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不良事件信息化管理系统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体会论文_王正芹

护理不良事件信息化管理系统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体会论文_王正芹

王正芹

(云南省残疾人康复中心 云南昆明 650100)

【摘要】目的: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护理不良事件管理效能,有效保障患者安全。方法:采用要因分析法,对应用信息化管理护理不良事件前后的体会进行总结。结果:应用信息化管理系统管理护理不良事件,优于原来的纸质管理方式。结论:建立护理不良事件信息化管理系统是科学管理的需要。

【关键词】不良事件;信息化;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0-0291-02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与护理相关的损伤,在诊疗护理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患者的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护理纠纷或事故的事件称为不良事件。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一直都是管理者关注的问题。增进患者安全,关键是能捕捉发生不良事件的信息,通过分析,共享经验教训,预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1]。因此,建立一个高效、畅通的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是保障患者安全的有效的管理手段。云南省楚雄州人民医院于2013年底开始全院应用不良事件网络直报系统,运行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纸质上报不良事件阶段

1.1 纸质上报不良事件流程

此阶段,发生不良事件时,医院各科室护士使用纸质,根据不同事件填写表格经护士长审核后上报,护理部在相应时限内进行指导、追踪、评价,每月对全院的不良事件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根据统计分析的结果,对全院各临床科室进行风险预警。

1.2 不良事件表格内容

表格包含了患者基本资料;不良事件情况;不良事件的分类、分级;事件发生对患者影响;事件发生后的及时处理与分析;护理部的评价;持续改进措施。

1.3 这种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3.1对于大型综合性三级医院,不良事件实施的是“逢疑必报”,发生频率较高,纸质上报增加护理人员的非护理工作量,工作效率不高,护理人员抵触情绪大,导致医院护理部不能及时获取不良事件的信息。

1.3.2对不良事件的当事者,有一定惩罚措施,无论是护士还是病区护士长,上报不良事件的积极性不高。

1.3.3护理部对不良事件进行调查核实时,不仅需要大量调阅病历资料,对发生的事件进行详细了解,耗费时间较多,费时费力,很难在最短的时间内对事件的原因、防范形成反馈意见[2]。这种方式已不能满足患者安全管理的工作需要。

1.3.4由于上报采用纸质上报,医院管理部门无法及时监管,无法严格执行《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等规章制度。

2.护理不良事件信息化管理阶段

2.1 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体系

为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规范护理质量管理,实现目标管理和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的持续改进。当科室出现不良事件时,第一时间填写相应报告表,由所在科室的护士长审核后上报护理部,护理部负责人与所在科室护士长一起深入了解情况,召集科内护理人员会议,从管理制度、流程、护士情况等方面客观分析原因,提出有效措施,病区负责落实措施,护理部定期对事件追踪、评价,同时在每月护士长例会上对典型案例以不良事件文化分享的形式,对护士长及护理骨干进行警示教育。

2.2 护理不良事件信息化直报系统

护理不良事件上报表:依据事件类别的不同,分为皮肤压疮观察报表、跌倒/坠床报告表、非计划拔管报告表、给药错误报告表、给药近似错误报告表及不良事件报告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患者相关信息(包括住院号、科室、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护理级别、患者来源、发生日期等)由系统自动生成,上报的内容有:发生不良事件的时间、事件类别、经过、原因、后果、当事人及责任人、补救措施、改进措施等。表格填写方式以框选式为主。

3.讨论

护理工作具有连续性、动态性、直接性和具体性的特点,任何一项活动执行不当均可影响患者安全,发生护理不良事件[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及家属法律意识的增强,同时医学的发展,新技术的应用,也使护理工作的难度和风险增高,在这样的环境下,对不良事件更需要及时处置、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这就需要一套具备:(1)非惩罚性;(2)保密性;(3)独立性;(4)时效性;(5)专家分析;(6)针对系统等特点的有效的报告系统[3],以达到堵塞质量漏洞和管理系统的缺陷,预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增进患者安全。因此,信息化代替传统的管理手段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3.1 提高不良事件主动上报率,减少延迟报告

医院实施奖励性上报,在全院营造无惩罚氛围;加之网络上报流程方便,保密性高,提高了护士主动上报的积极性,提高了不良事件上报率。

3.2 上报护理不良事件高效、方便

使用护理不良事件信息化上报系统,不仅方便,改变了护士采用手工填报费时、费力,报表填写不全及不清楚的现象,使报告的内容更加简洁和规范,还可随时上报,而且信息传递时间短[4],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纸质版上报费时,不利于临床上报。

3.3 有利于管理者实时监控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通过信息化系统的数据统计,管理者可随时知晓不良事件发生的类别、频率、人员、时间、地点和原因等情况,对已出现的不良事件, 可实时监控科室采取措施是否落实,查看效果评价及跟踪检查的结果,进行纠偏。

3.4 搭建安全教育警示平台,创建良好的护理安全文化

管理者汇总不良事件信息后,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1)导致该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有哪些?(2)案例中的护士违反了哪些制度?(3)案例中的护士工作中哪些环节存在问题,存在哪些缺陷?(4)如果是你发生该事件后如何处理?(5)如何避免和防范该类不良事件?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案例学习,吸取经验教训,使护士加深印象,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营造针对“系统+非惩罚性环境”[5],淡化对个人的处理,创建良好的护理安全文化,强化了我院护理安全管理。

3.5 有利于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实施不良事件的无责上报和信息化管理,有效的提高了临床不良事件报告率,采用信息化上报系统后,对发现的问题,层层监控,处理及时,收集了临床更多案例的同时,借助科学的管理工具,可以找出不良事件的关健问题,予有效干预,使不良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发现事故隐患及风险,掌握事件动态发展情况,为护理管理者提供准确的数据和依据,从而提出质量持续改进方案与处理措施,制定下一步质控重点和计划,以加强重点环节及重点人群的监控和管理,对不良事件的发生起到了前馈控制的作用。以信息化为平台的护理质量安全管理更加规范和科学,有效地提高了护理质量,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3.6 管理理念得到转变

传统的护理质量管理理念注重的是结果,重在解决问题。而现代护理质量管理是通过对过程的监控来预防非预见性结果的发生,强调的是预防。基于这样的理念,信息系统的使用,引导护理护理人员在护理质量和安全管理上全面、全程和全员参与,提升护理质量,实现护理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4.小结

建立护理不良事件信息化管理系统是科学管理的需要。只有提高管理效能,才能有效防范不良事件的发生,有效保障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张文娴,崔妙玲,应燕萍.构建医院护理差错及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2):1142-1143.

[2]曹玉霞.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4).

[3]肖爽,赵庆华,肖明朝,等.不良事件信息化管理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1,25(3):726-727.

[4]陆骏,国秀娣,李益民,等.护理不良事件的网络化管理[J].护理与康复,2011,10(8):719-720.

[5]蒋李,郝建玲,曹洁,等.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管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10):703-705.

论文作者:王正芹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7月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9

标签:;  ;  ;  ;  ;  ;  ;  ;  

护理不良事件信息化管理系统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体会论文_王正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