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古村落保护问题探讨论文_李艳翠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古村落保护问题探讨论文_李艳翠

惠州市华汇城建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 广东惠州 516001

摘要:如何在推进新型城镇化中,更好地保护古村落,充分展示其独特的历史、社会、人文和生态魅力,惠及民生,使其延年益寿,有很多问题需要深度思考。文章分析了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古村落保护中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古村落保护措施。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古村落;保护

引言

古村落的形成具有浓郁的历史特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近年来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我国古村落正逐渐消失,使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在流失。针对这种现状,要认清目前发展形势,准确分析古村落保护中正面临的挑战。只有积极探索才能促进古村落保护更好的发展,进一步实现我国传统文化传承。

1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古村落保护面临的问题

1.1新型城镇化建设影响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大力开展,对古村落的保护带来了重要影响。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部分人认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就是将农村建设实现现代化,同时在政府业绩需求的情况下,大力实行现代化建设标准,使农村建设实现城市化。在古村落中大力修建广场、道路以及现代化风格建筑,使农村风貌大大改变,造成了原有传统村落样貌的消失。这种新型城镇化建设方法对实现农村现代化、城市化有着一定作用,但使得古村落受到严重破坏,同时造成传统文化的流失。

1.2古村落保护经费不足

我国古村落数量较多,部分地区形成了鲜有特色的大片古村落地区。对古村落的保护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仅靠政府经费投入是比较困难的,这使得古村落保护受到严重影响。古村落保护需要不定期进行维修,而因为资金不足居民对房屋维修的积极性较差。同时,我国政策规定,文化保护专项资金不得用于私人文物保护补贴,使古村落很多民居没有得到良好保护。

1.3旅游业的过度发展

在古村落开发中旅游业是重要发展行业,能够促进当地经济收益的提升,同时提高村落知名度,为当地村落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但由于过度重视经济利益的获取,使旅游业发展过度,游客人数超过村落承载能力,使古村落受到破坏。

2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古村落保护的对策

2.1科学规划,完善保护机制

(1)科学开展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特色新农村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过程中,首先要对古村落进行综合性分析,将古村落自身的特色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方案有效结合在一起,实现特色新农村的建设。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对古村落保护建立专项保护基金,将各方面与古村落保护有效衔接,真正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古村落保护共同发展。

(2)完善保护措施。按照文物保护的有关规定,对传统村落的古建文物分类别、分级别进行保护。一方面,鼓励村民在文物部门指导下进行维修、管理和使用;另一方面,由文物部门进行专业性保护。不同的传统村落针对性地制定具体的保护方案,及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建立专家定期检查、通报制度和公众舆论监督机制。

(3)尊重生态文化,传承古老文化。我国古老村落的生态环境大多是依水而傍,雨水充裕,植物种类丰富多样。这样的自然环境对人类具有重要作用。古村落每一处环境都是历史积淀下的成果,他们和土地、河流、山川血脉相连。古村落的生态环境是村落本身和村落人们生存的基础,只有充分尊重生态文化,才能协调发展村落保护。古村落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历史遗存较多,且相对保存良好,在进行古村落保护中要结合其空间形态以及整体格局进行综合规划,实现以古村落原有风貌为空间特色,尊重古村落的自然环境、地形植被等,避免在古村落中大拆大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通过法律强制性,提高古村落保护规范性。为保证古村落保护具有规范性和科学性,要通过法律进行强制保护。建立古村落保护立法,使古村落开发受到合理限制,避免造成古村落开发过度,影响古村落保护。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村民古村落保护意识,使古村落保护工作能够更加顺利地开展。通过法律的约束性作用,能够使古村落保护更加有效落实,减少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不良影响。同时,在宣传教育工作中,要注重手段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要使古村落村民从主观上乐于积极地进行古村落保护,正确认识到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提升古村落保护积极性。

2.2加大投入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1)扩大资金来源。一是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已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国家财政将列入专项保护资金。住建、文物、文化、环保等部门要积极做好上级对口部门的沟通联系,用好用足上级保护资金。二是加大政府投入。应在城市维护费中确定一定比例的传统村落保护费,将传统村落保护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随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而同步增加,不断加大财政对传统村落保护的投入力度。三是鼓励村民自筹。调动村民保护身边文化遗产的积极性,鼓励其自发筹集资金,达到主动、自觉保护传统村落的良好效果。四是引入社会资本。在有关部门加强监管的前提下,鼓励社会机构发挥资金、技术优势对传统村落进行保护性开发。

(2)高效使用资金。一是统一整合管理。传统村落的保护和修缮涉及住建、旅游、文物、文化、环保等多个部门,且均有一定数目的专项资金,但在使用上存在“各自为政、分头负责”的现象,不能发挥整体优势。应设立统一协调机构,统筹使用项目资金,确保资金集中使用。二是加强安全监管。要制定科学、有效的资金申请程序,减少非必要环节,确保项目资金及时到位。相关部门要明确责任,强化监管,把有限的资金切实落到实处,确保资金安全。三是合理节约使用。对于施工项目,要形成综合会审制度,按照实用、节约的原则,对施工队伍层次、修缮材料、性价比等合理确定,实现保护资金的科学高效使用。

2.3合理开发旅游资源,保护历史文化

乡村旅游是我国旅游业的新兴业态,其发展前景广阔。对于古村落来讲,自然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气息浓厚,且具有良好的地理条件。因此,在进行旅游开发的过程中,要注重各种资源的保护,合理开发,实现旅游发展的长远性。在进行旅游开发的过程中,要对历史文物进行综合环境生态承载评估,要在承载范围内进行旅游业发展,避免产生过度开发带来的破坏。古村落旅游开发,要以古村落承载力为基本指标,有效处理旅游开发与古村落保护的关系,实现两者协调发展。

2.4加强古村落保护队伍建设

一是,不断完善专业队伍。文物、旅游部门要在传统村落保护开发过程中加强技术指导,保证工作效率和工程质量,充分发挥职能监管作用。二是,培育当地施工队伍。发挥当地施工队伍熟悉情况、了解建筑风格等优势,采取多种途径、方式,对符合技术要求、具备施工资质的当地施工队伍,进行古建施工专业技术培训,提升其修缮传统建筑的能力,培育当地传统村落保护修缮施工队伍,在使用当地建筑材料、传统建筑技艺的同时,降低修缮成本。三是,成立志愿服务队伍。鼓励建筑、美术、文化遗产保护等专业的大学生、规划师、建筑师等作为志愿者积极参与传统村落保护工作。

结语

总之,应该将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古村落的保护统一起来,新型城镇化建设可将古村落作为可利用资源来保护,古村落可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带来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样一来,我们既可以看到新农村的风采,又可以体味古村落的神韵。

参考文献:

[1]范建红,魏成,李松志.乡村景观的概念内涵与发展研究[J].热带地理,2009(3):285~289.

[2]汪瑾.基于地域文化特征的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J].住宅科技,2009(1):40~42.

[2]王媛,方法林.乡村古镇旅游文化载体的发掘创新—以乌镇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14):8513~8514.

论文作者:李艳翠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

标签:;  ;  ;  ;  ;  ;  ;  ;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古村落保护问题探讨论文_李艳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