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德育功能论文_谭婷

也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德育功能论文_谭婷

谭 婷 湖南省永兴县第二中学 423300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物质领域的不断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受到很大的冲击,在现今的中学生中,对传统美德的继承与弘扬有所滞后,而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是对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最重要的教育途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名人名言都是重要的德育素材。

关键词:德育功能 人格教育 历史教学 启示与启迪 中国梦

一、德育的基本概念

德育,顾名思义是道德教育。如果把中学生面对的世界分成生活世界、知识世界和心灵世界三个部分,那么德育要研究与解决的是中学生的心灵世界问题,即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认识“应该怎样做人”的问题。这属道德范畴。由此,再推向人性问题,涉及到人对自由精神的追求、对个性充分发展的向往、对人与人真正平等的企盼,实质是人的尊严、人的价值问题,即人格问题。在教学中德育也就是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受到的思想道德教育。我国现阶段的中学德育是根据国家人才培养目标,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独立完善的人格教育。

二、历史教学的德育功能

正如蔡元培所说的“读历史而知古人之行为,辨其是非,究其成败,法是与成者,而戒其非与败者,此人类道德与事业所以进步也,是历史之益也。”历史与德育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通过历史教育来促进人的思想道德的发展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历史是德育的来源和载体,是中学各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最具优势的途径。因此历史学科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德育功能。其重要的德育功能有促进中学生正确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提升生命意义。中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思想道德教育一定要渗透在教学中,尤其是历史教学中。历史能给人以启示,启发人们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通过对人生的思考来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司马迁之所以不畏权贵倾注全部心血写成《史记》、孙中山之所以百折不挠从事民主革命、神农之所以尝遍百草寻药,都是因为他们在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人生意义。历史上众多的圣贤之人之所以能够青史留名,是因为他们对社会、对国家、对人类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我国古代,人们追求青史留名,《左传》提出的“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的思想为历代所推崇。人们意识到如果不追求人生的意义,只是随波逐流,那么人的一生只是扮演了一个泡沫的角色;如果只是吃喝玩乐,那么生命只是一短暂的年华,很快付诸东流,毫无意义。只有在有限的生命里,努力奋发进取,为人类作出贡献,才能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使命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光辉灿烂的五千年文明令人骄傲与自豪。几千年来,中华文明得以不断传承和光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先人懂得在总结历史中不断开拓前进。增强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激发振兴中华的使命感,是历史教育最突出的德育功能。这种自豪感能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催促人们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能产生强大的民族亲合力与凝聚力,使我们伟大的民族蒸蒸日上。因此,历史教学能够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与民族意识,为国家的繁荣、民族的发达作出贡献。“中学生正处于正确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树立的关键时刻,而历史正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帮助学生们正确认识“中国梦”,并将“中国梦”作为自己的使命。

有效地拓宽学生历史认识空间,享受历史精神,提高人生境界。学习历史能够使学生了解更多的历史,并总结出历史发展的规律、归纳出历史经验,从而拓宽学生历史认识空间。历史是一部丰富的人生教科书,历史中有许多的为现在人所歌颂的圣贤之人,通过了解他们的事迹,让学生揣摩他们的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拥有丰富历史知识可以让我们借鉴前人的经验,正如司马光所说“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使学生易于接受具有时代精神的道德规范。虽然历史是过去的事,但“一切历史都是当代的历史”。历史是当代人的财富,人们可以用历史借鉴现实,也可以用现实反思历史。学习历史,可使学生将“前人”的道德认知、道德活动、道德精神“激活”,传承“过去”而进行道德创新,从而创造出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时代气息的新的精神文明。例如从“商鞅变法”、“公车上书”的内容中,去传承“勇于改革、大胆创新”的精神。在历史教学中要善于发掘和利用这些德育资源,使学生学习这些精神,并内化为精神准则。从而使学生更好的融入社会,并为社会做贡献。

三、结语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在历史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按照党和国家对人才的要求,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是每个历史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育人德为先,历史教育德育功能的发挥、强化,有赖于我们历史教育工作者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方法的改进和教育实践中的辛勤劳作。

参考文献

[1]李巧玲《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08。

[2]刘建英《充分发挥历史教学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J].《宁夏党校学报》,2006。

[3]《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论文作者:谭婷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11月总第22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29

标签:;  ;  ;  ;  ;  ;  ;  ;  

也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德育功能论文_谭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