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中紧”方针努力做好“九五”前期财政工作_一般预算收入论文

坚持“中紧”方针努力做好“九五”前期财政工作_一般预算收入论文

坚持“适度从紧”的政策——努力做好“九五”开局之年的财政工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开局论文,之年论文,财政论文,努力论文,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这次全省财政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联系财政部门的实际,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第六次党代会、省委六届二次全会以及全国财政工作和农财工作会议精神,在认真分析总结我省1995年预算执行情况和财政工作的基础上,安排1996年财政收支计划,研究和部署1996年的财政工作。省政府对开好这次会议十分重视,和志强省长专门听取了我们关于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基本情况和贯彻意见的汇报,并指示我们今年要集中精力,集中时间抓好三件大事:一是要根据中央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原则和要求,在基本划清事权的基础上,研究制订省对下财政体制,力争上半年有一个初稿,再花几个月的时间修改、完善,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后形成正式方案,1997年开始实行;二是要下决心研究支出结构调整,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问题,重点是研究如何调整支农、教育和扶贫三块资金的结构,改变资金分配使用中的分散和效益不高的问题;三是要研究在分税制财政体制下如何发展县域经济,培植财源的问题。去年底,在省委召开的六届二次全会上,高严书记传达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省长就“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作了说明,勾划了云南今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会议原则通过了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的建议。高严书记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结合云南实际,在会议总结中提出了我省今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并根据省第六次党代会通过的我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打基础,兴科教,调结构,建支柱,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思路,明确了今年工作的七项主要任务,以及完成今年工作任务的四项主要措施。对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指示,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及时贯彻,狠抓落实。根据以上会议和领导同志讲话的精神和要求,我先讲四个方面的意见,供大家讨论时参考。

一、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

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于1995年12月13日至16日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1996年工作的各项要求,在总结1995年财政工作和预算执行情况的基础上,安排1996年国家财政收支计划,部署1996年的工作。

中央领导同志对这次会议极为重视并寄予了很大希望,朱副总理对财政工作作了重要指示。他在给刘部长的亲笔信中高度评价了1995年财政工作,他说:“财政收连续三年大幅度增长,充分说明财税改革是成功的,成效是显著的,国务院和李鹏总理对财政工作是满意的。”同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朱副总理强调指出:“必须大力整顿财经纪律,严厉打击骗税骗汇,严禁搞两本帐(将预算内收入转为预算外)。认真清查‘小金库’,尤其要杜绝财政部门自己的小金库。”最后,他对今年的财政工作提出了要求,他说:“今年任务更加繁重。要认真贯彻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各项要求,进一步深化财税改革,完善省以下分税制,继续贯彻适度从紧的方针,手不能松。坚持依法征税,严格控制支出,反对铺张浪费,为‘九五’计划开好头,起好步。”

刘部长在会上作了主题报告,对1995年的预算执行情况和财税改革及财政工作进行了分析总结。同时,对1996年的预算和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与会代表对刘部长的报告和提交会议讨论的几个文件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和讨论。会议期间,中央部门和地方参会的同志都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财政改革与发展问题和宏观经济政策上,争指标、吵比例的气氛大大淡化了。刘部长在小结中说:“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说明新财税体制对我们的理财观念、理财视野和工作作风的转变起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他还就几个主要问题作了说明:一是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朱副总理对财政工作的重要指示,切实贯彻到工作中去;二是关于转移支付问题,大家期望值不能太高,近两年中央财政新增财力非常有限,不可能拿出更多的钱用于转移支付;三是关于“两税”任务的落实问题,这次指标分配既有些难度,但也不是高不可攀,完成“两税”任务有不少有利因素,地方政府要支持和关心“两税”征收;四是关于地方税收体系建设和地方税收立法权问题,分税制后建立健全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和财政管理需要的地方税收体系和必要的立法权限,是有必要的,但目前尚不具备条件,财政部正在积极研究,立法权问题,全国人大正在草拟的《税收基本法》将涉及这一问题;五是关于振兴国家财政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拓宽税基,改善征管,调整不合理的分配格局,需要付出比较大的努力。现在要明确提出振兴国家财政一揽子计划,条件还不成熟,须在调查研究基础上,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今年夏季财政会议上将集中精力专门研究这个问题;六是关于集贸税收征收权限的划分问题,国务院即将下文予以明确,总的原则是,以营业税为主的集贸税收由地方税务局负责征收,以增值税为主的集贸税收由国税局负责征收;七是关于财政支农支出问题,农业的基础地位是由法律作保障的,必须积极想办法,切实解决好财政支农资金不到位的问题。

二、全省1995年财政工作的回顾

1995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财政部门继续认真贯彻“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基本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按照年初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在完善财政改革,发挥财政宏观调控作用,规范财政政策,加强财政监督,支持和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地方收入超额完成了预算任务,上划中央“两税”收入有所增长;加大了支出结构调整的力度,保了重点支出和机构的正常运转,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收入超额完成任务。

据快报统计,1995年全省财政收入完成285.07亿元,比上年实际完成数258.77亿元增加26.3亿元,增长10.2%。其中中央“两税”全额完成210.31亿元, 超额完成了中央下达我省的任务。 地方财政收入完成98.08亿元,为年度预算82.52亿元的118.9%,比上年实际完成数76.7亿元增加21.38亿元,增长27.9%。上划中央“两税”收入完成186.99 亿元,比上年实际完成数182.07亿元增加4.92亿元,增长2.7%。 分级次看,17个地州市的地方财政收入比上年增加19.8亿元,增长28.5%,增幅最高的西双版纳州达55.6%,最低的迪庆为12%。增加额在3.5 亿元以上的有昆明、曲靖、玉溪3个地市;增加额在1亿元以上的有大理、楚雄、红河3个自治州;增加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有西双版纳、保山、 临沧、昭通4个地州;文山、丽江、思茅、德宏4个州市的增加额也达2000万元以上;东川、怒江、迪庆3个州市虽然增加额不到1000万元, 但增长度都超过10%。省级收入比上年增加1.6亿元,增长21.9%。 从总体看,收入预算执行情况良好,主要情况和特点是:

1、全省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1995 年全省现价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200亿元,比上年增长10.6 %。 工业总产值完成1158.13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其中轻工业产值达621.76亿元, 比上年增长16%;重工业产值达536.37亿元,比上年增长14.3%。烟草企业产量增加,效益进一步提高;制糖、石化、冶金、医药、纺织等行业实现了生产、销售、利润3个增长;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粮食产量在连续4年丰收的基础上再上新台阶,达237.8亿斤;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千元大关,是历史上增加最多的一年;乡镇企业营业收入达600亿 元,比上年增长55.8%;社会商品零售总额370亿元,比上年增长21.3 %;对外贸易不断扩大,进出口总额达21.1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2.1 %。经济的发展和流通的扩大为财政的增收奠定了基础。

2、财源培植取得新进展。一是“减补创亿”初见成效,到1995 年底,38个县的164个项目已有90%建成投产, 大部分项目已达到或基本达到协议要求,部分县财政增收目标已经实现。二是农村经济有了新的发展,全省已建成烟叶、茶叶、橡胶等几大农税支柱产业,发展了一批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税基的扩大,全省1995年农税收入达23.9亿元,农税已成为地方财政收入新的增长点。三是狠抓了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的发展。1995年,全省旅游业收入达到42亿元,比上年增长36.5%。第三产业产值增长12%。昆明、西双版纳、大理、丽江等地正在形成各具特色的旅游区,有力地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使营业税收入逐步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3、税收征管进一步得到加强。各级财税部门严格执行税法, 规范减免税政策,加强征管力度,堵塞收入漏洞,做到应收尽收,保证税款及时足额入库,有效地控制了财政收入的流失。

(二)支出有较大增长,支持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

据快报统计,1995年全省财政支出完成236.88 亿元, 完成年度预算222.77亿元的106.3%,比上年实际完成数203.73亿元增加33.15亿元,增长16.3%。支出坚持了适度从紧的政策和“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保证了人员工资发放和机构正常运转,并把农业、教育和科技摆在重要地位。主要情况和特点是:

1、继续加大农业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各级财政部门十分重视支农工作,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放在首位。一是在财政支农支出基数较高,财政困难较大的情况下,各级财政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尽了最大努力。1995年,全省财政支农投入达30.60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并根据农时,及时拨付各项涉及农业的资金、补贴。二是保证投入的重点。支援农村生产支出主要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推广。1995年,全省农田水利化程度达44%,比上年增长2.7个百分点, 新建高产稳产农田154万亩。为加速“18 ”生物工程开发和重大农业科技措施的推广,仅省级就新增创汇农业资金1亿元和农业科技推广资金 3000万元。三是加强了“米袋子”、“菜蓝子”工程的建设。除13个粮价未放开的县外,省地县三级都建立了粮食风险基金,完成了省政府确定的3.8亿元的最低资金规模,这对保证粮食总量平衡,健全粮食市场, 稳定粮食购销价格发挥了重要作用;省级、昆明、东川市及地州所在市还建立了副食品风险基金,对一些重要副食品进行专项储备和价差补贴,稳定了市场。四是农业综合开发和规模化经营取得进展。第二期滇西南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已基本完成,并初见成效,累计投资31292万元, 改造中低产田70.9万亩,建成高稳产农田22.93万亩,开挖沟渠931.12 公里,修建机耕道路386.38公里,新增灌溉面积6.38万亩。金沙江流域确定开发的21个县,已完成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并全面启动实施。同时,扶持建立了一批水果、花卉、蔬菜、茶叶、甘蔗、药材等基地。五是注重做好扶贫攻坚工作。对发展资金、以工代赈等各项资金,加强了管理和跟踪调查,调整了扶贫资金的投向,把扶贫与各项产业、基地建设、富民富县结合起来,集中资金选择了一批既能增加农民收入,又能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项目进行重点扶持。

2、支持教育、科技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为贯彻“教育为本、 科技兴滇”的方针,财政支出继续向教育、科技倾斜,积极支持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1995年,全省教育事业费已达31.82亿元, 比上年增长9.1 %。主要用于改善办学条件,普及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省级对“两基”的投入较上年增加1.5亿元, 并根据不同的经济基础和教育事业发展计划,把各地区分成4个档次,视不同情况给予补助; 在全省选择了8个县作为“普六”、“普九”义务教育试点县, 全省新建了50所寄宿制初小,20所完小。各级财政积极筹措资金,兴建教职工安居工程,解除教师后顾之忧。昆明、曲靖、楚雄、大理、玉溪等城市的工作受到了国务院的肯定。高等教育主要以帮助改善办学条件为主,对高校教学科研设备购置、师资培训、科研费等继续给予倾斜;对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引进给予专项补助;继续安排专款,用于改善高校中青年教师居住条件。继续增加科技三项费和科学事业费的投入。1995年,科技三项费支出达8114万元,比上年增长27.1%;科学事业费22564 万元,增长5.4%,有力支持了重点试验室和中试基地、 科技信息高速公路中心站、地理信息系统综合研究实验中心等项目的建设。通过各方面的努力,省级取得科研成果429项,其中达国际先进水平的66项, 国内先进水平的123项。同时, 对其他社会事业的发展也给予了大力支持,文化、卫生、体育、广播电视等事业方面的投入也较上年增长。

3、积极支持企业调整结构,深化改革,提高效益。 财政继续运用技改专项资金、扶亏资金、支工周转金等多种形式,重点支持国有大中型企业发展。一是从资金和政策上加大技改力度,1995年全省累计安排企业挖潜改造资金17.5亿元,帮助和支持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由外延扩大再生产向内涵扩大再生产转变,增强了企业活力,促进了经济效益提高。二是用好扶亏基金,强化企业扭亏增盈工作。各级都建立了扭亏目标责任制,积极筹措资金帮助有市场的困难企业渡过难关。省财政继续安排扶亏基金8000万元,有针对性地对省直34户企业的36个项目和10个地州进行了扶持。三是实事求是地处理企业的历史包袱。通过清产核资, 已将28 户企业拨改贷资金改为贷改投, 增加国家资本金近8000万元,减轻企业负债,帮助企业轻装上阵。四是支持粮食企业实行了两条线运行,正确划分政策性业务和经营性业务,明确职责,加强成本管理,提高效益。物资和供销企业的改革也取得明显成效。

4、保证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1995年, 各级财政部门继续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保两支持”方针,加大对公检法部门经费的投入,公检法支出达9.96亿元,比上年增长20.4%,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及业务经费的补助。政法部门的公务费继续按高于其他行政单位两倍核拨,并加大缉毒经费的投入和基层公安“三所”建设。1995年,全省自然灾害十分频繁,为了及时解决灾区的生活、生产自救及恢复重建工作,全省用于抚恤和救济的支出达5.89亿元,比上年增加2.27亿元,对灾区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起到了重要作用。各级财政还多次配合有关部门到中央反映灾情,争取国家支持。

(三)国有资产管理逐步走上轨道并取得成效。

国有资产管理的核心是杜绝和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在保值的基础上实现增值。各级国资部门克服了人手少、任务重的困难,按照“摆正位置,进入角色,发出声音,搞好服务”的方针,紧紧抓住清产核资和深化企业改革这两个重点做好各项工作。一是做好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服务的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的有关政策,参与了改制企业总体方案的设计和审批,对股份公司国有股权的界定,国有资产扩股、股权收益、持股单位、股权转让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为股份制的规范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是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经营体制改革的新路子。对部分经省政府授权对国有企业财产经营管理实施监督的总公司进行国有资产授权经营试点,并实行经营责任制,由总公司统一承担总公司核心层和紧密层企业的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责任。三是清产核资工作全面推开。企业清产核资量大面广,难点多,各级国资部门突破各种难关,基本完成对全省6895户企业的清产核资工作,初步达到了摸清家底,明晰产权,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的目的。

(四)加强制度建设和财政监督检查工作。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认真依法行政和依法理财,加强制度建设和财政监督检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财政在规范管理、加强监督检查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做了大量工作。一是进一步规范了财政周转金的管理。按照“控制规模、限定投向、健全制度、加强监督”的原则,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完善了财政周转金的投向、项目审查论证、财务制度建设及管理手段等方面的管理,制定了地方发展基金新会计制度和《地方经济发展基金规范管理暂行办法》,并对全省财政周转金的规模进行了初步清理,为下一步对财政周转金的清理整顿创造了条件。二是改进和加强了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了各种基金和行政性收费的清理工作,严格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审批和票据管理,并把一部分行政性收费纳入预算管理。一些地州市也在探索如何把预算内和预算外资金统筹运用,减少财政压力。三是开展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维护财经法纪的严肃性。1995年“三大检查”和清理“小金库”的专项检查,共查出违纪金额3.94亿元,已入库2.9亿元, 其中“三大检查”入库数为92.1%。

1995年全省财政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也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经济效益没有明显好转,成本上升,库存加大,应收帐款增加,资金占压严重;二是支出结构虽有所改善,但资金使用分散,效益不高,部分专款被挤占挪用的状况依然存在,调整结构的任务仍很艰巨;三是财权与事权划分不清,中央和省、省和地县的财权与事权相互交叉,有待进一步划清;四是县域经济发展缓慢,全省经济、财政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仍然突出;五是财政赤字的状况仍未得到缓解,并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这些都有待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认真解决。

三、关于1996年财政预算安排意见

今年是“九五”计划的第一年,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编制和执行好今年的财政预算,对于巩固和发展“八五”所取得的成果和圆满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为“九五”计划顺利实施奠定良好基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996年地方预算安排、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第六次党代会精神,继续完善和深化财税改革;发展地方经济,大力培植地方财源,增加财政收入,增强县级财政实力,压缩和消化县级财政赤字;贯彻适度从紧财政政策,积极调整支出结构,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坚持量力而行、量财办事,确保财政收支平衡;整顿财经秩序,加强财政管理。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原则,1996年我省地方财政收入初步安排107.88亿元,比1995年快报完成数增长10%;支出安排241.96亿元, 增长2.1%。支出增长大大低于收入增长水平。

以上收支计划的安排,虽然收支的增幅都不算高,特别是支出的增幅仅为2.1%,应该说是打得很紧的。请各地结合本地经济发展水平, 科学、认真、实事求是地编制好本级财政收支预算,收入要打足,支出从紧安排,谨慎从事。

要圆满完成今年的预算收支任务,既有不利因素,也有有利条件。从不利因素看:一是1995年财政收支的增幅高,基数大,给今年的增长带来了难度;二是增加财政收入的政策调整空间受限,1995年财政收入的增长中,一次性政策因素占的比重较大,如优质烟叶扶持费征收农特税,烤烟平均收购价格提高25%以上,烤烟收购数量增加400 多万担,等等,这些增收因素在今年都不复存在;三是受市场和经营机制转换滞后的制约,企业经济效益难以有明显提高;四是地方财源培植工作才开始起步,短时间内效益难以体现到财政上来;五是支柱财源“两烟”的发展受计划制约和市场变化影响,增势趋缓。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在经济发展中增加收入的有利条件也不少:一是经济将继续保持10%左右的增长速度。按1995年我省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与财政收入增长的比重看,今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10%,物价指数控制在13%左右,财政收入与现价国民生产总值的弹性系数按1:0.7计算, 现价国民生产总值增长23%,地方财政收入可增长16.1%,剔除去年各项收入政策性调整因素,收入增长10%是有希望的;二是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省委、省政府决定,对过去省定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过渡到1995年后停止执行,从今年起照章纳税;三是税收征管工作的进一步加强,为财政收入增加提供了政策保证,为有利于各级财政部门加强对收入组织的有效调控,省政府决定从今年起将地税经费下划,由各级财政部门统筹安排,这将进一步促进地方税收入的征管;四是虽然目前国家下达我省的卷烟生产计划比去年减少70多万箱,但省政府已及时采取措施,一方面积极向中央各有关部门反映汇报,争取追加我省的计划,另一方面在卷烟结构调整上加大力度,增加名优烟的生产,基本上消灭无嘴烟和亏损牌号,努力做到产量减少,效益提高,财政收入有所增加,在保住全省利益的前提下,不影响各地的利益。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增收的有利条件多于减收的不利因素,只要我们认真分析和正确把握经济发展动态,工作扎实,措施得当,从年初就狠抓落实,完成全年预算任务是有条件和可能的。对此,我们应坚定信心。

四、关于今年要抓好的几项主要工作

根据省委六届二次全会精神的要求,在抓好日常工作的同时,经初步考虑,今年要着重抓紧抓好几项主要工作:

(一)发挥财政调控作用,推动和促进“两个转变”。

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实现“九五”和2010年奋斗目标的关键。结合财政工作,在体制转变上,主要是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财政运行机制。正确划分政府行为和市场行为,集中财力和物力,把该由政府办的事情办好,把该由企业办的、社会办的、市场办的事情逐步转给企业、社会和市场,让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让市场真正对资源的优化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财政要真正转变到制定和执行宏观调控政策,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上来。在管理经济上,要树立大财政的理财观念,由单一的管理财政预算内资金,逐步向综合管理预算内外资金、各种基金过渡,增强政府综合调控能力。在企业财务分配管理上,要由微观财务管理向宏观指导转变,通过制定政策,完善制度,规范分配关系。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在于经济增长要转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上来。财政主要是通过支出政策、预算、税收等手段,促进结构调整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结构调整上,要通过增加对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农业科技的投入,加快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发展步伐;根据效益优先和经济发展连动幅射作用,支持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发展,缓解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支持和促进教育、科技与经济相结合,增加经济增长中的科技含量;支持企业发展重点要放在现有企业技术改造,加快科技进步,提高产品附加值上。逐步改变财政包揽过多的现状,按照公共财政理论来健全和完善财政职能,推动和促进“两个转变”。

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需要职能健全和完善的财政作为后盾。当前,经济体制正处在转轨时期,利益的重组和职能的分化矛盾相当激烈。财政是利益分配关系的主体,各种矛盾的焦点最终都将反映到财政上。部门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设立各种基金和收费项目,肢解财政职能的问题较为突出。这种状况不改变必将削弱政府对经济发展的综合调控能力。体制改革后,财政是地方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因此,各级财政部门要向政府多汇报,多请示,当好参谋助手,争取政府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不仅要重视收入、支出工作,更要重视健全财政职能。希望各级财政部门充分认识到健全财政职能的重要性,上下共同努力,把健全财政职能,振兴财政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认真抓好。

(二)继续完善省对下的财政体制。

省对下的过渡体制原定1995年结束,但由于我省财政收入对“两烟”发展依赖性大,今年国家分配我省的卷烟生产计划又比上年大幅度减少,加之地区间财力分布极不均衡的矛盾,要在今年对下实行新的财政体制,难度太大。因此,省委、省政府决定,原体制再过渡一年。今年用一年的时间,按照中央分税制体制的原则和要求,结合云南实际,研究和设计出一个符合云南省情,照顾各方利益,能为大家所接受的体制方案,报经省委、省政府批准后,明年开始实施。体制的研究和设计是一件十分复杂的工作,涉及到各方面的利益调整,特别是我省财力极不平衡的状况,更加大了工作的复杂性和难度。我们的初步考虑是,新体制的设计要认真总结历次体制变化的经验和教训,在合理划分事权的基础上,合理界定收支范围,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和效率的原则,鼓励大家把“蛋糕”做大。

从今年起,中央财政将开始实施过渡期的转移支付制度,按照全国财政会议上研究的方案,中央对我省的转移支付数量不大。但转移支付制度是分税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规范和科学确定对下补助的一个好办法,我们将参照中央的办法,结合省级财力和地区财力分布状况,综合分析各种因素,研究制定我省对下转移支付办法。

(三)规范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

“八五”期间,根据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全省财政部门为支持国有企业的发展,通过减税让利、超承包退库等形式给予企业大力帮助,仅省财政就减税让利增加企业投入16.85亿元, 有力地支持了企业的生产发展和技术改造,使我省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活力有了较大增强。据全省清产核资的初步统计,全省国有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为70.1%,省属国有企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为62.2%,都大大低于全国平均负债率。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后,本应规范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取消承包,照章纳税。但省委、省政府为了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实现新旧体制的平稳过渡,1994年和1995年仍维持原来的办法,现过渡期已经结束。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已明确今后企业所得税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享。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再不规范,不仅影响到体制改革的完整性,而且也会影响到今后地方的利益。为此,省政府已决定,到期的优惠政策一律取消。优惠政策取消后,对一些困难的企业由财政继续给予扶持。所以,从今年起,要规范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所有企业都必须照章纳税。取消对企业的优惠政策,照章纳税后,财政对企业如何扶持,我们将根据财力的状况,通过财政列支的方式,按照集中使用,效益优先,择优扶持,促进结构调整的原则,研究具体方案报省委、省政府批准后实行。各级财政部门要发挥情况熟,信息灵的优势,加强企业财务报表的分析,及时发现企业财务管理和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主动帮助企业出主意,想办法,帮助企业改善和加强管理,提高效益。

(四)发展县域经济,抓好财源培植工作。

培育新的财源支柱,是增强全省财政经济实力,逐步缩小地区差距的重大举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经验证明,经济的腾飞,财政实力的增强,同支柱产业和优势财源的发展密切相关。支柱产业和支柱财源的培植,省第六次党代会已经明确提出,并正在实施,当前我们要做的工作是研究和制定支持支柱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

县域经济的发展和财源建设要适应分税制体制的要求。必须以发展地方经济和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为主,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富民和富县相结合,发展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强的项目。根据地方财源具有广泛性、普遍性、分散性的特点,在财源建设上不能再走靠办一两个企业的老路,必须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实行地区间、县与县之间的区域经济联合,发展多种经济,扩大税基,通过富民达到富县。要改变一讲财源培植,就是财政投资直接兴办“短、平、快”加工企业的传统观念,要根据“两个转变”要求,利用市场机制,发挥财政、税收政策作用,鼓励和支持企业及其他经济实体,采取股份合作制,投资、参股等形式,实行跨行业经营和开发优势产业,逐步改革单一投资方式,走多渠道、多层次筹资培植财源的路子。

省财政将在总结“八五”“减补创亿”工作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围绕省第六次党代会提出的建立支柱产业的目标,制定和实施以发展县域经济,培植地方财源,优化财源结构为目的的“九五县域财源建设规划”,并适当集中财力,与银行和社会资金配合,加大对地县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各地要按照上述要求,认真做好项目的选择、评估和论证工作。我们将根据市场和各地资源丰厚情况,按照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思路,分级次、分主次、分归属进行,优势优先发展,使之形成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格局。具体方法是:选择一批经济强县和经济发展潜力大,发展思路明确,储备项目有市场,有规模,能帮助群众脱贫和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效果显著的县重点扶持;对未列入重点扶持县,但建设条件好,经济效益和财政效果好,有利于优化全省产业结构的财源龙头项目,进行单项扶持,争取培育一批地方财政年收入上亿元和8千万元的经济强县。

(五)进一步调整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分税制后,财政收入增量的大头被中央集中,地主新的经济增长点尚未形成,一定时期内,地方财政收入增量将大大减少,增幅减缓,可用财力的调剂余地受限,可以说,今后几年,将是我省财政比较困难的时期,需要与可能的矛盾将更加突出,财政对经济发展的支持能力将逐渐减弱,财政支出大幅度增加的可能性不大,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面临这样严峻的实际,出路何在?出路在于进一步加大支出结构调整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同时,积极建立支出约束机制,逐步使支出管理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硬化支出预算约束。因此,必须继续贯彻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支出安排只能确保重点,兼顾一般。从今年开始,财政支出除保证工资发放、农业、教育、科技、扶贫等重点支出外,其他各项支出基本维持去年的水平。各部门必须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并落实到行动上,支持财政工作。结构调整的主要措施是:

转一块,就是要按照预算外资金“所有权归政府,管理权归财政”的原则,实行预算内外财力综合运用,统筹安排,要从有条件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中转一块来顶抵预算内拨款;压一块,就是要按照适度从紧财政政策,支出增长必须低于收入增长来安排,尽可能压缩和节减一些弹性较大的支出,行政事业单位除考虑正常工资晋档升级因素外,其他支出基本维持上年开支水平;保一块,就是要重点保农业、教育、扶贫、科技的支出,但必须下决心调整结构。支农、教育、扶贫是我省财政支出的大头,总量占整个财政支出的30%左右。通过结构调整增效益,这方面大有潜力可挖,大有文章可作。

财政支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不仅是经济发展全局的需要,同时也是财政自身发展的需要,支农行为本身就是财源培植行为,这在分税制体制下得到有力证明。各级财政都必须树立长期的、坚持不懈的支农思想,在资金安排上首先确保农业发展需要,特别是县级财政,宁可少上几个项目,压缩一些其他方面的支出,也要保证财政支农支出有所增长。在支农工作中必须明确农民是投资的主体。要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事权财权相统一的原则,划分财政、信贷、农民和农村集体组织各自投入的重点和范围,逐步改变财政支农中大包大揽的做法,要集中资金,重点解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瓶颈”,今后,财政用于支农方面的资金将主要解决农民和农村集体无力承担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良种的繁育推广体系建设及农村服务体系。存量调整难度较大,但一定要下决心,逐步推进,以改变扶持项目多、小、散的现状,重点支持以增加粮食产量为目标的“米袋子”商品粮基地建设,增加“菜蓝子”供应为目标的畜牧业基地建设。要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的管理。据调查,有的地县因财政困难而将上级拨付的支农专款用于平衡预算,挪用和改变资金使用用途,给财政支农工作带来影响。要采取有力措施,保证支农资金专款专用,及时到位。任何地方和单位都不能以任何借口挤占挪用财政支农资金。

省第六次党代会提出,打好扶贫攻坚战,实现贫困人口基本解决温饱是“九五”计划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去年底,省委、省政府又在文山召开了全省扶贫现场会,决定进一步加大扶贫力度。从今年起,省级财政每年筹集3亿元资金作为扶贫专项资金,集中解决全省506个特困乡的温饱问题,各级政府也要安排相应的配套资金。扶贫要与支农、财源培植相结合,着眼于发展经济,脱贫致富。要加强对扶贫资金的监督和管理,使其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轨道,财政要参与到项目选择、资金发放、跟踪问效等资金使用的全过程,要建立一套完备的会计核算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认真核算,严格管理,以保证扶贫资金专款专用,及时到位。当年没有用完的,要结转下年继续使用,不能用于平衡当年预算。对改变使用方向,扶富不扶贫,挪用于非扶贫项目的要严肃查处。

教育投入要有利于推动和促进高校专业结构优化和中小学布点的调整,改变专业设置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状况,扩大中小学办学规模,提高教育投资效益。在合理调整中小学布局方面,大理、楚雄两地州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通过合并学校,规模办学,达到集中资金、改善办学条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目的。希望各级财政部门同教育行政部门密切配合,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搞好规划,合理布点。按照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和教育改革发展纲要要求,“九五”期间要基本实现“普六”、“普九”义务教育目标。为此,在继续贯彻“分级办学,分级负责”原则的基础上,省级财政将把新增的教育专款,同原有专款和中央专款相结合,集中用于改善办学条件,正常办学经费主要由地方财政负责。具体操作上将实行区域规划,分类指导,解决重点,确保投资效益的办法。对经济较发达地区实行以奖代补,鼓励发展;对经济欠发达地区,以自我发展为主,省适当补助;对贫困地区,集中投入,带动发展。要支持和促进高等院校科研同经济相结合,推动教育、科研、经济一体化,增强高校自我发展能力。

科技投入要贯彻“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原则,重点支持基础性研究,适当补助公益性研究,积极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通过事业单位财务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开发和应用性研究,面向市场,走生产和市场相结合,自我发展,自我积累的路子。

(六)采取有效措施、逐步消除财政赤字。

近些年来,我省财政赤字面不断扩大,赤字金额不断增加,已成为困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大问题。1995年,全省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财政刚性增支因素不多,但据快报统计,全省财政赤字不仅没有压缩,反而扩大,这是很不应该的。目前,有的县财政赤字已经超过当年收入,陷入赤字的恶性循环之中,靠挤占挪用专款,拆东墙补西墙,影响了地方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行,带来财政收支恶化。分析我省县级财政赤字的原因,多数是主观因素形成的,少数是确有困难。有的认为平衡吃亏,不平衡有利,把赤字作为衡量财政困难的标准和向上级财政要钱的筹码;有的是受前些年经济过热的影响,支出安排不量力而行、量财办事,摊子铺得过大;有的是控制机构人员增长缺乏有效的制约手段,供养人员逐年增加。但根本的原因在于县级经济发展不足,收入增长缓慢。因此,解决财政赤字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经济,开辟财源,健全职能,坚持量入为出,量力而行的原则。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明确要求中央财政“九五”期间要基本消除赤字。为此,各级财政必须严格按《预算法》办事,不得列赤字预算,保证执行中不新增赤字,并采取措施消化历年赤字。消化赤字的工作,主要由各级负责。大理州在这方面已开始有所动作,他们的做法是:以奖代补,奖罚结合。各地都要结合实际,研究消化赤字的具体措施,上下齐努力。省里也正在研究这个问题,初步想法是:收入增一块,节支压一块,支出转一块,周转金借一块。通过努力力争“九五”期间基本消灭县级财政赤字。此外,要重视粮食亏损挂帐消化工作。中央认可的我省粮食财务挂帐数为51299万元, 其中政策性挂帐48385万元,企业自补2769万元。到1995年已消化16635万元,其中政策性挂帐已消化10662万元,5年消化完是完全可能的。从今年起,粮食企业实行“两条线”运行,中央对政策性粮食财务挂帐实行停息政策,各地要抓住时机,做好消化工作,省里将按照“谁挂帐谁解决”的原则,与各地签订消化粮食财务挂帐责任书,时间为5年, 每年消化比例不低于20%,省将对超比例消化的地、州、市实行停息优惠办法,对完成情况好的给予适当奖励。

(七)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推动企业加快改革进程。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建立权责明确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体系,是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中各项配套改革的重点。在改革、改组、改造与实行资产优化重组结合的过程中,都必须要对国有资产实行科学、确切的产权界定和价值评估,既保证国有权益不受损失,又保护投资人的合法权益。各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要同财政部门密切配合,从国有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入手,按照企业改革“抓大放小”的方针,积极研究问题,探索解决政企分开的途径。积极支持和促进国有小型企业放开搞活的工作,在改革中切实做好国有资产的界定和评估,加强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对国有企业改为股份制的,无论是整体改制或是分立改制,进入股份公司的国有资产,股权设置中应为国家股的一定要设为国家股,不得设为国有法人股,对国家股红利、产权转让净收入必须坚持进入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确保用于生产发展。要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经营的路子, 配合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专业经济管理部门的改组, 1996年将全面推行资产经营责任制,按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签订资产经营责任书,确立国家与企业的责权利关系,进一步把产权关系理顺。

(八)整顿财经秩序,净化经济环境。

一是按照“控制规模、限定投向、健全制度、加强监督”的16字方针,对各级财政周转金进行认真清理整顿,进一步规范和强化财政周转金的管理。主要有两条:(1)实行“五统一”,即统一制度、 统一计划、统一开户、统一核算、统一管理。在“五统一”的基础上,理顺财政内部各业务部门的关系,加强配合,互相监督,互相制约。(2)清理财政周转金,通过清理,摸清底数,根据有关规定,把周转金本金总额控制在当年预算内可用财力15%的幅度以内。同时加强周转金占用费的管理,坚持“低率、优惠”原则,对不同行业和地区实行差别费率,业务费的开支必须严格控制在当年本级占用费收入5%的幅度内。

二是认真做好各项基础工作。毛主席说过,做任何工作都要“心中有数”。目前我们工作中底数不清、情况不明的问题比较突出。决算数字不实,预算编制不及时,预算执行情况分析不深不透,分管部门单位的家底不清等比较普遍。基础工作的薄弱,使我们工作经常处于被动状态,必然造成制定政策和决策的偏差,影响工作水平的提高。为此,我们必须把加强基础工作作为今后工作的一个重点,下决心改变这种状况。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就必须改变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具体的日常事务之中的状况,建立起各种基础工作制度,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把基础工作做得扎实些。

三是加强会计工作管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企业大都实行承包制,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有所放松,许多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消耗无定额,成本核算不实,财政财务政策落实不到位,虚盈实亏。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不仅企业存在,行政事业单位也存在,财政部门内部也不同程度存在,会计核算上的弄虚作假,影响了政府对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作出准确的判断,危及到经济的正常运行。今年我们要坚决贯彻执行朱副总理对整顿会计工作“约法三章”的要求,财政部门要带头执行好“约法三章”,率先垂范,严禁将预算内资金转为预算外资金,搞“小金库”,坚决杜绝“两本帐”。并在适当时候在全省开展财经纪律大检查,对弄虚作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要给予严肃查处。同时,加强法制建设,今年将制定《云南省会计工作条例》,保护会计人员合法权益,保障会计信息真实、准确。

四是加强预算外资金的管理。针对目前存在的各级财政预算内收支矛盾突出,而各部门、各地区预算外资金规模扩大,收支失控的问题,要采取措施,规范管理预算外收入,对预算外资金收入状况要进行认真清理核查,摸清家底。特别是要抓好收费较多的公路、公检法、工商、城建、教育等部门的各项收费和基金的清理和检查,在此基础上,实行财政专户管理,将预算内外收入统筹加以调控运用。

(九)做好财政“九五”计划的编制工作。

认真编制好财政“九五”计划,是今年财政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各级财政部门要认真总结“八五”财政工作取得的经验,存在的问题,根据中央“两个转变”的要求和我省“九五”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按照健全财政职能,振兴财政,适度从紧的三大要求,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研究一些增强财政经济实力的思路和对策。各地都要针对“九五”财政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分析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研究措施和办法,为夏季财政会议专题研究作准备。

(十)努力提高财政工作整体水平。

提高工作水平,干部是关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做好财政工作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特别是财政工作如何推动和促进“两个转变”,需要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各级财政部门领导要想宏观、抓大事,工作中要把握重点、突出特点,研究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特别要研究地方税收方面的政策。广大干部要从日常、繁杂的琐碎工作中摆脱出来,要学政策,潜心研究政策,改变就财政论财政的思维方法,学会从经济发展全局去研究财政问题,提高理论政策水平。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少一些“拿来主义”,多一些调查研究,求真务实,少参加一些与本职工作无关的事务性和应酬性活动,把精力集中到业务工作上来。要加强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这是保证财政工作健康发展的基础,要通过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及市场经济理论和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不断提高广大财政干部的认识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增强广大财政干部的法律意识,依法理财,依法办事,减少和避免随意性。各级财政部门必须把反腐败作为队伍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廉政建设的各项部署,警钟长鸣,防微杜渐,做勤政廉政的模范,要研究和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内部制约机制,这既是加强管理,又是保护干部。

5年计划看头年,圆满完成今年财政预算,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知难而上,奋发进取,扎实工作,为“九五”计划的顺利实施开一个好头。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坚持“中紧”方针努力做好“九五”前期财政工作_一般预算收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