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绿色经济的发展及原因探析论文

德国绿色经济的发展及原因探析论文

德国绿色经济的发展及原因探析

卢晨阳,常欣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北京100875)

[摘 要 ]发展绿色经济是众多国家的普遍共识。德国是国际社会绿色经济的重要引领者,其绿色经济政策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德国绿色经济的发展主要源于欧盟总体战略的影响,德国政府良好的“中介”作用,德国绿党的推动和社会大众的环保意识。

[关键词 ]德国;绿色经济;原因探析

进入21世纪以来,发展绿色经济成为国际社会众多行为体的普遍共识。2011年全球绿色经济指数调查显示,德国的表现分数在全部参评的27个国家中位居第一,在之后数年的绿色经济年度指数报告中,德国一直遥遥领先[1]。本文旨在探讨德国绿色经济的发展进程并分析其原因。

一 、绿色经济的概念辨析

1989年,英国环境经济学家大卫·皮尔斯在《绿色经济的蓝图》中首次提出“绿色经济”的概念,大意指在追求经济进步时,要兼顾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生态等。这之后的近30年中,绿色经济的概念并没有进入全球视野。2008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表了“全球绿色新政”(GGND)倡议,明确了绿色经济的三个主体目标,即复苏经济、消除贫困、减少碳排放并防止生态退化。其中,经济发展是绿色经济的经济目标,消除贫困是社会目标,减少碳排放和防止生态退化是生态目标。2010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绿色经济报告》认为,“绿色经济”代表着低碳、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形式和更为开放包容的社会[2]。一些国际非政府组织也阐述和分析了“绿色经济”的概念。如绿色经济联盟将“绿色经济”定义为一个具有弹性的经济形式,它可以在地球的生态限制内为所有人提供更好的生活。目前,国际社会尚未对“绿色经济”进行统一界定,不过综合各种观点和认识,笔者认为,“绿色经济”是指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为前提条件,转变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将经济效益、社会福利与生态保护三者有效结合与统一的一种全新经济形式。

2006年之前,虽然我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尚未颁布实施,但相关研究已经开始探讨无形资产会计处理问题。学者们通过对各国无形资产资本化会计处理的比较,提出了很多政策建议。虽然有些研究与新的会计准则不相符,但依然为其后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与绿色经济概念高度相关且容易混淆的还有三个概念,分别是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这几个概念既有共同点,又在范围、目标和侧重点等方面有显著的区别。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于1980年提出,包括自然、环境、经济、科技、人口、政治等诸多方面,其目标非常宏观,相比而言侧重点并不突出。与其相关的是“可持续经济”概念,“可持续经济”是可持续发展侧重于经济领域的概念,它强调在保有现有自然资源质量的条件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最大化[3]。循环经济的概念于1966年提出,主要指经济生活中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目标和侧重点是资源的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绿色经济的概念于1989年提出,范围主要包括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其目标和侧重点是在经济效益、社会福利和生态保护相结合基础上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低碳经济的概念于2003年提出,主要指减少高碳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目标和侧重点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概括来讲,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本质上都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绿色经济就范围而言小于可持续发展而大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包括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

二 、德国绿色经济政策的发展

(一)德国绿色经济政策的探索与初步发展(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初)

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初,德国政府主要针对空气污染、水质污染、噪音污染和废物管理等各类问题,出台了特定的法律和规定。联邦德国政府于1972年颁布了《废弃物处理法》,确立了废弃物处理的“末端治理”原则和方法。1974年颁布了《大气污染防治法》,制定了严格的排放标准,要求企业在规定时间内更新过滤装置。1976年颁布了《水污染防治法》,明确根据用水量与污染排放总量来核算收费标准,并依此向排放污水单位收取排污费。1983年颁布了《控制燃烧污染法》,明确要求排放烟气的二氧化碳浓度与硫含量标准。1991年颁布了《包装废弃物管理条例》。1986年,联邦德国成立了联邦及各州的环保局,全面负责制定和推行环保法规政策。此阶段德国的绿色经济政策有如下特点:第一,成立环保机构,政府开始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绿色经济。第二,从政策目标来看,各类法律法规与政策专注于具体领域的具体问题,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处理等,但没有统领全局的环境保护和绿色经济纲领。第三,从具体内容来看,此阶段的法律和政策多以“防治”和“控制”为名,侧重点在于污染后被动的末端治理。相关法律和政策基本围绕资源利用与废弃物回收等问题,目的在于尽可能减小对环境的污染。

绿色政党的出现是德国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强心剂。德国绿色政党的起源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学生运动、70年代的环保主义运动以及80年代初的和平运动。1980年,德国绿党在西德正式成立,并于1993年与东部“90联盟”合并。德国绿党尽管不是第一个典型意义上的新型绿党,也不是第一个进入全国议会的欧洲绿党,但却毫无疑问是最具有欧洲乃至世界性影响的西欧绿党[4]。在1983年联邦选举中,德国绿党赢得了5.6%的全国票数。1986年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事故后,绿党得票率迅速升高,达到8.4%。[5]1998年,德国联邦政府换届,与“90联盟”合并后的绿党和德国社会民主党首次联合执政。绿党成为德国重要的政治力量后,环境保护政策不再被视为德国经济增长的抑制因素。相反,环保成为扩大就业、发展经济的重要路径,生态保护议题多次进入社会、外交、国防等领域。德国绿党秉承的绿色经济理念和采取的相关行动是德国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推动力。

(二)德国绿色经济政策逐步完善(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

经济运行涉及诸多领域的多个行为体。这些行为体往往有各自的利益考虑,利益的驱使必然会推动各方选取最有利于自身的路径,而这种路径可能并不符合绿色经济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德国政府发挥了比较好的中介作用,促进企业、消费者和政府间积极的利益联动,推动绿色经济的有序发展。最有特色的是德国政府利用蓝天使环保认证,巧妙地在企业和消费者之间搭建起了沟通的桥梁。1978年,德国建立了“蓝天使环保标志认证”,该认证是世界上最早和最严格的环保认证,在国际市场有很高的认可度。目前已经有80种产品类别的10,000多个产品和服务获得了蓝天使标志。获得蓝天使标志的产品一般要符合一些特定的环保要求,如使用可持续生产的原料,在生产、使用或处理过程中节约能源,产品易用易修复易回收,对空气、土壤和水源的低排放等。该认证体系将信息与环保知识传递给公众,而公众所大量购入的蓝天使环保产品则会向企业发送消费需求信号。如此一来,消费者在得到满足的同时,企业也能获取相应的利益。另一方面,德国政府通过公共和私人资金的调动促成了企业与政府的利益联动。德国政府主要通过增加对环保技术创新的投资和大型绿色政府采购的途径来转移公共资金,同时它也鼓励私人投资,通过筹集私人资金建立环保与创新基金,以此作为企业的后备支持。通过以上方式,德国政府为绿色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三)德国绿色经济政策日趋成熟并进一步发展(21世纪初至今)

2002年4月,德国《全面禁止核能法》正式生效,根据此项法案,到2022年前德国现有的19座核电站将陆续关闭。退出核能意味着德国需要寻找其他能源以弥补核能带来的30%的电力。德国的主要方案是快速发展可再生能源。为此,2004-2016年,德国对《可再生能源法》进行了4次修订,明确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德国国内总发电量的50%,同时要求德国成为第一个完成向清洁能源转化的工业化国家。2009年,德国出台了《电动汽车国家发展规划》,该规划的目标是到2030年,德国的电动汽车至少达到500万辆,到2050年,电动交通网络覆盖德国所有城市,化石燃料汽车完全退出城市交通。除了这些具体的法律和规划,在大的战略方面,2010年德国正式通过《德国2020高技术战略》,该战略明确了德国绿色经济的重点领域。2014年,德国推出了《绿色经济研究议程》,旨在创新发展绿色经济。此阶段德国的绿色经济政策有如下特点:第一,从整体看,德国政府关于绿色经济的政策框架已经非常完善,既包括总体战略,如《德国2020高技术战略》和《绿色经济研究议程》,又包括部门战略,如《电动汽车国家发展规划》,还包括特定资源战略,如《可再生能源法》。第二,《全面禁止核能法》的生效,《可再生能源法》的不断修改和《电动汽车国家发展规划》的出台反映出能源领域和交通领域已经逐渐成为新时期德国绿色经济政策的重点。第三,此阶段的绿色经济政策还充分体现了法律、政策与市场的结合。德国政府经常通过支持国家政策性银行,运用资本市场开发出相应的绿色信贷金融产品,以此为企业环保项目提供低息贷款。

三 、德国绿色经济发展的原因

(一)欧盟总体战略的影响

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坚定倡导者与行动者,欧盟高度重视绿色经济。近年来,欧盟通过了三个重要的有关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经济的战略性文件,分别是《欧洲2020战略》和《欧洲2020战略》下的“资源节约型旗舰计划”和“资源节约型欧洲路线图”。这些战略性文件的出台为欧盟各国的绿色经济提供了战略指导、行动规划和路径选择。2009年3月,欧盟正式启动了“绿色经济发展计划”,该计划宣布在2013年之前投资1000亿左右欧元来支持并促进欧盟各成员国的绿色经济发展。欧盟委员会随后于2010年6月正式通过《欧洲2020战略》。《欧洲2020战略》强调智能、可持续和包容性经济增长方式,并将其视为促进欧盟经济增长与应对未来十年挑战的重要方式。《欧洲2020战略》下的“资源节约型旗舰计划”是支持欧洲经济进一步向资源节约型绿色经济转变,实现可持续增长的针对性政策和行动计划。此外,欧盟还在2011年正式发布了“资源节约型欧洲路线图”,该路线图主要概述了欧洲如何在2050年到来前将地区经济模式转变为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为支持向绿色经济转型,路线图同时设定了一系列行动目标与里程碑。以上这些欧盟层面的战略和规划为德国制定绿色经济计划和执行绿色经济政策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保障。

(二)德国政府的良好“中介”作用

1994年,德国颁布了《循环经济与废弃物处理法》,该法是德国发展循环经济和废弃物处理的总纲性专项法律,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循环经济立法。同年,德国将环境保护正式写入宪法,使之成为基本的国家目标和国家原则。1997年,德国通过《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德国》和《德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报告》两个文件,这两个文件奠定了德国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经济战略的总体框架,也提出了推进战略实施的具体步骤。1998年,德国提出“生态社会市场经济”,将“生态现代化”作为其环保政策的目标。除了这些总体战略之外,此阶段德国还通过了一些操作性很强的法律法规,如《生态税改革实施法》《可再生能源法》《废旧汽车处理规定》《废旧电池处理规定》《废旧木料处理规定》等。此阶段德国绿色经济政策主要有如下特点:第一,将环境保护正式写入宪法,绿色经济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第二,绿色经济政策的目标兼具全面性和具体性。《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德国》和《德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报告》奠定了德国21世纪绿色经济战略的宏大目标和实施步骤,而《生态税改革实施法》《可再生能源法》和《废旧汽车处理规定》等等则是具体部门和特定领域的绿色经济法律和政策规定。第三,从具体内容来看,此阶段的绿色经济法律和政策的重点主题不再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末端治理为特征的“防治”环境污染,而是用更为积极主动的方式去调控和引导绿色经济的发展。这一特点非常明显地体现在征收生态税方面。生态税是德国政府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经济杠杆与政策工具。德国政府于1999年4月起正式征收生态税,主要对汽油、柴油、燃油、天然气和电力等加征生态税。生态税在实施初期曾招致公众不满,但最后还是达到了降低能源消耗和优化能源结构的效果。

(三)德国绿党的推动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主要对3~8周龄的雏鸡造成严重危害,育成后的鸡和14周龄的育雏鸡,通常感染该种病毒后,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没有典型的季节性,但在每年的夏季流行最为严重。随着养殖数量的增加,该种疾病发生新的变化,呈现新的流行特点,发现鸡的日龄有所提前和延后,日龄较高的鸡群患该种疾病的概率增加。由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属于一种接触性、免疫抑制性传染性疾病,因此,需掌握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特点,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防治。

(四)社会大众的环保意识

德国绿色经济的发展还与民众的生态意识有着密切关系。在德国,关心自然与环境已经成为人们的传统习惯。由于德国人内心深处有着森林崇拜情结,他们对包括森林在内的生态环境十分重视。近30年来,德国涌现出了一大批生态学家,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德国民众的生态价值观念,如德国生态哲学家汉斯的“后现代生态观”与环境社会学家胡贝尔的“工业生态现代化”思想都对普通民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另外,德国工业中心巴登-符腾堡州以及德国工业首都梅塞德斯总部所在地斯图加特的领导人也都是生态学家[6]。就普通民众而言,德国是欧洲人口相对密集的国家之一,人口分布较为均匀,人口结构趋向橄榄球状,中产阶级占比很高,因此他们的思想观念往往代表着德国主流民众的看法。这些中产阶级通常分布于德国大中型城市中,他们对社会问题和自我价值的关注度比较高,更愿意追求更优质的生活环境,因而也就更为重视生产与消费过程中的绿色问题。总之,从精英到民众的认同、关注和支持为德国发展绿色经济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1∶500模拟法地形图测绘,在以往“测量基础”课程综合实践中一般采用经纬仪配合水准尺的方法测绘,其特点有:距离测量采用视距测量方法,高程测量采用三角高程测量方法,需要观测的数据和计算的数据较多;采用极坐标的方法展绘出特征点的位置。利用经纬仪测图不仅外业计算工作量大,测图速度慢,而且与全站仪数字测图按坐标展点的方法不同,不利于学生后续对全站仪数字测图的理解。

四 、结语

二战结束后,德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但由于发展经济而忽视环境生态保护,德国在20世纪50-60年代也是世界上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甚至被称作“欧洲下水道”和“欧洲公共厕所”。然而,通过几十年的努力,当前德国已成为全球绿色经济发展中的佼佼者。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正面临着德国曾经面临的困境,所以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德国绿色经济发展进程中的问题,总结其成功的经验,以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

[参 考 文 献 ]

[1]Llc, Dual Citizen. The Global Green Economy Index GGEI 2014-Measuring National Performance in the Green Economy [EB/OL].(2014-10-20).https://dualcitizeninc.com/GGEI-Report2014.pdf.

[2]UNEP. Towards a Green Economy pathways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Poverty Eradication[EB/OL].(2011-02-11). https://www.unenvironment.org/resources/report/towards-green-economy-pathways-sustainable-development-and-poverty-eradication-1.

[3]Barbier E B. Economics, Natural-Resource Scarcity and Development: Conventional and Alternative Views[J]. Ecological Economics,1991,(3):267-269.

[4]Simon Hin, Christopher Lord. Political Parties in the European Union [M]. London: Macmillian press,1991:38.

[5]James J. Sheehan, Karl A. Schleunes. Germany Politic Parties [EB/OL]. (2018-09-19). https://www.britannica.com/place/Germany/Political-parties.

[6]纪尧姆·杜瓦尔.德国模式为什么看起来更成功[M].杨凌艺,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193.

[作者简介 ]卢晨阳(1972-),女,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国际关系研究。

[中图分类号 ]F04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5823(2019)03-0099-03

[收稿日期] 2018-12-16

[责任编辑 :武学志 ]

标签:;  ;  ;  ;  

德国绿色经济的发展及原因探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