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意义研究论文

“互联网+”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意义研究论文

“互联网+”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意义研究

马长江

(甘肃省静宁县威戎镇教育委员会,甘肃 静宁743403)

摘 要: 在“互联网+”时代,学生的阅读习惯与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而学校能够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式也越来越丰富,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校园的过程中,“互联网+”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互联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园;学生

一、“互联网+”对中华传统文化在学校中传承的重要意义

(一)“互联网+”有利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的传播

互联网已经成为传播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传播积极能量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它为文化交流和分享创造了一个在线平台,推动了文化的交流和互动。充分利用互联网交流平台所具有的这些优势,可以使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在“互联网+传统文化”的模式下,借助于一系列新型技术,可以有效地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数字形态,促进其更加符合当代人的文化需求,以适应现代青少年群体的阅读习惯,极大地丰富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形式与途径,进而促进扩大学子开展阅读交流,促进传统文化在互联网平台实现更广泛地扩散[1]

(二)“互联网+”有利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中的传承推广思路

“互联网+传统文化”模式的提出对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中的传播显得意义非凡。互联网技术能够实现各种资源与力量的有效结合,实现资源与技术的优势互补,打破了以往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路与方式,极大地扩展了文化沟通交流的覆盖面,提升了传统文化在校园中的影响力[2]

(4)“三个一”精准化钻井由书面的形式下发到井队,一旦出现问题,技术部门对技术措施可以做到有理可查,有据可依,便于寻找解决问题突破口,同时也有助于总结经验,提高钻井技术。

(三)“互联网+”有利于提升广大学子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度

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持续发展与迅速普及,彻底改变了社会个体的阅读行为,这其中也包括学生群体,使得他们从过去对传统阅读的依赖,逐渐转向通过现代阅读方式获取知识信息,阅读方式也由平面阅读转向了立体阅读。中国传统文化在“互联网+传统文化”模式下能够在校园之中以更快速、更广泛、更加顺畅的方式得到传播,让各类学校的学生能够更加便捷地认识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本质。

二、“互联网+传统文化”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重要意义

(一)丰富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学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已经意识到了这些问题,针对学生开展了强度更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并积极开展教育方式的探索与创新。但目前学校所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缺乏新意,在方法上因循守旧,在形式上太过简单等相关问题。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以往基于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各级学校在这个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因而需要借助“互联网+”手段对思政教育手段与方法进行创新,开展起更加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引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将其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素材来源和内容资源库。

(二)有利于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代学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后继者和开拓人,因而加强对学生的培养,使之能够准确认识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各级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要求紧密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在其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世界先进文化的行列,中国文化因其丰富的内涵被世界各国所广泛认可和借鉴。因此,在各级学校的在校学生之中推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既有利于引导学生准确认识传统文化的本质,也有利于引导当代学生接受、形成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

教育部提倡自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各级学校也积极进行推广,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然而然融入到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思维及其技术手段,为各级学校针对本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工作方法。

利用一系列浓度的硝酸盐连续处理小麦幼苗6 d,检测小麦幼苗根长、苗长等形态指标。根据前期试验结果,分别选取10、60 mmol/L硝酸盐进行后续试验。由表2可知,10 mmol/L硝酸盐显著促进小麦幼苗根的生长,其根系长度比对照增加了21%。60 mmol/L硝酸盐对小麦幼苗根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其根长与对照相比降低了8.1%,且苗长也降低了7.9%。但是硝酸盐对根的数量没有显著影响。因此,10 mmol/L硝酸盐显著促进小麦幼苗根系生长,而60 mmol/L硝酸盐则抑制根系生长。

三、结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涵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以往将其与学校教育进行结合的主要方式就是将其融入到语文课堂或思政课堂之中,但这些方式所产生的教育效果通常只局限于课堂之中,难以在课外产生对学生的持续教育效果。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既改变了青少年阅读和学习的方式,同时也为学校教育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手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到校园时,“互联网+”思维及其技术能够为传统文化的传播以及学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全新的方法,因而“互联网+”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肖鹏.“互联网+”背景下的中小学国学经典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及策略研究[J].神州, 2017(33):52.

[2]韩翠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德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7.

中图分类号: G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132(2019)07-0154-01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07.138

[责任编辑 薛晓静]

作者简介: 马长江(1964.5— ),男,汉族,甘肃静宁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课题项目: 本文系2018年度甘肃省 “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互联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路径和方法研究》(立项号:GS[2018]GHB264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标签:;  ;  ;  ;  ;  

“互联网+”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意义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