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的特殊性论文_孙玉成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的特殊性论文_孙玉成

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二中学 135019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教”和“学”的矛盾是教学过程的基本矛盾,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就这一点说,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和其他学科的教学过程没有什么根本的不同。

然而,教学过程的具体展开,在其发展过程的各个具体发展阶段上,所要解决的具体矛盾是不同的。其他各门学科的教学过程,通过教和学主要是为了解决“知”和“不知”的矛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以自己的“知”去转化学生的“不知”,使学生从“不知”转化为“知”,从“知之不多”转化为“知之较多”。并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来实现教育人的任务。实现了这个转化,教和学这一根本矛盾也就解决了,教学过程也就完成了。

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就不同。它不仅是为了解决“知”和“不知”的矛盾,而且还要通过教和学解决“信”和“不信”的矛盾,“知”和“行”的矛盾,实现由“知”转化为“信”,再由“信”转化为“行”。其他学科也有一个“信”和“行”的问题,但和思想政治课不同,其他学科,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了一个数学公式或物理原理,也就信了,在实践中也能照着去做,用学到的理论去克服困难和解决问题。而思想政治课就不一样,学生在学了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知识以后,并不等于相信马克思主义,更不等于在实践中能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可以背得很熟,考得很好,但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也不准备在行动中贯彻、实行。这是当前中学思想政治课存在的问题。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要通过感知、理解、巩固、运用等几个基本阶段并与班主任、团队干部协作,有计划地按中学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的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来注意培养与锻炼学生的“知”,“情”,“信”,“意”,“行”等基本心理素质,逐步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并贯彻到自己的日常行动中去,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所以,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所要解决的矛盾,要比其他学科复杂而困难。

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要解决的知与不知,信与不信,知与行三对矛盾,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的。其中,“知”是基础,“信”是核心,“行”是表现。“知”和“不知”的矛盾解决得好,学生是真“知”了,就有利于建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当然,在这之间需要有情感做中介。而信念越坚定,知之也越深,情感也越厚。而信念越坚定,也越有利于行,当然,这也需要以意志为中介。而实践越深入,则又反过来进一步巩固了“知”和“信”。这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深入,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

由于影响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的各种因素十分复杂,学生在学习中实现从知到行的转化容易出现曲折性和反复性。例如,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学生学习时常因为对现实生活某些现象有意见,而一时难以建立信念。因此,政治教师需要深入调查研究,针对学生认识上的问题,作马克思主义的回答,在发生反复时,需要耐心地做疏导和转变工作。

总之,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有它本身的特点。为了正确地把握影响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的各种主客观条件,以及正确地认识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所要解决的矛盾,我们不能静止地、孤立地、片面地去对待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和矛盾,而是要坚决地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只有这样,政治教师才能按照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实现政治思想和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任务。

论文作者:孙玉成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7月总第2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4

标签:;  ;  ;  ;  ;  ;  ;  ;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的特殊性论文_孙玉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