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病人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的临床意义探究论文_付光岗

梅毒病人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的临床意义探究论文_付光岗

(四川省川中监狱医院 四川 南充 637100)

【摘要】目的:研究梅毒患者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价值以及所取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所收治的早期获得性梅毒患者共60例,设置为实验组,并选取同期进行检查的健康人员60例,设置为参照组。两组均行外周血细胞形态检查以及血清免疫细胞因子测定。结果:患有梅毒的实验组经过检测后,其细胞指数变化以及发生率均高于参照组,而健康人员指标未出现差异性变化,两组数据对比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结论:对梅毒患者进行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的效果显著,能够准确对梅毒进行测定和诊断,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梅毒患者;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意义评价

【中图分类号】R75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2-0050-02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examination of peripheral blood cells in patients with syphilis Fu guangang.

The hospital of chuanzhong prison in sichuan province 6371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peripheral blood of patients with syphilis cell morphology test value and the effect. Methods A total of 60 cases of early syphilis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in April 2015 ~2016 year in April were set 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selected 60 cases to check the health of staff, set up as a reference group. The two groups underwent determination of peripheral blood cell morphology examination and serum cytokines. Result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fter suffering from syphilis detection, the cell index and the incidence rat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reference group, and the health index showed no difference of personnel changes, two groups of data comparison showed P<0.05 difference. 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syphilis effect of peripheral blood cell morphology test were accurately measured and the diagnosis of syphilis, it is worthy of further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Key words】Syphilis patients; Peripheral blood cell; Morphology test; Significance evaluation

作为一种慢性病症,梅毒的发生主要是受到了Treponemα pαllidum感染,其梅毒发生不但给患者自身带来影响,且会导致艾滋病症发病率的提升,几率最高可达到5倍之多。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流行病学就已经进行了相关的调查。且部分区域中,梅毒病症呈现快速上涨的趋势,由城市开始,逐渐渗透到农村。对梅毒患者进行诊断的方法主要为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等方法,方法种类多,具有的优点和缺点也有所不同。针对于此,本文将探究梅毒患者应用外周血细胞检验的价值,以此为临床提供参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在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我院共收治梅毒患者60例,将60例患者设置为实验组,其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最大年龄50岁,最小年龄18岁,中位年龄(35.26±2.20)岁。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进行检查的健康人员60例,设置为参照组,其中男性40名,女性20名,最小年龄19岁,最大年龄52岁,中位年龄(36.32±2.21)岁。对两组数据的临床资料如最大年龄、最小年龄等对比,呈现为P>0.05的无差异性,可以对比。

1.2 方法

进行外周血细胞形态检测,首先空腹抽取静脉血液,含量为1毫升,将其完全混合搅匀,并应用贝克曼库尔特血球计数仪,进行形态测定检验,所有标本在60min内测定完成。其中异型淋巴细胞、白血球变化以及异型淋巴细胞为观察对象。

进行免疫细胞因子测定,空腹抽取静脉血4毫升,低温进行离心后,进行血清分离,保存在零下80℃的温度中,应用雅培生化分析仪器测定免疫细胞因子,测定Interleukin-2、肿瘤坏死因子-α所用的试剂盒均应用的是北京晶美生物工程公司。

1.3 统计学分析

进行研究的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其中两组血清免疫细胞因子对比数据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行t检验,当数据对比呈现为P<0.05时,表明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对两组人员血清免疫学细胞因子测定后,其中实验组IL-2为(45.25±3.20),参照组为(11.90±2.86),数据对比t=60.1909;TNFα测定,实验组(75.40±4.20),参照组为(15.30±5.85),数据对比t=64.6432,P<0.05。

3.讨论

作为临床常见的感染性病症,一般梅毒的发生多见于性生活不当的年轻人中,且关于梅毒的发病机制较为繁琐复杂,其中宿主免疫调节功能紊乱是造成此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1],一般情况下,由梅毒感染所导致的宿主免疫反应归属于感染性的免疫,不同种类的细胞因子构成了一个病原体,最终免疫调节系统生成。

作为血液的主要组成部分,血细胞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说外周血细胞的数量发生了变化,或者外周血细胞质量存在差异,则表明身体病理出现问题,以此对病症进行诊断。进行外周血细胞检验中,主要对其中的红血球、White blood cell、血小板和异常细胞进行测定。在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细胞正常10例,30例为异型淋巴细胞,10例为白细胞变化,10例为细胞性贫血;参照组患者细胞正常50例,异型淋巴细胞0例,4例白细胞变化,6例为细胞性贫血。另外,在检验过程中,要对所有人员进行全身观察,分别进行标本整理、观察、检验,以此和临床工作相结合,保证血细胞质量。

另外在人机体免疫系统中,在梅毒发病过程中,Th1以及Th2在其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Th1主要负责调解IL-2,且当IL-2水平在升高的过程中,可溶性受体也就是IL2-受体也随之上升,从而免疫抑制发生,IL-2本身的生物作用也将会受到阻碍。TNFα归属于TH1细胞分泌因子,其中主要对抵抗感染、器官移植以及自身免疫诱导过程进行参与。梅毒完全发生会导致Mαcrophαges表达THFα,以此将免疫反应组分激活,导致各种病症生成。在本次研究中,对两组患者的IL-2以及TNFα指标测定,其中实验组IL-2为(45.25±3.20),参照组为(11.90±2.86);TNFα测定,实验组(75.40±4.20),参照组为(15.30±5.85),两组数据对比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

综上所述,应用外周血细胞检测的效果明显,应用于梅毒患者测定的意义显著,其准确度也有所提高,且不会对患者造成影响和伤害,因此这一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的应用,且本文研究的相关论断和李琳[2]以及彭玉元[3]学者的研究相符。

【参考文献】

[1]张海萍,连石,朱威等.梅毒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体外诱导树突状细胞的形态学与功能研究[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6,27(6):727-729.

[2]李琳.20例梅毒螺旋体引发周围血细胞形态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7):2320-2320.

[3]彭玉元.性病梅毒患者的外周血检验价值分析[J].医学信息,2015(2):360-360.

论文作者:付光岗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4月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2

标签:;  ;  ;  ;  ;  ;  ;  ;  

梅毒病人外周血细胞形态检验的临床意义探究论文_付光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