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农业的负面效应及技术对策论文_黄尚举

化学农业的负面效应及技术对策论文_黄尚举

黄尚举 广西梧州农业学校 542800

摘 要:化学农业普及全球已是必然,并且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完善的发展,它为人们带来了更高的经济上的收入,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化学农业的负面影响,给人们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下面就针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讨论的目的在于能够让人们重视起来,合理地进行化学农业,减少因为化学农业而带来的负面效应。

关键词:化学农业 负面效应 技术对策

化肥和农药是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出现并且投入到农业生产的,这也就标志着现代农业时代的到来。现代农业时代的来临,带来了大量的农药、化肥以及除草剂等农业化学品,并且它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使得土壤的机械作业强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与此同时,耐肥抗农药的作物出现一批又一批,在栽培技术上也打破了传统技术的局限性,致使在全球出现一种农产品的产量与日俱增的现象。现代农业为人们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人口增长而造成的农产品需求得到了保障,有效地避免了饥荒的来临。然而,现代农业在带来佳绩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等问题,这也大大地影响到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认识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并解决这些问题是当今农业的重大课题。

一、对我国的农业化学品使用状况的分析

1.化肥的使用

我国在1935年已经开始化肥的生产,但是历经十四年,到1949年化肥的年产量仅仅是零点六万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化肥这一产业才渐渐有了起色,并且保持飞速的发展,到了1997年的时候,我国的化肥年产量已经达到两千九百一十一万吨,这个时候中国的化肥年产量仅次于美国,排在了世界的第二位,这其中有两千零七十四点九万吨是氮肥,这一数字将中国的氮肥年产量提到世界第一位。值得注意的是,化肥的使用直接影响到化肥工业的发展。我国在化肥使用上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首先是在五十年代的氮肥与有机肥之间混合使用的阶段,其次是六十年代氮肥、磷肥与有机肥混合使用的阶段,再次是七十年代的多种营养元素配合有机肥使用的阶段,最后是八十年代之后单一元素施肥方式过渡到氮、磷、钾元素混合施肥的阶段。这四个阶段之后,我国的化肥的使用又进入了一个新的使用热潮,化肥应用于农业的各个领域,随之而来的是,化肥的施用量越来越多,几乎全部的农业生产都用到了化肥,化肥带来了农业上的发展不假,但也因此带来了许许多多的环境问题以及生态保护方面的隐患。

2.农药的使用

首先来说,农药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工业品,在农药中会含有各种各样的毒素,由此可见,对于农药的销售以及售后服务完善与否将直接影响农民的利益。我国是在五十到六十年代普遍使用农药的,比如说六六六等有机氯农药。这些农药可以长期残留在环境中,并且可以通过在动物体内累积而使动物中毒,而在一些发达国家中,大多数都是在七十年代左右开始使用农药。到了1983年,国家下令禁用有机氯农药,随之而来的是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累的农药,这些农药最大的特点是残留的时间短、降解的速度快,而且毒性相对有机氯农药很强。在我国,对于农药的使用有种盲目性,农药的使用量逐年增加,农药的大量使用一方面影响到了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另一方面它也污染了农产品以及周边环境,尤其是现在我国所使用的农药,毒性一般都非常的强,在使用时一定要注意。有的农药还会直接危及到人类的健康,并且没有人能够完全保证在农作物上的农药完全地被分解,极可能还会残留一部分农药在农作物的上面,这样人畜吃了作物后会在体内积累毒素,久而久之,就会因为毒素的增加而威胁到自身的生命。然而,农药的使用又是不可避免的,因此,采取适当的措施限制农药的使用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要限制使用的时间,另一方面还要限制农药的使用量以及种类等等。

二、化学农业的负面效应

化学农业,指的就是使用化学肥料为农作物施肥,并且使用农药进行除草和消灭害虫。化学农业在以前对农业的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但就现在的形势来看,化学农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变得越来越显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首先来说化学方法控制杂草以及害虫的消极影响,化学方法破坏了生态平衡,如果因为农药的使用而杀死了捕食者,带来的影响是害虫的数量增加,如果因为农药的使用而杀死了害虫,就会导致捕食者难以生存,这样害虫的数目也就会再次增加,就会因为没有捕食者的捕食而大量繁衍。另外,化学方法的使用会产生抗性品种,时间长了,那些害虫便会产生抗药的抗体,就像人一样,生病会产生抗生素,那样的话对于害虫的控制就会变得更难。与此同时,化学方法会影响到食物链的平衡,农药的使用会使得动物将其带入食物链,久而久之便会直接毒害到动物,影响食物链的平衡。此外,化学方法还会影响到大气的平衡,试想一下,一旦农药流入水中,水体便会遭到污染,进而导致浮游生物死掉,与之相依的浮游植物也会大量地减少,致使氧气的排放量减少,从而导致水里的生物会因为缺氧而难以生存。另外还有一点,化学方法还会影响到物质循环,主要是农药大量的使用导致分解者的减少,许多无机物难以被分解为有机物。

接下来说化学肥料使用过度带来的消极影响,过度使用化学肥料会直接破坏土壤,导致土壤的注水能力降低,久而久之便异常坚硬,难以耕作。过度地使用化学肥料还会污染到水源,主要是化学农药流入水中所致。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化学肥料在生产、运输、使用等过程中往往都会造成或多或少的大气污染,严重时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难以持续。在农业上还有一点需要注意,不能够在同一片土地长期地播种同一种植被,因为那样会导致土壤矿物平衡被破坏,同时也可能引来大量的昆虫,间接地提高了农药的施用量。

三、应该采取的技术对策

1.实施保护性耕作栽培

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有许多优点,它可以将生产成本降低百分之三十,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它可以增强土壤的渗水性能,同时它还可以减少土壤受水蚀风蚀的影响,另外这项技术还可以全方位地提高土壤的生产能力。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核心是免耕技术,免耕技术具有高效性以及低耗性,它可以适合各种地质,如果这项技术能够得以推广,那么农业的节本增效也就有了保障,并且也为它的可持续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已经在许多国家得以推广,解决了土壤生产能力不足等问题,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2.合理进行施肥

在合理施肥这一措施上主要是从施肥量和施肥的时期上入手。多次的科学研究表明,作物的不同、土壤肥力的不同可以确定不同的施肥标准,另外还需要拟定产量指标,产量指标对于施肥的合理性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这样,一来可以降低成本,二来,还可以满足环境保护的迫切需要,一举两得。

3.实施节水灌溉

第一种方式是对地面灌水技术进行革新,改变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为在沟内渗灌。还有一种方式是采用非充分灌溉方法,定时灌溉。

4.开展有机农业生产

开展有机农业生产,主要是为了克服现代化学农业因此带来的环境上的污染等威胁人类健康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对于我国来说,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同时也是一个农产品生产的大国,在我国发展有机农业生产,对所收获的农产品出口不仅仅可以提高农业上的收入,与此同时也最大限度地对我国的生态环境进行了保护,有效地改善了人们生活的环境,可以说是一项健康致富策略。

化学农业可以使人们变得富裕,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同时也可能带来诸多的不必要的麻烦,本文分析了我国的农业化学品的使用状况,阐述了化学农业的负面效应,同时也针对这些负面效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化学农业需要走的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并不是为了发展而盲目地开发自然,而是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又得到了最大的利润。长期以来,针对这些问题,国家对于可持续发展做了一次又一次的调整,目的在于切合实际地走出一条致富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化学农业往往会有这样或是那样的弊端,但是只要人们都重视起来,都把生态环境放在首要地位,那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化学农业会得到更加完善的发展,我国的经济水平一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将会变得更近。

参考文献

[1]王法宏 司继升 李升东 化学农业的负面效应及技术对策[J].全国农业面源污染与综合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4,12,(15):02-03。

[2]王法宏 徐会连 王旭清 现代农业的负面效应及解决对策[J].山东农业科学,2003,11,(15):07-08。

[3]包水明 浅论大量使用化学农药的负面效应及对策[J].生物学教学,2002,09,(15):11-12。

[4]邓正华 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扩散中农户行为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2013,06,(15):14-15。

论文作者:黄尚举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4年1月(总第6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5

标签:;  ;  ;  ;  ;  ;  ;  ;  

化学农业的负面效应及技术对策论文_黄尚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