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土壤污染及农业环境保护论文_周丹,王丛华

浅析土壤污染及农业环境保护论文_周丹,王丛华

浙江科海检测有限公司 浙江金华 321000

摘要:科技在不断的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土壤是人们进行生产生活赖以生存的环境,其与农业密切相关,而农业关乎国民的生活与发展,因而对土壤进行合理管理成为重点工作。然而伴随工业的发展,农业用地不断遭受污染,由此引发了多种食品安全问题。为从根本上解决土壤污染等相关问题,需得到各界的重视,并通过科学手段来改善农业环境。本文先简述农业环境的现状,再分析造成污染的原因并对污染防治的原则进行总结,最后对未来农用土地的污染防治研究进行展望。

关键词:土壤污染;环境保护;农业发展

引言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土壤是重要的基础,基于城市化的全面发展,加之农药化肥原料的大量施用,使得土壤污染情况十分明显,直接影响了当地农业进一步发展,引发诸多生态环境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应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土壤污染的问题加以治理,确保土壤肥力得以恢复,全面保护土壤生态环境。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并分析土壤污染于我国农业环境保护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土壤污染治理的原则

1)整体优化纵观目前的土壤防治,根本原则是要整体优化,对土壤防治的整体效果加以重视,在该原则的基础之上,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开展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出发:首先,需要确保土壤污染效应的最小化,也就是说在治理过程中,需要确保整体效应最大化,将可能存在的污染降到最低;其次,要做好污染控制以及清洁,因为牵涉到整体最优,所以不能仅仅做到治污,还要实现清洁生产,投入和产出都是极为重要的;最后,要确保整体环境效益最佳,优化整体环境,减少土壤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尽可能将土壤对环境污染的影响降到最低。2)恢复生态加强土壤污染的治理,主要是为了确保土壤的生态作用不受影响,保证其经济效益,所以在治理土壤污染时,需要建立在恢复生态的原则之上。在这种背景下恢复土壤生态作用,首先要将这种因素对土壤的影响进行协调,综合利用这些元素,通过提高综合效益,实现土壤的生态型特征。其次,需要利用农家肥料改造土壤的肥力,站在生态效益的角度上来看,农家肥料的价格相对较高,在改造土壤时,利用农家肥可以迅速恢复土壤原始属性,使其具有一定的生态效益。

2 基于土壤污染治理的我国农业环境保护策略

2.1 完善土壤污染防治的立法内容

因当前我国农业用地污染的程度逐渐提高,对现代农业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所以要想对农业土地污染的问题加以解决,最关键就是要完善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进一步优化农业污染防治效率。为此,在对农业梯度污染防治法规加以宣传过程中,要对农民加以引导,践行治理为主和防治结合的思想,进而参与到土壤污染的防治工作中。还应当有效地监管并监测土壤污染工作,构建健全的土壤污染动态监督管理体系,有效推进土壤污染防治措施的实施。在此基础上,要适当加大土壤污染防治技术的研究力度,结合土壤污染具体状况,科学合理地采用污染防治的方式,合理地制定具有可行性的治理方法与修复措施,进一步提升土壤污染防治的效率。

2.2 通过整体性治理的办法来治理土壤污染

首先,在治理的过程中要确保土壤污染扩散最小化的原则,尽量把土壤的污染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进行治理。其次,要确保治理和农业生产同步进行,不能搞先治理后生产的路线,要确保两条路线同时进行才是最科学的。在污染的土地上进行农业种植和土壤污染清理,农业种植是大自然对环境的一种自行调节和治理。最后,要实现土地治理整体结构最优化。着眼于土壤污染和未污染整体治理,使它们作为一个整体自行进行调节,配合科学手段进行辅助治理,以达到最佳的农业土壤污染治理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编制土壤污染防治计划

环境保护部门要按照国家政府的有关规定,编制土壤污染防治计划,整体目标是要建立在保护农产品安全和人们身心健康的前提之下,加大改革创新的力度,以国家的法制作为保证,从源头上进行管控,发挥市场的宏观调控作用,让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进来。同时,要完善立法,尤其是十二届全国人大会议上就明确地提出要将土壤污染防治做好立法规范。环境部门在两年的努力下,加强了和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初步形成了法律草案,在完善土壤污染防治立法的道路上不断努力。

2.4 全面提高农民群众素质水平

根据实践调查与研究可以发现,农民群众自身的智慧水平与动手能力将直接决定农业的生产效率与发展稳定性。农民生活和土地的联系不可分割,因而在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也一定要正确认知农民智慧水平与动手能力的重要作用,进而在根本上提升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开展的质量与效率。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因我国农民群众的文化水平受到一定的限制,在防治土壤污染方面的意识应不断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机构应在实践过程中,给予必要的知识技术支持,进一步推动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开展与落实。在此基础上,对于农民生产过程中的创新成果,政府部门需给予政策与物质方面的奖励与鼓励,使农民在实践中的经验得到全面推广应用,有效促进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效率的提升与全面优化。

3 农用土地污染防治工作的发展方向

1)农用土地的污染修复技术近几年来,针对土壤污染(有机污染与重金属污染)相关修复技术所进行的研究获得了较大发展,其主要包括植物修复、泵出处理修复、动电修复、玻璃化修复、固化修复、冲洗修复及热处理修复等。其中,植物修复技术对植物固定作用、植物抽提作用及根际过滤作用等方面都有着较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对野生超积累植物有目的的运用及筛选,收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由此可见,随着全球土壤修复工作网亚洲与太平洋地区分中心在南京的成立并正式启动,针对土壤污染相应修复技术的研究显然已成为我国日后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核心之一。2)农业非点源污染问题一般而言,具有固定污染源的工业点源污染是看得见也摸得着的,比较容易被治理,只要人们给予它一些资金和适当的技术投入就可以完成。相反,没有固定污染源的农业非点源污染通常具有潜在性、复杂性和隐蔽性的特点,是不容易被有效地控制住的。正因为如此,最近几年来英美等发达国家对农业非点源污染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由于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和肥料、农药的大规模使用,我国的农业非点源污染也是越来越严重,故而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研究也将受到国家相应的重视。3)土壤生物的多样性与环境保护生物技术如今,生物技术在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中的运用已成十分普遍。在对该技术进行实际运用的过程中,对生物安全及生物多样性等问题都要多加注意,同时对生态环境进行风险评估。此外,我们还应该对生物技术的副产物该如何合理处置进行考虑。在处置之前,应评价其对土壤生物多样性、作物生长和发有的影响等潜在危害性。

4 结语

农业生态是自然生态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已经对农业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很多土地出现少收、不收的现象且土壤的固化、硬化现象明显,这些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详细地阐述了土壤最主要的污染问题及污染的治理方法和治理的科学思路,希望可以利用科学有效的办法解决已经存在的土壤问题,利用现代化的科技做好土壤污染防治预防工作。

参考文献:

[1]曾慧萍.浅论我国农业土壤污染与环境保护的现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0):2099.

[2]范颖洁.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法治制度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6.

[3]焦国嵩,马立科,刘雅静.土壤污染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措施[J].北京农业,2015(35):149~150.

[4]薛诚.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与发展趋势[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8(7):109~111.

论文作者:周丹,王丛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4

标签:;  ;  ;  ;  ;  ;  ;  ;  

浅析土壤污染及农业环境保护论文_周丹,王丛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