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高等教育概论_学科建设论文

元高等教育概论_学科建设论文

元高等教育学引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引论论文,教育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3-8418(2002)04-0018-04

元理论研究兴起于西方。“元”的西文为"meta",意即“……之后”、“超越”,它与某一学科的名称相连构成一个新的学科名称,这一新学科专门针对一定对象学科进行元研究。目前已经建立起来元理论学科有元数学、元逻辑学、元哲学、元科学、元伦理学、元社会学、元心理学、元教育学等,这些学科通过对各自对象学科的元研究,对对象学科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那么,作为新兴的高等教育学学科,是否应该相应地建立一门元高等教育学来专门对它进行元研究呢?元高等教育学具有哪些特点?它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是什么?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做一初步探讨,以期抛砖引玉,引起更多学者的关注。

从世界范围看,对高等教育的探讨具有较为悠久的历史,但把高等教育作为专门领域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则兴起于20世纪后半叶。中国的高教研究虽然起步比西方国家晚,但在学科建设和研究范式上有较为鲜明的中国特色。例如,西方的高教研究主要是属于“问题指向”,即由高等教育中的问题引起的,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至今它们仍然把高等教育作为一个研究领域,并不承认高等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而中国的高教研究一开始便是“学科指向”的,即从建立学科开始,以理论概括为主攻方向,逐渐进展到实际问题的解决[1]。

由于中国高教研究是“学科指向”的,中国的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便无可争议地走在西方的前面。1983年由潘懋元教授编写的《高等教育学讲座》和1984年由他主编的《高等教育学》相继出版,标志着高等教育学在中国的正式建立。其后又陆续出版了20多部各具特色的高等教育学专著和教材,并以高等教育学为主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高等教育学学科群。在创建学科的同时,针对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建设工作也随之展开。20世纪90年代,中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的前三次年会都以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为主题,并取得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那么,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是否就是高等教育学的元研究呢?有学者明确指出:“高等教育理论界自从诞生的那天开始,就非常关注‘元研究’,只是把这种研究称为‘学科建设’而未称作元研究罢了。”[2]但笔者认为,对这个问题需要做一个具体分析。近20年所进行的学科建设,大体包括三种形式:一种是根据高等教育的实际需要,直接提出高等教育学学科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研究方法、学科体系的思路等理论和观点;第二种形式是对已经提出的关于高等教育学学科对象、性质、方法、体系理论以及其它各种高教理论和观点进行分析、论证和评论;第三种形式是对高等教育学科发展历史的回顾和反思。这三种形式哪一种属于元研究?这就涉及到什么是元研究的问题。对于元研究,国内学者有不同的理解,这是因为国际上社会科学的元研究有两种不同的研究范式:一种是元伦理学、元哲学研究范式。这种元研究的范式引借元数学这个高度完善的学科,注重对自身理论的逻辑论证和语言分析。如元伦理学主要研究反映道德语言的特点和逻辑特征;元哲学则专门分析哲学理论中的命题和陈述形式结构与形式系统。元研究的另一种范式是元社会学研究范式。这种研究范式并不侧重对社会学理论术语的分析和命题的逻辑论证,而是注重研究社会学理论的产生、途径和过程,研究社会学理论发展变化的规律[3]。如果比照元伦理学、元哲学研究范式,近20年所进行的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第一种和第三种形式似乎与元研究大相径庭,只有第二种形式与元研究多少有些近似;若根据元社会学研究范式,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的第三种形式大体也可以认为是元研究。

笔者认为,一门学科的元研究不是为元研究而元研究,而是通过元研究来揭露对象学科理论的缺陷,推动对象学科的发展。对于哲学等成熟的学科,元研究主要偏重逻辑论证和语言分析也许有它的道理,但对于社会学、教育学这样并不成熟的学科,可供逻辑论证和语言分析的材料是有限的,元研究的范围应该扩大,方法必须多样化,否则只能自缚手脚,陷入虚无主义的泥坑。笔者赞同有学者对元教育学的看法:“元教育学与教育学区分的关节点,似乎不是在是否对教育理论进行形式分析上,而是在于是否以教育理论为研究对象上。”[4]因此,对于高等教育学而言,一切对高等教育学学科的研究都应该属于高等教育学的元研究。从这个意义上说,近20年所进行的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的第二和第三种形式大体上属于元研究。而第一种形式虽然提出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性质、方法等理论,但它是对“高等教育”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其直接目的是为了建立高等教育学科,而不是对已有的高等教育学科理论进行研究,所以它应该属于高等教育学研究。

既然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已经包含了高等教育学的元研究,那么再建立一个所谓元高等教育学的学科是否有必要呢?笔者认为,完全有必要。因为,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中所进行的元研究只是元研究的初级阶段,与真正意义的元研究还有一些不同,完全依靠现有的学科建设思路和方法还无法有效促进高等教育学研究的科学化和现代化,必须把学科建设上升到元高等教育学学科的高度来进行,以促进学科建设“学科化、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回顾20年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虽然在高等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对象、体系等重要课题上取得一些成果,但由于对学科建设重要性认识模糊、缺乏科学和系统的方法,使我们的学科建设存在许多先天性的不足。尽管有的学者对高等教育学学科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也组织过一些课题和研讨会,但从总体来看,学科建设缺乏系统性和持续性。往往觉得体系重要,就去构建体系;觉得研究对象没有搞清楚,就去探讨研究对象。这样,就不可避免地缺乏对高等教育学全局的把握。而且,由于学科建设并不是一个专门的学科,使得学科建设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很难持久进行,对许多重要问题的研究也无法深入。这几年,高等教育研究的重心转移到研究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实际问题上,是非常有意义的和非常必要的,但同时,学科建设工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却令人担忧。笔者认为,学科建设与研究高等教育实际问题并不矛盾,它们是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两种研究取向,两者都不可偏废。正如潘懋元教授所说的:“探讨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问题,不但具有长远的学科建设意义,也有当前解释与解决实际问题的现实意义。”[5]

因此,笔者认为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工作必须重新加以重视,而且要上升到元高等教育学学科的高度来进行。相对于一般的学科建设中的元研究,元高等教育学是元研究的学科形态和高级阶段,它具有以下主要特点:首先,它是一种“超越”的视界。“超越”意味着更高一个层次的研究。元高等教育学并不直接关注具体的高等教育现象,也不直接提出理论、构建体系,而是以已有的高教理论、体系、方法为研究对象,分析这些理论、体系、方法的正当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最终是为了更好地构建高等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其次,它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元高等教育学不停留在零散的思考层次上,而是以元理论学科的形式对高等教育学学科本身,进行整体性反思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它的研究领域将比原来学科建设的研究有很大的拓展。由于元高等教育学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将有一批学者长期专门从事这个学科的研究工作,这将会改变原来学科建设忽冷忽热的局面。第三,它具有一套更为科学和有效的研究方法。元高等教育学并不排斥原来学科建设所采用的各种方法,如文献法、比较法、多学科的研究方法等,相反这些研究方法仍然是元高等教育学的主要方法,这符合高等教育学的学科特点。同时,元高等教育学还将引进逻辑论证和语言分析的方法,这些方法将和其它“传统方法”结合起来,使得元高等教育学的研究更为科学、规范和有效。总之,通过建立元高等教育学,把原来对高等教育学学科零散的反思和研究综合到一个更大的背景框架中,这样使我们可以随时鸟瞰整个高等教育学,分析和批评高等教育学学科理论的缺陷,帮助寻找改进高等教育学学科的路径和发展方向,这对于高等教育学研究和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繁荣发展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明确了建立元高等教育学的意义。那么元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呢?从元高等教育学的名称来看,它毫无疑问应该以高等教育学学科为研究对象。但正如我们所了解的,高等教育学作为一个学科形态只在中国和前苏联等少数国家才有,中国叫高等教育学或高等教育原理,前苏联称为高等学校教育学,而目前的西方国家并不承认高等教育学是一个独立的学科。如果把元高等教育学研究领域仅仅限定在高等教育学科本身显然不利于这门学科的发展,这样可能使元高等教育学实际上变成“元中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存在的意义将大打折扣,也不利于国际交流。因此,笔者认为,元高等教育学研究领域应该包括三个大的方面:一是学科形态的高等教育学学科、二是理论形态的高等教育理论、三是活动形态的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元高等教育学通过对这三个方面内容的元研究,来推动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和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科学化进程。

以“学科指向”为特点的中国高教研究,当前元高等教育学研究的重点应该是对高等教育学学科的元研究,分析、检验、判断有关高等教育学学科理论的合理性、正当性和有效性,以构建科学的高等教育学理论体系。对高等教育学学科的元研究包括以下很多方面的课题:

1.对“高等教育学研究对象理论”的研究;

2.对“高等教育学学科性质理论”的研究;

3.对“高等教育学学科功能理论”的研究;

4.对“高等教育学学科体系”的研究;

5.对“高等教育学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的研究;

6.对“高等教育学若干理论术语、概念、命题”的语言分析和逻辑论证;

7.对“高等教育理论与高等教育实践关系”的研究;

8.对“高等教育学国际化与中国化”的研究;

9.对“高等教育学学科史和高等教育研究史”的考察;

10.对“高等教育学研究成果评价”的研究;

11.对“高等教育学研究队伍和学术团体”的研究,等等。

以下以对“高等教育学研究对象理论”的元研究为例,来具体探讨元高等教育学如何对高等教育学进行元研究。

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这不是元高等教育学直接关注的问题,而是任何一本《高等教育学》都须首先回答的问题。目前不同版本的《高等教育学》对于高等教育学研究对象有多种表述:

“一门以高等教育为研究对象,以揭示高等专业教育的特殊规律,论述培养专门人才的理论与方法为研究任务的高等教育学新学科。”[6]

“高等教育学是教育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在一般教育理论的基础上,专门研究高等教育所特有的矛盾,解释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7]

“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高等教育的特殊矛盾和发展规律。”[8]

不同的高等教育学已经提出了不同的研究对象理论,有的是“特殊矛盾”,有的是“特殊规律”,有的兼而有之。元高等教育学的任务就是要运用包括语言分析和逻辑论证在内的多种方法,来对各种不同的研究对象理论进行元研究,例如可以对不同的研究对象理论做如下思考和分析:

1.为什么高等教育学要以高等教育的特殊矛盾或特殊规律为研究对象?所研究的特殊矛盾和特殊规律是何种层次的特殊矛盾和特殊规律?

2.所提出的研究对象具体表现为哪些教育存在?

3.所提出的研究对象与高等教育学的实际研究过程和内容在逻辑上是否保持一致?

4.所提出的研究对象的理论在语言表述上是否明确和有效?

当然,对研究对象理论的元研究肯定不只是以上内容。顺便说明的是,目前学术界对于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高等教育的“特殊规律”和“特殊矛盾”并没有多少争议,这是否意味着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理论已经形成共识了,不需要进行元研究了?笔者认为,元研究还是有必要的。因为一个学科刚创立的时候,往往对自己的研究对象的认识并不是十分明确,而学科自身的发展也正是随着人们对其研究对象的进一步认识而逐步走向成熟。例如从一般元研究的观点来看,一门学科的研究过程和研究内容上必须与其界定的对象在逻辑上保持一致[9]。而我们分析现有的高等教育学具体研究过程和研究内容,不难发现并不都是在研究“特殊矛盾”和“特殊规律”,这说明存在“被确定的研究对象”和“实际的研究对象”,这两者往往有很大的差异。高等教育学之所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就是因为它具有不同于其它教育的特性,即它是一种高等专业教育。高等专业教育当然有不同于其它教育的特殊矛盾和特殊规律。确定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高等教育的特殊矛盾和特殊规律,只是说明了高等教育学学科存在的合理性。对高等教育实际起着指导作用的高等教育学,必须有它一个实际的研究对象,即高等教育学具体或主要研究高等教育的什么方面的问题,这才是对“研究对象”明确和有效的回答。如有学者提出的“高等教育学应当以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的本科教育作为它的主要研究对象”[10]就是属于对高等教育学实际研究对象的回答,当然对这类“实际研究对象”的理论也需要进行元研究。

总之,元高等教育学允许它的对象学科——不同的高等教育学提出不同的研究对象理论以及其它方面不同的理论、体系、方法等。元高等教育学正是要针对这些不同高等教育理论、体系、方法进行元研究,目的是为了分析、检验、判断它们的合理性、正当性和有效性,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更好促进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科学化、构建高等教育学的理论体系。

需要指出的是,本文只是提出建立元高等教育学以及元高等教育学研究对象的初步想法,这门学科是否能够真正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它的研究对象究竟应该是什么,这都还需要进行扎实细致的研究和论证。不过,笔者认为无论元高等教育学这门学科是否可以成立,加强高等教育学的元研究都是非常有必要的。高等教育学科在中国建立也只有不到20年的历史,高等教育研究在西方国家尚未形成独立的学科,加强对高等教育学和高等教育理论的元研究对于高等教育理论的建设和发展非常关键。正如一位学者所说的“不成熟的理论更需要面对元理论框架的评判和检验,以求朝合理的方向发展”[11]。也许,年轻的高等教育学科正是在与元研究的不断“对话”中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并逐步走向成熟的。

标签:;  ;  ;  

元高等教育概论_学科建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