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要点探析蒙婕论文_蒙婕

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要点探析蒙婕论文_蒙婕

摘要:我国城镇化的加快,使得建筑行业得到了飞速发展。随着建筑项目的增多,规模的增大,而建筑质量越来越受到重视,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技术对建筑结构整体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确保建筑结构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基础。

关键词: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

引言

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的科学选择与有效应用直接决定着建筑的整体施工质量,施工企业要结合实际施工项目的特点,选择最佳施工技术,并且加强对施工队伍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的提升,重视施工管理方案的完善与优化,从而保障预期施工目标的顺利实现,由此推动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建筑主体施工技术概述

在目前的建筑施工中,建筑项目的建设特点有这样的表现,由于土地较为紧缺,城市中的高层建筑、大型建筑等项目建设的展开广泛,同时随着建筑设计理念的多元化,在建筑的结构上也呈现出了更多的个性化特色。这种发展的方向,为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无论是对高层建筑还是大型建筑、结构多样性的建筑,建筑主体建设质量的保障,都是项目得以继续进行以及长期应用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技术的研究中,需要对建筑主体的施工技术要点进行关注。在目前的主体建筑建设中,钢结构、混凝土、钢结构与混凝土混合结构的应用最为常见,要结合建筑项目所在地点的地理条件,根据设计的要求,选择适合的材料进行应用。

2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要点探析

2.1测量主体结构

在开展主体结构施工之前应该做好工程的测量工作,这也是保证后期工程的基础和前提,特别是对建筑的地基部分,更应该做好测量工作。最终的测量数据能够为施工人员提供科学参考,并根据实际的测量结果制定出更加科学的主体结构施工方案。其中测量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测量主体结构的垂直度。其测量结构直接关系到该建筑的主体结构稳定性。在具体的测量过程中应该选择最佳的边角柱,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这样才能够保证测量的准确性。第二,测量主体结构的标高线。在每一个建筑施工中都会在每层设计四个孔洞,测量人员可以采用定位标线的方式对这四个孔洞位置进行测量,为了保证准确性,应该由多位测量人员进行多次校准。第三,测量主体结构的轴线。测量人员通常会使用经纬仪对轴线的测量方式,并标注好钢板的准确位置,进而提高测量的正确性。

2.2钢筋工程施工

在建筑工程的建构中,钢筋工程的实施能够决定工程中墙体、房梁结构以及支持立柱的稳定程度,这是建筑施工地面施工阶段的关键。混凝土与钢筋共同应用的方式,能够使得混凝土的稳定性得到保障。在施工中,要关注材料的选择问题,对混凝土的质量、钢筋的质量、钢筋与混凝土的混合应用效果等进行关注。在钢筋的选择上,需要对钢筋的结构方式、尺寸规格等进行检验,并且重视对钢筋的标识、保存等工作,避免在钢筋的应用过程中,出现应用错误的状况。钢筋在相互连接的施工中,要考虑不同部位钢筋之间存在的差异,灵活的根据钢筋的规格,选择冷压连接或者搭接的方式,一般情况下,在钢筋水平受力时,可以采取冷压连接的方式。在进行钢筋绑扎的过程中,需要对钢筋的长度进行关注,避免捆扎过于密集或者稀疏。在完成绑扎之后,要观察钢筋的绑扎状况,为下一阶段的施工做好准备。

2.3模板施工要点

钢筋混凝土结构模板体系包含模板和支撑2部分,模板应具备足够受力能力,所以需合理设计构件尺寸。同时,模板应保持简洁,能为钢筋提供保护,选用的支撑结构拥有足够刚度、强度,能确保临时结构的稳定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支模阶段,为保证施工质量,还应在民用建筑基土上完成竖向模板和支撑架的安装,通过增设垫板和采取排水措施保证基土坚实稳固。为保证模板安装安全,需完成防倾覆设施的安装。针对上层模板,由于采用现浇混凝土框架,需要分层、分段支模,确保下层楼板能对上层荷载进行支撑,上、下支架立柱对准,结构刚度和承载力达到要求。针对模板上预留孔洞和预埋件,需要牢固安装,钢板中心线、预埋管和孔中心允许偏差为3mm,插筋中心线位置允许偏差为5mm,外露长10mm,预留孔洞中心线位置允许偏差为10mm,尺寸为10mm。针对主体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需完成柱、梁、墙体和楼板支模方案编制。针对柱模,由于主体结构框架柱断面为圆形和矩形,需采用组合式定型钢模板,按设计宽度进行钢平板拼接,四边采用阳角模或链接角模。在柱模安装时,应做到基面平整,对纵模四周边线和中心线进行明确标注。完成两端柱模安装后,需完成校正固定,然后利用拉通先完成中间模板校正。设置柱箍,能使结构抗侧压能力得到增强。针对梁柱连接位置,需进行适当缩减,形成小斜面,为后续拆模提供便利。在墙模施工阶段,需在一边完成侧模装档,通过线锤吊直方式进行牢固钉实。在两模板间,需完成对拉螺杆布置,设置混凝土支撑头,提高结构厚实度。针对梁模板,由底板加两侧板构成,梁底设置支撑系统,采用桁架支模,支柱下完成长垫板和木楔铺设,为拆模提供便利。针对顶与梁链接位置,需配制节点模板,柱模外设置柱箍,保证模板安装牢固。楼板模板需设置支撑系统,支撑立柱下设置垫板和木楔。

2.4砌体结构

砌体结构是建筑主体结构中的关键部分,所以施工人员应该掌握砌体结构的施工技术。在砌筑施工中采用双面挂线,按照清水墙的要求进行砌筑,并且不进行勾缝。在正式砌筑之前,应该对需要砌筑的位置进行清洗,并对墙身的位置浇水湿润。根据图纸上的尺寸确定好门窗的具体防线位置,并在墙体转角的位置树立皮数杆,并在皮数杆之间设立准线,并对这些准线进行砌筑。目前,最为常用的砌筑方法就是铺浆砌筑法。具体来说,根据设计要求墙体和框架的连接处的灰缝宽度最合适的是10毫米,不过具体的范围可以在8毫米在12毫米之间,水平灰缝的砂浆饱和度应该超过百分之八十。

2.5主体结构的混凝土浇筑施工

关于建筑主体结构的浇筑施工,要求所有施工人员准确掌握混凝土浇筑技术,整个操作过程需满足持续性原则,以设计方案为指导展开分层浇筑施工。避免混凝土集中布料,遵循先竖向后水平的基本原则,同时要合理控制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基于建筑主体结构的浇筑施工,工程人员要重点关注混凝土密实度。通常而言,以施工组织要求为指导,在存在使用需求时方可将混凝土运输至现场,且要在短时间内完成浇筑,以免运输或是滞留时间过长而引发混凝土品质变化问题。在混凝土运输过程中,需采取辅助措施确保混凝土足够均匀,且要搅拌均匀。建筑主体结构中,剪力墙是尤为关键的一部分,针对其展开浇筑施工时,必须避免混凝土离析现象。实际浇筑过程中,合理调节混凝土出口高度,与地面间距需控制在2m内,若超出该标准,极容易出现离析现象,即粗骨料与细骨料无法达到有效混合状态,两大材料的分离将直接破坏混凝土的整体性能,甚至对主体结构造成影响。

结语

在建筑施工单位需要立足于实际情况,在既有技术手段上实现创新,强化施工组织水平,全面提升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为现场施工创造更为优良的环境,进而增强企业管理水平,创造高效益工程项目,最终推动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明智.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及质量控制[J].居业,2018(6):147-148.

[2]田静湘.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J].门窗,2018(4):167.

[3]卢兵.高层建筑施工主体结构的关键施工技术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8(43):25-26.

论文作者:蒙婕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19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9

标签:;  ;  ;  ;  ;  ;  ;  ;  

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要点探析蒙婕论文_蒙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