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整合式教学的探索论文_朱萍萍

小学品德整合式教学的探索论文_朱萍萍

浙江省东阳市巍山镇中心小学 322109

摘 要:基于组织、协调的方式对资源进行重组,可以实现对资源功能的最大化利用,必然可以获得1+1大于2的效果。在小学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同样需要加大对资源整合的关注,优化教学设计与教学活动,为学生创设更丰富的实践活动,充分彰显品德课程的典型综合性特征,最大程度的提升品德教学实效。

关键词:小学品德 整合教学 教学实践活动

在小学品德课的教学中,为了能够充分发挥资源的应有的功能,需要对资源进行组织和协调,确保获得1+1大于2的教学实效,以此才能够充分彰显品德课所独具的典型综合性特征。对于品德课的教师而言,应当在教学实践中,对各种形式的资源进行整合,充分发掘各个学科之间的关联性,保障品德课的教学实效,以此促进学生品德学习的高效化。以下,结合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红绿灯》一课的教学来谈一谈如何进行整合化教学。

一、整合媒体资源,落地德育目标

新闻报道具有典型的时效性,这也是开展品德教育的优秀资源载体之一,特别是针对和学生同年龄段的相关人物的报道,既是对教学资源的丰富,同时也可以有效激活学生的实践热情、顺利完成德育目标的落地。

《青年时报》使用专版特别报道了牛通社小记者在“做文明有礼浙江人”相关活动中的表现,在报道中提到,牛通社的小记者积极参与社会调查与社会实践,分别在不同的十字路口针对行人闯红灯的行为展开调研,虽然只有短短50分钟,却发现近150个行人都出现了闯红灯的行为,小记者对此表示非常震惊!笔者结合这一报道的相关内容,为学生组织社会实践,纷纷走上街头展开调研,关注红绿灯下的不文明行为。和时事报道的结合,既有助于激活参与实践的热情,同时也保证了品德课的教学实效。

二、整合活动主题,彰显德育实效

皮亚杰,世界著名的心理学家,他认为:能够有效促进儿童智力发展的关键载体就是活动,儿童的智慧发展需要经历主动的建构过程。所以教育必须要充分发挥儿童的主动性,重视儿童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性,为其创设具有多样性的活动情境,使其通过活动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全面促进儿童的个体发展。但是,在现实中,一方面受制于课堂时间以及学生精力,另一方面活动的设计与安排难以避免资源的浪费。为了可以全面提升活动实效,教师可以在对活动进行设计时,首先确保重整的理念,结合教材内容以及教学需要,对活动的主题进行整合,还可以立足于活动资源的共享,对活动主体进行分工合作,以此提升教学实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学校的教育活动往往具有典型的多样性特征,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活动机会,但是,应当采用怎样的方式才能够充分发掘实践活动背后的教育价值,这也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基于学校大队部活动中融入品德课教学,既有助于拓展活动效能,同时也可以丰富学生的体验,有效避免了空洞枯燥的说教过程。在“做文明有礼浙江人”这一主题活动中,远超10万的志愿者纷纷走上街头,向民众宣传文明礼仪,本校在这一活动中也做出积极响应,面向全体少先队员组织开展以“争当交通安全观察员”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对活动的参与,既有助于巩固教材内容,同时学生也实现了理论和实际的相融合,必然可以留下更深刻的印象。相比较课堂说教而言,实践活动的品德教育往往更具有说服力。

通过对以上资源的有效整合以及对活动价值的充分发掘,既可以准确把握品德教学与学校、社会各类实践活动的有效契合点,同时也能够充分突显品德课程教学的实践品性,发挥活动的品德教育功能,保障了高校的教学实效。

三、整合学习方式,内化德育行为

在进行小组交流与汇报的过程中,有的学生灵活运用了信息课中所掌握的本领,借助ppt的方式其他师生展示自己的收获,既有图,又有真相,有效地增强了说服力。

通过分享可以发现,有部分学生在等待红绿灯时,针对斑马线前的等候区缺少清晰的认知,于是教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场景,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分析,通过对行为的正误判断,能够全面深化学生的理解。再结合道路上所标示的等候区的图片,学生可以准确把握安全等待区的实际位置。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度,也要充分落实教师的提炼与指导,通过互动分享以及教师的及时补充,可以全面深化学生的认知,充分落实教学目标。

不管是活动中还是活动后,教师的适时点拨必不可少,通过学生的自主交流与反思,能够实现对活动感悟以及理性思辨的有机结合,由此,学生的体验更加丰富,收获更加显著。除此之外,作为教师不但要关注具体的活动过程以及收获的交流,同时也要针对小组分工协作的效能展开评价,使学生可以从小感悟分工合作的益处和价值。在课堂结束之后,笔者仍然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自己以及他人的分享进行分类整理,并展示最终的成果,这是对教学以及活动效能的有效延伸。

总之,小学品德课的教学不但要注重实效,也要注意课外延伸,应当充分结合多种形式的德育教学途径,对教学资源进行统筹重组,以展现教育合力。作为教师,应当充分发掘教学素材中的有效资源,创设能够打动其心灵的教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并自主展开对问题的有效研究和解决,以此完成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架构,全面培养并提升学生的自主学力,帮助其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以及价值观。这也是品德学科最终的教学任务,需要教师的持续探索和不懈努力!

论文作者:朱萍萍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7月总第30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7

标签:;  ;  ;  ;  ;  ;  ;  ;  

小学品德整合式教学的探索论文_朱萍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