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欧合作与发展”研讨会摘要_亚欧首脑会议论文

“亚欧合作与发展”研讨会摘要_亚欧首脑会议论文

“亚欧合作与发展问题”研讨会纪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亚欧论文,纪要论文,研讨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亚欧首脑今年3月在泰国举行非正式会议之后, 亚欧之间的合作与发展问题日益受到世界的关注。这是人类迈向21世纪之际,欧盟15国领导人与东亚10国领导人首次集体平等对话。它表明东亚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在不断上升,对国际新秩序的形成正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本刊编辑部于1996年5月28 日就亚欧首脑会议后“亚欧合作与发展问题”举办了一次研讨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欧洲学会、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经济信息报、《国际贸易》杂志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世界信息报等单位的部分专家、学者及新闻工作者参加了会议,讨论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亚欧首脑会议的特点和意义

侯若石(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员):

(一)突出东方特色,东亚与欧盟非正式协商。在当今世界上,国民总产值超过5万亿美元的地区有3个:东亚、北美和西欧。可以说,世界经济已经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北美与西欧早有正式联系,这就是西方7国首脑会议。 东亚与北美的经济关系有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西欧与东亚则一直没有地区间经济合作的联系形式。亚欧会议(ASEM)填补了这个空白,形成了东亚、北美和西欧三大地区之间的国际经济关系网络。这次会议创造了促进国际合作的新模式,不但有利于亚欧两大洲面向21世纪的发展,也必将对世界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根据东亚的意见,APEC没有正式的执行机构,只进行四个级别的协调工作,即民间研究活动,高级官员磋商,外交和经济部长协商及各成员国政治领导人的承诺。这种非正式性质,与东亚市场经济的东方色彩——以关系而不是以契约为中心的特色,是一致的。亚欧会议(ASEM)比APEC还要不正式。APEC会议还有个议程,而ASEM不设正式议程。可见,东亚的东方色彩,已超越本地区,成为国际经济关系的一种模式。

(二)体现了大国与小国一律平等的原则。会议是由东亚一个小国发起的。这次会议,实际上是一次南北对话。过去,南北对话总是争论多于一致,因而全球南北对话一直无法进行。亚欧会议成果表明,它开辟了南北对话的新开端,确立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新型关系:具有活力的前进中的伙伴关系并把发展亚欧经济关系作为亚欧具有活力的关系的基础。为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执行与世界贸易组织相一致的原则,会议在全球贸易自由化方面,同意1996年12月将在新加坡召开的世界贸易组织部长级会议,寻求一致的立场。会议采用了东亚国家在亚太经合组织所持的立场,主张贸易、投资自由化与经济技术合作并行发展。在方式上,亚欧会议主张实行开放性地区主义,并力求渐进地发展经济关系。

丁奎松(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南亚东南亚室主任):

第一届亚欧会议是在东亚经济高速发展、亚太新的战略态势初露端倪的大背景下召开的。90年代,东亚发展中国家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继“四小”之后,中国及多数东盟国家经济发展令世人瞩目(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过去5年增长率为11.8%;东盟国家8%左右)。而东亚国家的市场容量及其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亦有大幅提高,在过去12年中,东亚国家的出口额在世界出口总额中从18.2%上升到25%,而进口额则从19%上升到27%。东亚已成为世界经济中最为活跃、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与此同时,东亚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模式的“亚洲化”也成为明显趋势,具有东亚发展中国家特色的价值观、主权观、发展观在东盟国家表现得尤为突出。为适应世界经济区域化、贸易自由化、政治多元化的形势,亚太近年来出现了以亚太经济合作会议(APEC)和东盟地区论坛(ARF)为轴心的经济与安全合作对话机制。东亚地位上升、 亚太多边合作进程加速以及美国更广泛地卷入,成为亚太新形势的三大特点。但是,新形势又明显地倾向美国,加强了其在世界经济与政治中的发言权。促进亚欧间的经济与政治合作日渐成为东亚与欧盟国家的共同愿望,有利于形成欧、亚、美“三分天下”。

会议决定亚欧今后在贸易、投资、科技、技术转让及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加强合作,同意双方优先推动农业、通讯、能源和交通等方面的技术交流,支持双方在教育和职业培训、环保等领域加强合作,以促进双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此外,会议还制订了一系列后续行动计划,诸如外长会议、经济部长会议、高官会议、工商业论坛、规划亚欧铁路和湄公河开发计划等。

尚前宏(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一)东亚与欧盟的经贸合作将进一步加强。东亚发展中国家与欧盟国家在经贸合作领域仍有巨大潜力:目前,欧盟仅占东盟出口总额的15%和进口总额的13%,落后于美国和日本;欧盟对东亚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仅占其对外投资总额的1%。随着双方市场的进一步相互开放, 双方贸易额将会有较大增长,欧盟对东亚发展中投资步伐也将大大加快。

(二)东亚与欧盟的政治沟通将进一步加深。东亚发展中国家与欧盟国家的政治分歧,一直是阻碍双方合作的重要因素。为保证ASEM首次会议的成功,防止政治分歧影响经贸合作,欧盟曾表示要“牢记双方不同的文化与社会背景”,将政治对话的重点集中于可能进行实际合作的领域。

(三)东亚的战略地位将得以确立。东亚作为文化背景大致相同、经济活力旺盛的一大区域,至今未能建立自身的合作机制。在ASEM首次会议上,东亚经济核心论坛(EAEC)既定成员国的首脑实现了首次会晤,而东南亚与东北亚两大区域借此接轨,也将使“东亚”成为一个实实在在的政治概念。

(四)全球格局将趋于平衡。随着ASEM会议的召开,全球经济格局中相对薄弱的亚欧关系得到加强,东亚、北美、西欧三大区域的关系趋于平衡;而“一超多强”的世界战略态势也将有所变化,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将进一步削弱,诸强的发言权则将逐渐增大。

二、亚欧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前景

李树勋(欧洲学会理事、研究员):

亚欧两大洲的陆地相连,独具地缘优势,从亚洲太平洋沿岸到欧洲大西洋港口,已有和即将建成大陆桥有可能达4座之多, 这是其他任何大陆之间无法相比的有利条件,势必为亚欧的合作与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亚欧合作与发展的现状是良好的,90年代以来,欧盟开始把更多的注意力转向东亚,德、法、英等西欧大国率先向东亚进军。1994年欧盟公布了“走向亚洲的新战略”,表示要更有效地同亚洲国家合作,建立新型的平等伙伴关系。东盟及时抓住时机,倡议并迅速促成东亚10国和欧盟15国首脑会议的召开。

目前欧洲的公私企业和金融界正在加快进入亚洲。参加国正在落实一系列后续行动,如东南亚—欧洲大陆桥、湄公河流域开发计划等已提上日程。欧盟最近发表报告,呼吁大公司、中小企业加快在亚洲增加直接投资,改变落后状况,并将建立若干个欧亚管理中心,增进贸易体制方面的相互了解和人员交流。日通产省已建议明年在日本召开有关国家经济部长会议,讨论贸易和投资自由化问题,有可能在下世纪某个时期在亚欧大陆建成世界最大的贸易区。

王金标(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员):

综合分析冷战后国际关系中经济、政治和安全等各种因素的发展趋向,我认为,亚欧合作前景看好。

从东亚国家来看,虽然它们有各自的利益和考虑,但在以下方面有着共同的利益和认识:都希望加强美欧亚大三角关系中最薄弱的亚欧关系,使之得以平衡;不愿意看到美国谋求主宰亚太(经济、政治、安全)的目标得以实现;需要欧洲的资金和技术;不愿意使自己在经贸上过分依赖美日,欲开拓欧洲市场。

从欧盟和欧洲大国的亚洲政策来看,其积极因素是主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欧盟提升了亚洲在其整个外交政策中的地位。过去,亚洲在欧共体(欧盟前身)对外关系中并不占有重要地位,甚至被排在中东和拉美之后。近年来,面对亚洲经济实力和政治影响力的迅速增长,欧盟调整了亚洲政策。1994年底,欧盟首脑会议制订的《走向亚洲新战略》,公开宣布要提升亚洲在其对外政策中的地位。此后,欧盟对亚洲发动的一系列攻势表明,发展与亚洲的全面合作关系已成为欧盟外交战略的重要支柱之一。这在亚欧关系史上尚属首次。

其次,欧洲人以积极态度重新认识亚洲。这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越来越多的欧洲国家领导人,如德国总理科尔、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和现外交大臣里夫金德、挪威首相布伦特兰等公开宣称,由于亚洲的经济腾飞,“21世纪将是亚洲世纪”,德国等国领导人还告诫西方不要把亚洲的崛起视为对西方的“经济威胁”,而应看作对“革新欧洲经济政策”的鞭策和促进。其二,欧洲国家领导人普遍认为,亚洲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缓解了90年代初西方出现的严重的经济衰退,并成为推动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也为欧洲提供了巨大的机遇。特别是欧洲大国着眼于全球战略和长远目标,在美欧市场已饱和的情况下都把加强欧亚合作及开拓亚洲市场看作是避免相对衰落的战略选择。它们强调,欧洲要维持其繁荣和确保其未来,关键在于同美日竞争中能否大大增加在亚洲这个最大的新兴市场的份额。总之,欧洲把自己未来的命运与积极参与亚洲大市场联系起来。其三,越来越多的欧洲政界和学术界领导人正在以新的态度看待“东亚模式”及其价值观。他们认为,东亚经济高速发展得益于亚洲国家奉行的儒家思想及以此为基础的东亚社会和经济模式和价值观,即强调国家、集体高于个人利益和自由主义以及突出国家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基于这种认识,德国总理科尔和外长金克尔主张东西方“相互学习”,强调欧洲人应放弃“欧洲中心主义”,“现在西方应向东方文明学习很多东西”。

第三,欧盟1994年底推出的《走向亚洲新战略》和今年1 月欧盟就曼谷亚欧首脑会议发表的战略目标文件,强调努力推动欧亚建立“平等的新型伙伴关系”。在有分歧的敏感问题上,欧盟领导人采取了愿意妥协的灵活态度,坚持了经济合作高于人权的方针,承认欧亚在社会、文化、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上的不同,认为把自己的模式移植到亚洲是行不通的。欧洲领导人的上述态度为今后大力发展亚欧合作奠定了政治基础。

第四,欧盟不但把欧亚经济合作当作优先任务,而且把加强包括经济、政治、安全和文化等领域的全面合作作为目标,并为此提出了一幅广泛的合作蓝图。欧盟成员国领导人认识到,欧亚缺乏相互了解阻碍了双方发展合作,呼吁欧洲对亚洲各方面情况进行研究,加深了解。

第五,作为欧洲联合发动机的德、法这两个欧洲大国现在又成为推进欧洲与亚洲加强合作的发动机。德法两国认识到,冷战后的世界并非象前几年西方人宣称的那样正走向由美欧日主宰的三极世界,而是正向美欧亚为中心的多极世界演进。只有大力发展欧亚合作,欧洲才能在与美日竞争和未来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较好地位。

陈锋(《现代国际关系》副主编):

亚欧非正式首脑会议之后,亚欧的政治、经济关系肯定会有进一步的发展,亚欧诸国也因此会在各方面受益。但是我们对亚欧关系的发展应有个恰当的估计。这里有几条理由:

1、 欧洲国家积极发展与亚洲国家的关系恐怕更多的还是要在亚洲国家寻找本国产品的销售市场和资金的出路。欧洲国家的经济增长一直比较缓慢,经济中的结构性问题难以解决,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和庞大的财政赤字不断引发政府信任危机和各种社会问题。欧盟内部的市场已趋于饱和,无力再吸纳更多的商品和资金,因而迫切需要到经济发展最快的亚洲、特别是东亚地区寻找市场和出路,以期为本国的经济找到发展动力,也缓解本国的失业压力。

2、欧盟国家的价值观念与亚洲国家的价值观念不同, 这就限制了彼此关系的发展。但欧洲国家很少考虑欧亚之间的这种差异,总认为自己的文明比别人的高,经常搞价值观念输出,把自己的一套强加给亚洲国家,这就破坏了发展双边关系的气氛和前提。欧亚国家经常在一些国际会议上交锋,甚至发生激烈的斗争,其原因盖出于此。这种情况必然要限制欧亚国家的关系向更高层次发展。

3、欧洲国家想借重亚洲国家与美国、俄罗斯抗衡。 欧洲与美国在经贸问题上经常发生争吵,对一些国际问题也有不少意见相左。美国依仗自己的唯一超级大国地位,经常对欧洲国家指手划脚,而欧洲国家则想在国际上发挥自己的独立一极作用,让美国尊重自己的意见,于是它想借重亚洲国家的力量,加强自己的地位,从而进一步扩大自己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欧洲国家曾长期感受着苏联的压力,苏联的解体曾使它们有如释重负之感。但它们旋即发现苏联的继承国俄罗斯仍然是庞然大物。它已经度过了最困难时期,经济已停止下滑,今明两年将出现增长,到2000年有可能出现5%的增长率,以后增长率将会更高。 对于这样一个俄罗斯,欧洲国家觉得有必要借重亚洲国家的力量,抗衡俄罗斯,抵销其影响。

基于上述几条理由,我认为对亚欧非正式首脑会议之后亚欧之间关系的发展应有个恰当的估计,盲目乐观和不以为然的看法都不可取。

侯若石:亚欧关系仍面临严峻挑战:

第一,亚欧的价值观不同,人权问题和社会问题仍是双方的矛盾和分歧所在。欧盟会顽强地坚持自己在人权问题上的立场今后还会向亚洲提出挑战。如何处理,东亚应做好准备。

第二,东亚与西欧的经济体制差异和经济发展水平差距,仍将妨碍经济关系的发展。例如,对直接投资的立场差异很大。欧盟要求给予投资者更多的自由和权利,势必涉及亚洲国家的主权、内政和经济利益。亚洲国家对外国投资者要求给以更多的技术转让,但欧盟态度不明朗。

第三,各国的双边分歧,特别是政治和安全的分歧,会妨碍经济关系的发展。欧盟的内部矛盾仍很尖锐,东亚国家之间的主张也不尽一致,也会影响亚欧关系。

第四,美国对亚欧合作态度不明朗,如何处理亚、欧、美三角关系,如何处理APEC和ASEM的关系,仍有待深入研究。

尚前宏:由于各方期望不同,亚欧合作的未来发展仍将面临一些困难。(一)欧盟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仍相当突出,对于东亚发展中国家的产品继续实施配额限制并不断采取“反倾销”措施;随着欧盟一体化程度的加深以及欧洲统一市场的扩大,欲改变这种“歧视性贸易”政策似将面临更大困难。此外,欧盟对东亚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以当地市场为主要目标,在一定程度上与当地国家的出口导向战略相抵触。

(二)在主权观、人权观、发展观、体制观等方面,东亚发展中国家与欧盟仍有认知上的差距,欧盟国家的偏见尚难消除,仍想就人权、环保及劳动标准等问题指手划脚,并将它们与贸易问题联系起来。

(三)日本作为东亚地区的发达国家,虽同意参加ASEM会议,但仍强调以APEC为中心的亚太战略,力求尽快扩展ASEM的区域范围,而且对EAEC噤若寒蝉,与东盟的意图有一定差距。

(四)美国对亚欧合作心存疑忌,对东亚的“脱美”倾向尤感不安,试图从侧面影响ASEM的发展进程,可能导致亚欧各方的分歧。

三、亚欧关系发展对全球的影响

王和兴(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

亚欧经济关系的新发展集中地反映了当前国际关系的一些特点。

一是竞争。进入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深入发展,美国出于本国的战略利益需要,在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之后,又进一步筹划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同时,通过亚太经合组织,与亚太国家实行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扩大和占领亚太市场。面对美国咄咄逼人的攻势,欧洲国家也不甘落后。欧盟在积极东扩的同时,向地中海沿岸各国提出争取在2010年前建立地中海自由贸易区;又与拉美南方共同市场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到2005年建立一个跨洲的自由贸易区。另外,为了不把广阔的亚太市场拱手让给竞争对方,欧盟于1994年提出了《面向亚洲新战略》,接着又积极推动亚欧会议。欧盟采取“欧亚并进”策略,主要是出于抑制美国“四面出击”的影响,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开拓亚太市场,改变欧亚关系的滞后状态。这将加快世界经济由美国占垄断地位向美欧亚“三足鼎立”的演变过程。

二是平等。有关材料预计,2000年以后亚洲国家将占有世界贸易的大约一半和世界总产值的1/3。所以,国际舆论认为,21 世纪将迎来“亚洲时代”。欧美各国不得不正视亚洲各国(主要是东亚)经济发展的现实。亚欧会议的召开,正“说明美国和欧洲以及亚洲的关系已经变为平等关系。”

三是开放。自80年代后半期以来,在世界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同时,区域集团化的步伐也在加快。但是,无论欧盟还是亚太经合组织,都不是封闭型的。欧盟多次明确表示统一大市场的欧洲“不是一个欧洲堡垒,而是一个欧洲伙伴”。亚太国家也一再申明亚太经合组织实行“开放的地区主义”。亚欧会议的召开再次证明,在高科技发展的时代,各国的经济联系与合作不会仅限于区域内或集团内,它将进一步削弱各集团(组织)的排他性。虽然亚欧会议没有作出任何具有约束力的决议,但是在会后发表的《主席声明》中表示,亚欧经济合作应建立在“非歧视性自由化和开放性的地区主义作出共同承诺的基础上”。

四是多边。随着世界经济全环化的深入发展,许多问题已越出一国范围,需要各国采取共同行动予以解决,诸如治理环境污染、控制人口增长、防止传染性疾病蔓延等问题。因此,多边协调与合作已成为当今的重要途径和方式。目前,除国际性经济机构外,还有不设常设机构的国际性协调、磋商机制(如西方7国首脑会议),以及非正式、 非定期的多边对话(如欧盟和地中海沿岸国家外长会议、欧盟与里约集团部长级会议)。亚欧会议也当属于后一种性质。

江继龙(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1、亚欧关系的发展将对未来新的国际秩序形成产生积极影响, 是对霸权主义的有力抵制。亚洲绝大多数国家是霸权主义的受害者,故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它们反对霸权的决心也随之增强。冷战结束后,欧洲各国对美国的霸权主义行径也愈来愈反感。因此,亚欧新型关系的发展既有利于两个大陆,又是推动国际新秩序的积极因素,是顺应时代要求的。欧洲首次在没有美国参加的情况下以平等的姿态与亚洲国家坐在一起,共商合作大计,无疑是对霸权主义的一击。

2、亚欧新型关系将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 亚欧关系的建立,首先促进双方的经济技术合作。这种合作具有双重意义,一是促进南北合作,二是三大经济中心带动全球经济。在南北合作过程中,由于许多南方国家基础太差,难于吸收和消化北方的资金和技术,南北差距很难消除。亚欧合作就不一样了,虽然亚洲国家的经济技术还不够发达,但是它们的经济发展较其它地区要快,具备了吸收消化欧洲先进技术的条件和能力。亚欧合作完全能圆满成功,这对南北合作将起到启示作用。从三大经济中心看,原有的北美与欧洲、与亚洲都较密切,现在亚欧又联系起来,增强了这个大三角的平衡和协调发展。占有世界人口2/5 的三大经济中心必然会带动世界经济的发展,甚至可能促进世界其它地区出现第四个经济中心,进而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

姜晓燕(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亚欧关系的发展对日本既有冲击,又给它带来新的机遇。亚欧加强合作使日本不得不重新认识自己在亚洲的地位和作用。亚洲作为新的一极而崛起的同时,也使日本的国际地位相对下降。日本非常担心亚洲的经济发展脱离日本,担心亚洲会冷落自己。过去,经济高速发展的日本在亚洲被视为西方一员,在亚欧合作过程中,它就得面对自己只是亚洲一个国家这个事实了。此外,在亚洲市场上又有许多新的竞争对手。亚欧关系发展带给日本的机遇有:⑴欧洲企业进入亚洲对日本来说既是来自竞争对手的挑战,也是它发挥新的作用、获得新的商业机会的大好时机;⑵增加了日本经济外交的回旋余地,日本一方面可以借助欧美力量压亚洲国家进一步开放市场,另一方面又可以借亚洲力量平衡欧美的贸易保护主义,从而改变它在与欧美贸易摩擦中孤军作战的状况;⑶有利于进一步发挥日本在亚欧、亚美间的桥梁作用。

李树勋:亚欧合作的发展将对全球产生广泛影响。⑴东亚将呈波浪式向亚洲腹地扩展;美欧日也将在亚洲扩大贸易和投资。东亚的经验证明,只有发达国家支持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才能实现共同繁荣;只要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并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后盾,就能够改变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⑵欧亚大陆已把世界所有大国和各大区域集团汇集到一起,并成为它们较量和角逐的舞台,导致极其错综复杂的多极均势与集团竞争相交织的局面。⑶世界经济集团化、区域化和国际化以及企业、跨国公司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使大国及其集团经济利益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加深,多极均势与集团竞争使各种制约因素增多,世界大局将较为和平与稳定,但局部冲突和战争还会时有发生。⑷亚欧合作将消除美日在亚太地区的特殊地位,有利于建立国际多极格局。

甘爱兰(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亚欧关系的发展将对世界产生如下重大影响。

(一)促进国际新格局的建立,平衡美欧亚大三角关系。目前美、俄、中、日、欧五大力量中心并立。欧盟与亚洲联手建立具有战略意义的伙伴关系,不仅可使美欧亚“三极”格局以及整个世界朝着相对均衡化的方向发展,还可进一步削弱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今后世界总体格局将会形成互相渗透、互相合作与互相牵制的局面。

(二)动摇美国在亚洲的支配地位。美国正利用其在东亚的联盟关系和10万驻军,构筑势力范围,争夺亚太事务主导权。而亚洲国家随着经济和其它方面的实力日渐强大,在国际中的政治影响力也在增强,他们越来越维护自身的利益,并通过接近欧洲,努力摆脱美国的控制和影响。随着欧亚关系的不断深入发展,欧洲在亚洲的地位和影响也将日益增强,对美国影响的平衡作用也会越来越大。可以预料,美、欧、亚三角在亚太将会展开激烈的角逐。

(三)亚欧谋求“独立自主”、“平等对话”,对美国的强权政治是一种挑战。在当今世界上,美国动辄以制裁等相威胁,对别国施加压力和干涉。相反,亚欧进行“非对抗性的平等对话”,既反映了东盟加强独立自主意识,积极谋求构筑同大国的“平等关系”,也反映了欧盟冷战后在国际事务中要脱离美国“中心”及其“领导”,谋求在世界多极化格局中发挥“独立一极”的作用。因此也可以说,亚欧关系的发展对美国的强权政治也起到一种制衡作用。

丁奎松:(一)世界力量对比更趋平衡。亚欧首脑会晤意味着亚欧美三角关系中最薄弱的所谓“遗漏的亚欧关系”得到加强。随着亚欧关系的扩展与深化,三大经济集团的关系将更趋平衡,不仅有利于遏制单方面的贸易保护主义,而且通过三边互动使欧亚美的贸易、投资与经济发展更加合理。这也同时表明,世界战略中“一超多强”的局面正在不断发展变化,美国的主导地位更形“弱化”。亚欧首脑会议是没有美国参加的首次重大国际会议,亚欧双方凸显自主意识,具有强烈的从美国主导下“淡出”的意味。积极推进自身的战略构想,弱化美国对世界的主导作用,可以说是亚欧在新形势下相互迅速靠拢的基本动因。它预示着美国对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的主导地位将进一步削弱,而诸强、特别是东亚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正逐渐提高。

(二)促进亚太新的战略态势更加完善。冷战结束后,东亚地区“四国五方”(中、日、美、俄、东盟)的亚太战略态势逐渐趋于定型,亚欧对话无疑为新的态势增加一个重要因素,促使亚太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在中日美俄等大国多重三角关系的基础上,相互交织的四大论坛APEC、ASEM、EAEC、ARF将发挥更大作用, 从而在亚太地区构成两层(国家间双边关系与地区关系)、三边(亚、美、欧)、多角(地区多边组织)相互影响的战略态势。 如果说现在亚太地区的多边体系正在以APEC和ARF为轴运转,那么, 亚欧对话进程的加速有可能使亚太地区出现第三个轮子,预计今后几年,随着对话的深入和具体化,ASEM的作用将会凸显。与此同时,也使酝酿已久的EAEC进入操作阶段,强化东亚自身的政治、经济、安全合作,这有利于地区的稳定与发展。事实上,亚欧会议之前,东亚10国先后举行了三次高层协调会议,并首次提出代表东亚共同立场的文件,不仅为今后扩大东亚在全球的战略影响奠定了基础,而且也显示了东亚一体化进程在稳步发展。

(三)有利于中国在亚太多极化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亚欧首脑会议为我国在亚太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提供了极好的机会。事实上,会议之前东亚国家的高层协调会即已反映出我主动外交的效果,东亚国家的共同立场文件充分反映了我国的基本立场。尽管在会议的具体细节上,我们的工作仍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但会议进程中,中国外交行动之活跃是多年来在多边国际场合少有的。这表明,中国一是在维护周边稳定,二是在促进区域合作,三是在谋求亚欧互补,都更加积极、主动。

四、欧洲国家的亚洲政策及其战略考虑

杨祖功(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

欧盟调整和制订对亚洲的新政策是出于国际格局变化和欧洲发展的战略需要。90年代初,欧盟国家、特别是德国曾把主要精力放在帮助东欧国家和俄罗斯建立市场经济和西方民主制度上,却忽视或没有足够重视亚洲的发展。2000 年, 亚洲将有4 亿人的纯收入达到与欧美相同的2000美元。欧盟已认识到与亚洲建立经济伙伴关系的重要性,开始把目光和精力转向亚洲。面对东亚的崛起,美国捷足先登,和日本从东亚经济发展中捞取了大量机会和实利,试图垄断亚洲市场。在此期间,欧盟在亚洲市场中的份额却呈下降趋势。欧洲对亚洲的出口总值从1970年的25%下降到1995年的15%,欧盟成员国对亚洲的直接投资只占亚洲外资的10%。同美、日相比,欧盟在亚洲市场中处于劣势,与其经济实力极不相称。特别是欧盟已意识到它有被美国排斥在亚洲之外的危险,急于扭转这种局面。目前,欧盟主要国家经济回升乏力,1800万失业大军和12%的高失业率压得欧盟国家政府喘不过气来。欧盟国家不得不积极向外界寻求商品、资本和服务市场,而东亚特别是中国是当今世界最被看好的市场。于是德国率先提出对亚洲的政策纲要。接着,法国提出了进军亚洲的计划。欧盟也于1994年7月出台了《走向亚洲新战略》。 召开亚洲首脑会议,欧盟正好借机大力推行其对亚洲的新战略。

欧盟及其成员国对亚洲新政策的核心目标是扩大欧亚之间的经济伙伴关系,建立常设的欧亚政治对话制度和文化交流机制,以便改善和加强欧盟在亚洲的经济和政治地位,“在欧洲、东亚和美国之间建立一种完全平衡的关系”。

欧盟国家出于自身利益考虑,首先是为了扩大在亚洲市场上的份额,同美国、日本竞争。欧盟利用亚欧首脑会议,着手与亚洲国家解决双方存在的现实分歧(如市场准入、配额制、产权、贸易逆差、劳动条件等)。努力发展非官方经济关系。拉亚洲国家,借助世界贸易组织,抗衡美国的经济制裁政策。

与此同时,欧盟从全球战略出发,也想介入亚洲的和平与安全事务,同亚洲建立政治对话制度,在防止核扩散、军售、贩毒、移民等问题上,谋求与亚洲建立合作关系。同时在政治上发挥更大作用,如在地区冲突问题(南北朝鲜、日韩关系、南中国海争端)上起调停者作用。应该说,目前欧亚都希望建立以经济合作为中心的合作关系。欧洲和亚洲在经济上和政治上也确实互有需要。

王振华(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

(一)亚洲经济上的迅速发展与崛起,是促使欧洲国家调整其亚洲政策的重要背景和动因。

自90年代以来,欧盟各国相继陷入周期性与结构性并存的经济危机之中。亚洲的崛起为欧洲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因此欧盟及其成员国相继制订了《走向亚洲新战略》等文件,加强欧洲国家在这一地区的经济存在,充分利用亚洲不少国家经济发展的活力与潜力所提供的机遇获取经济实惠,以便保持欧洲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二)欧盟亚洲新战略是欧洲国家全球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以欧盟为中心的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深入和发展,欧洲国家希望欧洲作为强有力的一极出现于世界舞台。为了在全球范围内加紧同美、日争夺,在多极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欧盟正在积极推行全方位的对外关系战略。欧盟的东扩计划、南下战略以及对拉美和亚太地区的政治、经济、外交举措,都含有这一明确的战略意图。欧盟制订的《走向亚洲新战略》,不仅有同美、日争夺亚太大市场这样一种近期经济目标,而且有联亚制美、在多极化的世界上加强欧洲在亚太地区的政治作用和影响的长远战略考虑。

(三)欧盟在亚洲政策和对华政策上的一致性及其矛盾和差异。

欧、美无论在对华还是在其整个亚洲政策上,都存在着广泛的一致性。欧、美都把亚洲的崛起既看成是一种机遇,更视其为一种挑战。它们希望通过协调大西洋两岸的关系、重建“新大西洋共同体”(一种扩大了的北约,含政治、经济、安全各个领域的合作协调机制)来共同对付亚洲的挑战,遏制亚洲国家的竞争能力,并试图在亚洲发展中国家推广西方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在对华政策上,它们都将中国纳入西方为主体的“国际社会”作为最终目标。美、欧、日在台湾、香港和西藏问题以及人权问题上保持对华统一阵线。对中国发展势头进行遏制,准备抗衡一个日益强大的中国,是西方大国一项共同的对华战略。

但是由于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实力和地位不同,通常情况下欧洲较美国对事情的看法更为客观,作法上更为灵活、务实。加之欧美之间从各自国家利益出发,在具体的对华和亚洲事务上存在着竞争、利害矛盾和政策差异,这就为我们趋利避害、发展同欧洲、美国以及其它西方国家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机会和可能。当然,我们必须看到,无论是我国同西方国家发展关系还是利用西西矛盾,都是有一定限度的。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认识。

冯仲平(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博士):

下面主要谈谈西欧在发展与亚洲关系方面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1.欧盟新亚洲政策的主要内容和特征。自1993年以来,西欧国家的对外政策发生了一个重大变化,亚太地区在其全球外交战略中的比重明显增加。1993年德国率先制订了《德国亚洲政策纲要》,法、英等国也相继调整了其亚洲政策。在德、法、 英等大国的推动下, 欧洲联盟于1994年底通过了《走向亚洲新战略》,这表明发展同亚洲的关系已成为欧盟15国的共同意志。为了落实欧盟新亚洲战略,欧盟委员会于去年先后推出了对日和对华长期政策文件。至此,欧盟新亚洲政策的轮廓已基本形成。其中心是发展欧亚间的经济关系,主要内容有三点:⑴发展与亚太地区特别是东亚地区的经贸合作,加强欧洲在该地区的经济存在;⑵强调开展政治对话,扩大欧盟在亚洲的影响;⑶重视亚洲国家在解决全球问题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扩大相互间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建立欧亚新型伙伴关系。

欧盟新亚洲政策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经贸关系始终占据主导地位。第二,在人权等亚洲国家敏感的问题上,不赞成像美国一样进行公开对抗,而倾向于搞“悄悄外交”。第三,中国在欧盟的亚洲战略中居核心地位。此外,欧盟新亚洲政策还具有战略性、一致性两个特征。战略性是指发展与亚洲合作关系不是欧盟国家的一项权宜之计,而是欧洲着眼于21世纪的长远战略之举。一致性是指新亚洲政策反映了欧盟的整体利益,得到了所有成员国的支持。

2.欧盟调整亚洲政策的战略考虑。欧盟之所以重视亚洲,制订新的亚洲政策是出于以下三方面考虑的:一是为了开辟亚洲新兴市场,扩大欧洲产品的出口,捞取经济实惠,解决欧洲国内严重的失业等社会问题。经济因素是欧盟发动强大的“亚太攻势”的第一动因,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动因。二是通过发展与亚洲的政治合作关系,提高欧盟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为欧洲早日成为多极世界中的独立一极创造条件。三是通过发展经济和文化交流,扩大西方社会模式和价值观对亚洲的影响。

3.欧盟实施新亚洲政策的具体措施。政府出面保持高层交往,加强外交攻势。仅1993年一年内,德国总理科尔就两次出访亚洲,创下了德国和亚洲关系史上的记录。⑵淡化人权、民主等有分歧的问题,为双边经贸合作创造一个良好的气氛。⑶鼓励各欧盟成员国的中小企业积极参与对亚洲的投资和竞争。⑷增设在亚洲国家的商务,加强欧盟各国在该地区的协作。

侯若石:由于东亚国家的强烈要求,欧盟认识到自己对东亚投资不足,承诺将尽快采取措施,增加对东亚的投资,并鼓励东亚对欧盟投资。欧盟还认识到向东亚国家转让技术的重要性,承诺把技术转让的重点放在农业信息和通讯、能源、运输等部门,并把人力资源开发合作作为技术转让的主要渠道,将开始执行“亚欧大学学术交流计划”。在合作方面强调加强科技交流,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成立环境保护联合研究中心。

五、亚洲对欧洲的政策及其战略考虑

李树勋:从亚洲方面看:⑴发展亚欧合作旨在充分发挥本地区经济增长的活力,利用和吸引欧洲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使东亚加速实现亚洲式的经济腾飞和现代化。同时,扩大包括投资资本在内和经贸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关系,可抑制欧洲一体化强化保护主义。

⑵通过亚太和亚欧合作同时发展与北美、欧盟的经贸、政治关系,使东亚的国际地位和作用明显上升,它的声音开始得到重视和尊重,其回旋余地也在增大。同时,促进亚洲经济加速起飞,有利于三极经济相对均衡发展。

⑶利用欧洲介入,抑制美日势力扩张,挫败美日控制亚洲市场的野心。亚洲国家素有反美恐日心理,扩大亚欧合作,借重欧洲,有助于抑制美日在经贸政治外交等领域一贯以强凌弱、以大压小的霸权行径,在贸易和人权等问题上牵制比欧洲更强硬的美国。

⑷东盟、欧盟,80年代起就建立了部长会议制度,扩大中日韩加入亚欧首脑会议,可利用中国在政、军方面、日本在经济方面影响力起支持作用,增强与欧盟对话的份量。此外,一些东亚国家也含有借重欧美制约中俄的意图。

⑸亚欧国家首次“撇开美国”,共商合作大计,符合双方愿望,也符合我国立场。中国顺应时势,尊重东盟主导地位,扩大自身影响和活动空间,可更灵活地利用欧美日之间的矛盾,增强谈判地位。

尚前宏:东盟对欧的战略目标是:⑴拖欧入亚,主动平衡亚太地区力量对比,引导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1993年西雅图会议以来,东盟在APEC中的优势相对削弱,所占“选票”比例由1/2降至1/3;而美国日益坐大,逐渐主导APEC发展方向。⑵迂回推动东亚经济核心论坛(EAEC)的发展。鉴于美国坚决反对,而日本迫于美国压力不予支持,东盟在APEC框架内无法推动EAEC的发展,故而有意将东盟与欧盟的对话机制扩展为东亚与欧盟的合作机制(受邀参加ASEM会议的亚洲成员均是EAEC的既定成员国)。⑶建立亚欧经济合作机制,就市场准入、劳工标准、环境保护等问题与欧盟高层加强沟通。⑷与欧盟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以协助确立东盟在亚太地区的“第四极”地位。

丁顺珍(《现代国际关系》编辑):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谈几点浅见。⑴亚洲应借鉴欧洲的经验,协调地区内部的合作与发展。近年来,欧洲国家在促进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提倡“多速欧洲”,即不同的国家根据本国发展速度和经济实力来确定各自迈向同一目标的速度,以免出现一拥而上互相撞车的情况。亚洲,主要是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层次不同,一些经济基础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都试图以出口导向型或外向型发展战略来推动自己的经济发展,在吸引外资、占领欧美等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产品市场方面竞争激烈,这些无疑阻碍本地区的合作和一体化建设。⑵亚欧合作可能要经历一段“磨合”过程。亚欧首脑会议虽然体现了一种平等的、新型伙伴关系,但这种关系能否真正体现在今后的实践中,是值得亚洲国家考虑的。欧洲国家,特别是某些西欧大国,不会轻易放弃将其发展和管理模式强加给亚洲国家的做法,还可能基于利己的目的,用贸易保护主义、“反倾销”措施及民主、人权、环境等问题压亚洲发展中国家,这势必造成亚欧关系事实上的不平等。对于这个问题,亚洲国家在力促与欧洲国家政治对话,使它们认可亚洲各国的特色和国情的同时,也应发扬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⑶亚洲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近年来,德、英、法等西方大国和欧洲委员会相继制订了亚洲政策,亚洲对欧也应根据不同的发展情况确定不同的合作对象和合作范围,才能更好地消化吸收欧洲的资金和先进科学技术,发挥中等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利用它们吸纳西欧资金,来带动其它比较落后的国家的发展,为自然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拓展欧洲市场,等等。

姜晓燕:亚洲应通过加强亚欧合作,扩大自己的选择范围,开拓投资技术合作领域,吸引欧洲的资金与技术,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经济实力;通过双边对话,阻止欧洲的保护主义,为亚洲企业打入欧洲市场开辟渠道;利用亚欧关系发展,牵制北美自由贸易区的集团化倾向。

侯若石: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中国的崛起给世界也给自己带来挑战。在亚欧合作发展过程中,中国要有紧迫的历史使命感。

第一,中国应注意到欧盟起草的国际直接投资规章的特点:以发达国家标准要求发展中国家,要求受资国给予投资者充分的权利,但只字不提受资国的管理权利和投资者应承担的义务。中国欲吸引过多的外资,但许多部门尚未开放。欧盟要求受资国取消部门限制,无疑是对中国的一大挑战。中国应认真研究欧盟的投资规章,提出有力的对策。

第二,拟议中的跨亚欧大陆的铁路网和湄公河开发合作,对中国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中国不能只重视本国的欧亚大陆桥,而应与东亚其他国家一道加紧对东起韩国,南起新加坡的铁路网的研究。如果就铁路网建设达成协议,将给中国的铁路工程建设企业提供一个大市场,在湄公河开发方面,越南、柬埔寨和老挝将采取重大步骤,加快合作进程,为吸引外资参与开发,将开展大规模经济外交活动。中国不能再犹豫了。

第三,在亚欧经济技术合作中,中国应参与和吸引更多的项目,争取更多的援助资金。在学术交流中,利用新加坡的亚欧基金和设在曼谷的亚欧环保中心,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标签:;  ;  ;  ;  ;  ;  ;  ;  ;  ;  ;  ;  

“亚欧合作与发展”研讨会摘要_亚欧首脑会议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