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要实行高效的生态农业吗?这些模式是可以尝试的_水稻论文

你想实践高效生态农业吗?这些模式可以试一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你想论文,高效论文,生态农业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春季虾—早稻—秋季虾

根据水稻、青虾的需水共性及两物种对环境生长、生育的需求,绍兴县富盛镇许国明承包的水稻田中,构建了稻虾轮作,一年三作,周年循环的“春季虾—早稻—秋季虾”模式。

种养布局

早稻4月上旬育秧,5月中旬插秧,7月下旬8月初收获。晚季虾8月上中旬放虾苗,10月上旬开捕,分批上市至春节。春季虾利用秋季虾捕大留小,至2月放虾苗,5月中旬捕毕。

主要优点

一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二是通过种植水稻养殖青虾轮作,改善了水稻的土壤环境,减轻土传病源,有利水稻的稳产。由于种植水稻需露田搁田,收获后又要晒田,大大改善了养青虾塘底质,减少污泥,改善水质,病源减少,田间杂草、浮游生物多,有利青虾的生长生育;三是有利节省能源、减轻成本,养虾后稻田变肥,早稻田亩少施碳胺肥50公斤,防病虫少治1~2次,减少了农药施用,早稻节约工本30元,而养青虾两作,由于天然饵料丰富,可节省30%投喂饲料。早稻搁田、间歇灌溉,收获后晒田、清淤,塘内溶氧程度好,可以不配增氧机,节约用电。

效益分析

据绍兴县150亩农田的试验,2008年早稻425公斤庙,收入6682元庙,春季虾17.5公斤庙,收入545元庙,晚季虾49.5公斤庙,收入2311元庙,合计亩均收入3524.2元。

鸡—水稻—鸡

由余姚市阳明、低塘两个街道农技站自主创新的式,其特点是以水稻为基础,冬作分区种植为补充,养种养直接结合,水旱接茬结合。并形成“建一个棚、养亩稻”为生产单元,生产目标是三亩田年产粮食四千斤,亩效益超六千元的复合型农作模式。

结构布局

该农作模式以“鸡—水稻—鸡”为主,还有“鸡+马铃薯—水稻—鸡”、“鸡+大麦—水稻—鸡”、“鸡+蚕豆—水稻—鸡”共四套。经三年129亩水稻43座大棚的稻鸡轮作实践,其生产单元达到预期生产目标,具有稳定粮食产量,发展养禽产业,增加农民收益等诸多优点,目前已辐射应用到余杭、富阳等地。

适宜区域

该模式适宜在区域经济比较发达,家禽消费量大,土地流转规范,养殖户和种植户优势互补,有一定的基础设施及相应的政策扶持。

关键技术

1.三亩田中搭一个长20米×宽8米,面积160平方米,高约2米的大棚,棚内每平方米养鸡6~7羽,棚外每羽1.8平方米,养二批鸡,每批1000只。第一批春节前后出售,第二批6月上旬前上市。

2.接茬种水稻,6月上旬到10月底,根据养鸡田块土壤肥力,均匀耕作,控制基面肥,重视穗粒肥的施用。

3.在保证养鸡运动场地的基础上,通过分区合理规划,可以种植10%的经济作物,如蚕豆、马铃薯或30%大麦等饲料作物。马铃薯可采用免耕播种稻草覆盖技术。蚕豆是鲜嫩上市,品种采用“慈溪大白蚕”。

羊—饲—粮

杭州正兴牧业有限公司,依据当地山区丘陵特点,组织实施以养羊为重点、种草为保证、稳粮为基础的羊饲粮农作模式。

结构布局

该农作模式主要有“羊·黑麦草—松香草—水稻”、“羊·黑麦草—松香草—黑麦草”、“羊·黑麦草—蚕茧—黑麦草”等三种形式。

适宜地区

该模式适合丘陵山区,农户有一定的资金实力,较强的技术支撑,对改善设施有相应的政策扶持。

实施条件

有较好的饲养条件,每个养殖户能够实现安全、优质、高效、集约化养羊,数量上逐步达到有繁殖能力的母羊25只以上,有离地羊舍80平方米以上,有人工牧草基地两亩以上,有饲料切草机1台,有青贮窑10立方米以上,有年出售商品肉羊60只以上的规模。

关键技术

1.适度规模养羊,实施“六改六推”。一推楼层式养羊,改平养为离地饲养;二推分群饲养,改混群饲养为按公母、大小分群饲养;三推胚胎移植技术,改本地土羊为波杂改良肉羊;四推肥羔羊生产,改养“长寿羊”为短期育肥适时出栏;五推定期免疫(驱虫),改重治轻防为防重于治;六推种草养羊,改传统放养为放牧+补饲(竹叶颗粒饲料)。

2.应用纯种波尔山羊改良本地山羊,良种覆盖率达到100%。

3.饲养管理科学化,人工牧草户均3.6亩,制作青贮料,满足冬春季青饲料供应,实施放牧+补饲,就地利用竹叶颗粒饲料喂羊,基本达到母羊二年三胎,提升繁殖率。

4.防病治病规范化。环境卫生消毒制度化,粪便堆积发酵处理常态化,实现健康养殖,保障羊业稳健发展。

(四)效益分析。根据试验分析,上述三套农作形式的农户亩产粮食475公斤,加养羊效益平均为4181.3元。据对10户养殖户的统计,年养羊1323只,出栏999只,全年养羊总收入38.25万元,户均3.8万元。

越冬大棚番茄——单季稻茬口安排与预期产量

立地条件

浙东南部沿海平原地区。

技术特点

1.利用大棚多层覆膜保温技术,克服冬季低温障碍,确保番茄安全越冬,争取在蔬菜春淡期间上市,以提高种植经济效益。

2.利用番茄和水稻不同的病害与肥料需求特性,通过两种作物的轮作,既充分利用了蔬菜田的肥力,又较好地克服了连作土传病害,提高了番茄的品质和产量,实现粮经双丰收。

3.利用机插秧盘成本低廉、便于搬运和管理等优点,达到番茄育苗期有效避免台风和暴雨危害的目的。

4.通过假植改善幼苗通风透光条件和促进幼苗根系的发生,提高幼苗质量和整齐度,培育壮苗,为番茄的稳产高产奠定基础。

关键技术

第一茬 番茄

(1)品种选择:“蓓盈”、“超越”、“好韦斯特”、“赛特”等无限生长型品种。

(2)播种育苗:选择地势高燥、避风向阳的地块。整平后将装有育苗基质(约占秧盘深度的1/2)的机插秧盘整齐地摆放在上面,并用水浇透。播种前将番茄种子放在55℃的温水中浸泡15分钟,并不断搅拌,然后放在清水中浸种6~8小时。捞起并稍微晾干后将种子用细火泥灰拌匀,然后均匀撒在机插秧盘上,再用育苗基质覆盖(厚度约占秧盘深度的1/2),同时浇透水。出苗前以降温保湿为主,出苗后适时揭去遮阳网。当幼苗长至二叶一心时,移至营养钵进行假植,并搭建小拱棚,覆盖薄膜和遮阳网避雨遮荫,棚内温度白天保持在26~28℃,晚上17℃以上,相对湿度65%以上,以利缓苗。假植3天后逐步揭膜透光,棚内温度白天保持在20~25℃,晚上15℃以上。并注意控水控肥,培育叶色浓绿、无病虫害的壮苗。

(3)定植:每亩栽1800株左右。

(4)田间管理:从11月上旬开始,随着气温逐渐下降,要及时盖膜。若遇阴雨天气要注意通风,控制湿度。当平均气温降至3~5℃时务必要加搭中棚(平棚),夜间中棚要夹扣封闭,防止漏风。12月下旬开始要注意严重霜冻灾害天气,大棚四周要遮盖草帘,必要时,在棚内采取点蜡烛等加温措施,以防受冻。当植株长到25厘米左右时,用细竹子搭成“人”字架,并及时绑蔓和整枝。通常采用单杆整枝,即每株只留一个主干,把所有侧枝都陆续摘除打掉(即打杈),主干也在留有一定果穗数时摘心(即打尖)。摘心时,一般在最后一穗果的上部留2~3片叶,不宜靠近果穗摘心。此外还应摘除萌生的侧枝和残枝败叶,以减少养分消耗。为防止低温造成落花落果,要用25~40毫克/公斤的防落素溶液蘸花。当果实长到品种正常大小时,可摘除该档果实以下所有的叶片,增加透光通风和促进果实提早转色成熟。

大棚芦笋周年长季高效栽培

种植茬口与季节安排

种植方式

定植 采收期

春栽 3月底-4月上中旬 5月下旬-6月上中旬 翌年3月份~11月份

秋栽 8月

10月中旬翌年9月份~11月份

(5)肥水管理:水田翻耕后做成高畦,畦连沟宽1.6米,在畦中间开沟施入基肥,一般每亩施腐熟有机肥2000~2500公斤,复合肥(N∶P∶K=16∶16∶16,下同)40公斤,过磷酸钙30公斤,硫酸钾10公斤,然后平整畦面。定植后及时浇缓苗水。因有足够的基肥作保证,前期一般不追肥,当第2穗果实达乒乓球大时,每亩追施复合肥10公斤,硫酸钾5公斤,之后,每隔半个月左右追肥一次(遇阴雨天气不施),每次追施复合肥10公斤,硫酸钾5公斤,采用膜下滴灌施入,同时注意通风降湿。盛果期后,除正常追肥外,座果中后期叶面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根外追肥。忌偏施氮肥,避免筋腐病发生。

(6)病虫害防治:主要防治灰霉病、早疫病、晚疫病和叶霉病及蚜虫、白粉虱、斑潜蝇和棉铃虫等。

第二茬单季稻

(1)品种选择:“甬优9号”或“甬优6号”。

(2)播种育秧:6月上中旬播种,每亩秧田播种量10公斤,播前用100毫克/公斤烯效唑溶液浸种12小时,洗净后催芽播种,施足肥料,培育带蘖壮秧。

(3)定植:宽行窄株种植,栽插密度23.5厘米×20厘米,亩栽1.4万丛、落田苗3~4万。

(4)肥水管理:整个生育期不必施肥,以防水稻贪青迟熟。尽量做到浅水勤灌和适度早搁。

(5)病虫害防治:重点防治纹枯病及螟虫、稻飞虱。 (沈年桥)

立地条件

适宜浙北平原地区水稻—蘑菇—芦笋循环种植模式,主要分布在平湖市新埭、新仓一带蘑菇生产废料等有机质资源丰富的地区。

技术特点

1.利用大棚覆膜保温技术,促进芦笋鳞芽早萌发、早出笋,早上市。

2.利用蘑菇生产废料改良培肥土壤,以克服本地土壤质地偏粘、不利于芦笋生长的矛盾与不足,促进芦笋健壮生长、优质高产。

关键技术

1.品种:“格兰德”、“阿特拉斯”。

2.育苗:选用无病虫源的稻田土,每立方米拌入腐熟农家肥10~15公斤和45%三元复合肥2~2.5公斤配制营养土。适时播种,播种前进行催芽。待苗龄50~60天、幼苗高达25厘米左右、有3~4支地上茎时,选晴天定植。

3.定植密度:亩植1200~1500株丛。

4.肥水管理:定植前亩施腐熟蘑菇废料2000~3000公斤、过磷酸钙30公斤作全层基施,定植后视植株生长势适当追肥。第二年起重点施好春季采笋前的催芽肥、春母茎留养成株后的夏笋肥和秋发肥、冬腊肥四次肥料。催芽肥、夏笋肥、秋发肥以速效肥为主,亩施45%三元复合肥10~25公斤;冬腊肥亩施施经堆制腐熟的蘑菇废料1500~2咖公斤、45%三元复合肥30~40公斤。并注意采笋期间的肥水补充工作,每隔15天左右追一次肥料,每次亩米施45%三元复合肥10公斤左右。

5.大棚环境调控:冬春提早覆盖棚膜,促进春笋早出。夏秋季利用大棚设施实行避雨栽培,减轻病虫为害。

6.栽培管理:开好田内外沟渠,严防田间积水;加强中耕培土,加厚根盘土层;适时选留母茎,注意疏枝立架防倒伏。

7.病虫防治:病害重点防治茎枯病,根腐病、褐斑病等,虫害重点防治蚜虫、蓟马和夜蛾类等。

联系电话:0571-86757190

标签:;  ;  ;  ;  ;  ;  ;  ;  ;  ;  ;  ;  

你想要实行高效的生态农业吗?这些模式是可以尝试的_水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