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自然科学基金在我国的合理比例_基金论文

论自然科学基金在我国的合理比例_基金论文

试论我国自然科学基金占Ramp;D经费的适当比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费论文,试论论文,自然科学基金论文,比例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由于西方国家认识到科学在战争与和平中的重要意义,政府对科学研究所投入的资金急剧增加。冷战时期的经验表明,政府资助科学研究活动,并组织重大高新技术或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技术的研究与开发(R&D)活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西方国家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实行基金制,并从最初的个人、团体资助过渡到政府资助,始于本世纪30年代。目前这种方式已被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广为采用。

中国在基础研究中实行基金制已有15年的历史。自198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成立至1995年的10年间,科学基金经费以平均每年22.88%的幅度递增,1986—1995年科学基金累计投入总经费超过22亿元。在此期间,与科学基金制有关的政策、法规、管理办法等也得以不断发展完善。科学基金事业在我国的蓬勃发展,首先得益于其竞争择优的运行机制,这是科学基金制发展的内在条件,而推动基金制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外在条件就是经费的保证。

然而,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经费的考查,仅从经费总额和增长幅度方面进行还不够,还必须考查科学基金在国家对R&D总投入经费中所占的比例。否则,我们就不能很好地解释这样一个看似奇怪的现象:一方面是自然科学基金经费高幅度地迅速增长,而且其增长水平超过了国民生产总值(GNP)的同期增长水平;另一方面,却是科技界要求增加科学基金经费的呼声越来越高。诚然,科学家对研究经费的要求可以说是没有止境的,如同他们对科学研究的探索一样,但当我们注意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占我国R&D经费的比例变化时,我们发现,科技界对增加科学基金经费的要求,有着深刻的原因。

一、我国R&D经费占GNP的比例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近十年来,我国R&D经费总额是不断上升的,但自1993年以来,R&D经费占GNP的比值却呈逐年下降趋势,由1992年的0.70%下降到1993年的0.62%,1994年又降至0.50%。1993年度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出现了负增长。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估计,80年代,大部分发达国家R&D经费与GNP之比已达到2.2%—2.7%,发展中国家的印度和巴西也已达到1%。事实上,R&D经费与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比值,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但我国R&D经费占GNP的比值在1991年达到最高值时也仅为0.71%。

1991年,我国R&D经费来源中政府拨款约占54.9%,企业投入约占23.4%,而世界主要工业化国家政府对R&D经费的拨款比例均低于我国,1988—1990年间,日本约为17%,美国约为46%,加拿大约为16%,企业投入则均占40%以上。我国由于长期处于计划经济的体制下,R&D活动主要由国家财政拨款支持,在目前的经济转轨时期,虽然我们可以期望企业对科技的投入逐渐增加,但对实际增加的幅度却不可乐观,至少在近年内,R&D经费的主要来源仍将是政府拨款。

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占我国R&D经费的比例

R&D活动通常由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三部分组成,R&D经费也可按这三种类型划分。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划分标准,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9个国家(美国、前苏联、日本、前联邦德国、英国、法国、韩国、巴西、印度)R&D经费及其结构方面的统计数据进行比较发现,不同工业化阶段的R&D投资结构,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三者之间,具有相对稳定的比例,大约为1∶2∶5。基础研究是科学发展的先导和源泉,在现代社会也是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先导和源泉,是推动现代科技和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后盾。在过去的10年里,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和世界上发展较快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对基础研究的投入都保持在一定水平,基础研究经费在整个R&D经费中占有相当的比例(见表1)。与这些国家相比,我国对基础研究的投入是较低的,基础研究经费占R&D经费的比例,一般都低于7%。

表1 世界一些国家基础研究经费占R&D经费的比例

国别 美国日本英国 法国印度巴西 韩国

基础研究 16.012.625.0 20.416.422.0 16.0

经费占 %% %% %% %

R&D (1992)(1990) (1989) (1990) (1990) (1990) (1990)

经费的比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我国的基础性研究(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表2是1986—1994年科学基金占我国R&D经费的比例变化情况。由于我国基础研究经费占R&D经费的比例比较低,自然科学基金占R&D经费的比例就更低了。由表2可见,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占我国R&D经费的1.4%,在随后的三年里一直呈下降趋势,最低时仅为1.2%,直到1992年才恢复到1987年的水平。尽管“八五”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经费的年增长率超过25%,但科学基金占R&D经费的比值却仍然维持较低水平。

表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K)占我国R&D经费的比例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科学基金K

0.81 01. 21. 31. 51.

82.3

3.0

4.1

(亿元)064 8 4 57 9 2

R&D经费 74

89

112

125

142169 196

222

(亿元) .0.5.3.4.3

.0.0.0

K/R&D 1.4

1.3

1.21.21.3 1.4

1.6

1.8

表2显示,1993年科学基金在我国的R&D经费中所占比例仅为1.6%,而199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所资助的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却约占全国同类单位的6%,所资助的研究人员更占到全国从事R&D活动人员的10%。从我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方针来讲,为了稳住我国现有的基础性研究队伍,推动我国基础性研究多“出成果、出人才”,科学基金经费应进一步增长。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到本世纪末,我国基础性研究经费将占R&D经费的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基础性研究经费中占1/3左右,即科学基金将由1994年占R&D经费的1.8%增长至3.3%。根据我国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增长幅度,以及对基础性研究投入的可能性来看,这个比例应该说是合适的。

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经费的起点

198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经费从8千万元起步,数额虽少,但对科学基金制在我国的创立与实施,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10年来,随着科学基金制的发展与完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支持我国的基础研究中产生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此同时,由于科学基金经费的起点太低,尽管经费在不断增长,但基金经费总额仍处于较低水平。

1985年3月,《中共中央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对基础研究和部分应用研究工作,逐步实行基金制,基金来源主要靠国家预算拨款。”由于我国基础性研究的经费主要来自国家财政拨款,近年来,科学基金已逐渐成为资助我国基础性研究的主要经费来源。目前,在企业普遍关注回收较快的、应用价值显著的中短期科研项目的情况下,长期稳定地支持基础科学的发展是我国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如前所述,199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基础性研究人员达6万多名,约占全国从事R&D活动的科学家、工程师总数的10%,1993年科学基金占R&D经费的比值却只有1.6%,承担科学基金项目人员占全国从事R&D活动研究人员的比例约为科学基金占R&D经费比例的6.3倍,人员比例与经费比例的悬殊,使科学基金工作面临巨大压力。面对申请项目数量的迅速增长,为保证项目的基本实施费用,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的批准率不得不逐年下降,以保证项目平均资助强度的增长略高于物价上涨指数。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采取何种提高资助强度的措施,都不会使科学基金明显摆脱经费不足的困境。因此,解决科学基金经费不足的矛盾,不仅要保证经费稳定增长,而且要在确保R&D经费在GNP中的比例达到一定水平的同时,确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R&D经费中占有适当的比例,这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标签:;  ;  

论自然科学基金在我国的合理比例_基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