渡过金融危机,也为了稳定我们自己的经济形势,稳定港币,决定人民币不贬值。人民币不贬值对出口不利,但对整个经济,对香港的经济还是利大于弊。所以,我们坚持不贬值。在这样的情况下,人民币相对来说还增值了。但扩大内需遇到了非常大的困难,主要是人民群众的收入增长不大,支出预期很高。现在的改革跟八十年代的改革不一样,过去的改革是国家给利益,给企业放权让利,对个人也让利,企业和个人都能得到好处。现在到了第二阶段,国家、企业、个人都要分担改革的成本,各项改革都要企业和个人支付一定的代价。在这样的形势下,老百姓买房子要拿钱,养老要拿钱,教育改革、医疗保障、下岗待业都需要出钱。现在不是老百姓没有钱,而是因为支出预期太多,老百姓不敢花钱,不愿花钱,消费倾向大大下降。1998年全国居民储蓄存款增加了8000多亿元,今年1—3月份一个季度就增加了4000亿元。银行已经降了六次息,你再降息,老百姓还是存款,因为我将来要用钱,扩大内需遇到了相当大的困难。而内需没有,或者很弱,企业的产品就卖不出去,没法维持正常的简单再生产,众多企业的生产能力得不到发挥,停产、半停产企业增加,生活困难的职工、下岗职工增多。我们目前的经济是形势大好,可问题不少。但要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努力下,困难一定能够克服,胜利一定能实现。今年十五届四中全会要讨论国企改革问题,现在正在起草文件,据说要有所突破。在这样的情况下,各个地区、各个县市一定要主动出击,配合全国的努力,来扭转经济中的困难,发展大好形势。赣州在建市前就未雨绸缪研讨和制定建市后的经济发展战略,以迎接新的挑战,抓住新的机遇,我认为这个非常正确,非常及时。

二、关于未来赣州的定位问题

这是每一个发展战略、每一个规划中最重要的问题和前提。王市长在研讨会上提出要把赣州建设成为赣粤闽湘边际现代化的、多功能的中心城市。我基本同意这个定位。也就是要通过城市化战略来推动工业化,发展现代化。我们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太低了,到现在为止,以非农人口计算的全国城市化水平只有31%左右,因计算口径不一样,有的说是30%,有的说是34%,但大体在31%,跟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我这里有一组1995年的数字:1995年中等低收入的国家和地区,也就是人均GDP362美元的国家和地区,它的城市化人口是38.2%;上等低收入国家人均GDP是630美元,跟我们大体差不多,但城市化水平是43%,比我们高;下中等收入国家和地区,人均GDP1670美元, 城市化水平是56%;上中等收入国家和地区,人均GDP4260美元,城市化水平是73 %;高收入国家人均GDP24300美元,城市化水平是75 %, 我们中国人均GDP是676美元,城市化水平只有30%,还不如一个中等的低收入国家。全国的城市化水平很低,江西又处于全国的低水平,只有26%,赣州更低,才16%。所以这种情况非常不利于工业化和现代化。因为城市是资源比较集中的地区,是资源能够有效配置的地方,能够把各种资源集中起来,协调配合,发挥出好效果。城市化跟工业化一般是齐头并进的,我国工业化的速度相对较快,而城市化水平远远落后于一般国家,在这样的情况下,把赣州建设成为一个功能齐全的中心城市,是促进整个地区城市化水平提高的重要举措。

所谓中心城市就是对周围有辐射能力,能够起带动作用的城市。赣州全境本身就有3.9万平方公里,这么大的地方,没有一个中心城市, 非常不利于发展。再扩大一点,周边四、五百公里的范围也没有一个中心城市,这种现状决定了应该有一个中心城市起带动作用,这个中心城市应该发展成为一个什么规模呢?王市长的报告提了到什么时候增加人口多少,但没有明确地提出把赣州发展成一个中等城市,还是一个大城市。我的看法,可以明确提出来,在短时间内把赣州发展成为一个功能比较完备的中等城市,也就是30—50万人口,并要争取在不远的将来发展成为一个大城市。我觉得在方圆四、五百公里的地方发展一个大城市是完全必要的,而赣州有这样的条件、这样的能力、这样的潜力。当然,中央对城市的发展有一个方针,我觉得要正确理解这个方针,即积极发展小城市,合理发展中等城市,控制大城市的规模,建立合理的城市体系。这个提法好像没有成为中央的正式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基本上是按照这样执行的。以我为首的一个课题组最近刚刚完成了一本著作——《走向21世纪的中国区域经济》,我们的看法是,中国既要发展小城市,也要发展大城市,要更多地发展100万到200万的大城市。因为大城市的资源配置最合理、效率最高、效果最好。书中没有提大城市的问题。但提出城市规模要控制,但不是要控制大城市的数量。因为我们国家的大城市太少了。1997年,我国50万以上的大城市、特大城市、超大城市加起来才78个。78个大城市的非农人口仅占全国总人口的11.28%, 而所有发达国家和一些重要的发展中国家,大城市的非农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均在20%以上。小城市自有小城市的优点,但小城市只能办小事,办大事必须靠大城市。我觉得应该尽快把赣州建成50—100 万的大城市,应该提出这样的目标。而且在赣州建成一个大城市,也符合全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及全国经济布局的总设想。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总的思路是全国搞四条轴线。因为经济地理分布是由一系列经济据点、经济轴线和经济网络组成的。中国目前的经济轴线有四条,一条是沿海轴线,一条是沿江轴线,现在已经开始布局了。还有两条二级轴线,一条是京广轴线,一条是陇海兰新轴线,为了全国经济的协调快速发展,正在逐步形成两条新的轴线,这就是由京九铁路发展出来的轴线和南昆铁路发展出来的轴线。赣州正好处于京九这个新的全国重要轴线的中心。京九铁路的开通,为介于东部和中西部之间沿线经济相对落后的老、边、穷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为华南、华中、华北地区的经济联系提供了一条便捷的通道,非常有利于发挥珠江三角洲和华北京津塘地区城市群的辐射带动作用。所以,在全国经济布局的总的指导下,我认为赣州的发展是总体布局里面非常重要的一步棋,这步棋的成功,会使新的轴线更快地形成,发挥更大的作用。当然,这个轴线不仅要把赣州变成一个中心城市,而且还要靠此建成一批小城镇,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小而专、小而活的小城镇,为中心城市起着烘托作用,犹如众星捧月,在城市和乡村之间起着二传手的作用。

要把赣州建成中心城市要做大量的工作,比如在政策上首先要放宽户籍管理,特别要鼓励有文化的、有专业技能的农民进城,不仅不要收他们这样那样的费,限制他们,而且要鼓励他们进城,给他们开方便之门。其次要做好规划,不要打乱仗。我觉得有些地方,比如说珠江三角洲一些城市虽然发展很快,经济实力很强,可欠缺规划,给人一看就觉得太乱,感觉不像个城市。城市一发展起来,你再改,就很困难。昨天晚上我们进城看了看,觉得赣州规划还是不错,红旗大道非常宽广,绿化很好。要非常注意规划城区和各个小城市的发展,要把工业区、文教区、住宅区适当地分开,特别是对用地的规划,既要满足需要,又要严格控制,严禁占用农田。

三、关于发展的要素和重点

未来赣州市的发展战略相当雄伟,也基本可行。但我觉得,一个地区的发展主要靠四个要素:第一是资源禀赋;第二是资源的配置能力;第三是区位优势;第四是外部环境。外部环境刚才讲了,我国城市太少,要积极发展,是趋势、是方向;区位优势比较好,赣州是江西的南大门,毗邻华南、华东,是距两个经济发达地区最近的地方,能够接受他们的辐射,背靠我们的中西部;资源中的自然资源,赣州是比较强的,矿产资源有99种多,钨矿、稀土比较丰富,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风景资源特别好,自然资源是优越的。资源中的社会资源,包括劳动力、资金、技术和社会环境。劳动力资源丰富,但资金和技术比较缺乏。这一点要尽量创造条件加以改善,要争取外援;社会环境,好的方面是革命老区,有比较勤劳的人民,但是观念可能存在某些不足。在资源禀赋方面具备加速发展,实现目标的条件。但是光有资源还不行,还必须有资源的配置能力,使各种资源结合在一起,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资源配置能力是经济增长的一种决定性因素,包括体制、政府的作用以及企业的活力这几个方面。赣州是江西省的经济体制改革试验区,政府驾驭经济的能力相对较强。企业有的有活力,有的差一点。这几个方面需要加强,如果配置能力不强,资源就发挥不了作用。我认为目标宏伟,也完全具备实现的可能,但还要做工作,还要努力。选择的重点我也基本同意,一个是农业和以农业为基础的食品工业为第一主导产业,我赞成这个说法。第二个是有色工业。在这个加工业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机电工业、建材工业等主导产业。高新技术我赞成赣州以生物工程为主攻方向,因为赣州的食品工业较发达,在这个基础上搞生物工程有条件;当然,信息产业、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产业有条件也要发展。不管发展什么产业, 一定要考虑邻近区域的竞争力, 考虑加入WTO后的国际竞争的问题,这个不能不考虑, 这两个主导产业我觉得跟其它地区的趋同性比较少,有特色。

四、关于完善政策措施

一要深化改革,赣州的国有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特大型的起带动作用的国有企业没有。但国有经济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却很高,个体私营经济的份量太小。根据发达地区的经验,凡是国有经济比重大的地区,经济发展都比较缓慢,广东、福建、浙江这几个省国有经济比重都只有百分之十几,而个体私营经济的比重却高达30%—70%。温州几乎都是个私经济,发展非常快,在它那里感觉不到经济困难,没有下岗现象。赣州要利用改革试验区的优势,利用毗邻闽粤的优势,在放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方面更大胆一些,步子更快一些,质量更高一点。二要加快科技进步。三要培养和留住人才。高级人才靠自己培训已来不及,要注重引进,尽量把在外面工作的本地人采用星期日工程师的方式请过来,担任顾问,搞好引智工程。此外,要大力提高群众的科技文化水平,发展多种形式的教育事业,教育既是事业,又是产业,要深化教育改革,解放思想,放宽限制,充分利用区域内的高中等学校,培养本地急需的人才。

赣州历史悠久,传统优良,天时、地利、人和都已具备,我相信赣州跨世纪的发展战略一定能够贯彻成功,赣州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成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中心城市。

标签:;  ;  ;  

赣州未来发展的几个问题_城市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