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郫都区犀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目的:观察急诊清创缝合术后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门诊就诊的行急诊清创缝合术的患者,共100例,按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进行术后整体干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具体护理情况。结果:观察组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且护理质量与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诊清创缝合术的患者,术后做好护理干预开展优质护理,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提高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在临床上具有很高的应用与推广价值。
【关键词】急诊清创缝合;术后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4-0192-02
我院急诊科每年都接诊大量的创伤患者,清创缝合率高,受伤原因与刀砍伤、殴打伤、车祸伤和爆炸伤居多,因患者缺乏术后相关保健知识,且患者本身具有很大的流动性,导致很难有效的落实健康教育,随着全面开展的整体护理,并取得一定显著效果[1]。现选取100例患者为分析对象,就如何开展更好的护理工作而分组进行详细的探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行急诊清创缝合术的患者进行研究,男68例、女32例。年龄6~78岁,平均年龄(55.9±12.5)岁。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两组间差异性不明显,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仅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又开展术后整体干预护理,详情如下:
(1)心理护理:对于急诊外伤患者而言,受伤多与突发事件有关,为此治疗时比较被动,占据主动权的为医生;同时,医疗技术的发展使各种新型医疗器械逐渐应用到临床上,由于不能了解与认识这些器材,患者难免会心生疑虑,在救治过程中极易出现一系列不良情绪,如紧张、焦虑和恐惧等。基于此,医护人员需要与患者进行积极主动的交流,并且严密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强化巡视,可以通过听音乐、看视频和讲故事的方式帮助患者实现对注意力的转移,并开展适当的心理安慰,致力于帮助患者消除各种不良情绪。
(2)术后护理:针对患者伤口周围的血迹需使用生理盐水进行认真清洗,仔细观察伤口的包扎与固定情况,为有效的转移患者注意力需采用口头交谈等方式,保证患者的心情能够始终处于愉悦的状态中。将术后须知采用通知单的形式在患者病历首页眉栏右上角粘贴;对特殊人群进行口头上的强调,如文盲、老人与儿童,针对创伤部位的不同进行详细的指导。同时,叮嘱家属将温开水准备好,避免对患者造成刺激;在观察室内至少对患者进行30分钟的观察,若伤口愈合情况良好且各种生命体征稳定,则可以离开;饮食以清淡为主,少盐且富含蛋白质;为避免伤口再次裂开,患肢不能直接接触水;出院时,护理人员需要做好康复指导,叮嘱按时复查,将出院后的相关注意事项详细的告知患者,同时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一旦出现问题需立即与医院联系[2]。
1.3 观察指标
(1)评价患者的护理效果,判定标准:显效:伤口获得良好的愈合;有效:硬结、红肿、痛、热等出现在伤口处,且线头性炎性反应的相关表现出现;无效:伤口处存在化脓性感染的情况。(2)利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和质量表,来相应进行评分,分数越高,表示满意度和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关于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均采用SPSS22.0软件,计数资料用(%)表示,计量资料则是(x-±s),进行t或者χ2检验,组间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护理效果
护理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达96.00%(显效:22例、有效:26例、无效:2例),对照组仅为70.00%,上述指标分别对应的数值为14例、21例、1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满意度和护理质量
观察组的满意度评分和护理质量评分明显要比对照组高,组间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评分的比较(x-±s)
3.讨论
外伤在急诊科中比较常见,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当属清创缝合术,患者受伤原因与打架斗殴、交通事故和机械工伤等有关,必须进行清创缝合处理。在实际处理时需先进行有效的镇静,后进行快速的止血,经过科学的清理伤口后需进行包扎缝合。在此期间,科学的护理配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研究发现,观察组不仅取得了较高的护理总有效率,且护理质量与满意度评分高,相比较于仅开展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而言具有显著优势,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进一步证明相比较于常规护理,整体护理干预效果显著,为此需要有效的治疗患者,并且做好整体护理工作,对患者的心理变化与情绪变化进行密切观察,将消毒、止血、饮食、运动等护理工作做好,保证患者生理与心理状态良好,从而能够早日的恢复身体健康[3]。
综上所述,术后做好护理干预工作,对于开展急诊科清创缝合术的患者而言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有助于促进总有效率、护理质量与满意度的显著提高,非常值得进行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根爱.心理护理干预在急诊科清创缝合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18):161+163.
[2]马秋风.急诊清创缝合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15):2120-2121.
[3]张兴全.门诊清创缝合术后换药间隔时间对伤口愈合影响的研究[J].系统医学,2017,2(14):140-141+144.
论文作者:罗艳丽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1
标签: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满意度论文; 急诊论文; 效果论文; 统计学论文; 质量论文; 《心理医生》2019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