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两个缺口”和“发展极”理论探讨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战略_中西部地区论文

用“两个缺口”和“发展极”理论探讨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战略_中西部地区论文

运用“两缺口”和“发展极”理论探讨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引资战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缺口论文,中西部地区论文,理论论文,战略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文章认为,当前我国中西部地区利用外资不应再停留在弥补储蓄缺口和外汇缺口的层次上,而应转向以弥补就业缺口、技术缺口、效率缺口和财政缺口等为主:“发展极”理论不仅能用来解决地区发展优先次序问题,还可以应用到我国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的问题上。通过确立中西部地区产业的“发展极”,将外资引至“发展极”产业,推动其优先增长,在带动效应的作用下,实现整个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全面发展。

●关键词:吸引外资“两缺口”理论“发展极”理论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中西部地区在吸引外资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广大中西部地区引资数量较小,占全国利用外资的比重较低。据统计,到1994年底,中西部18个省区外商实际投入资金104.21亿美元,占全国的11%,近两年虽然提高到13%左右,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中西部地区引资乏力的现象。这不能不说是制约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九五”时期我国开发的战略重点逐步西移,我们应进一步提高我国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的力度和效率。

一、我国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的理论选择

1.“两缺口”理论及其修正。

在西方发展经济学中,有许多学者就国外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必要性从理论上作了分析,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1966年由钱纳里和斯特劳特提出的“两缺口”理论。这一理论的核心在于阐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在储蓄、外汇、吸收能力等方面的内部有效供给与实现经济发展目标所必须的资源需求量之间存在着缺口,即储蓄缺口和外汇缺口,而弥补这两个“缺口”的主要方法就是引进外资。外资作为一种外部追加资源,可以填补国内储蓄缺口,维持适度的投资规模;同时外资还能弥补外汇缺口,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使全社会的总供给和总需求在一个较高水平上达到动态平衡。

尽管“两缺口”理论可以很好地说明我国改革开放之初吸引外资的目的,然而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国内储蓄率和外汇储备额不断上升,1994年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储蓄率已达40%以上,截止1996年底全国外汇储备额上升至1050亿美元,出现了“两缺口”减少甚至消失的现象。因此,目前难以用钱纳里和斯特劳特的“两缺口”理论解释我国中西部地区大力吸引外资的动机。事实上,当前我国中西部地区利用外资不应再停留在弥补储蓄缺口和外汇缺口的层次上,而应转向以弥补现存的其他缺口为主。

第一,就业缺口。目前,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一方面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来承担主要就业渠道的第一产业劳动力绝对数呈下降趋势,大量农民脱离土地涌进城市,使城市待业大军日益壮大;另一方面,由于中西部地区的国有企业大面积亏损,不仅没有使第二产业吸纳的新增劳动力抵偿第一产业劳动力的减少数,而且第二产业自身还不断产生下岗职工,从而使“就业缺口”不断扩大。从现实来看,单靠中西部地区自身的力量将难以填补“就业缺口”,而利用外资则是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引进外资,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发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中西部地区劳动力价格相对较低的优势,选择节省资本、多用劳动力的工业技术路线,弥补“就业缺口”。

第二,技术缺口。对于我国中西部地区来说,影响其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中西部地区对技术的缺乏,主要表现在缺乏必要的技术知识、管理水平和企业家人材。目前,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内部资源尚无能力填补“技术缺口”,因而也必须用引进外资的办法来填补它。在引进外资中实行“一揽子”的资源进口计划,即在引进外资的同时,引进国外适宜技术、管理知识和人材等软件,通过配套引进,促使引进的资源能够得到充分而有效的利用。

第三,效率缺口。我国中西部地区国有企业比重较高,由于长期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这些企业仍习惯于传统的粗放式经营,对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既缺少内部动力,又无外界压力,企业经济效益长期低下,这与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要求相比,形成了巨大的“效率缺口”。对于填补中西部地区国有企业的“效率缺口”,我们一方面可以从企业内部入手,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强化企业管理,实现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另一方面,我国中西部地区可通过大量引进外资,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氛围,使外资企业在市场上对国有企业形成竞争压力,迫使其不断转变自身的经济增长方式,以弥补当前存在的“效率缺口”。

第四,财政缺口。作为经济较为落后的我国中西部地区,其经济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而宏观调控又主要靠政府的财政支出来推动。但就我国中西部地区来说,政府的财政收入目标与实际收入之间存在着差距即“财政缺口”。因此,政府要顺利实现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必须向外资企业征税,并在金融上积极参与外资企业在当地的生产经营活动,通过征税、入股经营、财政参与等形式,为政府筹集公共金融资源,填补“财政缺口”,支持政府在宏观调控方面的投资支出。

2.对“发展极”理论的发展。

“发展极”理论是法国经济学家佩鲁于1955年提出的。这一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由于某些主导部门或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在一些地区或大城市聚集,形成一种资本与技术高度集中、具有规模经济效益、自身增长迅速并能对邻近地区产生强大辐射作用的“发展极”(辐射极),通过具有“发展极”优势的地区的优先增长,可以带动相邻地区共同发展。

佩鲁的地域“发展极”理论不仅能用来解决地区发展优先次序问题,我们还可以对该理论作进一步发展,把它应用到我国中西部地区产业吸引外资的问题上。通过确立我国中西部地区产业的“发展极”,着力将外资引至这些产业“发展极”,推动我国中西部地区产业“发展极”的优先增长,在带动效应的作用下,实现整个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全面发展。

作为我国中西部地区的产业“发展极”,应具有吸引功能和扩散功能,主要表现为以下特征:(1)技术的创新与扩散。 “发展极”产业应有能力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推出新技术、新产品和新的生产组织方式,它一方面从其他产业吸引最新技术,另一方面又将自己的新技术扩散出去,产生辐射效应。(2)资本的集中与输出。 “发展极”产业一般拥有大量资本和生产能力,为了自身发展需要,它可以从其他产业吸引、集中大量资本;同时,“发展极”产业也可以向其他产业输出大量资本,通过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来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3 )形成“凝聚经济效果”。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极”产业能使人口、资本、技术、生产、贸易等高度聚集,产生规模经济效益,在吸引和扩散功能的作用下,推动整个中西部地区的产业发展。

可见,在利用外资发展我国中西部地区产业的过程中,优先将外资引入“发展极”产业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在外资数量有限的情况下,如果中西部地区各产业全面引资,则会降低外资利用效率,引起经济效益下降,使各产业都不能迅速发展起来,反而会影响整个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

3.我国中西部地区有效利用外资的主要标准。

第一,战略明确。利用外资要达到何种战略目标,这是利用外资中的首要问题。我国中西部地区幅员广阔,条件各异,其利用外资的战略目标也不完全相同。即使在同一个地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利用外资的战略目标也会发生变化。在确定利用外资的战略目标时,既要考虑到自己的优势,又要考虑到自己的劣势,把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结合起来,通过利用外资使中西部地区的优势在外资的协助下发挥更大的效益,使其劣势在外资支持下得以扭转。

第二,增值标准。评价我国中西部地区有效利用外资的最简单标准就是看外资所产生的价值增值量的大小。如果外资的使用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所有部门总产出的增值量大于外国投资者从该企业得到的收益,那么这笔外资的使用就是有益的,外资的规模也是适宜的。

第三,投资产业的合理化标准。在开发我国中西部地区的过程中,国家确定了重点发展产业,并制定出相应的扶持政策。因此,利用外资发展我国中西部地区的重点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外资过多地集中在餐饮业和娱乐业,其投资结构不够合理。我们应通过调整相应政策,对投资于重点产业的外资实行一定时期的税收减免及其他方面的优惠措施,从政策上增强外资投入产业的合理性。

第四,投入要素本地化标准。对于我国中西部地区来说,利用外资是否成功,一个很重要的标准是看外资企业在生产中使用本地的原材料、中间产品、劳动力等投入要素的比重。如果对本地投入要素使用的比重逐渐增大,则可以帮助中西部地区开发自身资源,增加就业,并能逐渐减轻外汇压力和债务负担,直到最终还清外债,实现全部产品的本地化。

二、我国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的措施选择

现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已将吸引外资的重心置于大规模、高技术含量和基础产业上。对此,中西部地区在引资措施上又将如何选择呢?种种分析表明,中西部地区在吸引外资方面要想有大的作为,切不可完全照搬东部地区的现行做法,而应采取适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引资措施。

1.将外资重点引向“辐射极”。

目前中西部地区招商引资的热情很高,但在各自为政的招商过程中,容易出现彼此相互竞争、提高引资成本的现象,从而给外商以可乘之机。因此,国家应成立相应部门对中西部地区的招商引资活动进行宏观管理,着力将外资引入具有扩散效应的中心城市,通过培育“辐射极”,由点到面,带动整个中西部地区逐步走向繁荣。“辐射极”拥有相对的资本、技术和规模优势,其经济实力能迅速增长并对邻近地区产生辐射,发挥着“吸引中心”和“扩散中心”的双重作用。目前武汉、重庆、西安、兰州等城市,都具备相当经济实力,可以成为邻近地区的辐射中心。宏观调控部门应有意识地把外资重点引入各“辐射极”,形成资本、技术相对密集的产业带和工业区,使整个中西部地区呈现出多层次技术和产业并存的局面。这不但有利于增加外商投资的技术含量,而且还有利于优化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

2.以中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吸引外资。

利用中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优势,引进资源开发型外资,鼓励外商投资于自然资源开发项目及相关设施。我国中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水力资源、石油资源、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等,但是,由于资金、技术等因素的限制,这些资源远未得到充分利用。可见,把外资引入这些领域,进行开发利用的前景极为广阔。这方面可建立各省或整个中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信息库,对中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进行考察,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评估资源的开发价值,并将各种数据资料进行综合汇总。这不仅有利于我们掌握中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分布及其现状,做到心中有数;而且在外商进行投资项目选择时,便于他们通过信息库获得信息资料,找到合适的开发项目。当然,在吸引外资开发自然资源的同时,一定要兼顾社会效益和环境标准,决不能走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3.充分利用中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源优势。

我国中西部地区多是内陆省份,人口众多。但与众多劳动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源远未得到充分利用。同时,中西部地区利用外资起步较晚,许多方面与沿海地区相比处于劣势,短期内不宜也不可能将吸引外资的技术选择重心置于高新技术领域。同理,外资在中西部地区的投向也不可能集中于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上。因此,现阶段我国中西部地区仍应重点引进资本密集度相对较低的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技术及相应的“适用技术”。经济研究表明,“适用技术”是介于低级技术和高级技术之间的技术,它极适合于劳动力过剩的社会。可见,我国中西部地区不能盲目追求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的最先进技术,更不能简单地将劳动密集型技术理解为落后技术;而应根据中西部地区人力资源丰富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优势,把外资引向资源加工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如农业、采掘业、纺织业、食品加工业等领域。

4.进一步优化利用外资结构。

就利用外资方式而言,国际上习惯将其分为证券投资、外债和直接投资,且三者各具特色。我国外债的举借部门主要是各级政府,在举借规模和外资投向上有很大的自主性;国际直接投资来源比较单一,投资流向具有明显的短期趋利性,它并不一定能保证促进我国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而证券投资是外商通过购买我国企业的股票等形式进行间接投资,具有来源分散、集中使用的特点。国际经验表明,利用外资的实际效果以证券投资和外债为佳,国际直接投资存在许多缺陷。尽管国际直接投资近几年发展较快,但它却具有使接受投资地区产生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等负面影响。因此,中西部地区目前不应局限于国际直接投资一个方面,而应采取多种方式利用外资。除了利用外资嫁接改造国有企业、BOT投资方式外,还应不断开拓国际租赁融资、 利用境外共同(投资)基金等新的利用外资渠道,适度增加证券投资、外债在中西部地区利用外资中的比重,优化利用外资结构。

5.利用外资与当地工业发展相结合。

首先,中西部地区在发展经济中所遇到的难题,不仅在于缺资金,而且缺产品、缺技术、缺机制;在工业结构中的问题是重工业畸形发展,而投资少、见效快、积累高的现代轻工业几乎没有什么发展,没有及时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因此,中西部地区应大力利用外资发展现代轻工业和新兴轻工业,补上轻工业不足这一课。其次,利用外资应与大中型国有企业改革相结合,坚决走以现有大中型国有企业为依托的道路。庞大的资产存量是历史留给中西部地区的一笔宝贵财富,在吸引外资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所以,在引进外资时,一定要和中西部地区的国有企业改革相结合,通过引资带动产品开发,使之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推动国有企业技术水平与经营机制的改造和提高,让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利用外资过程中得到振兴。

6.加快基础设施等引资硬件的建设。

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是物资流通和信息交流的物质基础。对于多为山地、丘陵的我国中西部地区,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是实现其对外开放和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基础条件。中西部地区要把硬环境的建设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工程来完成,应有长远眼光,做好全面发展规划,有步骤地加以实施。“要想富、先修路”,中西部地区需大力进行各省高等级公路网建设,为外资进入扫清交通障碍;进一步加强邮电通讯建设,促进信息的快速准确传递,使外商了解中西部地区,让中西部地区走向世界;同时,还应把中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培育成金融中心,建立和引入各种金融中介机构,利用其在吸引外资方面成本低、信息量大、规范性强、成功率高的特点,推动中西部地区利用外资规模的扩大和质量的提高。

7.进一步完善吸引外资的软环境。

我国中西部地区劳动力数量虽多,但其素质不高。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将劳动力数量优势转化为质量优势,是中西部地区改善引资软环境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因此,中西部地区一方面要扎扎实实搞好基础教育,让全体公民都能享受九年义务教育,打好进行各种专业技术教育的基础。另一方面,应进一步调整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让更多的人在就业前接受专门教育,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实用技术;而且,还要强化企业岗位技术培训,提高国有企业职工的整体素质。

为了更好地吸引外资,中西部地区还应进一步改善其他软环境。第一,加强市场法制建设,维护公平竞争秩序,打击各种不法经营行为,增强市场法规体系的透明度,自觉接受外商监督。第二,加快市场体系建设。通过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使各类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能真正按市场规律运行。第三,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压缩重叠的行政机构,提高办事效率,给外商以实实在在的帮助,增强外商在中西部地区投资的信心。

8.充分发挥现有“三资”企业的示范效应。

对于中西部地区现有的“三资”企业,各级政府应采取各种措施在产、供、销、人、财、物诸环节上为“三资”企业排忧解难;通过主动协调各方关系,减少侵害“三资”企业合法权益事件的发生,形成支持“三资”企业开展正当经营活动的氛围;努力营造公平竞争的经济环境,使“三资”企业在公平竞争中享有真正的国民待遇。这样,不仅能促进现有“三资”企业的发展,增加中西部地区的财政收入,还能通过现有“三资”企业的示范效应,激励更多的外商来中西部地区投资。

标签:;  ;  ;  ;  

用“两个缺口”和“发展极”理论探讨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战略_中西部地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