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区搬迁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研究-以江苏大学京江学院为例论文

校区搬迁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研究
——以江苏大学京江学院为例

芮佳 王璇

(江苏大学京江学院 江苏·镇江 212013)

摘 要 目的:了解搬迁大学生的基本心理状况,为其教育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应对方式问卷(CSQ)对15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并利用“鱼刺图”从环境氛围建设、地理位置、教学与教学设备、宣传指导工作四个方面分析大学生心理的影响因素。结果:大学生的应对方式趋向于不成熟;合理化因子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校区搬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负面影响,应对方式是影响大学生心理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校区搬迁 大学生 心理健康 应对方式

0 引言

在如今社会建设不断发展,教学制度的不断完善,诸多高校面临着校区搬迁、学院独立的问题,搬迁大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一类特殊群体,其心理健康状况日益成为学校与社会关注的重点,良好的心理状态不仅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专业素质的培养,也有利于学校的发展建设;因此在面对压力时大学生采取的应对方式和其心理适应能力直接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和学校的建设发展。相关研究显示,个体心理控制源、对应方式及其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视行为与结果为一致且倾向于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对于个体有效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1][2]因此本研究重点探讨搬迁大学生的应对方式特点及其心理适应能力的关系,以了解和掌握其产生的心理影响的因素,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并为搬迁大学生更好、更快的融入新校区提供切实有效的方法。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江苏大学京江学院2017级学生为调查对象,首先有针对性地对不同性别、专业学生进行个别采访,了解他们对搬迁的认识、态度、心理状态、等应对方式;根据访谈的结果,对原有问卷作一定的修改,并在小范围内进行预测;在搬往新校区前进行抽样调查,问卷当场收回。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84份,回收率92%。剔除具有明显反应倾向及回答不完整问卷后,剩余有效数据158份,有效回收率85.9%。被试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这种工具也被认为是实用性强的词汇测试工具。不仅信度很高,而且除了能检测出测试者词汇量的多寡,同时也能够对测试者的产出性词汇量进行一个客观的描述。

表1 被试的基本情况

1.2 研究工具

(1)应对方式问卷(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由肖计划等人参照国内外应对研究的问卷内容以及有关应对理论,根据我国文化背景编制而成。[3]该量表包括62个项目,由6个公共因子组成,即解决问题、求助、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分为成熟型,不成熟型和混合型3种应对方式,采用0(否)~1(是)二级评分。经肖计划等修订和应用,表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4]

(2)鱼刺图(FishboneDiagram)由日本管理大师石川馨先生所发展出来的,是一种发现问题“根本原因”的方法,也称之为“Ishikawa”或者“因果图”。

表2 大学生应对方式的总体状况

图1 校区搬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因素的鱼刺图

1.3 方法

由表2可知,大学生的不成熟型因子得分显著高于成熟型。大学生CSQ各因子分≥0.9分的检出率(见表3),可以看出大学生在自责、退避、合理化因子上表现较为突出。

1.4 统计学处理

分别对大学生应对方式的6个因子得分和3种类型得分进行了排序,结果见表2。大学生应对方式的使用程度依次是自责、退避、合理化、幻想、解决问题、求助;不成熟型、混合型、成熟型。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应对方式问卷调查结果

将全部问卷数据录入计算机,运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

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调查,问卷以纸质式进行发放和回收,使用统一的指导语和答卷纸。问卷填写采用无记名方式,要求独立作答并在30min内完成。

表3 大学生CSQ各因子分≥0.9分的检出率

对不同性别的搬迁大学生应对方式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从表4可以看出,在合理化上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在其他因子上没有显著差异。

表4 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应对方式得分比较(x±s)

2.2 基于鱼刺图的搬迁大学生外部心理影响因素分析

在“十一五”期间,没有建立独立儿童福利院的地级以上城市和部分人口多、孤残儿童数量大的县级市,纷纷新建独立儿童福利机构;已经建立儿童福利机构的地级以上城市,对现有儿童福利机构进行改建、扩建或重建;已经建立社会福利院的县(市、区),新建、改扩建相对独立儿童部,旨在为孤残儿童提供养护、教育、康复、娱乐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服务[3][4]。儿童爱心庄园结合自身实际,抓住契机,积极探索教、康、保三位一体整合服务模式。

(1)环境氛围建设方面。环境氛围是影响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影响因素。大学校园集体文化活动可以构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助于教师能够因材施教的管理。[5]但新校区较于老校区,在校内环境建设与学术环境氛围方面有差距,不能够给学生一个成熟的、熟悉的校园文化环境;在体制方面也因刚刚接受新校区,而不能尽快的在各个方面进行完善的管理。新校区建设应做到适时的转变学生的观念,加强学生对学校文化的自信感与自豪感。

(2)地理位置。调研中发现,同学普遍对新校区地理位置较为偏僻,便民设施相对缺乏,无法满足日常的生活娱乐问题感到担忧外,对交通运输方面也觉得极为不便,认为这不仅对学生日常活动的开展,也对学生外出学习、实习调研、对假期学生返校等造成一定程度的困扰。为此学校应与交通运输公司沟通,尽力为学生开通几条便利的交通路线,以满足学生的外出需求。

今年5月,郑州空姐李明珠搭乘滴滴顺风车遇害,仅仅三个月之后,8月24日,浙江温州乐清的一位20岁女孩同样在搭乘滴滴顺风车途中遇害。三个月内的两起命案让国内网约车大佬滴滴出行成为众矢之的。在滴滴公布的“关于乐清顺风车事件的自查进展”中可以看到,滴滴已在全国范围内下线顺风车业务,并承诺继续整改客服体系。但接二连三的恶性事件似乎已经耗尽了公众对滴滴的信任,一次次用乘客生命试错的滴滴究竟会不会如实整改?

本节将从4个影响方面的因素进行具体的分析,并绘制影响因素鱼刺图(见图1)。

(4)宣传指导工作。宣传动员校园搬迁导致育人环境变化,会降低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无法安心学习与工作,更甚者可能造成对学校各项工作的排斥和反感,抵制和对抗。[6]为此在搬迁宣传动员方面应做好前期动员与后期辅导工作。在搬迁前,校方应将信息公开,避免造成因信息不对称导致学生对学校感到不信任与对新校区产生厌恶情绪,甚至产生过激行为等,积极了解学生困扰的问题,进行正面的解答,减轻学生的顾虑。在后期,学校也应对搬迁学生进行心理上的辅导,鼓励学生融入校区的文化建设中。

3 讨论

大学生的应对方式趋向于不成熟。解决问题因子得分低,表明大学生不倾向于解决问题的应对策略;幻想因子得分高,这表明大学生更多地采用幻想的方式减少内心的不安和焦虑;退避因子得分高,这表明大学生在面对挫折和压力时缺乏有效的解决方法。综上,搬迁大学生比较容易采用消极、被动的“自责”、“退避”等行为应付困难和挫折,而较少使用“解决问题”这类积极的应付方式,其情绪和行为均缺乏稳定性。

性别差异检验表明,女生在合理化因子上的得分与男生有显著性差异。由于男、女生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的不同,男生思想比较活跃,容易克服不良情绪的干扰,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女生心思细腻、敏感,在遇到令人抑郁、焦虑的事件时,容易让不愉悦的情绪持久,因而心理健康状况较差。这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待不同性别的学生要有所侧重。

(3)教学与教学设备方面。由于新校区较为偏僻,任课老师要花费较长时间在路途上从而减少了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时间,所以在教学质量方面会有一定的下降。配套的教学设备也因其建筑新、硬件设施较为先进,软件的配置需要磨合,资源难得以有效利用。为此一安排合理的教学方案,以减轻老师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成本,增加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机会,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只好尊重她,但也提心吊胆。她坚持着。学生不投入预习,她就金口不开!过了十分钟左右,孩子们着急了,感觉这样耗着没意思,于是就硬着头皮预习。

从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同学们对新校区的优美环境、教学设备、硬件配置有较高的期望,但是仍然对搬迁本身存在顾虑,比较多的同学们对搬迁计划尚不能完全接受和适应。这一方面是因为同学们对新校区还不够了解,没有形成理性分析和情感共识。另一方面是因为在搬迁新校区的过程和过渡期中仍然存在着如交通相对不便,与本部信息交流存在障碍,公共设施不齐全,校内交通不便,食堂门较拥挤等等现实问题。此外同学们还表达了对丰富学习资源、建设校园文化的希望。针对分析,提出了如下保障新校区新生心理健康的建议措施。

3.1 校园外部建设

通过与市政规划部门协商增开公交线路和开设于邯郸校区间往返的校车解决校外交通问题;协同市政规划部门,不断完善周围如邮局、银行、书店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挖掘新校区周边的旅游环境资源,并在校园内做一定的宣传,鼓励同学组织郊游,丰富课余生活,使学生尽快融入。

(3)模型充分结合DEMATEL分析指标间影响关系的优势与ANP求解指标关联重要度的优势,提出一种新的关联权重确定方法。所求关联权重不仅能反映指标间的相对影响度,还能体现指标的相对重要度。

3.2 校园内部建设

(1)校园文化建设。着重建设图书馆,引进新的书目,增加种类和数目。充分开放自修教室、电子图书室、图书阅览室等学习资源,完善网络图书馆,培养新校区的学习氛围和学术风气,让学生在进入新校区时便可感受到本校独特的文化氛围;建设新校区的自主特色。加大学生工作力度,便利学生借用教室,多开展有益同学学习生活的多样活动,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设施开展体育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鼓励学生通过团体活动增进友谊,发挥所长,了解定位,实现自我存在感与价值感。

(2)教学环境建设。增加在新校区举办讲座、宣讲会等活动的频率,加强对学术、招聘信息的宣传,密切新校区和本部之间的联系。同时完善新校区的网络建设,丰富同学们的上网资源;专业课课表安排合理化,给予同学们合理的时间修读位于本部的课程,不至于出现路途时间冲突。

(3)校园基础设施建设。食堂能够借鉴和参考本部食堂的长处,实现菜色品种和食物种类的多元化、多变化,提高其质量,同时能够完善制度建设和改善就餐环境,调整好食堂外围设施;针对校内交通不便开设校内班车和开放自行车绿色通道。

李老师的话音刚落,就听有人呀地尖叫了一声,老樟树上一棵粗粗的枝丫居然不堪承受大雪的重压,断裂了砸了下来,砸下来时枝丫与雪嘎嘎嘎刷刷刷地叫着,充满力度和气势。尽管没有砸到人,但那巨大的声音仍然砸得大家面面相觑,半天也没有反应过来。

参考文献

[1] 李祚山.大学生心理控制感对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4(05):1100-1102.

[2] 刘学敏,李晓东,王海民,吴振峰,孙德强.国防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人格、应付方式的相关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6(06):431-433.

[3] 肖计划.应付与应付方式[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2(04):181-183.

[4]肖计划,许秀峰.“应付方式问卷”效度与信度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04):164-168.

[5] 惠翌昕.浅谈发挥大学生校园文化德育功能的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8(09):95-96.

[6] 莫晓红.校区搬迁引起的环境变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及对策——以东莞理工学院2012级学生为例[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2(11):249-250.

Study on the Mental Effect of Campus Relocation on College Students——Taking Jingjiang College of Jiangsu University for example

RUI Jia,WANG Xuan
(Jingjiang College,Jiangsu University,Zhenjiang,Jiangsu 212013)

Abstract Objective Understand the basic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college students who move,so as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their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Methods A total of 158 college students were tested using the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CSQ).Based on the theory of fishbone diagram,the paper analyzes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ir psychology including environmental atmosphere construction,geographical location,teaching and teaching equipment,and publicity and guidance.Results College students'coping styles tended to be immature;There exis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rationalization factors in gender of students.Conclusion Campus relocation had negative effect on the students'psychology health,and coping style was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Keywords campus relocation;college students;mental health;coping styles

中图分类号: G444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6400/j.cnki.kjdkz.2019.09.090

标签:;  ;  ;  ;  ;  

校区搬迁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研究-以江苏大学京江学院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