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细无声——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性研究论文_侯元凌

润物细无声——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性研究论文_侯元凌

天津市河东区第二实验小学 300000 

摘 要:学科知识是道德形成和发展的基础。道德知识的获得并非完全依靠专门的德育课程的知识讲授,更多、更深刻的德育知识就隐藏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教育教学活动中。其中,小学音乐学科的课程中就包含着大量丰富的德育知识,这些德育知识就附带在音乐学科的知识之上,这些知识需要我们用教育智慧来挖掘和利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我利用叙述现实生活中的先进人物典型以及文学和历史中的间接生活经验,如寓言、童话、典故、人物事迹、成语故事等,通过对叙述内容的理解、反思、讨论、评价,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

关键词:德育知识 构建 兴趣

正如窦桂梅老师所说的那样:如何跳出德育看德育,如何让所有的教师明白知识就是德育的一部分,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教师不必刻意寻找有教育点的学科内容,但是一定要提醒自己:比你选择的内容更重要的是你对学科本身的认识。学科特点体现得越明显,德育效果就越显著。

构建学科德育的有效模式:

一、有意渗透。教师要有强烈的德育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有意强化学科德育渗透。在教学中把传授知识和德育放在同一起点上。

二、有机渗透。要求在教学中把德育因子有机地融在知识载体上,使智、德结合,达到适度并贯穿教学始终。

三、有序渗透。依据德育目标和内容,结合音乐学科课程标准,有重点、有层次、有系列进行渗透。既全面又重点突出,既灵活又不支离破碎,有计划不盲目,有序地形成学科德育体系。

四、有情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要倾注自己的感情,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以情感人、以情动人、激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共鸣共振,产生德育效应。

五、有效渗透。讲究实效,不搞花架子,在教学过程中尽最大努力收到预期的教育教学的整体效应。

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每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每个学期的音乐教材都要求欣赏不同演奏形式的国歌。在备课时,我精心查找各种资料,充分挖掘国歌背后的故事,在课前预设好某种情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参与情绪,编成故事讲给孩子们听。孩子们都聚精会神地听我讲故事,沉浸在兴奋、愉悦的气氛中。接着我又给他们放了一遍国歌,同学们一起跟着吟唱课堂里歌声嘹亮,同学们的爱国情绪立刻就调动起来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讲故事、让同学们自己表演,这些活动紧紧,抓住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使他们对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当学生处于高度兴奋状态时,心情放松、思维敏捷,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使孩子们充分地发挥了音乐的想象力,培养了他们主动参与活动的胆量。德育是学校、教师与学生思想、行为进行对话的载体,德育能否拨动孩子的心弦,能否同学生的心声发生共鸣,都取决于我们所弹奏的这首德育之歌,是否同学生的心弦对准音调。在学校传统的德育活动中,往往以说理、灌输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德育只停留在表面,没有触及学生的内心,更难以成为学生内化于心的品格。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师没有正确把握儿童青少年品德形成的基本规律。

在音乐教学中,我利用叙述现实生活中的先进人物典型以及文学和历史中的间接生活经验,如寓言、童话、典故、人物事迹、成语故事等,通过对叙述内容的理解、反思、讨论、评价,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

在欣赏教学中,我们尽量让学生与音乐作品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达到理解与交流,使陌生的、遥远的、不同国界的、时空分离的东西转变成较为熟悉的、能被学生理解的东西,从而拉近学生与音乐欣赏作品的距离。由于小学生记忆能力需要反复再现,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不忘的特点,我让学生反复听赏,加深和提高他们的记忆能力。为了提高音乐教学水平,我将本学科的知识内容按照低、中、高年级的新授和复习听赏活动之间的衔接,进行总结、整理出来,包括学生以前听了什么、现在听了什么、将要听些什么,归纳出它们之间的知识关联。

现在的孩子都是在蜜罐里长大的,有父母疼,有老人宠,各个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如何呵护好孩子,避免孩子在校园有闪失这是摆在学校和老师面前的首要问题。在音乐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呵护学生,给予学生快乐、自由、幸福成长的爱心。呵护学生,不是简单地迁就学生也不是宠爱学生,而是根据学生的身心生长特点,对他们给予关注与扶持。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呵护好学生们的自尊心,细心观察每个学生找出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对于他们点滴进步就要给予肯定和鼓励,目的就是要给予学生拥有自我发展的精神动力。孩子们的心灵是纯洁的,也许我们的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是一个眼神,都会不经意地伤害到他们。一旦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很有可能会毁掉孩子的一生。我曾经记得教育家韩风珍说过:“所有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自尊心的孩子。教育就是要千方百计地去保护孩子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要达到这一点,我们就必须深入地了解学生,针对每一个学生对满足感的不同程度,放大他们的优点,激发他们自尊感,培养他们的自尊心。

参考文献

[1]邰方 耿坚 胥娟 编著 《小学音乐教学技能》.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2。

[2]李季 李楠 著 《小学德育问题与对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4。

论文作者:侯元凌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4月总第2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1

标签:;  ;  ;  ;  ;  ;  ;  ;  

润物细无声——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性研究论文_侯元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