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论文_张学文

甘肃省会宁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730799

摘要:目的 通过总结导致检验标本分析前被影响的各类因素,提出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有效措施。方法 通过分析前质量控制措施来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病患自身原因、标本采集原因、标本送检原因是分析前标本质量的最大影响因素,医护人员严格依据检验步骤规范各项工作。结论 分析前的质量是确保检验结果真实有效的基础保障,需要病患、医护人员、检验人员共同沟通配合排除干扰因素,实现零失误。

关键词: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

0 引文

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需要有更高标准的临床检验来满足临床的需要。各级实验室也相继开展了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活动,以保证临床检验分析中和分析后的质量。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影响因素甚多,所导致的误差占总误差的一半以上。目前,分析前的质量控制还未能引起医务人员的关注。分析前的质量控制从临床医生申请检验单开始,经患者的准备,标本的采集,运送到检验科直至分析开始时结束。此过程需要临床医生、护理人员、患者、检验科人员等密切配合、交流和沟通,才能避免因临床症状与检验结果不符时,出现的医护人员与检验科人员相互抱怨、不信任情况。本文就以上相关人员对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影响,说明医护人员和检验科人员既要各尽其职,做好自己的工作,又要密切配合,共同提高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介绍

本文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检验科收到各类标本合计200份为研究对象(包括血、尿、便常规及生化、细菌培养标本)。我院检验人员严格依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标本的验收要求对标本进行验收登记,标本不合格率对比,见表1。

1.2 方法

检验科工作人员依据临床医生所申请的检查项目严格核对标本的采集量、外观情况,咨询病患自身情况、采集时间、采集量、存放温度等因素判定标本是否合格。检验科工作人员将出现误差的标本进行明确标注不合格情况并及时反馈给相关临床科室,共同分析总结标本误差产生原因。

1.3 分析前质量控制措施

临床医生开出检验申请:医生依据病患的“主述、病情、症状”为其选择开出检验项目,并准确完整填写检验申请单。

1.3.1 病患准备工作。病患作为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基础,其情况与状态影响着其各项生理检查指标。生理因素:病患的性别、年龄、情绪、月经都影响检验结果。例如各年龄阶段新陈代谢水平决定了检查指标的显著差异。

1.3.2 饮食因素。饮食对病患各项检查指标均有一定程度影响,尤其是针对生化指标。例如病患在进餐后对引起ALT、血钾、胆红素等指标显著上升,造成检验结果误差。此外,饮酒喝茶等均会对某些指标有一定程度影响。运动因素:剧烈的运动会引起病患血清中多种酶与血糖短期上升。对此,医护人员应通过与病患沟通安抚病患情绪并为其普及相关医学知识,告诉病患标本留取方法与相关注意事项。例如在采集尿液标本前病患需使用5d抗生素,并让尿液在膀胱内停留超过6h以上,并在采集前使用2%红汞清洗外阴(尿道)以避免尿液标本与粪便标本相互污染问题的发生;病患应在休息30分钟以上的时间后再进行采血,同时叮嘱病患在检验前1天避免饮酒。

1.3.3 标本采集工作。标本的采集作为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要求医护人员具备较高的素质能够熟练掌握标本采集过程中的每一步注意事项。医护人员依据需要检验的项目严格计算标本的采集量,选择适合的注射器与试管。一般选择病患清晨空腹状态下采血,让病患采用坐位或卧位5分钟后(保持体位标准化)。取病患清晨第1次尿液,在病患应用抗生素前采集标本进行细菌培养。保证注射器与试管的干燥清洁,通过规范的无菌操作防范溶血、凝血问题的发生。

1.3.4 标本的送检工作。标本的送检工作作为分析前质量控制的薄弱环节,要求配备专门职业的送检护士。例如血液标本在离体后因血细胞仍在进行代谢,在一定温度下红细胞糖酵解、血清蒸发等因素会导致检验结果发生改变。因此送检护士应合理控制标本放置时间、温度,并及时运送处理,运送时避免剧烈摇晃震动、日光照射、污染外溅问题的发生。检验科工作人员在接收标本时应对检验申请单所填写的内容进行严格核对,拒收不合格标本。严格把好最后一道关。

2 分析前质量管理的特点

分析前质量控制主要是由临床医师、护师、护工甚至患者的参与相互配合,密切协作,仅靠实验室工作人员很难单方面完全控制。并非所有的缺陷标本都能在分析前及时发现,有的是在当检测结果异常而重新采集标本复查时才发现,即使这样也并非所有的缺陷标本都能发现。从病人准备,标本采集,运输到最后检验科检验,任何一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影响检验的结果,甚至标本容器都可能影响标本质量,责任难以确定。

2.1 分析前质量控制需注意的重要环节

一是做好与患者的沟通,选择合适的检验项目是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前提:通常临床医生根据病人的主诉、病情、症状来选择检测项目,要求临床医生要对各个实验项目的临床意义以及影响检验结果的生理、病理和药物等因素的影响要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并要求医生熟悉各种干扰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以及留取标本和送检标本的时间,然后准确、完整的填写检验申请单。二是患者准备是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基础:在分析前质量控制中,患者的情况和状态对能否反映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有着很大的影响。三是注意生理因素。影响检验结果的生理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月经、情绪、妊娠、季节、海拔高度等等。由于不同的年龄阶段新陈代谢水平不同,许多检测指标存在明显的年龄差异,例如新生儿LDH、ALP、P、AFP及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都升高;中青年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随年龄增长而渐增;老年人碱性磷酸酶、葡萄糖、免疫球蛋白升高,而总蛋白、白蛋白却降低;情绪紧张和激动时白细胞计数、血糖、儿茶酚胺、中性粒细胞均可升高;男性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容积等均高于女性;而女性网织红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血清铜都高于男性。

2.2 要注意饮食

饮食对多项检测指标均有影响,特别是生化指标影响较大。进餐后ALT及血钾、血、胆红素、无机磷上升15%左右,TG增加50%,AST活力增加20%。因此这些检测指标均要求采血前禁食12小时,食物性质不同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如高蛋白膳食使血尿素、尿酸和血氨升高,高糖饮食后1h~2h血糖浓度>7.0mmol/L,,酗酒可引起GGT明显升高,高脂肪饮食2012年09月使甘油三脂大幅度升高。

2.3 要注意运动

剧烈运动可引起血清中多种酶升高,多为肌肉中含量丰富的酶如:AST、CK、LDH、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等增高,还可导致血糖短期升高等。饮酒、喝茶、喝咖啡、吸烟均能对某些指标产生影响。

2.4 采集标本的过程是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

一是注意采血时间:一般选择清晨空腹采集标本,以减少运动、饮食以及昼夜节律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二是标本采集时机:细菌培养应尽可能在应用抗生素前采集标本,尿常规检测应留取晨起第一次尿。三是采血姿势:患者采取坐位或卧位采血,在止血带使用后1min内采血。四是避免标本溶血是保证标本质量的重要环节采血不顺利、压迫时间久、试管不清洁、采血中产生大量气泡等都是造成标本溶血的原因。五是标本送检是分析前质量控制的薄弱环节。许多医院标本送检由护工完成,护工身兼数职又缺乏专业知识,很难保证及时准确将标本送到检验部门,所以要求专门部门、专职人员运送标本,并对标本运送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各种检验标本的来源、不同检验目的对检验标本的存储要求、标本采集合格与否的判断,以及怀疑有高生物危险的标本的防护等。六是标本的验收、核对、处理、储存是分析前质量控制的最后环节检验科工作人员在接收标本时,要严格检查,对不合格的标本拒收,并说明原因,同时仔细核对检验申请单的内容,整个过程要有完整记录。

3 结语

总之,全面质量管理是检验结果具有可靠性的根本保证,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整个流程,从医生申请、病人准备、标本采集、标本运送、实验室处理等各环节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该过程涉及临床不同科室、不同人员,且该环节也最易被人们忽视,因此各环节人员均应认真对待,严格按规程操作,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薛胜琴.县级医院如何有效控制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03(23):89.

[2]张彩虹.临床检验分析前对质量控制的要求[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5):1845-1847.

[3]赵振军,郭玉芬.要重视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J].中国医药导报,2008,5(36):189,192.

论文作者:张学文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

标签:;  ;  ;  ;  ;  ;  ;  ;  

试析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论文_张学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